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价格操控:大数据“杀熟”和算法合谋

价格操控:大数据“杀熟”和算法合谋

时间:2023-05-11 09:49:37

相关推荐

价格操控:大数据“杀熟”和算法合谋

投中网() 编者按:“杀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5年前开始兴起的“千人千面”。原文地址

12月,一名中国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自己遭遇大数据“宰客”的经历。他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预订某酒店的房间,价格常年为380~400元。偶然一次,酒店前台告诉他淡季价格为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这条微博引发了网上的“大吐槽”:“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元”,“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

《科技日报》在报道这则新闻时,打出了“大数据杀熟”的标题。所谓“熟”,我认为就是通过消费者的数据掌握了消费者的底细。

几天后,《新闻晨报》又做了更多的测试,证明几个旅游平台、购物平台均存在类似的“杀熟”现象,甚至系统如果判定消费者着急, 也可能加价。 年3 月24 日,安徽卫视的《社会透明度》节目再度声讨:

什么叫看人叫价,举个例子,有网友发现自己和同事使用同一款打车软件,在同样的时间走同样的路线,目的地也是一样, 可是一看价格,怎么两个价格不一样呢?同样的路线,一个是18.4 元,一个是11.4 元,价格差了7 元。他们是同一个公司的, 平时住在同一个宿舍,于是又调出以前的打车记录,果然,他们每次打车都会有这样七八元的差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秘密在手机里。用苹果手机里的App (应用程序)打车,车费会比用安卓手机里的App 打车贵30% 左右。不仅是打车,还有人分析了各家视频网站,发现办理会员的价格,用苹果手机都会比用安卓手机贵。比如某一个视频网站的会员,同一个人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在安卓手机上开通一年178元,而在苹果手机上开通,价格就变成了218元。

新闻评论员的意思是,平台掌握了下单人的手机型号,对使用高档手机的人,可以卖贵一点。这相当于商场的店员看见开着宝马、穿着貂绒的客户进来,就喊出高价,“杀熟”其实是“杀富”。他们的逻辑是,同一件商品,如果马云来买,当然应该更贵一些。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包括滴滴出行、携程、飞猪、京东、美团、淘票票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平台均被曝光存有“杀熟”的情况,特别是在线差旅平台更为严重。对此,各家平台反应不一,有些声明“坚决没有”,有些不予回应,还有的“委婉默认”。

我认为,“杀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5年前开始兴起的“千人千面”。起,手机购物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为了提高买家的购物冲动,主流的电商公司,例如阿里巴巴,尝试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它让每一个消费者打开淘宝能看到不同的商品,即给每个消费者定制一个动态的首页,其中呈现的商品可能就是消费者这次需要购买的物品,这就叫“千人千面”。

当然,“千人千面”的实现基础就是“数据识人”。在消费者每次点开淘宝的几秒之内,阿里巴巴要根据它所掌握的用户数据,立刻计算出用户这次来淘宝最可能购买的商品,并在首页上呈现出来。速度必须快,不能让消费者等太久,但要算得准,需要的时间就更长,阿里巴巴的纠结之处是要在“快”和“准”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就好比让顾客走进一家实体商店,每次他都发现他这次想买的商品就摆放在离他最近的入口,当然,这样的摆法和变换在物理世界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这是我让公司的三个年轻同事同时打开手机淘宝,在同一时间的截屏, 我们可以看到明显不同的界面。

左图:搜索框提醒关键词为“佳能6D 单机”;下方第一帧广告画面为“匠心美味”,推荐鸡肉熟食;下方“杭州精选”“有好货”“大牌甄选”“必买清单”推荐商品为洗洁精、抽纸、运动鞋、相机、长袖T 恤等。该用户为男性,近期较关注相机和生活用品。

中图:搜索框自动显示关键词为“hp803 墨盒黑色”;下方第一帧广告画面虽然也是“匠心美味”,但推荐的是奶制品;下方“大牌甄选”(位置与左图已不一样)“有好货”“男神范”“必买清单”推荐商品为短袖T 恤、普通长裙、烤吐司机、杯碟、中式传统新娘秀禾服等。该用户为男性,其账号偶尔也会给女友使用,较关注家居用品,也可能喜事将近。

右图:搜索框自动显示关键词为“摄影发烧友”;下方第一帧广告为护肤品;下方“活色生鲜”“有好货”“淘抢购”“必买清单”推荐商品为牛油果、女孩长/ 短袖T 恤、秋刀鱼、鱼头。该用户是一名女性,偶尔关注摄影器材,但更关注护肤品和生鲜食品。

“千人千面”技术已经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普及。微信 年推出的金融服务“微粒贷”也是一个典型。这是一款基于微信的个人贷款服务,但并不是每个人打开微信都会看到。换句话说,腾讯只对有需要或者它所认为的优质客户开通,前提当然又是算法—根据用户的购物、消费、理财、充值、红包等记录,腾讯可以筛选用户。“寸屏寸金”,对于不开放“微粒贷”的人,其留出的屏幕空间可以成为推广其他服务的入口。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这些产品,都是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登峰造极之作,这些创新已经收到了显著的商业效果和巨大的回报。

