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预制构件连接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预制构件连接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19-02-13 00:44:45

相关推荐

预制构件连接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连接的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桩等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进行连接时,可以使用能够插接的连接件。

如图1所示,此种连接件包括插头组件和插槽组件,插头组件包括固定在预制构件内的插头底座及延伸出外部的插头1′,插槽组件包括固定在预制构件内的插槽及与插槽的口部固定连接的止挡件2′,插槽内设有弹簧3′和分体式卡环4′,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卡环4′支撑在止挡件2′下端的止挡部位,插头1′的插入端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鼓形,当插头1′穿过止挡件2′插入到插槽中时,先推动卡环4′克服弹簧3′的弹力向下移动同时将卡环径向撑开,待插头1′的最大直径部位越过卡环4′后,卡环4′在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并径向收拢,在止挡件下端形成一缩口部位,从而防止插头1′从插槽中拔出,实现快速地连接。

通过连接件连接的两个预制桩之间除了具有抗压的性能外,还要具有抗拔的性能,上述连接件在抗压方面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受到拉力作用时,两个预制桩之间的空隙会增大。

对此,可以在卡环4′内壁形成由若干锯齿环构成的防拔机构,锯齿环实际形成倒刺,通过锯齿环与插头锥形表面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插头从卡环中脱离,但由于与锯齿环相配合的插头部位为光滑的表面,导致这种防拔机构在减小空隙方面的作用较为有限,两个预制桩在连接后,依然会出现较大的空隙。

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在受到拉力作用时产生的空隙,还可以在插头1′的锥形插脖上制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环形凸圈5′,环形凸圈的高度为0.1~0.5mm,同时在分体式卡环4′的卡接面制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环形摩擦凸圈,环形摩擦凸圈的高度也为0.1~0.5mm,通过环形凸圈5′与环形摩擦凸圈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防止插头与卡环相对滑动。但是,环形凸圈5′与环形摩擦凸圈需要大面积配合才能形成摩擦副,而且凸圈的承载能力有限,所产生的摩擦力相对较小,抵抗插头1′与卡环4′相对滑动的限制能力偏弱,一旦打滑便整体失效,且不能逐级防滑,依然无法避免预制桩之间会出现较大的空隙。

另一种用于减小空隙的方式如图3所示,这种用于连接件的插头1′在插接端与连接端之间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插接端外壁具有至少一个突出凹陷部的卡圈6′,使凹陷部外壁呈台阶状。这样,卡环4′的内壁可通过锯齿环与卡圈6′的台阶相抵接,从而达到防滑的目的。

但是,这种防拔机构存在问题在于,一方面其主要依靠卡环内壁上的某一道锯齿环与台阶相抵接来进行防滑,而锯齿环的结构强度有限,导致两者相抵接后依然存在滑脱的可能,无法保证具有足够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锯齿环能够与台阶相抵接,其台阶必须设计成突出于凹陷部的形式,也就是说,其锥形插脖上的各级台阶要突出于凹陷部的表面,如果在车床上以切削的方式加工这种插接头,则为了形成突出的台阶,各台阶以上的较大区域的金属材料都需要进行切削,切削量大、切削时间长,且切削刀具损耗大,不仅加工难度大、生产效率低,而且制作成本高;又一方面,为了形成向外突出的台阶,各台阶以上的锥形插脖的直径必然会因此而变小,进而影响插接端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基于对上述各种连接件防拔机构的研究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加连接件之间的抗拔性,减少插接头活动距离,进而减小两个预制件之间的空隙的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包括止挡件、分体式定位卡环、能够卡接于所述定位卡环的插接头、以及支撑所述定位卡环的弹性部件;所述插接头包括一体成形的连接端和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具有缩颈部、上变径部和下变径部;所述上变径部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增大,所述下变径部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减小;所述上变径部具有至少一道从其外表面向内凹进而形成的周向环形槽,所述周向环形槽具有上槽边和下槽边,且所述下槽边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槽边的直径;所述定位卡环的内壁具有能够抱紧在所述上变径部的外表面上的接触部,以及形成在内壁下端处以用于抵接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的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所述定位卡环下端处的内壁与所述内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的棱边部。

