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位换算口诀资料整理

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位换算口诀资料整理

时间:2021-01-03 16:16:04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及单位换算口诀资料整理

二年级数学测量是指二年级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习和掌握有关长度、面积、容积、重量等方面的概念和技能的一门学科。在这个学科中,学生会学习如何使用尺子、天平、量杯等测量工具,了解不同单位的换算关系,学会量取物体的长短、大小、重量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文章目录

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测量单位换算口诀

小学数学二年级测量长度部分拓展题

二年级测量长度易错题应用题

二年级测量长度易错题重合题及答案解析

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

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 )米( )厘米。

3、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三、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如: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6、“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练习:

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 ;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 ;

(3)第二行画△是4个3:

第一行:○○○第二行: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 ),48叫做( )。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 )八二十四 (乘法口诀要大写)

(2)七( )六十三 (乘法算式要小写)

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8×7()6×9()

4、5+5+5+4=( )或( ) 8+8+8+8-7=( )或( )

四、观察物体知识点[从正面、侧面、上面看。]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6、练习

(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球)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五、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六、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七、解决问题:

1、海洋馆里有13条黄金神仙鱼,花面神仙鱼比黄金神仙鱼多9条,透红小丑鱼比黄金神仙鱼少8条。

(1)花面神仙鱼有多少条?两种神仙鱼共有多少条?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2、故事书每本4元,连环画每本7元,科学世界每本8元。

(1)买6本故事书和1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钱?

(2)买5本连环画和1本科技书,50元钱够吗?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3、一辆公交车上原来62人,到站后下了25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

一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

与数学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

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或预备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预习一般放在复习和作业之后进行,即做完功课后,把下次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其要求则根据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多思考一些问题,钻研得深入一些,甚至可做做练习题或习题;时间不允许,可以少一些问题,留给听课去解决的问题就多一些,不必强求一律。

2、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数学知识,否则事倍功半,难以提高效率。所以听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听课的方法,除在预习中明确任务,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自己的问题外,还要集中注意力,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教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一般化、特殊化等,就是如何运用公式、定理,了解其中隐含着的思想方法。

听课时,一方面理解教师讲的内容,思考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独立思考,鉴别哪些知识已经听懂,哪些还有疑问或有新的问题,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课内一时不可能解决,就应把疑问或问题记下,留待自己去解决或请教老师,并继续专心听老师讲课,切勿因一处没有听懂,思维就停留在这里,而影响后面的听课。一般,听课时要把老师讲课的要点、补充的内容与方法记下,以备复习之用。

3、复习的方法

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炼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复习应与听课紧密衔接、边阅读教材边回忆听课内容或查看课堂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商讨或请老师解决。

复习还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括,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数学认知结构。

复习是对知识进行深化、精炼和概括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手和脑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才能达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和提高能力的极好机会。数学的复习,不能仅停留在把已学的知识温习记忆一遍的要求上,而要去努力思考新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如何展开或得到证明的,其实质是什么,怎样应用它等。

4、作业的方法

数学学习往往是通过做作业,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从而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发展智力与数学能力。由于作业是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的,能检查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能考查出能力的水平,所以它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困难,或做错的题目较多时,往往标志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应引起警觉,需及早查明原因,予以解决。

通常,数学作业表现为解题,解题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做作业前需要先复习,在基本理解与掌握所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事倍功半,花费了时间,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解题,要按一定的程序、步骤进行。首先,要弄清题意,认真读题,仔细理解题意。如哪些是已知的数据、条件,哪些是未知数、结论,题中涉及到哪些运算,它们相互之间是怎样联系着的,能否用图表示出来,等等,要详加推敲,彻底弄清。

