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关于I/O多路复用技术 - Epoll剖析

关于I/O多路复用技术 - Epoll剖析

时间:2020-05-26 09:09:19

相关推荐

关于I/O多路复用技术 - Epoll剖析

首先看一下,在知乎上流传的,被大家称为“最好的介绍Epoll的文章”。读完确实感觉不错,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作者很清晰的从原理的角度用很直白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Epoll到底完成了什么功能。-By Lingtao 下面是原文:

最好的“Epoll介绍”

首先我们来定义流的概念,一个流可以是文件,socket,pipe等等可以进行I/O操作的内核对象。

不管是文件,还是套接字,还是管道,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看作流。

之后我们来讨论I/O的操作,通过read,我们可以从流中读入数据;通过write,我们可以往流写入数据。现在假定一个情形,我们需要从流中读数据,但是流中还没有数据,(典型的例子为,客户端要从socket读如数据,但是服务器还没有把数据传回来),这时候该怎么办?

阻塞:阻塞是个什么概念呢?比如某个时候你在等快递,但是你不知道快递什么时候过来,而且你没有别的事可以干(或者说接下来的事要等快递来了才能做);那么你可以去睡觉了,因为你知道快递把货送来时一定会给你打个电话(假定一定能叫醒你)。

非阻塞忙轮询:接着上面等快递的例子,如果用忙轮询的方法,那么你需要知道快递员的手机号,然后每分钟给他挂个电话:“你到了没?”

很明显一般人不会用第二种做法,不仅显很无脑,浪费话费不说,还占用了快递员大量的时间。 大部分程序也不会用第二种做法,因为第一种方法经济而简单,经济是指消耗很少的CPU时间,如果线程睡眠了,就掉出了系统的调度队列,暂时不会去瓜分CPU宝贵的时间片了。

为了了解阻塞是如何进行的,我们来讨论缓冲区,以及内核缓冲区,最终把I/O事件解释清楚。缓冲区的引入是为了减少频繁I/O操作而引起频繁的系统调用(你知道它很慢的),当你操作一个流时,更多的是以缓冲区为单位进行操作,这是相对于用户空间而言。对于内核来说,也需要缓冲区。

假设有一个管道,进程A为管道的写入方,B为管道的读出方。

假设一开始内核缓冲区是空的,B作为读出方,被阻塞着。然后首先A往管道写入,这时候内核缓冲区由空的状态变到非空状态,内核就会产生一个事件告诉B该醒来了,这个事件姑且称之为“缓冲区非空”。 但是“缓冲区非空”事件通知B后,B却还没有读出数据;且内核许诺了不能把写入管道中的数据丢掉这个时候,A写入的数据会滞留在内核缓冲区中,如果内核也缓冲区满了,B仍未开始读数据,最终内核缓冲区会被填满,这个时候会产生一个I/O事件,告诉进程A,你该等等(阻塞)了,我们把这个事件定义为“缓冲区满”。

假设后来B终于开始读数据了,于是内核的缓冲区空了出来,这时候内核会告诉A,内核缓冲区有空位了,你可以从长眠中醒来了,继续写数据了,我们把这个事件叫做“缓冲区非满” 也许事件Y1已经通知了A,但是A也没有数据写入了,而B继续读出数据,知道内核缓冲区空了。这个时候内核就告诉B,你需要阻塞了!,我们把这个时间定为“缓冲区空”。

这四个情形涵盖了四个I/O事件,缓冲区满,缓冲区空,缓冲区非空,缓冲区非满(注都是说的内核缓冲区,且这四个术语都是我生造的,仅为解释其原理而造)。这四个I/O事件是进行阻塞同步的根本。(如果不能理解“同步”是什么概念,请学习操作系统的锁,信号量,条件变量等任务同步方面的相关知识)。