优选地,所述棱边部在纵截面上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小于等于120°的钝角。

优选地,所述上变径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两道或两道以上的所述周向环形槽;所述定位卡环相对于所述插接头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其支撑部抵接于最上方的第一道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

优选地,位于最下方的最后一道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道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间距小于等于c+5mm,其中,所述c为所述预制构件的标准间隙误差值。

优选地,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具有用于在制备所述插接头过程中配合定位以使得所述插接头的连接端和插接端的轴线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或

所述插接端的端面中心具有用于在制备所述插接头过程中配合定位以使得所述插接头的连接端和插接端的轴线重合的第二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定位孔或者为沿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一定位柱;和/或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沿所述插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定位孔或者为沿所述插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二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定位卡环的内壁上具有形成所述接触部的多道锯齿环。

优选地,所述周向环形槽在纵截面上呈一侧为开口且开口朝向外侧的圆弧形、梯形或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凸出于所述接触部。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连接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所述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设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弹性部件、定位卡环和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对插接头与定位卡环之间的防拔机构作了进一步改进,在改进之后,插接头的上变径部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向内凹进的周向环形槽,定位卡环的内壁下端处形成有支撑部,当插接头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相对于定位卡环向外滑动时,不仅定位卡环的接触部可抱紧在插接头的外表面上,而且,支撑部可抵接于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使定位卡环与插接头相卡接。这样,在卡接和抱紧的双重作用下,可阻挡插接头相对于定位卡环向外滑动,从而增加连接件之间的抗拔性能,减少连接件连接时产生的空隙,与通过锯齿环与突出的台阶所形成的防拔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可承受更大的轴向作用力,从而具有更好的抗拔性能,而且,周向环形槽的加工难度和制作成本较低,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对于各周向环形槽上方的部位来讲,其直径不会因加工周向环形槽而变小,较大的直径可以使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设有所述预制构件连接件,由于所述预制构件连接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典型的预制构件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端与卡环通过环形凸圈形成摩擦式防拔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端通过突出外表面的台阶与卡环形成防拔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插接头的仰视图;

图7为图4中所示定位卡环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过程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定位卡环抵接于插接头的第一道周向环形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定位卡环抵接于插接头的第二道周向环形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

插头-1′止挡件-2′弹簧-3′卡环-4′环形凸圈-5′卡圈-6′

图4至图13中:

1.插接头10.连接端11.连接部111.外螺纹12.定位部13.配合部14.第一定位部141.第一定位孔141a.第一定位柱20.插接端21.缩颈部22.上变径部221.周向环形槽23.下变径部24.第二定位部241.第二定位孔241a.第二定位柱50.定位卡环60.中间螺母70.弹簧80.套筒螺母90.支撑部100.锯齿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4至图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所示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插接头的仰视图。

如图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件,主要由作为止挡件的中间螺母60、分体式定位卡环50、能够卡接于定位卡环50的插接头1、以及支撑定位卡环50的弹簧70等部件组成,分体式卡环50具有多个用于拼合的卡片,例如四片、五片或六片,这些卡片既可以是完全分离的结构,也可以是上部相互分离而底部相连接的结构。

插接头1包括连接端10和插接端20,连接端10和插接端20一体地形成,连接端10上具有外螺纹111,插接端20具有缩颈部21、上变径部22和下变径部23;缩颈部21形成与连接端10和上变径部22之间,上变径部22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增大,形成上端外径小、下端外径大的圆锥台形卡接部位,上变径部22的外表面具有上下两道向内凹进而形成的周向环形槽221,两道周向环形槽221在上变径部22的外表面沿轴向间隔分布,可通过车加工或其他的机械加工方式在插接头1上加工成形,定位卡环50的内壁上具有多道锯齿环100,形成用于抱紧在上变径部22的外表面上的接触部,定位卡环50在内壁的下端处形成有支撑部90。