“千人千面”的硬件基础是移动互联带来的“一人一屏”。如果几个人共用一部手机,算法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但就是因为“一人一屏”,一个新的可能出现了,价格也可以变得个性化—千人千价。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数据可以区分穷人和富人、新人和旧人、价格敏感人群和价格不敏感人群、苹果手机用户和安卓手机用户。

例如在手机上购买机票,算法可以通过大数据判断用户是否为白领阶层,当用户进入购买页面时,高端白领看到的都是商务舱机票,而在校大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打折机票。即使同一张商务舱机票,针对不同的人也可以显示不同的价格。你买过一次高价票,说明你对高价不敏感,那继续卖你高价。之所以举机票的例子,是因为机票价格有很强的动态性,同一个航班的机票,购买时间不同,价格也可能截然不同。动态性和“杀熟”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对商家是一种掩护,用户很难区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价格不同,千人千价的“阳谋”更容易实现。

千人千价也可以穿上各式各样的“马甲”。某些消费者一打开首页,看到的商品就是打折优惠商品,这其实是针对低频交易客户的低价唤醒策略。同一件商品,如果消费者通过搜索找到,其显示的价格可能就更高。又比如,系统也可以对所有的用户显示同一个价格,但对价格敏感者,系统会私底下发送很多现金优惠券,而对系统判定的价格不敏感者或者富裕人群,则一张优惠券都不送。这个效果和千人千价并没有什么差异。

中国有个成语叫“朝三暮四”,原意是嘲笑猴子的愚蠢,但猴子的这种愚蠢实为人性的底色。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被感觉而不是被理智控制的。

“一人一屏”和“数据识人”深刻地改变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关系。在传统的商超,价格一经公开,所有的消费者都享受一样的价格,如果价格不合理,商家会受到众人的挑战,商家和消费者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众怒难犯,商家不敢轻易打歪主意;但在“一人一屏”的时代,商家和消费者变成了一对一的关系,价格是隐秘的、单行的,价格合不合理,消费者只能靠自己判断,而消费者的认知空间已经被手机和数据割裂了。

千人千价是通过算法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实现的,主观上它没有泄露任何人的数据和隐私,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这是一种算计,一种隐形的伤害,最后的结果是“最懂你的人伤害你最深”。它虽然无关隐私,但涉及商业伦理。明目张胆地使用这些技术的商家,未来一定会在公共关系中遭遇商业道德的挑战,本书暂不做深入讨论。我关注的是其中的个性化逻辑,今天的技术可以把人、时间、空间和场景一一区分开来又重新组合,根据场景随时变换价格。

除了千人千价,利用算法联合同行,协同拉高价格,也可能成为未来互联网商业的新常态。

几年之前,美国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案例。托普金斯(David Topkins)经营了一家海报零售公司,他在亚马逊的电商平台上出售海报。从开始,他就不断联系他的网上同行,和他们约定在亚马逊平台上拉高海报销售的价格。为了执行这些约定, 托普金斯开发了一个算法,该算法能够搜集其他商家在亚马逊上出售同类商品的价格信息,并运用事先商定的定价规则,动态调整自己的定价,其他的协作者也和托普金斯一样自动变换、调整自己的价格。

美国司法部盯上了托普金斯,他们认为线上定价必须要像线下定价一样自由、透明、公平,托普金斯的算法本质上是“伙同他人合谋控制商品的网上销售价格”,违犯了《价格法》。4月,托普金斯被处以2万美元罚款。

甚至更早,算法协同就已经在网上露出了蛛丝马迹。,有人突然发现,亚马逊上的一本书The Making of a Fly(意为“一只苍蝇的产生”),其标价竟为170万美元。其后的一星期,定价不断飙升,最终创下了2 369万美元的天价。

原因就是卖家在使用算法定价,他的算法紧盯他的同行:如果他的同行涨价,他也涨价。恰恰其中一位同行也用算法紧盯他的定价:如果你涨,我也涨。结果其中一方的微小调价导致两个算法陷入了加价循环,

相互不断推高对方的定价,最后攀升到天价。

其实只要在算法中加一个“If…Then…”(如果……那么……)的封顶语句,就不会出现这样愚蠢的错误。当然,今天的算法不会再让消费者轻易看到一点痕迹。例如,对滴滴平台上的动态定价,我们都很熟悉,大部分人认为没有问题,但正是因为动态定价,美国的优步受到了诉讼挑战。

动态定价被认为是一种算法合谋。原因在于,在用车的高峰时刻,所有的优步司机都在使用动态定价的算法。这个涨价的算法是事先约定的,是优步公司提前开发的,但如果没有这个算法,司机就会各自定价,很多司机就可能会选择“背叛”,他们不会开出算法开出的统一高价,市场就会处于更加自由的竞争状态。而通过这个算法,优步获得了更高的提成。起诉优步的原告还认为,优步不断地组织司机线下见面,这就促成了价格合谋的达成。

这种基于算法的大规模合谋破坏了社会的隐形秩序。问题和难点在于,算法是否在运行,它如何运行?普通的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今天,中国政府也没有任何算法监管机构,如果多个算法在云端合谋,整个社会几乎无知无觉,也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