其次,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解题的途径,找出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回忆与之有关的知识方法,学过的例题、解过的题目等,并从形式到内容,从已知数、条件到未知数、结论,考虑能否利用它们的结果或方法,可否引进适当辅助元素后加以利用是否能找出与该题有关的一个特殊问题或一个类似问题,考察解决它们对当前问题有什么启发;能否把分开,一部分一部分加以考察或变更,再重新组合,以达到所求结果,等等。这就是说,在探索解题过程中,需要运用联想、比较、引入辅助元素、类比、特殊化、一般化、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方法,并从解题中学会这一系列探索的方法。

第三,根据探索得到的解题方案,按照所要求的书写格式和规范,把解的过程叙述出来,并力求简单、明白、完整。最后还要对解题进行回顾,检查解答是否正确无误,每步推理或运算是否立论有据,答案是否说尽无遗;思考一下解题方法可否改进或有否新的解法,该题结果能否推广(事实上中学课本中不少题目是可以推广的)等,并小结一下解题的经验,进而发展与完善解题的思想方法,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二“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数学家华罗庚多次提到的治学方法,他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数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不仅要理解和记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而且还要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得来的,与前面的知识是怎样联系着的,表达中省略了什么,关键在哪里,对知识是否有新的认识,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这样细加分析、考虑后,就会对内容增添某些注解,补充一些的解法或产生新的认识等,出现了“书越读越厚”。

但是学习不能到此止步,还需要把学过内容贯串起来,加以融会贯通,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炼的内容,这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是量的减少,而是质的提高,所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常在总结一章、几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时,就要有这种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这时由于知识出现高度概括,就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学习中需要经过从低到高多次的运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学习方法体现着“分析”与“综合”、“发散”与“收敛”的辩证统一,就是说数学学习需要这两者统一起来。

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数学学习应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如何使两者互相配合、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和综合的效力这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受学习,不论是听系统的讲授,还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出的教材,都不涉及任何的独立发现。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非只是单纯的接受,他们总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如定理是如何发现或产生的,证明的思路是怎样想出来的,中间要攻破哪几个关键的地方。许多数学家都十分强调“应该不只胀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在进行接受学习时,还要增添某些发现学习的万分,从中学习创造、发明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受上。

发现学习,是依靠自己对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独立地了现的解决某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在解决问题时,要真正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要领、原理、公式、定理和法则,懂得每步操作的意义,以及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目的等。解决问题,总需要联想以往学习过和知识与方法,一时回忆不起来的,还要重新复习,以求进一步理解的应用。有是遇到困难问题,甚至还在查看参考书或请教老师者能解决。可见,这期间也穿插着接受学习。

数学学习既需要接受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发现学习,以利于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学习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便是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

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通俗点讲就是同学们平时说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抱怨道一看到数学题就完全没有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首先课堂上要紧随老师思路,特别是在老师讲解习题时,不要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结果上,更应该注重老师讲解的过程和思维的切入点。其次应该勤于思维训练,比如说课后进行相似习题的思考,这里切忌照葫芦画瓢,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思路从头来一边。最后还应积极的参与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其实与同学讨论甚至争论都是帮助你不断完善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在讨论中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点,积累同一问题的多个思维角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许多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笔记是否记录详实,卷面是否书写工整,课后是否及时复习等等,都是是否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有些同学会说,课堂上的知识当时都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请注意当时明白并不代表以后明白,笔记是为了今后复习时有案可查。还有一些同学会说,复习时再向其他同学借不就好了,殊不知每个同学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甚至是自己标注的特殊符号,这些并不一定是你的侧重点,同时你也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归纳总结能力的机会。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这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体会,关键在于将学习变成一种有规律,可持久的习惯,然后乐在其中。

刻苦的学习精神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的累加,其实它真正表达的是一种不懈的精神。对于自己没有理解清楚,没有彻底掌握的地方是否马虎应付,还是不停钻研直到弄透?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是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1=2同学们都可以非常迅速的回答,但95+36=?能很快给出答案吗?其实这并不是因为1+1简单,而是因为这个结论已经熟于心中,无需计算。因此,只要每个同学可以树立合理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终是可以实现的,甚至是别人称为“奇迹”的目标。

二年级测量单位换算口诀

长度单位中最常见的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

1千米(km)=1000米(m)=10000分米(dm)=1000 00厘米(cm)=1000 000毫米(m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

1分米(dm)=10厘米(cm)=100毫米(mm)

1厘米(cm)=10毫米(mm)

长度单位换算练习题

一、填一填

1、直尺上6厘米到12厘米长 厘米.