支撑部90为定位卡环50下端处的内壁与内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的棱边部,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直径大于其上槽边的直径,且周向环形槽221最深处的直径小于等于其上槽边的直径,支撑部90在插接头1与定位卡环50相对滑动时能够抵接于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从而防止插接头1受到向上拉力作用下定位卡环50沿着上变径部22的外周面相对滑动。

下变径部23与上变径部22一体成型,两者间可具有一小段等径部位,下变径部23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减小,形成插入端头,图中所示的下变径部23呈球缺状,具有一削平的下端面。

具体地,周向环形槽221在纵截面上呈一侧为开口且开口朝向外侧的圆弧形,宽度值可取0.1mm~3mm,进一步可取0.2mm~0.5mm,支撑部90在纵截面上的夹角为锐角,以便于更加可靠地抵接于周向环形槽221。除此之外,周向环形槽221在纵截面上还可以呈一侧为开口且开口朝向外侧的梯形或三角形,相对于圆弧形的周向环形槽221,梯形或三角形截面的周向环形槽221,例如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截面的周向环形槽221,其下槽边的内侧部分可形成水平的支撑面,从而能够与定位卡环50的支撑部90的下表面形成面与面接触的抵接结构,可承受较大的轴向作用力,而且,为了更好的进行抵接,支撑部90在纵截面上的夹角还可以是锐角或小于等于120°的钝角。

连接端10包括形成于连接端10的一端的连接部11和形成于连接端部10另一端的配合部13,连接部11上具有外螺纹111,其中,外螺纹111可通过滚丝的方式形成,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预制构件,配合部13从连接部11处一体延伸,其外径自连接部11的一端沿着远离连接部11的方向逐渐变小,以更好地适配和配合连接件中的中间螺母60。换言之,配合部13呈上端外径大下端外径小的倒圆锥台形,其设置在连接部11和缩颈部21之间,其中,缩颈部21的一端和配合部13之间光滑过渡。

连接端10还包括定位部12,定位部12一体形成在连接部11和配合部13之间,并沿径向突出于配合部13,其中定位部12用于适配与安装工具以将插接头安装于预制构件中,其中,定位部12设置的位置取决于连接部11的长度,以保证连接部11的外螺纹111安装到位,以及保证插接头的插接端20能够卡接于定位卡环50。此外,为了方便定位部12适配安装工具或者中间螺母60,定位部12的截面呈正多边形结构,例如,定位部12的截面呈九边形或者十一边形。这里,定位部12的径向突出是指定位部12所在的最大外径大于配合部13的最大外径。

如图7所示,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90的高度可高于接触部的内表面,即支撑部90凸出于接触部,与锯齿环100的齿顶所在的面存在高度差h,以便在插接头1与定位卡环50相对滑动时,能够更加容易地抵接于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并增加相互抵接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抗拔性能。

请参考图8,图8为图4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过程示意图。

如图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弹簧70、弹簧垫片、定位卡环50和中间螺母60依次装入一套筒螺母80中,此套筒螺母80可预埋于混凝土预制件(如混凝土预制桩)中,与混凝土预制件中的受力筋相连接,在弹簧70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卡环50支撑在中间螺母80下端的内锥面上,插接头1则连接于另一混凝土预制件(另一混凝土预制桩),在进行连接时,插接头1的插接端20插入中间螺母60中,从而使得插接端20的下变径部23接触并贯穿过定位卡环50,推动定位卡环50克服弹簧70的弹力向下移动同时将定位卡环50径向撑开,随着插接端20的继续向下插入,待最大直径部位越过定位卡环50后,定位卡环50在弹簧7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复位并径向收拢,在中间螺母60下端形成一缩口部位,使得插接端20的上变径部22和定位卡环50形成抵接配合,从而防止插接头1从套筒螺母80中拔出,实现快速地连接。

请参考图9、图10,图9为图4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定位卡环抵接于插接头的第一道周向环形槽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4所示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定位卡环抵接于插接头的第二道周向环形槽时的结构示意图。