然后我们来说说阻塞I/O的缺点。但是阻塞I/O模式下,一个线程只能处理一个流的I/O事件。如果想要同时处理多个流,要么多进程(fork),要么多线程(pthread_create),很不幸这两种方法效率都不高。 于是再来考虑非阻塞忙轮询的I/O方式,我们发现我们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流了(把一个流从阻塞模式切换到非阻塞模式再此不予讨论): while true { for i in stream[];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我们只要不停的把所有流从头到尾问一遍,又从头开始。这样就可以处理多个流了,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好,因为如果所有的流都没有数据,那么只会白白浪费CPU。这里要补充一点,阻塞模式下,内核对于I/O事件的处理是阻塞或者唤醒,而非阻塞模式下则把I/O事件交给其他对象(后文介绍的select以及epoll)处理甚至直接忽略。

为了避免CPU空转,可以引进了一个代理(一开始有一位叫做select的代理,后来又有一位叫做poll的代理,不过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个代理比较厉害,可以同时观察许多流的I/O事件,在空闲的时候,会把当前线程阻塞掉,当有一个或多个流有I/O事件时,就从阻塞态中醒来,于是我们的程序就会轮询一遍所有的流(于是我们可以把“忙”字去掉了)。代码长这样: while true { select(streams[]) for i in streams[] { if i has data read until unavailable } } 于是,如果没有I/O事件产生,我们的程序就会阻塞在select处。但是依然有个问题,我们从select那里仅仅知道了,有I/O事件发生了,但却并不知道是那几个流(可能有一个,多个,甚至全部),我们只能无差别轮询所有流,找出能读出数据,或者写入数据的流,对他们进行操作。 但是使用select,我们有O(n)的无差别轮询复杂度,同时处理的流越多,没一次无差别轮询时间就越长。再次 说了这么多,终于能好好解释epoll了 epoll可以理解为event poll,不同于忙轮询和无差别轮询,epoll之会把哪个流发生了怎样的I/O事件通知我们。此时我们对这些流的操作都是有意义的。(复杂度降低到了O(1)) 在讨论epoll的实现细节之前,先把epoll的相关操作列出:

epoll_create 创建一个epoll对象,一般epollfd = epoll_create()

epoll_ctl (epoll_add/epoll_del的合体),往epoll对象中增加/删除某一个流的某一个事件 比如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socket, EPOLLIN);//注册缓冲区非空事件,即有数据流入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DEL, socket, EPOLLOUT);//注册缓冲区非满事件,即流可以被写入 epoll_wait(epollfd,...)等待直到注册的事件发生 (注:当对一个非阻塞流的读写发生缓冲区满或缓冲区空,write/read会返回-1,并设置errno=EAGAIN。而epoll只关心缓冲区非满和缓冲区非空事件)。

一个epoll模式的代码大概的样子是: while true { active_stream[] = epoll_wait(epollfd) for i in active_stream[] { read or write till } } 限于篇幅,我只说这么多,以揭示原理性的东西,至于epoll的使用细节,请参考man和google,实现细节,请参阅linux kernel source。下面继续开始从原理的角度去分析Epoll是如何实现的。

什么是epoll

epoll是什么?按照man手册的说法:是为处理大批量句柄而作了改进的poll。当然,这不是2.6内核才有的,它是在2.5.44内核中被引进的(epoll(4) is a new API introduced in Linux kernel 2.5.44),它几乎具备了之前所说的一切优点,被公认为Linux2.6下性能最好的多路I/O就绪通知方法。

epoll的相关系统调用

epoll只有epoll_create,epoll_ctl,epoll_wait 3个系统调用。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自从linux2.6.8之后,size参数是被忽略的。需要注意的是,当创建好epoll句柄后,它就是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2.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而是在这里先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

第一个参数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第二个参数表示动作,用三个宏来表示: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第三个参数是需要监听的fd。

第四个参数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struct epoll_event结构如下: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保存触发事件的某个文件描述符相关的数据(与具体使用方式有关) typedefunionepoll_data{ void*ptr; intfd; __uint32_tu32; __uint64_tu64; }epoll_data_t; //感兴趣的事件和被触发的事件 structepoll_event{ __uint32_tevents;/*Epollevents*/ epoll_data_tdata;/*Userdatavariable*/ };

events可以是以下几个宏的集合:

