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作家去小学 著名作家进校园

作家去小学 著名作家进校园

时间:2023-01-28 11:37:59

相关推荐

作家去小学 著名作家进校园

学历不代表能力,国内很多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最学历小学三年级(也有说二年级)十岁起谋生,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他的文章大家从小学开始拜读,只要上过学的也都背过他的名言吧!术业有专攻,人品三观正,且在自己的领域做到优秀的人,值得夸奖!

过年时,带着两个孩子去爷爷家拜年,闲聊中聊到了小叔的儿子豆豆。

豆豆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相比同龄人要弱得多,语言表达,与人交往的能力更令人堪忧。

从3-4岁时就发现他不爱说话,我们一家去串门时,豆豆一看到我家姐姐和弟弟就哭着往爷爷身后躲。他都是自己玩自己的,但会时不时冲出来撞姐姐和弟弟,要不然就来掐我一把,表现出攻击性。现在更不爱说话了,问他什么他也不回答,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口,好像退回到1-2岁的状态,只会恩恩啊啊。

在家都是爷爷带孩子比较多,豆豆一调皮就要挨揍。比如大家准备吃饭时,豆豆其实想帮忙的,拿了筷子没拿稳,筷子掉了一地,爷爷就会去阻止不让他动。或者吃饭时,豆豆夹菜不好好夹,就会被打手。在很生活多方面都受到限制,平时也很少出门去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现在情况越来越严重。

其实之前我曾善意地提醒他们,但是豆豆的父母太忙没空管,爷爷则说:“我负责照顾他的吃喝就不错了,教育孩子的事是他父母的责任。”

其实很多家庭的老人也跟爷爷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方法不对,越管越错。

《隔代养育》这本书,是给新一代祖父母写的育儿指南。

作者简·威廉姆斯是三个孩子的母亲,5个孩子的祖母,是澳大利亚知名的儿童神经发育专家。有超过45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书从孩子的运动技能,情绪发展,肠道发育,睡眠,语言交际,音乐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述了0-6岁各各阶段孩子身体发育的关键点。

孩子很多能力的培养是持续性的,递进式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有些能力发展错过了某个阶段,可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速度,比如错过了孩子爬行,他学习走路会慢一点,但并不影响后续的运动能力发展。

而有些能力的发展,如语言能力3岁前发展迟缓或紊乱,那么孩子在日后上学会面临识字和学习的挑战。有语言障碍的儿童,动作发展也会迟缓,想要在后期补救,需要家长赋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

书中的每个章节最后,按照孩子成长规律,分年龄段提供了很多和孩子一起互动的小游戏,难度也不大,适合爷孙一起玩。

如果你即将进入做祖父母或正在发愁孙辈的养育,这本书值得读一读。希望世间少点类似豆豆的遗憾。

#读书不止##0-6岁育儿经##在头条看见彼此#

母亲,祖籍江苏,在家里排行老4,上面是3个姐姐,然后还有1个弟弟。因此母亲读到小学3年级就不念书了,在家里跟着父母务农。

23岁时,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人介绍认识了父亲。父亲也出生在江苏,27岁时来到新疆工作,父亲在机耕队开拖拉机,每个月可以领工资,好像是32.5元。

母亲听说父亲是拿工资的,觉得特别好,所以,母亲就同意嫁给了父亲,举行完简单的婚礼后,母亲就跟随父亲来到了新疆。

1970年的新疆还处于开垦阶段,虽然地域辽阔,但都是荒坡碱滩或沙石山丘之地。

当时住的都是土坯房,就是那种墙皮会慢慢脱落的,自己垒个锅灶,用木板搭个床,一个能摆放碗筷的小桌,几块砖摞起来当凳子,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家庭生活。

母亲的个子有1米63,稍胖,乡亲们都称呼母亲为“胖子”。 结婚一年后我出生了,我五岁时,母亲生下了四妹,也就是说,五年中,母亲生了四个孩子。

也许,父母是想要个男孩吧,在农村,是有重男轻女思想的,谁知道老天不眷顾,偏偏让父母连生了四个女儿,一看这样,父母不敢再要了。

怀孕生孩子时可是辛苦了母亲。我们四个姐妹接连出生,大的还抱在怀里哺乳呢,然后肚子里又怀上了,那个时候食物简单粗糙,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那个时候能吃上的最好的东西就是鸡蛋了,好不容易攒点鸡蛋,母亲自己哪舍得吃啊,都给我们吃了,所以母亲的营养根本就跟不上,经常是头晕眼花的。

