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怎么样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怎么样

时间:2019-01-15 03:53:31

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怎么样

里面的科系有5个,分别为:

1 电子工程系

2 光科学与工程系

3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4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

5 微电子学系

整体来说比较一般,其中电子和微电子是好专业,也是复旦在全国排名比较考前的两个专业,出来就业质量也很不错。

光科学和光源这两个效仿的是浙大的光学工程,质量很一般。

请帮我详细介绍下复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工程系始建于1960 年,重建于1982 年,现属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师资力量,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与高级工程师12名。

学科研究富有特色,电路与系统、生物医学工程分别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都具有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现设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和数字技术研究中心及电子学教学实验中心。电子工程系学科研究方向广泛,其中医学超声工程等研究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一定国际影响;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数字系统理论与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医学信号处理、复杂网络理论与应用等研究方向有较大国内影响。多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委省市级科研项目,均取得优秀成果。

电子工程系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本科生坚实数理基础、开拓进取创新意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电工系历届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均连续获得优异成绩。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年年获奖, 年一举夺冠,捧INTEL 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去向主要为赴国外深造,或在高校、重要科研单位以及电子行业国内外大型企业、公司研究部门承担教学或研究、开发等工作。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光学与激光科学技术的高校之一。光科学与工程系的前身是1952年由我国著名光学专家周同庆教授创办的固体发光与光谱实验室,在此基础上,1953年正式成立了光学教研组。1953年成功研制了第一只国产X光管,1963年研制成功国内高校第一台氦氖激光器。1970年成立光学系和光学工厂,此后更名为激光物理研究室。1984年设立“光学”博士点,1988年起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1992年,光学博士点接受国家教委评估,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2000年激光物理研究室并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光科学与工程系。设立光学工程硕士点,设立光学工程博士点。研究基地还有“复旦大学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紧跟国际科学前沿并积极面向国家产业和国防发展的需求,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四个研究方向:光学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新型光伏器件与材料和光生物医学。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2000年5月。现有教授4人(其中校特聘教授1人、博导2人)、副教授6人,年轻教师占50%以上。

通信科学与工程系设有复旦-朗讯贝尔信息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复旦-Intel多媒体通信技术中心、复旦-TI DSPS实验室、复旦-上海邮电 C&C联合实验室(与计算机系合作)、遥感与散射研究中心及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上海)等设备先进的研究基地,近年还将建设移动通信研究室、IP网络实时通信技术研究室、网络和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室、光纤通信研究室、DSPS开放实验室等。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简称学院)成立于4月,是由原“微电子研究院”、“信息学院微电子学系”和“985微纳电子科技创新平台”合并而成,也是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号召,发展工科“先行先试”的首个改革试点单位,是直属于学校领导的教学科研实体单位。

学院拥有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其前身是1958年由谢希德教授创办的半导体物理专业,1984年设立博士点,1988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拥有“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具备国际一流的软硬件设计环境。学院承担着推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抓住不放、实现跨越”的发展重任,以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来驱动基础研究、先导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有机衔接,着眼于培养国际一流的集成电路高级技术人才,解决集成电路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科研相结合的平台。 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是在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上海市政府的关怀下,经上海市计委批准于2002年成立,是我国特别是上海地区微电子人才培养和微电子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之一。

研究院依托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几十年的积累,有雄厚的技术和学术优势,是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建设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拥有全国唯一的“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其所在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公共实验平台和各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设计软、硬件系统。 复旦大学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ASIC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于1992年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筹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专门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9月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2002年和,分别通过了科技部的评估。实验室依托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也被列入全国重点学科,设有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以微电子、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路系统理论方法为基础,发挥多学科综合和交叉优势,面向微纳电子领域国际发展主流及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集成电路这一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重大关键问题,开展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方法与系统集成技术的创新研究。目标是解决电路、系统集成以及与设计相关的器件工艺中的前沿理论问题和关键技术难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先进电子系统的芯片技术;培养一大批适应新世纪集成电路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面向国际国内、坚持开放,为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设计总体水平作出应有贡献,成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研究、产业发展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基地之一。

实验室根据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集成电路SOC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超深亚微米、纳米、超高速、超低功耗、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前沿问题,将研究方向凝练为:集成电路系统级芯片(SoC)设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超深亚微米/纳米器件与制造、微电子机械系统。 研究方向:复杂介质中电磁波散射传播与辐射传输(Electromagnetic Wave Scattering and Proragetion, Radiative Transfer in Complex Media),星载微波遥感信息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Satellite-Born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Theory ,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复杂系统中计算电磁学(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in Complex Systems)。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一门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适应面广、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应用信息论、电路与系统理论和电子学技术及计算机技术、获取、传输和处理信息,设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生毕业后可在通信、广播电视、自动控制、计算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电子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技术工作。

研究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具体专业介绍可以查看专业培养方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