EPOLLIN: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3.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收集在epoll监控的事件中已经发送的事件。参数events是分配好的epoll_event结构体数组,epoll将会把发生的事件赋值到events数组中(events不可以是空指针,内核只负责把数据复制到这个events数组中,不会去帮助我们在用户态中分配内存)。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这个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如果函数调用成功,返回对应I/O上已准备好的文件描述符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epoll工作原理

epoll同样只告知那些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而且当我们调用epoll_wait()获得就绪文件描述符时,返回的不是实际的描述符,而是一个代表就绪描述符数量的值,你只需要去epoll指定的一个数组中依次取得相应数量的文件描述符即可,这里也使用了内存映射(mmap)技术,这样便彻底省掉了这些文件描述符在系统调用时复制的开销。

另一个本质的改进在于epoll采用基于事件的就绪通知方式。在select/poll中,进程只有在调用一定的方法后,内核才对所有监视的文件描述符进行扫描,而epoll事先通过epoll_ctl()来注册一个文件描述符,一旦基于某个文件描述符就绪时,内核会采用类似callback的回调机制,迅速激活这个文件描述符,当进程调用epoll_wait()时便得到通知。

Epoll的2种工作方式-水平触发(LT)和边缘触发(ET)

假如有这样一个例子:

1. 我们已经把一个用来从管道中读取数据的文件句柄(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

2. 这个时候从管道的另一端被写入了2KB的数据

3. 调用epoll_wait(2),并且它会返回RFD,说明它已经准备好读取操作

4. 然后我们读取了1KB的数据

5. 调用epoll_wait(2)......

Edge Triggered 工作模式:

如果我们在第1步将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时候使用了EPOLLET标志,那么在第5步调用epoll_wait(2)之后将有可能会挂起,因为剩余的数据还存在于文件的输入缓冲区内,而且数据发出端还在等待一个针对已经发出数据的反馈信息。只有在监视的文件句柄上发生了某个事件的时候 ET 工作模式才会汇报事件。因此在第5步的时候,调用者可能会放弃等待仍在存在于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剩余数据。在上面的例子中,会有一个事件产生在RFD句柄上,因为在第2步执行了一个写操作,然后,事件将会在第3步被销毁。因为第4步的读取操作没有读空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数据,因此我们在第5步调用 epoll_wait(2)完成后,是否挂起是不确定的。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时候,必须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最好以下面的方式调用ET模式的epoll接口,在后面会介绍避免可能的缺陷。

i 基于非阻塞文件句柄

ii 只有当read(2)或者write(2)返回EAGAIN时才需要挂起,等待。但这并不是说每次read()时都需要循环读,直到读到产生一个EAGAIN才认为此次事件处理完成,当read()返回的读到的数据长度小于请求的数据长度时,就可以确定此时缓冲中已没有数据了,也就可以认为此事读事件已处理完成。

Level Triggered 工作模式

相反的,以LT方式调用epoll接口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一个速度比较快的poll(2),并且无论后面的数据是否被使用,因此他们具有同样的职能。因为即使使用ET模式的epoll,在收到多个chunk的数据的时候仍然会产生多个事件。调用者可以设定EPOLLONESHOT标志,在 epoll_wait(2)收到事件后epoll会与事件关联的文件句柄从epoll描述符中禁止掉。因此当EPOLLONESHOT设定后,使用带有 EPOLL_CTL_MOD标志的epoll_ctl(2)处理文件句柄就成为调用者必须作的事情。

LT(level triggered)是epoll缺省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block socket.在这种做法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的,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传统的select/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ET (edge-triggered)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它效率要比LT更高。ET与LT的区别在于,当一个新的事件到来时,ET模式下当然可以从epoll_wait调用中获取到这个事件,可是如果这次没有把这个事件对应的套接字缓冲区处理完,在这个套接字中没有新的事件再次到来时,在ET模式下是无法再次从epoll_wait调用中获取这个事件的。而LT模式正好相反,只要一个事件对应的套接字缓冲区还有数据,就总能从epoll_wait中获取这个事件。

因此,LT模式下开发基于epoll的应用要简单些,不太容易出错。而在ET模式下事件发生时,如果没有彻底地将缓冲区数据处理完,则会导致缓冲区中的用户请求得不到响应。

Nginx默认采用ET模式来使用epoll。

epoll的优点:

1.支持一个进程打开大数目的socket描述符(FD)

select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进程所打开的FD是有一定限制的,由FD_SETSIZE设置,默认值是2048。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上万连接数目的IM服务器来说显然太少了。这时候你一是可以选择修改这个宏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不过资料也同时指出这样会带来网络效率的下降,二是可以选择多进程的解决方案(传统的Apache方案),不过虽然linux上面创建进程的代价比较小,但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加上进程间数据同步远比不上线程间同步的高效,所以也不是一种完美的方案。不过epoll则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2.IO效率不随FD数目增加而线性下降

传统的select/poll另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当你拥有一个很大的socket集合,不过由于网络延时,任一时间只有部分的socket是"活跃"的,但是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会线性扫描全部的集合,导致效率呈现线性下降。但是epoll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只会对"活跃"的socket进行操作---这是因为在内核实现中epoll是根据每个fd上面的callback函数实现的。那么,只有"活跃"的socket才会主动的去调用callback函数,其他idle状态socket则不会,在这点上,epoll实现了一个"伪"AIO,因为这时候推动力在os内核。在一些benchmark中,如果所有的socket基本上都是活跃的---比如一个高速LAN环境,epoll并不比select/poll有什么效率,相反,如果过多使用epoll_ctl,效率相比还有稍微的下降。但是一旦使用idle connections模拟WAN环境,epoll的效率就远在select/poll之上了。

3.使用mmap加速内核与用户空间的消息传递

这点实际上涉及到epoll的具体实现了。无论是select,poll还是epoll都需要内核把FD消息通知给用户空间,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就很重要,在这点上,epoll是通过内核于用户空间mmap同一块内存实现的。而如果你想我一样从2.5内核就关注epoll的话,一定不会忘记手工mmap这一步的。

4.内核微调

这一点其实不算epoll的优点了,而是整个linux平台的优点。也许你可以怀疑linux平台,但是你无法回避linux平台赋予你微调内核的能力。比如,内核TCP/IP协议栈使用内存池管理sk_buff结构,那么可以在运行时期动态调整这个内存pool(skb_head_pool)的大小---通过echo XXXX>/proc/sys/net/core/hot_list_length完成。再比如listen函数的第2个参数(TCP完成3次握手的数据包队列长度),也可以根据你平台内存大小动态调整。更甚至在一个数据包面数目巨大但同时每个数据包本身大小却很小的特殊系统上尝试最新的NAPI网卡驱动架构。

linux下epoll如何实现高效处理百万句柄的

开发高性能网络程序时,windows开发者们言必称iocp,linux开发者们则言必称epoll。大家都明白epoll是一种IO多路复用技术,可以非常高效的处理数以百万计的socket句柄,比起以前的select和poll效率高大发了。我们用起epoll来都感觉挺爽,确实快,那么,它到底为什么可以高速处理这么多并发连接呢?

使用起来很清晰,首先要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参数size是内核保证能够正确处理的最大句柄数,多于这个最大数时内核可不保证效果。

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例如,将刚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让其监控,或者把epoll正在监控的某个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监控它等等。

epoll_wait在调用时,在给定的timeout时间内,当在监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发生时,就返回用户态的进程。

从上面的调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比select/poll的优越之处:因为后者每次调用时都要传递你所要监控的所有socket给select/poll系统调用,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态的socket列表copy到内核态,如果以万计的句柄会导致每次都要copy几十几百KB的内存到内核态,非常低效。而我们调用epoll_wait时就相当于以往调用select/poll,但是这时却不用传递socket句柄给内核,因为内核已经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监控的句柄列表。