当插接头1受到向上的拉力后,其势必有向上滑动的趋势,定位卡环50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此时定位卡环50下端的支撑部90将抵接到上变径部22外周面上的周向环形槽221内,以防止定位卡环50相对于上变径部22持续滑动。

另一方面,即使定位卡环50从其中一个周向环形槽221中滑落,在持续滑动过程中,定位卡环50将卡接到下一个周向环形槽221内,实现周向环形槽221可以与定位卡环50形成抵接固定的多级抗拉结构,从而减少预制件用连接件连接时产生的空隙,也就是说插接头的上变径部22与定位卡环50之间的抗拔力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减少插接头的活动距离,减少两个预制件之间的空隙,使其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和稳定。

具体来讲,连接件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时,通常在进行沉桩、沉桩后的使用过程中、以及进行抗拔检测或实验时承受轴向作用力。

在进行沉桩时,两个预制件(例如预制桩)先通过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沿轴向进行连接,然后需要通过打桩机对位于上方的预制件施加向下的力,实现连接后的预制件在土体中的一个向下运动,在打桩机施加的向下的力消失后,预制件会有一个向上反弹的情况,即打桩机打桩过程在下方的预制件端面与土体接触的面上会形成一个对连接的预制件一个向上的冲击力,这个冲击力同时也会传递到上方的预制件上,因所处土层不同,上、下预制件侧面受到的土层的摩擦阻力存在差异,由此导致两者反弹过程中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同,进而导致连接处的连接件需承受一个轴向拉力,从而使得插接头1的上变径部22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在使用过程中,如地下室下方的混凝土预制桩,由于地下室本身的重量较轻、体积较大,地下水会对地下室有一个浮力,该浮力会施加给与地下室连接的混凝土预制桩上,进而对混凝土预制桩有一个持续向上的力,传统的桩间的连接件在受到这个力时会产生滑移,进而增大了桩间间隙。

上述过程中,定位卡环50会被抵接于周向环形槽221内防止插接头持续上移,多道上下间隔分布的周向环形槽221能够实现多段防拔功能,最大化的减少插接头的持续上移,进而减少两个预制构件之间的空隙。

此外,当两个桩体沿轴向对准过程中存在误差时,插接部的上变径部22插入到中间螺母60中呈一定角度的倾斜,此时定位卡环50的多个卡片卡接至上变径部22的外周面是不均匀的,但是由于定位卡环50的每一卡片的支撑部90或者锯齿环100能够卡接于上变径部22的外周面的周向环形槽221中,即使在上变径部22受到向上的拉力时,定位卡环50的每一卡片均能卡接于周向环形槽221中,从而减少插接头1的活动距离,减少两个预制件之间的空隙,使其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和稳定。

上变径部22的外表面上的周向环形槽221的位置,使得定位卡环50相对于插接头1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其支撑部90抵接于最上方的第一道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且位于最下方的最后一道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道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的间距小于等于c+5mm,其中,所述c为所述预制构件的标准间隙误差值。对于混凝土预制桩来讲,c=1%d+1mm,其中d为混凝土预制桩的直径,如果是圆形预制桩则d为圆形预制桩的直径,如果是方形预制桩则d为方形预制桩的外接圆直径。这样,可以使定位卡环50卡接在第一道周向环形槽221时,上桩和下桩之间的间隙为0,定位卡环50卡接在最后一道周向环形槽221时,上桩和下桩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误差最大允许范围。

周向环形槽221的数量大于两道时,例如三道,相邻两道周向环形槽221之间的间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且n个周向环形槽221的总的轴向长度应保证桩端面间为国家标准最大误差时,插接头1依然能够与定位卡环50形成有效卡接。

采用上述结构之后,当插接头1在轴向拉力作用下相对于定位卡环50向外滑动时,定位卡环50具有锯齿环100的接触部可抱紧在上变径部22的外表面上,可产生弹性或塑性变形,支撑部90可抵接于周向环形槽221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使定位卡环50与插接头1相卡接。这样,在卡接和抱紧的双重作用下,可阻挡插接头1相对于定位卡环50向外滑动,从而增加连接件的抗拔性能,减少连接件连接时产生的空隙。