2、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和厘米.

3、直尺上2厘米到10厘米长 厘米.

4、从刻度2到8是 厘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

6、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 .

7、计算跑道的长度通常用 作单位.

8、从刻度0到7是 厘米.

9、从刻度0到3是 厘米.

10、直尺上4厘米到6厘米长 厘米.

二、选择题

1、妈妈的鞋跟高3 .

①米 ② 厘米

2、一把牙刷长13 .

①米 ② 厘米

3、钢笔长15 .

①米 ② 厘米

4、教室的长大约是10 .

①米 ② 厘米

5、一棵大树高10 .

①米 ② 厘米

6、升旗杆的高度约为18 .

①米 ② 厘米

7、图钉大约长1 .

①米 ② 厘米

8、数学书长21 .

①米 ② 厘米

9、小花身高120 .

①米 ② 厘米

10、长颈鹿高4 .

①米 ② 厘米

三、比大小

1、29厘米30厘米

2、15米500厘米

3、120厘米2 米

4、2米3厘米230厘米

5、13米130厘米

6、1米50厘米150厘米

7、1米100厘米

8、3米2米75厘米

9、3米3厘米

10、40厘米30厘米

四、计算

1、14厘米-8厘米= 厘米

2、1米-12厘米= 厘米

3、37厘米-18厘米= 厘米

4、30米+15米= 米

5、40米+5米= 米

6、25米-8米= 米

7、12米-7米= 米

8、60厘米-16厘米= 厘米

9、40厘米+26厘米= 厘米

10、37厘米+60厘米= 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测量长度部分拓展题

1.1认识厘米

基础练习

1.我会量

2.我会填

3.(1)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厘米。

(2)我的橡皮厚度大约是( )厘米。

(3)我的数学书长大约是( )厘米。

(4)课桌的宽大约是( )个数学书的长度。

(5)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铅笔的一端对着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9”,这支铅笔的长是( )厘米。

4.填空,你发现了什么?

拓展练习

在这把直尺上画一条长3cm的线段。

1.2认识米

基础练习

1.我会填

(1)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

(2)测量跳绳的长度、门的高度,可以用( )作单位,测量开关盒的宽度、铅笔盒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3)1米=100厘米,可以写成( )。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我的小床长2( )

(2)学校旗杆高16( )

(3)我的身高大约是130( )

(4)跳绳的长度大约是2( )

3.我会换

1米=( )厘米 3米=( )厘米 9米=( )厘米

800厘米=( )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3.谁量的对,说一说理由

拓展练习

爸爸拿一根4米长的竹竿测量鱼塘的深度,露出水面的竹竿长1米,鱼塘水深几米?

1.3认识分米

基础练习

1.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

(2)手掌的长度大约是( )分米。

(3)电灯开关盒边的长度大约是( )分米。

(4)儿童乘坐火车时,身高达到( )厘米时需要买票。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米 30厘米 6分米 70厘米 4分米

4.算一算

30cm + 20cm =( )cm 18cm + 30cm =( )cm

5m -40dm =( )m 3m + 20dm =( )m

拓展练习

想一想:这辆货车能通过吗?为什么?