所以,实际上在你调用epoll_create后,内核就已经在内核态开始准备帮你存储要监控的句柄了,每次调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内核的数据结构里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当一个进程调用epoll_creaqte方法时,Linux内核会创建一个eventpoll结构体,这个结构体中有两个成员与epoll的使用方式密切相关: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 171*Thisstructureisstoredinsidethe"private_data"memberofthefile 172*structureandrepresentsthemaindatastructurefortheeventpoll 173*interface. 174*/ 175structeventpoll{ 176/*Protecttheaccesstothisstructure*/ 177spinlock_tlock; 178 179/* 180*Thismutexisusedtoensurethatfilesarenotremoved 181*whileepollisusingthem.Thisisheldduringtheevent 182*collectionloop,thefilecleanuppath,theepollfileexit 183*codeandthectloperations. 184*/ 185structmutexmtx; 186 187/*Waitqueueusedbysys_epoll_wait()*/ 188wait_queue_head_twq; 189 190/*Waitqueueusedbyfile->poll()*/ 191wait_queue_head_tpoll_wait; 192 193/*Listofreadyfiledescriptors*/ 194structlist_headrdllist; 195 196/*RBtreerootusedtostoremonitoredfdstructs*/ 197structrb_rootrbr;//红黑树根节点,这棵树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也就是这个epoll监控的事件 198 199/* 200*Thisisasinglelinkedlistthatchainsallthe"structepitem"that 201*happenedwhiletransferringreadyeventstouserspacew/out 202*holding->lock. 203*/ 204structepitem*ovflist; 205 206/*wakeup_sourceusedwhenep_scan_ready_listisrunning*/ 207structwakeup_source*ws; 208 209/*Theuserthatcreatedtheeventpolldescriptor*/ 210structuser_struct*user; 211 212structfile*file; 213 214/*usedtooptimizeloopdetectioncheck*/ 215intvisited; 216structlist_headvisited_list_link;//双向链表中保存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217};

每一个epoll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eventpoll结构体,这个结构体会在内核空间中创造独立的内存,用于存储使用epoll_ctl方法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进来的事件。这样,重复的事件就可以通过红黑树而高效的识别出来。

在epoll中,对于每一个事件都会建立一个epitem结构体: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 130*Eachfiledescriptoraddedtotheeventpollinterfacewill 131*haveanentryofthistypelinkedtothe"rbr"RBtree. 132*Avoidincreasingthesizeofthisstruct,therecanbemanythousands 133*oftheseonaserverandwedonotwantthistotakeanothercacheline. 134*/ 135structepitem{ 136/*RBtreenodeusedtolinkthisstructuretotheeventpollRBtree*/ 137structrb_noderbn; 138 139/*Listheaderusedtolinkthisstructuretotheeventpollreadylist*/ 140structlist_headrdllink; 141 142/* 143*Workstogether"structeventpoll"->ovflistinkeepingthe 144*singlelinkedchainofitems. 145*/ 146structepitem*next; 147 148/*Thefiledescriptorinformationthisitemrefersto*/ 149structepoll_filefdffd; 150 151/*Numberofactivewaitqueueattachedtopolloperations*/ 152intnwait; 153 154/*Listcontainingpollwaitqueues*/ 155structlist_headpwqlist; 156 157/*The"container"ofthisitem*/ 158structeventpoll*ep; 159 160/*Listheaderusedtolinkthisitemtothe"structfile"itemslist*/ 161structlist_headfllink; 162 163/*wakeup_sourceusedwhenEPOLLWAKEUPisset*/ 164structwakeup_source__rcu*ws; 165 166/*Thestructurethatdescribetheinterestedeventsandthesourcefd*/ 167structepoll_eventevent; 168};

此外,epoll还维护了一个双链表,用户存储发生的事件。当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list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eptime项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

而且,通常情况下即使我们要监控百万计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准备就绪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仅需要从内核态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户态而已,如何能不高效?!

那么,这个准备就绪list链表是怎么维护的呢?当我们执行epoll_ctl时,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统里file对象对应的红黑树上之外,还会给内核中断处理程序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如果这个句柄的中断到了,就把它放到准备就绪list链表里。所以,当一个socket上有数据到了,内核在把网卡上的数据copy到内核中后就来把socket插入到准备就绪链表里了。

如此,一颗红黑树,一张准备就绪句柄链表,少量的内核cache,就帮我们解决了大并发下的socket处理问题。执行epoll_create时,创建了红黑树和就绪链表,执行epoll_ctl时,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则检查在红黑树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则添加到树干上,然后向内核注册回调函数,用于当中断事件来临时向准备就绪链表中插入数据。执行epoll_wait时立刻返回准备就绪链表里的数据即可。

epoll的使用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来使用epoll呢?其实非常简单。

通过在包含一个头文件#include <sys/epoll.h>以及几个简单的API将可以大大的提高你的网络服务器的支持人数。

首先通过create_epoll(int maxfds)来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epoll句柄,之后的所有操作将通过这个句柄来进行操作。在用完之后,记得用close()来关闭这个创建出来的epoll句柄。