与单纯通过锯齿环100与突出的台阶所形成的防拔结构相比,支撑部90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可承受更大的轴向作用力,从而具有更好的抗拔性能,而且,周向环形槽221的加工难度和制作成本较低,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对于各周向环形槽221上方的部位来讲,其直径不会因加工周向环形槽221而变小,较大的直径可以使连接更为牢固。

请参考图11、图12、图1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实用新型人研究发现,对于连接件来说,插接头1的连接端10和插接端20沿轴向的加工精度也会影响连接件的装配精度,在连接端10和插接端20沿轴向方向不在同一轴线上时,即使插接头1和套筒螺母80口部对准的情况下,也会造成插接头1倾斜地插入到套筒螺母80中。也就是说,当插接头1的连接端10和插接端20本身产生倾斜时,即使两个桩体保持对准的条件下,插接头1的插接端20也会倾斜地插入到套筒螺母80内,导致定位卡环50的每个卡片无法均匀地卡接于插接端20的外周面,即定位卡环50的某一卡片过紧地卡接于插接端20,在受到拉力时可能破坏插接端周面,其他卡片又过松的卡接于插接端20,可能直接滑动到插接端20的底部,无疑会降低连接件之间的抗拉性以及增加两预制件之间的空隙。

对此,可在连接端部10的端面中心位置设置第一定位部14,其中,第一定位部14用于在制备插接头过程中与加工设备配合定位,以使得连接端10的轴线和插接端20的轴线重合,避免插接端20相对于连接端10产生倾斜,造成插接端20和定位卡环50之间不能均匀卡接。

进一步地,在制作插接头的插接端20过程中,需要先对连接端10进行固定进而对插接端20进行车削时,传统的对连接端10通过抓夹的固定方式难以保证整个插接头相对于车削设备的轴线保持重合,可能造成插接头1的插接端20相对于连接端10产生倾斜。因此,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端部10的第一定位部14配合定位是指在对连接端10采用抓夹的固定方式固定之外,车削设备沿连接端10的轴线方向固定连接于第一定位部14,以使得插接头1的轴线和车削设备的轴线保持重合,保证了制作的插接头1的连接端10的中心轴线和插接端20的中心轴线重合,保证了插接头1本身不会产生倾斜,实现定位卡环50能够均匀地卡接于插接头1的插接端20的外周面,将具有连接件的两预制构件之间稳固的连接,增加两预制构件之间的抗拔性,以减少两预制构件之间在受到拉力作用下产生的缝隙。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可以被实施为沿连接端部10的端面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定位孔141,其中,定位孔141能够配合车削设备进行固定,以保证制备成型的插接头1不会产生倾斜,从而也能够提升插接头1的良品率。优选地,第一定位孔141的截面可以设置成六边形,以在对插接头1做抗拔实验过程中方便拆卸。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14可以被实施为沿着连接端部10的端面中心向外凸起的第一定位柱141a,其中,此第一定位柱141a能够配合车削设备进行固定,以保证制备成型的插接头1不会产生倾斜,从而也能够提升插接头1的良品率。优选地,第一定位柱141a的截面可以设置成六边形,以在对插接头做抗拔实验过程中方便拆卸。下变径部23的端面中心处还可以具有第二定位部24,其中,第二定位部24的轴线和第一定位部14的轴线重合,用于在制备插接头过程中以使得连接端10的轴线和插接端20的轴线重合,从而更好的保证插接头1不会产生倾斜。相应地,第二定位部24可以被实施为沿着下变径部23的端面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定位孔241,以配合车削设备进行固定,以保证制备成型的插接头不会产生倾斜。尤其是,当插接头1的两端的第一定位部14和第二定位部24同时被固定,以进一步保证制备插接头过程中以使得连接端10的轴线和插接端20的轴线重合。第二定位部24可以被实施为沿着插入部23的端面中心向外凸起形成第二定位柱241a,以配合车削设备进行固定,以保证制备成型的插接头不会产生倾斜。