基础与复习

基础练习

1.我会填

(1)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 )或( )作单位。

(2)字母cm表示的是( ),dm表示的是( ),“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

(3)2米=( )分米 ( )厘米=300分米

90厘米=( )分米 ( )米=50分米

2.在括号里填上cm、dm或者m。

数学课本长24( ) 单元门高2( ) 矿泉水瓶高22( )

小孩身高130( ) 树高8( ) 铅笔盒长24( )

3.判断

(1)课桌高约70分米。 ( )

(2)我比妈妈矮40厘米。 ( )

(3)一座7层楼高约23米。 ( )

(4)汽车每小时行60厘米。 ( )

4.我会选(在正确的说法正确的后面打对勾)

旗杆高16米 。( ) 旗杆高16分米。( )

笛子长40厘米。( ) 笛子长40分米。( )

茶几长130分米。( ) 茶几长130厘米。( )

5.连接右图中的三个点,看看是什么图形,再量一量各边的长度,每条边都是( )cm。

6.我会比较:(1)在○里填上“>”“﹤”或“=”

1m○100cm 8cm○8dm 32cm○3dm

3cm○3m 5cm○50cm 79dm○80dm

(2)将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7cm 7m 7dm 50cm 6m

7.解决问题

(1)把下面这把尺子画上一支长6厘米的铅笔。

(2)用这把尺子能一下量长10厘米的铅笔吗?为什么?和同桌说说理由。

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跳皮筋,两条6米长的皮筋绑在一起,接头处长20分米,接在一起的皮筋有多长?

二年级测量长度易错题应用题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1】教室门大约高2( );【2】手掌大约宽7( );【3】汽车长3( );

【4】一幢大楼高56( ); 【5】电视机长56( );【6】楼房高40( );

【7】跳绳长3( ); 【8】写字台高80( );【9】火车长80( );

【10】铅笔大约长18( ); 【11】旗杆高15( );【12】钥匙长5( );

【13】一枝蜡笔长10( );【14】操场长100( );【15】书本宽24( );

【16】一把剪刀长13( ); 【17】一棵树高约5( );【18】别针长4( );

【19】家里的墙壁高约3( );【20】手机大约长10( );【21】黑板大约长4( );

【22】家里的房间长约5( );【23】爸爸身高175( );【24】小红的身高1( )

【25】操场跑道长是400( );【26】灯管长24( );【27】一棵杨树高12( );

【28】小明的身高128( );【29】教室门高2( );【30】一根丝瓜长60( );

【31】妈妈的身高大约160( );【32】小华7岁了,身高是1( )20( );

【33】火柴棒的长度是5( ); 【34】家里的沙发长是1( )46( );

【35】讲台桌的高大约是80( ); 【36】一张床长是2( ),高是50( );

二、换算单位。

【1】1米=( )厘米;【2】900厘米=( )米;【3】1米95厘米=( )厘米;

【4】200厘米=( )米;【5】8米=( )厘米;【6】2米=( )厘米;

【7】3米=( )厘米;【8】720厘米=( )米20厘米;【9】2米5厘米=( )厘米;

【10】400厘米=( )米;【11】6米60厘米=( )厘米;【12】100厘米=( )米;

【13】505厘米=( )米( )厘米; 【14】550厘米=( )米( )厘米;

【15】615厘米=( )米( )厘米; 【16】4米15厘米+30厘米=( );

【17】95厘米-20厘米=( ); 【18】335厘米=( )米( )厘米;

【19】1米-20厘米=( ); 【20】2米+25厘米=( )厘米;

【21】97厘米-2厘米=( ); 【22】18厘米-8厘米=( );

【23】40厘米+60厘米=( )米; 【24】20厘米-5厘米=( );

三、比大小:在○里填上“>”“<”或“=”

【01】25厘米○2米;【02】100厘米○1米;【03】18厘米○12米+6米;

【04】98米○89米;【05】1米○1厘米;【06】50厘米○1米-60厘米;

【07】56米○65米;【08】5米○50厘米;【09】5厘米+3里米○35厘米;

【10】6米○60厘米;【11】1米-50厘米○50厘米;【12】100厘米○60厘米;

【13】12米○20厘米;【14】100厘米○61米;【15】18厘米+6厘米○18米;