那个时候都是集体生产,统一劳动,出工了就记工分,然后根据工分分配粮食,所以母亲还要参加劳动,送我们去托儿所时。

1985年的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生产,我家分到了三十多亩地。然后为了增加收入,父亲和叔叔两人合买了一辆拖拉机,是那种可以犁地播种推土的,所以父亲就开拖拉机干活挣钱。家里的地就靠母亲打理。

记得有几年种的是打瓜,这种瓜瓜瓤不好吃,而是要它的瓜子,就是那种中间是黄心外圈是黑色的瓜子。

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扣打瓜子的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那个时候全靠人工。 为了找人帮忙,有一次,母亲骑着自行车去接人。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母亲骑过去,然后又骑车把人载回来,来回五十多公里。

分产到户的头一年,我的家里没有手扶拖拉机,也没有牛啊毛驴啊拉车,运送东西就全靠自行车,刚扣出来的打瓜子连瓤带水的分装到大塑料袋里,然后就全靠母亲用自行车驮回家。

母亲41岁那年,她发现自己吐的痰里带有血丝,仔细观察脖子发现有些肿胀,然后母亲就去到医院检查,最后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

先做了肿瘤切除手术,化验后确定是恶性的,然后进行了好几次化疗。 母亲表现得很坚强,在住院期间,地里农活不要紧的情况下都是父亲去陪护,有两次家里走不开时,父亲让我和大妹妹去了,那个时候我和大妹妹也都是孩子,能帮她做的就是跑跑腿,疾病的痛苦和恐惧都是她自己承受和面对,母亲从没有表现出消沉失落的情绪。

都是很积极配合治疗,一点也不娇气,从没有发脾气使性子,而且是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就是现在都70多岁了,依然是这样。

我们回去吃饭,她还要抢着洗碗,说我们上班辛苦,这个世界上最心疼你的人永远是妈妈吧!

在做家务方面母亲不是很细心,似乎也缺乏耐心,父亲的性格比较内向,和父亲相比,母亲的性格更泼辣一些,应该说母亲是一个比较要强的人,所以家里需要涉外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母亲出面。

有一件可笑的事情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和父母骑行车下地干活,等干活准备骑车子回家时,发现车座包不见了,父亲和母亲气坏了,父亲让母亲骂窃贼,然后母亲就开始高声叫骂,想想也真是可笑,偷东西的人肯定早逃之夭夭了,骂了他也听不见啊!

不过就是发泄一下愤怒。父亲之所以让母亲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母亲的嗓门特别大,隔着两个条田地也能听到她的声音,我们几个在外面玩忘了回家,经常是被母亲那极具穿透力的大嗓门给召回家的,“静静唉”“静静唉”……是我儿时记忆中最亲切的呼唤……

记得我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比较远,冬天是必须住校的,那个时候在学校食堂吃饭需要用面粉兑换饭票,我身单力薄的,所以是母亲骑自行车帮我把面粉送到学校把饭票换好后交到我手上。

然后我们姊妹几个的学业和工作都是母亲想办法找关系求人落实的,母亲的愿望是让我们不再吃她那样的苦,所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使我们姐妹四人都有了稳定的职业,她尽其所能地帮助我们跳出了农门,所以我们姐妹几个都很孝顺。

@你好击文 母亲的人生很平凡,她靠着勤劳建起了自己的家,用责任和爱抚养和帮助儿女们成家立业,在年老体衰时又尽力地坚持自理生活,以不给儿女们添麻烦为原则,她用最朴实的信念坚守着自己的生活,这种信念也是中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美德。