之后在你的网络主循环里面,每一帧的调用epoll_wait(int epfd,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 events, int timeout)来查询所有的网络接口,看哪一个可以读,哪一个可以写了。基本的语法为:

nfds = epoll_wait(kdpfd, events, maxevents, -1);

其中kdpfd为用epoll_create创建之后的句柄,events是一个epoll_event*的指针,当epoll_wait这个函数操作成功之后,epoll_events里面将储存所有的读写事件。max_events是当前需要监听的所有socket句柄数。最后一个timeout是epoll_wait的超时,为0的时候表示马上返回,为-1的时候表示一直等下去,直到有事件返回,为任意正整数的时候表示等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一直没有事件,则返回。一般如果网络主循环是单独的线程的话,可以用-1来等,这样可以保证一些效率,如果是和主逻辑在同一个线程的话,则可以用0来保证主循环的效率。

epoll_wait返回之后应该是一个循环,遍历所有的事件。

几乎所有的epoll程序都使用下面的框架: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for(;;) { nfds=epoll_wait(epfd,events,20,500); for(i=0;i<nfds;++i) { if(events[i].data.fd==listenfd)//有新的连接 { connfd=accept(listenfd,(sockaddr*)&clientaddr,&clilen);//accept这个连接 ev.data.fd=connfd; ev.events=EPOLLIN|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ADD,connfd,&ev);//将新的fd添加到epoll的监听队列中 } elseif(events[i].events&EPOLLIN)//接收到数据,读socket { n=read(sockfd,line,MAXLINE))<0//读 ev.data.ptr=md;//md为自定义类型,添加数据 ev.events=EPOLLOUT|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ev);//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发送数据,异步处理的精髓 } elseif(events[i].events&EPOLLOUT)//有数据待发送,写socket { structmyepoll_data*md=(myepoll_data*)events[i].data.ptr;//取数据 sockfd=md->fd; send(sockfd,md->ptr,strlen((char*)md->ptr),0);//发送数据 ev.data.fd=sockfd; ev.events=EPOLLIN|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ev);//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接收数据 } else { //其他的处理 } } }