【16】1米○64厘米;【17】49厘米○51厘米;【18】2米+1米60厘米○3米;

【19】33厘米○3米;【20】1米-30厘米○40cm+30cm;【21】1米-70厘米○3米;

【22】10厘米○1米;【23】2米+3米○50cm;【24】1m-70cm○1cm+7cm;

【25】4cm+5cm○45cm;【26】1米30厘米○99厘米;【27】30厘米○3米。

四、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90厘米,1米,1厘米,10厘米,1米20厘米,

【2】110cm,40cm,2m,78cm,1m30cm

五、画线段。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10 cm短7 cm的线段。

【4】画一条比7厘米长比9厘米短的线段。

二年级测量长度易错题重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 )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

A.B.C.

2.量小强身高1米33厘米,小丽比他高一些,小丽身高( )。

A.138厘米B.130厘米C.1米67厘米

3.下图中火柴长( )厘米。

A.1B.3C.4

4.铅笔的长度约为15( )。

A.厘米B.米C.分

5.下面( )的测量是错误的。

A.铅笔比6厘米长

B.铅笔长10厘米

C.铅笔长大约20厘米

6.有一条90厘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了22厘米,第二次用去了48厘米,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厘米?列式正确的是( )。

A.90-22-48B.90-(22+48)C.22+48

7.一节火车车厢长25米,下面( )描述比较合适。

A.20个小朋友肩并肩B.走20步C.20个小朋友手拉手

8.明明身高是1米5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中游泳( )

A.一定会有危险B.一定不会有危险C.可能会有危险

9.“1.01米○1米1厘米”,比较大小,在○里应填的符号是( )

A.>B.<C.=D.×

10.小美沿着操场跑了一圈,大约跑了()。

A.400米B.200千米C.200厘米

11.小红像下图那样错误的量了这只钉子的长度,下面关于长度的叙述中( )正确。

A.比4厘米长B.正好4厘米C.比4厘米短

1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3+5=8B.3+7=10C.3+4=7

二、填空题

13.铅笔长 厘米。

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 厘米。

14.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铅笔大约长18

床长约2

饮料瓶高12

楼高30

汽车长约4

故事书长约15

15.下面这枝铅笔长 厘米。

16.一只蚂蚁从尺子的17厘米处爬到8厘米处,它爬了 厘米。

17.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块橡皮长为3

一张婴儿床长为1 20

小平的身高为1 45

18.1米+5厘米= 厘米,1米-20厘米= 厘米

19.黑板长约3 ,手掌宽约5 。

20.算一算

52厘米-30厘米= 厘米 7厘米+8厘米= 厘米

1米-30厘米= 厘米 1米-50厘米= 厘米

21米+59米= 米 81厘米-23厘米= 厘米

三、解答题

21.量一量,把量得结果写在( )里。

22.森林运动会上举行跳远比赛, 和 谁是冠军?在对应的□里打“√”。

23.我们身体上有很多“尺子”可以帮助我们测量。

(1)比如聪聪的指甲盖宽约为1厘米,他正在用指甲盖量下图中铅笔的长度。请你估计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 厘米。

(2)下面是与明明身体有关的一些数据。现在明明想要测量绕篮球场一圈的长度,你觉得选择下边哪个“尺子”最合适?如何测量?(写出测量过程)

24.将两张长度都是12厘米的纸条连接起来,如下图,如果黏合部分的长度是5厘米,那么连接后的纸条长多少厘米?

25.

