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安徽:扩大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安徽:扩大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20-07-04 23:44:42

相关推荐

安徽:扩大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安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这个丰收来之不易。

“好年景有个好收成是喜事,可在大灾之年也能获得大丰收,就是想不到、了不起的事情了!这都是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好,免税又补贴,干部领导得好,下地教我们科学种田。有这么多人帮着,你说我们农民现在可有多福气!”站在初冬时节绿油油一望无垠的麦田边,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侯少华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7月,淮河流域遭遇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沿淮地区内涝严重,正值生长旺盛期的水稻遭受“两迁”害虫集中侵害,虫量之高前所未有。同样,小麦生产也经历了秋种期间严重干旱、春季低温冷害和病虫害重发3次重大考验。

“克服洪涝灾害等影响,安徽粮食产量预计580亿斤,增长1.4%,实现粮食总产连续两年超历史最高水平。小麦和水稻的单产、总产以及优质率均刷新历史纪录,再创新高。同时,粮食生产为农民增收贡献加大,全省小麦亩均增收49元,水稻亩均增收56元,累计新增产值31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62元。”安徽省农委主任毕美家告诉记者。

“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坚持抓粮食生产不放松,陆续启动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增长不断向能力提升转变,成功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路子。”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连日来,记者深入安徽多个粮食生产大县采访,强烈地感受到,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广大农民欢欣鼓舞。十七大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相信将有更多优惠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不断流向农村和粮食生产领域。安徽上上下下已经形成“真心实意关心农业、真金白银支持农村、真抓实干致富农民”的浓厚的重农重粮氛围。

实施良种良法,引导农民科学种田

“小麦高产攻关行动,实施良种良法配套,这让俺们农民真正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蒙城县白杨林场职工刘金锋秋种植的18.5亩地,属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在高级农艺师张友忠和陈友祥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实施科学播种、氮肥后移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小麦喜获丰收。“今年5月30日,经过省里专家实割实磅验收,俺家最高亩产达到了622.8公斤!”

刘金锋所说的“良种良法”——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按照科学方法种田,是安徽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主要内容,如今也已成为安徽粮农的一致追求。

小麦和水稻是安徽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多年来,安徽小麦产量低于周边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水稻质量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关键技术应用不到位。特别是小麦生产上,大播量、施肥粗略等现象比较普遍。技术转化率低是影响我省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毕美家说,“要彻底扭转这种现象,就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在增产、提质、减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引导农民科学种田。”

从秋种起,安徽陆续启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简称“两大行动”),以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增产增收为目标,加快优质高产良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

“我们首先要调动起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安徽省农委分管粮食生产的副主任张华建告诉记者,在全面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安徽省政府出台了良种良法配套补贴政策,两年共拨专款1.45亿元,对两大行动核心示范区农民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补贴,促进了财政支持与主导品种、关键技术配套应用的有效衔接。

“今年8月,我们调整了小麦良种补贴招标采购办法,改市级采购为省级统一采购,采购价格比上年每公斤下降0.10元左右。仅此一项,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1000万元。”

与此同时,安徽加强推进科技入户,要求“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以保障优质品种生产出优质产品。这种让农民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和用得好的科技入户形式,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以前我们给小麦施肥都是自己凭感觉,缺乏科学性,这样麦苗前期旺长后期早衰。现在农技人员测土配方,缺啥补啥,麦苗长势极好!”蒙城县白杨林场阜西村农民阜守彬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感觉到了,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连续两年荣列“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的霍邱县,今年在开展水稻良种补贴项目与良种挂钩试点中,通过农民代表、种粮大户、乡镇农技干部、种子企业、农业部门等各方参与,共同推荐,从过去全县比较杂乱的近300个水稻品种中,精选出48个高产优良品种与良种补贴挂钩,从而使全县优质高产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坚持示范带动,主抓大县大片大户

怎样才能使农民科学种田?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胡承霖的答案是,“关键靠科学示范田指导带动”。

安徽在实施两大行动中,坚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抓好大县、大片、大户。

大县是优势产业带。安徽在全省建立了10个小麦重点县和15个水稻重点县,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加快科技转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粮食产业升级和发展。全省已有9个县(市、区)进入全国小麦高产县行列,为推动全局工作提供了经验。

大片是集约经营。安徽在64个县(市、区)建立了600万亩小麦核心示范区和500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并安排专项经费对示范区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实行“五统一”服务,在生产的关键时期组织农民观摩,把无形的技术变化为直观的现场,引导农民,培训农民,带动农民。

大户是规模经营。生产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经营管理先进,示范带动能力强。

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党支部书记单光辉就是一个以技术承包了2800亩低产改造田的大户。秋种,单光辉与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及一些劳动力不够的农户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承诺在不增加每斤小麦投入成本前提下,以亩产900斤为标准,少于此标准由单光辉负责赔偿,而超过标准单光辉则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技术服务费。

“我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加大投入,科学管理,即平均亩产980斤,每亩增产21.6%,每亩增收200元。”单光辉说,按照合同他可收取服务费11万多元,但他只要了3000元作为技术资料费。单光辉承包第一年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大大激发了村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据安徽省农委统计,目前安徽全省百亩以上种粮大户已经发展到7953户,经营土地规模16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2.6%,年产粮食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1%。

毕美家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就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在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客观现实下,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同时,大户适应了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以大户为核心构建专业合作组织是目前可具操作性的途径之一。

毕美家表示,在农村劳动力结构、社会消费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下,安徽正在着力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积极探索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新机制。

小麦、水稻的单产、品质实现双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安徽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更大空间,农村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正在蓬勃发展。安徽正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奋力迈进,正在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新跨越。

“安徽粮食生产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赵树丛说,“安徽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加快科技进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作者:许红洲 白海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