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淮安基层公务员待遇 淮安市各区县公务员待遇

淮安基层公务员待遇 淮安市各区县公务员待遇

时间:2018-08-25 11:55:31

相关推荐

淮安基层公务员待遇 淮安市各区县公务员待遇

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升多次违规使用公车、违规接受宴请并收受礼品问题。12月21日至1月18日,于升4次违规使用公车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此外,还收受相关企业所送项链、手机、化妆品等礼品,价值4万余元。于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降为一级主任科员。收受的礼品全部予以收缴。

在南京买不起房的安徽人,愿意回合肥吗?

如今,南京的房价不要说安徽人,连苏北地区的居民都望而却步。

曾经在南京上大学,留在南京,是苏北地区人从农村到城市翻身之路。苏北虽然也有城市,但和南京比起来,都是小城市,很多没有做过公交车的苏北人第一次去南京都不太会坐车。

这不是我虚构,确实有一两个人和我说过,第一来南京不会坐公交,步行很久走回学校。

曾经的南京,也是想留,让务农的父母咬咬牙可以付个首付地方。到后来,变成了基层公务员父母咬咬牙,再后来变成了小城市里小干部父母咬咬牙。门槛真的越来越高了。

这几年,苏北的盐城,淮安已经今非昔比,城市也逐渐有了规模。很多人毕业后也多了一项选择,回老家。

而安徽人也有的选了,合肥最近几年产业布局发力,回安徽定居合肥也成了能成为城市人的路径。

合肥的房价虽然也贵,但相对于南京来说,还是要轻松一点,在宁的安徽人会选择回家吗?

1898年的今天(3月5日),周总理出生在江苏淮安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虽然是江苏人,周总理的祖籍却是浙江绍兴。绍兴周家是一个世代聚居的大家族。说起来很有趣,鲁迅(周树人)大概也是出身在这个家族的。

在鲁迅逝世两周年的纪念会上,周总理还提起过这件事:“在血统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浙江绍兴城的周家。”但到周总理的祖父周起魁(字攀龙)这一辈时,他们这一支就离开绍兴,迁到了淮安。

周总理的祖父周起魁来淮安的原因是因为他是“绍兴师爷”的一员,后来他还代理了安东、阜宁、桃源等县知县,并做过海州直隶州知州。早在他当师爷的时候,就同二哥周亥祥合买下了驸马巷这所宅院。从此,就定居在淮安。

周总理的母亲姓万,小名冬儿,因为排行十二,大家都叫她万十二姑。在周总理很小的时候,他被过继给了他的叔父周贻淦(后早亡),所以他同时还有一个嗣母陈氏。一九〇四年,六岁的周恩来(此处不便称总理,以名字称)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周总理从小便喜欢看书,他所读的第一部小说《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看的。

1907年周总理的生母亡故,第二年嗣母又亡故,家里债台高筑,父亲周贻能不得不远赴湖北谋生。周总理此时不过10岁,却不得不担起家庭重任,他带着弟弟们回到淮安。因为父亲和伯父在外地谋生,收入都很微薄;叔父贻奎从年轻时起就偏瘫在床,他已经是这个家族在淮安最年长的能做事的男子了。虽然周总理很爱母亲,但家里债务太多,当借贷无门时,他就只能把母亲的遗物拿到当铺去典当,此时无法想象总理的心情有多么悲苦。

周总理后来回忆道:“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墙上贴上一张纸,按照封建家庭的习俗,要把亲戚们的生日、死期都记下来。到时候还要借钱送礼。东家西家都要去,还要到处磕头”。

就是在这样的重压下,总理还是坚持读书,苦苦支持了两年,到他十二岁时(19),伯父周贻赓在奉天(今辽宁省)度支司(相当于财政局)俸饷科升任科员,生活好转,于是把他接到奉天读书。周总理刚到东北时,奉天府(今辽宁沈阳)一时还没有合适的学校可读,所以他先随三堂伯到铁岭进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了半年书。这年秋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建成。伯父把他接到奉天府,插入这所学堂的高等丁班学习。

周总理在学校中学习认真,有礼貌,守纪律,各门功课都学得很好,国文的成绩尤其突出。国文教员赵纯在批阅周恩来的作文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学生!”。一次,老师上课问学生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中有的说是为了帮父母记账,有的说是为了谋个人的前途。周总理坚决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

“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当年周总理在一座东北小学堂里说的话,现在已经响彻全国,响彻在一代代人的心里。周总理,您可以看看,中华现在已经崛起了啊!#周恩来总理诞辰124周年#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照片中的这位老人家是周恩来总理的伯父,叫周贻赓。

19,周恩来才刚12岁,家里收入都很微薄。在周家同辈男子中,年龄最大的就是周恩来了,因此他担当起持家的重任。#周恩来#

他的伯父周贻赓当时在今天辽宁的某一单位当科员,生活比较安定。周贻赓膝下没有子女,却十分喜爱聪明好学的侄儿周恩来。于是他托亲戚带信给周恩来要他到东北来,跟随自己生活。

19春天,周恩来离开了出生地淮安前往东北。后来,周恩来总理曾说过:“12岁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可见去东北的这个决定,对于周总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年秋天,伯父周贻赓将周恩来接到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念书。这所学校是在清末开办的一所比较新式的学校,既教中国的经学,也教一些西方的新学。这一段求学时光开拓了周恩来的视野,为他将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伯父周贻赓对于周恩来总理的一生起了很大的影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