26.爸爸的身高是1.82米。1.82米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解答】选项A,物体的左端没有对齐0刻度线,测量错误;

选项B,测量物体是,直尺没有与物体保持水平,测量错误;

选项C,测量方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直尺紧贴物体,并与物体平行,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

2.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1米33厘米=133厘米,138>133厘米,133>130厘米,1米67厘米=167厘米>133厘米,因为小丽比小强高一些,所以小丽身高是138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把单位进行换算,即1米=100厘米,小丽比小强高一些,所以小丽的身高比小强高,而且高的不多。

3.B

解析: B

【解析】【解答】4-1=3(厘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测量与计算,量物体长度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可以两端相减来得到物体长度。

4.A

解析: A

【解析】【解答】 铅笔的长度约为15厘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根据生活实际与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5.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A项中,铅笔的的一端与尺子的边缘对齐,另一端是6厘米,所以铅笔比6厘米长;B项中,铅笔的一端的刻度是2厘米,另一端是10厘米,所以铅笔的长度是10-2=8厘米;C项中,尺子的最大刻度是15厘米,而铅笔的长度明显超过15厘米,所以铅笔长大约20厘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先把物体的一端与一个刻度线对齐,然后观察另一个刻度,两个刻度之差即为这个物体的长度。

6.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正确的列式是22+48。

故答案为:C。

【分析】求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厘米,实际就是求两次一共用去了多少厘米,把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即可。

7.C

解析: C

【解析】【解答】选项A,一个人的肩宽一般不超过50厘米,20个小朋友肩并肩大于10米左右;

选项B,一步大约50厘米,走20步接近10米;

选项C,一个人的双臂张开差不多等于自己的身高,一个小朋友的身高超过1米,20个小朋友手拉手接近25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可知,肩宽和走一步路是小于50厘米的,20个不可能到25米,但手拉手,双臂展开长一般约等于身高,小朋友身高一般超过1米,故20个小朋友手拉手可达到25米,描述符合题意。

8.C

解析: C

【解析】【解答】 明明身高是1米5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中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1米50厘米>1米,但是这里是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可能有点地方比1米深,有的地方比1米浅,所以明明身高是1米5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的水塘中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9.C

解析: C

【解析】【解答】因为1米1厘米=1+1÷100=1.01米,所以1.01米=1米1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单位化统一,然后比较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据此解答.

10.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根据实际情况可知,小美沿着操场跑了一圈,大约跑了400米。

故答案为:A。

【分析】操场一圈的长度大约是400米.200千米是比较长的距离,200厘米只有2米长。

11.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根据直尺的刻度判断,钉子的长度比4厘米长。

故答案为:A。

【分析】钉子的一端对准4厘米,左端在0刻度的左边,那么这根钉子的长度就大于4厘米。

12.C

解析: C

【解析】【解答】 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3+4=7.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跳的长度是3cm,第二次跳的长度是4cm,要求两次一共有多长,用加法计算,据此列式解答.

二、填空题

13.6;3【解析】【解答】测量如下:铅笔长6厘米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3厘米故答案为:6;3【分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量物体

解析: 6;3

【解析】【解答】测量如下:

铅笔长6厘米。

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3厘米。

故答案为:6;3。

【分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

量物体长度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从某一个刻度开始也可以,可以两端相减来得到物体长度。

14.厘米;米;厘米;米;米;厘米【解析】【解答】根据实际情况可知铅笔大约长18厘米;床长约2米;饮料瓶高12厘米;楼高30米;汽车长约4米;故事书长约15厘米故答案为:厘米;米;厘米;米;米;厘米【分析

解析: 厘米;米;厘米;米

;米

;厘米

【解析】【解答】根据实际情况可知,铅笔大约长18厘米;床长约2米;饮料瓶高12厘米;楼高30米;汽车长约4米;故事书长约15厘米。

故答案为:厘米;米;厘米;米;米;厘米。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等,1米=100厘米,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单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15.【解析】【解答】7-1=6(厘米)下面这枝铅笔长6厘米故答案为:6【分析】观察图可知测量这枝铅笔时从直尺的1厘米处开始测量到7厘米处结束要求铅笔的长度用终点的刻度-起点的刻度=铅笔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解析:【解析】【解答】 7-1=6(厘米),下面这枝铅笔长6厘米。