epoll的程序实例

[cpp] view plain copy print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unistd.h> #include<errno.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netdb.h> #include<fcntl.h> #include<sys/epoll.h> #include<string.h> #defineMAXEVENTS64 //函数: //功能:创建和绑定一个TCPsocket //参数:端口 //返回值:创建的socket staticint create_and_bind(char*port) { structaddrinfohints; structaddrinfo*result,*rp; ints,sfd; memset(&hints,0,sizeof(structaddrinfo)); hints.ai_family=AF_UNSPEC;/*ReturnIPv4andIPv6choices*/ hints.ai_socktype=SOCK_STREAM;/*WewantaTCPsocket*/ hints.ai_flags=AI_PASSIVE;/*Allinterfaces*/ s=getaddrinfo(NULL,port,&hints,&result); if(s!=0) { fprintf(stderr,"getaddrinfo:%s\n",gai_strerror(s)); return-1; } for(rp=result;rp!=NULL;rp=rp->ai_next) { sfd=socket(rp->ai_family,rp->ai_socktype,rp->ai_protocol); if(sfd==-1) continue; s=bind(sfd,rp->ai_addr,rp->ai_addrlen); if(s==0) { /*Wemanagedtobindsuccessfully!*/ break; } close(sfd); } if(rp==NULL) { fprintf(stderr,"Couldnotbind\n"); return-1; } freeaddrinfo(result); returnsfd; } //函数 //功能:设置socket为非阻塞的 staticint make_socket_non_blocking(intsfd) { intflags,s; //得到文件状态标志 flags=fcntl(sfd,F_GETFL,0); if(flags==-1) { perror("fcntl"); return-1; } //设置文件状态标志 flags|=O_NONBLOCK; s=fcntl(sfd,F_SETFL,flags); if(s==-1) { perror("fcntl"); return-1; } return0; } //端口由参数argv[1]指定 int main(intargc,char*argv[]) { intsfd,s; intefd; structepoll_eventevent; structepoll_event*events; if(argc!=2) { fprintf(stderr,"Usage:%s[port]\n",argv[0]); exit(EXIT_FAILURE); } sfd=create_and_bind(argv[1]); if(sfd==-1) abort(); s=make_socket_non_blocking(sfd); if(s==-1) abort(); s=listen(sfd,SOMAXCONN); if(s==-1) { perror("listen"); abort(); } //除了参数size被忽略外,此函数和epoll_create完全相同 efd=epoll_create1(0); if(efd==-1) { perror("epoll_create"); abort(); } event.data.fd=sfd; event.events=EPOLLIN|EPOLLET;//读入,边缘触发方式 s=epoll_ctl(efd,EPOLL_CTL_ADD,sfd,&event); if(s==-1) { perror("epoll_ctl"); abort(); } /*Bufferwhereeventsarereturned*/ events=calloc(MAXEVENTS,sizeofevent); /*Theeventloop*/ while(1) { intn,i; n=epoll_wait(efd,events,MAXEVENTS,-1); for(i=0;i<n;i++) { if((events[i].events&EPOLLERR)|| (events[i].events&EPOLLHUP)|| (!(events[i].events&EPOLLIN))) { /*Anerrorhasoccuredonthisfd,orthesocketisnot readyforreading(whywerewenotifiedthen?)*/ fprintf(stderr,"epollerror\n"); close(events[i].data.fd); continue; } elseif(sfd==events[i].data.fd) { /*Wehaveanotificationonthelisteningsocket,which meansoneormoreincomingconnections.*/ while(1) { structsockaddrin_addr; socklen_tin_len; intinfd; charhbuf[NI_MAXHOST],sbuf[NI_MAXSERV]; in_len=sizeofin_addr; infd=accept(sfd,&in_addr,&in_len); if(infd==-1) { if((errno==EAGAIN)|| (errno==EWOULDBLOCK)) { /*Wehaveprocessedallincoming connections.*/ break; } else { perror("accept"); break; } } //将地址转化为主机名或者服务名 s=getnameinfo(&in_addr,in_len, hbuf,sizeofhbuf, sbuf,sizeofsbuf, NI_NUMERICHOST|NI_NUMERICSERV);//flag参数:以数字名返回 //主机地址和服务地址 if(s==0) { printf("Acceptedconnectionondescriptor%d" "(host=%s,port=%s)\n",infd,hbuf,sbuf); } /*Maketheincomingsocketnon-blockingandaddittothe listoffdstomonitor.*/ s=make_socket_non_blocking(infd); if(s==-1) abort(); event.data.fd=infd; event.events=EPOLLIN|EPOLLET; s=epoll_ctl(efd,EPOLL_CTL_ADD,infd,&event); if(s==-1) { perror("epoll_ctl"); abort(); } } continue; } else { /*Wehavedataonthefdwaitingtoberead.Readand displayit.Wemustreadwhateverdataisavailable completely,aswearerunninginedge-triggeredmode andwon'tgetanotificationagainforthesame data.*/ intdone=0; while(1) { ssize_tcount; charbuf[512]; count=read(events[i].data.fd,buf,sizeof(buf)); if(count==-1) { /*Iferrno==EAGAIN,thatmeanswehavereadall data.Sogobacktothemainloop.*/ if(errno!=EAGAIN) { perror("read"); done=1; } break; } elseif(count==0) { /*Endoffile.Theremotehasclosedthe connection.*/ done=1; break; } /*Writethebuffertostandardoutput*/ s=write(1,buf,count); if(s==-1) { perror("write"); abort(); } } if(done) { printf("Closedconnectionondescriptor%d\n", events[i].data.fd); /*Closingthedescriptorwillmakeepollremoveit fromthesetofdescriptorswhicharemonitored.*/ close(events[i].data.fd); } } } } free(events); close(sfd); returnEXIT_SUCCESS; }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