作者:坐对流年#域见北京# #北京头条# #今日头条# #母亲#

【未成年人】沈阳市皇姑区淮河街小学绘画《扬眉“兔”气》

作者:五年一班张雨涵

春节期间最值得看的电影,无名精彩

#电影无名# 电影无名你们都看了吗?你是出于什么情节来看这部电影呢? 起初,听到这个名字,无名让我想起来小学的一个笑话。学生时代特别喜欢看作文,作文后面都附有作者的名字。看目录,好多篇作文后面都是佚名,当时想这个人是谁?怎么这么厉害?现在想想,无文化真可怕,更可笑。无名这部影片讲述1937年-1945年的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们冒着生命危险送出情报,用生命与热血保卫祖国的故事。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感恩战争年代默默承受这一切,辛苦付出的无名英雄。让我们铭记这一刻,让历史铭记新这一刻!你们看电影出于什么情结呢?导演效应?演员阵容?还是故事情节?亦或者兼顾呢?看到这个电影的宣传海报,心里的小鹿已经开始乱撞了。王一博太有杀伤力了。作为一个河南人,必须支持大洛阳的90后演员,歌手,职业赛车手,主持人等。这么全能的艺人,怎能不是我们推崇学习的榜样呢?认识他是从那年夏天的电视剧《陈情令》开始的,那一袭白衣,一柄长剑,一把古琴的翩翩少年郎就这样把我俘虏。《无名》里的王一博用眼神杀人。他演的真的巨好,是一个超级有质感的演员。他的眼神戏真的很到位,有很多个镜头让我真的想上去揍他。哭戏感染力爆表!原声台词,真的有那味道!不管是日语,还是上海话都很到位。他塑造的这个角色绝对是认真的,绝对是付出了努力的!他真的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这样的王一博你爱了吗?

【#以书之名# 活动火热进行中,参与话题分享你的阅读故事~】

“我在上小学时就读过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和中国作家高玉宝的《我要读书》,受着他们的影响,我也一直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坚持读书。在十几年的“工农兵”基层生活中我唯一与别人不同的就是尽可能找书来读。”

“我认为一本好书就是这样,不能为读者设置太高的门槛,又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给读者以启示。”

“主观之诗人不能多阅世,如李煜、李白,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客观之诗人不能少阅世,如杜甫,白居易,阅世越多,则观察越深。”

“世界秩序来到了新的拐点,未来会走向何处?这个我们都不太确定,但是读一读大咖的思想总是没错的,李晓教授是国内世界经济学的领军人物,他最近的新书《双重冲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从‘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种菜’这个问题出发,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那些被人忽视的吃菜真相,这大概就是理科生的浪漫吧。”

……

423世界读书日悄然临近,头条文化携手众多行业伙伴联合推出#以书之名#主题创作活动。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李永乐老师 、财经作家@温义飞的急救财经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植物学博士@植物人史军 与你共话读书!

那么,不妨一同回顾下老师们分享中的闪光金句!让我们在春日里阅故事,阅感悟,阅思想,阅人生!

#新舂庙会# 愿望清单

1、头条收益>100块(我小学就投稿成功了,还获得矛盾题名杂志社作家荣誉证书,文章最低都有50块一篇,从全市到全国都获得过奖项。)

2、推广自己的作品。

3、收入翻一倍。

4、每天都开心。#头条创作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视帝十五岁

作者:青律

进度:已完结

文案:

“旁人的青春, 是小学装一书包零食去郊游,初中拉着同桌在操场打球,高中考试一次一次又一次。”

“可是蒋麓,我这十年,从十岁到二十岁,除了这个剧组,除了这九季《重光夜》,就只有你。”

他深呼吸一口气,声音沙哑。

“蒋麓,我有时候都在想,这到底是出戏了,还是... ...我一直都在戏里。”

男人按灭了烟,在黑暗中握紧了他的手。

干燥冰冷,指尖交叠。

“苏沉,到我怀里来。”

“ 你是万千星火的凝聚,注定被众人爱到忘

神。”

图片来源自作品。

#耽推# #双男主#

诚然如是[赞][赞][赞]

林修读书优质职场领域创作者

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写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父亲常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做农夫,要做第一流的农夫;想写文章,要写第一流的文章;要做人,要做第一等的人。”当我遇到瓶颈,写不出来时就回到家里,他看到我颓废的样子,说:“你写了这么多年,怎么不继续呢?年景不会永远坏的,假如每个人写文章写不出来就不写了,那么,天下还有大作家吗?”——林清玄@林修读书 公开日更挑战:Day3/100#微头条打卡# #读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