故答案为:6。

【分析】观察图可知,测量这枝铅笔时,从直尺的1厘米处开始测量,到7厘米处结束,要求铅笔的长度,用终点的刻度-起点的刻度=铅笔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16.【解析】【解答】解:17-8=9厘米所以这只蚂蚁爬了9厘米故答案为:9【分析】这只蚂蚁爬了的距离就是两个刻度只差

解析:【解析】【解答】解:17-8=9厘米,所以这只蚂蚁爬了9厘米。

故答案为:9。

【分析】这只蚂蚁爬了的距离就是两个刻度只差。

17.厘米;米;厘米;米;厘米【解析】【解答】一块橡皮长为3厘米;一张婴儿床长为1米20厘米;小平的身高为1米45厘米故答案为:厘米;米;厘米;米;厘米【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解析: 厘米;米;厘米;米;厘米

【解析】【解答】一块橡皮长为3厘米;

一张婴儿床长为1米20厘米;

小平的身高为1米45厘米。

故答案为:厘米;米;厘米;米;厘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根据生活实际与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即可。

18.105;80【解析】【解答】1米+5厘米=100+5=105厘米;1米-20厘米=100-20=80厘米故答案为:105;80【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单位化统一然后再相加减据此解答

解析: 105;80

【解析】【解答】 1米+5厘米=100+5=105厘米;1米-20厘米=100-20=80厘米。

故答案为:105;80。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单位化统一,然后再相加减,据此解答。

19.米;厘米【解析】【解答】解:黑板长约3米手掌宽约5厘米故答案为:米;厘米【分析】根据每种事物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解析: 米;厘米

【解析】【解答】解:黑板长约3米,手掌宽约5厘米。

故答案为:米;厘米。

【分析】根据每种事物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20.22;15;70;50;80;58【解析】【解答】解:52厘米-30厘米=22厘米;7厘米+8厘米=15厘米;1米-30厘米=100厘米-30厘米=70厘米;1米-50厘米=100厘米-50厘米=5

解析: 22;15;70;50;80;58

【解析】【解答】解:52厘米-30厘米=22厘米;7厘米+8厘米=15厘米;1米-30厘米=100厘米-30厘米=70厘米;

1米-50厘米=100厘米-50厘米=50厘米;21米+59米=80米;81厘米-23厘米=58厘米。

故答案为:22;15;70;50;80;58。

【分析】单位相同的可以直接相加减,单位不相同的要先统一单位再计算,1米=100厘米。

三、解答题

21.

【解析】【分析】根据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即可解答。

22.

【解析】【解答】从“0”跳到“7”,跳了:7-0=7(厘米);

从“6”跳到“12”,跳了:12-6=6(厘米);

7厘米>6厘米,是冠军,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用减法求出两个动物跳的长度,然后对比,哪个长,哪个就是冠军,据此解答。

23. (1)9

(2)解:步长,测量过程:先确定起点,作上记号,然后围绕篮球场走一圈,记下步数,然后用步数×60=篮球场一圈的长度。

【解析】【解答】(1) 如聪聪的指甲盖宽约为1厘米,他正在用指甲盖量下图中铅笔的长度。我估计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9厘米。

【分析】(1)观察可知,铅笔的长度大约有9个指甲盖的宽度,据此估算;

(2)根据题意可知,用步长来测量即可。

24. 解:12-5=7(厘米)

12+7=19(厘米)

答:连接后的纸条长19厘来。

【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两张纸条连接起来的总长度是24厘米,黏和部分长是5厘米,也就是两张纸重叠了5厘米,因此,从总长度里面减去重叠的5厘米,就是连接后的纸条长度。

25.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的测量,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

26. 解:1.82米表示1米82厘米。

【解析】【解答】1.82米=1米+0.82米,0.82×100=82(厘米),1.82米表示1米82厘米。

答:1.82米表示1米82厘米,是指爸爸的身高。

【分析】1.82米表示爸爸的身高,具体是1米82厘米。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归纳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