第一定位部14和第二定位部24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自由组合,例如第一定位部14的第一定位孔141可以配合第二定位部24的第二定位孔241或者第二定位部24的第二定位柱241a进行组合以方便对插接头的两端进行同时固定,如图所示;也可以第一定位部14的第一定位孔141a配合第二定位部24的第二定位孔241或者第二定位部24的第二定位柱241a进行组合以方便对插接头的两端进行同时固定,如图所示,这里对于他们组合形成的定位方式,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预制构件连接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且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通过上文中的预制构件连接件相连接,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1设于第一预制构件,插接头1能够通过外螺纹111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预制构件,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弹簧70、定位卡环50和中间螺母60设于第二预制构件的插接槽(例如套筒螺母),通过连接件的插接头1的上变径部22和插接槽内的定位卡环50之间的卡接配合,将具有连接件的两预制构件之间稳固的连接。

具体地,上述连接结构可以是混凝土预制桩或混凝土预制承台或混凝土预制板或混凝土预制墙或混凝土预制柱或混凝土预制梁或混凝土预制阳台或混凝土预制飘窗或混凝土预制楼梯或混凝土预制电梯井或混凝土预制屋顶或混凝土预制露台的连接结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预制构件连接件,包括止挡件、分体式定位卡环、能够卡接于所述定位卡环的插接头、以及支撑所述定位卡环的弹性部件;所述插接头包括一体成形的连接端和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具有缩颈部、上变径部和下变径部;所述上变径部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增大,所述下变径部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减小;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径部具有至少一道从其外表面向内凹进而形成的周向环形槽,所述周向环形槽具有上槽边和下槽边,且所述下槽边的直径大于所述上槽边的直径;所述定位卡环的内壁具有能够抱紧在所述上变径部的外表面上的接触部,以及形成在内壁下端处以用于抵接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所述定位卡环下端处的内壁与所述内壁的下端面之间形成的棱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棱边部在纵截面上的夹角为锐角、直角或小于等于120°的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变径部的外表面上设有两道或两道以上的所述周向环形槽;所述定位卡环相对于所述插接头处于上极限位置时,其支撑部抵接于最上方的第一道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方的最后一道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与位于最上方的第一道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间距小于等于c+5mm,其中,所述c为所述预制构件的标准间隙误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具有用于在制备所述插接头过程中配合定位以使得所述插接头的连接端和插接端的轴线重合的第一定位部;和/或

所述插接端的端面中心具有用于在制备所述插接头过程中配合定位以使得所述插接头的连接端和插接端的轴线重合的第二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沿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一定位孔或者为沿所述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一定位柱;和/或

所述第二定位部为沿所述插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二定位孔或者为沿所述插接端的端面中心向外凸起形成的第二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环的内壁上具有形成所述接触部的多道锯齿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环形槽在纵截面上呈一侧为开口且开口朝向外侧的圆弧形、梯形或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凸出于所述接触部。

11.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预制构件和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件,所述预制构件连接件的插接头设于所述第一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连接件的弹性部件、定位卡环和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二预制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连接件及混凝土预制构件连接结构,所述连接件包括止挡件、定位卡环、插接头、以及支撑所述定位卡环的弹性部件;所述插接头包括连接端和插接端,所述插接端具有缩颈部、上变径部和下变径部;所述上变径部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增大,所述下变径部的外径沿轴向方向向下逐渐减小;所述上变径部具有至少一道从其外表面向内凹进而形成的周向环形槽;所述定位卡环的内壁具有用于抱紧在所述上变径部的外表面上的接触部,以及形成在内壁下端处以用于抵接所述周向环形槽的下槽边的内侧部位的支撑部。该连接件可增加抗拔性,减少插接头活动距离,进而减小两个预制件之间的空隙。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周兆弟

技术研发日:.04.23

技术公布日:.02.2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