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银行贷款增加了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的银行借贷渠道

银行贷款增加了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的银行借贷渠道

时间:2018-08-18 16:45:46

相关推荐

银行贷款增加了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的银行借贷渠道

分化而已。一切都在控制中,现在是调整阶段,市场上货币实际上很多,但是流通货币不多。二手房供应急剧增加,但是新房供应在减少。

加息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直接减少货币供应,鼓励存款,压制消费,减少市场投资。

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官方账号

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声称将考虑加息影响的滞后性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抗通胀”一直是这个年代的主旋律,人们视通胀为洪水猛兽,尤其是最近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家普遍的感受是货币购买力被极端稀释,持有现金成为贬值的代名词。

什么是“通货膨胀”呢?简单来说就是商品的价格上涨,同等面额货币的货币购买力降低。这里涉及到三个变量:货币数量、商品的需求和商品的供给。

货币的数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传统经济学教材说的是首先由央行发行基础货币,假设是100,公众获取这100货币并存进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照10%留取准备金,其他90贷给其他公众,然后这些人再把90存进银行,银行又拿出81贷给另外的人,如此循环往复。

认可这套理论的人自然认为货币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央行“印制”多少基础货币,然而这套理论的缺陷很明显:央行真的知道社会到底需要多少货币吗?真的知道谁需要这些货币吗?

现实是货币由需求而产生,创造货币的不是央行,而是我们这些普罗大众的贷款需求,是信贷产生货币,而不是反之。我们贷款或用于生产,或用于消费,皆是从事商业活动,所以也可以说是商业活动的需求产生了货币。

如果认可信贷产生货币的观点,那么自然不会认为央行供给的货币数量超出了大众的需求,因此导致物价上涨。

在商业活动繁荣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总量会逐步增长。用于消费的贷款刺激了需求,而用于生产的贷款增加了供应,之所以愿意负债经营,自然是认为有利可图。

当需求的增长超过供应时,商品变得稀缺,价格自然上涨。因此在货币总量增长的环境下,相比于生产效率提升快的行业,生产效率提升较慢的行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更快。

比如随着收入的增加,对猪肉的需求在以前时逐年上涨的,而国内养殖业的效率提升的相对较慢,驱动猪肉价格从1990年的2.5元/斤增长到20元/斤。

而生产效率容易提高的行业则不然,上世纪90年代的桑塔纳价格18-20万人民币,现在呢?配置更好的桑塔纳也不过10万左右。所以我们的购买力到底是被稀释了还是增强了呢?

在我看来,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商品供应较之过往已经极其丰富,除了不能“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普通中产阶级生活的富足和便利程度不亚于古代的帝王将相。从这个角度上,个体的购买力是增强的。

或许我们将自己收入的增长理所当然的归因于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商业活动繁荣带来的需求的增长。但在我们抱怨生活用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或许某个“资本家”也在抱怨“MD,现在的人工真贵!人工的“通胀”太严重了”。

1月,新增贷款规模创历史最高!M2同比增9.8%;M1余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影响,M1同比增长约2%。

评:货币供应增加,是去年四季度降息,降准的结果。当前,货币政策转向已经非常明显,此前管理层就多次表态,强调发力靠前等。预计,一季度投资,货币供应都会上一个台阶。结果当然是利好楼市的。只是房企债务问题仍在蔓延,相互对冲了一部分。

疫情期间,西方为什么要给老百姓发钱,一句话,就是不能让社会资金链断掉,待疫情过后,经济恢复后,通胀后,再通过金融政策收紧货币供应,这是代价最小的,否则社会zi.金.lian断掉,修复起来是很难的,通胀好控制,通缩(社会交易量和价格双双下降)是最难恢复的。这是西方的情况。

#1月天量新增贷款和社融数据#,着实让人吃了一惊,不禁令人对周一股市有了遐想。可惜又是一记闷棍打来,两市继续缩量大跌,社融6.17万亿和贷款3.98万亿的增量,居然市场连个浪花也激不起来。

利空当然是利空,利好却也是利空,大伙忙不迭地利用利好出货,典型的熊市特征!

时的4万亿放水历历在目,虽受到诟病,可手里的股票是实实在在的上涨啊,如今3.98万亿,怎么着也不至于让股市走得如此惨淡吧?

不禁好奇新增的这些钱究竟去了哪里?

所谓地社融,是中国特色地宏观统计指标,指实业从金融系统获得地融资,包括了银行放贷,还包括其它资金,比如债券和股市。我们观察流动性水位,要看增量。银行贷款是一种货币创造,这会抬高全社会流动性水位,而债券或股市,我认为只是转移,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入企业中,并没有创造新的货币。

6.17万亿社融增量,如果减去银行新增贷款3.98万亿,剩余2.19万亿。再看1月货币供应,M1同比下降1.9%,M2同比增长9.8%,M1及流通现金+企业活期存款,M2及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证券保证金。1月虽有季节性和节假日波动特征,但考虑到A股走势和居民就业情况,可以推测M2的增长,主要是企业定期存款的增加,M1是企业活期的下降,而且M1,M2的剪刀差持续扩大有大半年了。

结合全球化倒退背景,所谓产业链重构,首先是安全库存的增加,为了应对零部件供应不稳定,企业需要提前准备大量库存,购买原材料,反映在企业货币账户上,是企业活期的增加,也就是M1增加才对,可为什么我们看到M1最终是下降的?我认为,最终拿到这笔钱的企业,并没有再次投入生产,而是将它存了起来,变成了定期存款,这就是M2的增加。

也就是说银行虽然创造了3.98万亿的货币,但这些钱并没有被分流到证券保证金和企业或个人储蓄上,而是被定期化存在了银行账上吃利息。

手边一个例子,中信证券的天量配股224亿却爆出80亿存定期,据统计已有506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还有多少新上市公司把募集资金去买理财的,我也懒得去查。从北向资金来观察,没有出现大幅流出的情况。可见,企业活钱变死钱,是可信的。这反映出经济前景压力较大,M1M剪刀差持续扩大,意味着流动性通缩。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债券从去年底至1月明显加快,而1月新增天量贷款,不能排除政府加快使用债券募集资金,因为央行公告中说明新增融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等。在房地产方面,企业融资和购房贷款恢复正常,也是新增贷款的组成。这就意味着,传统基建还有新基建,将快速开工。这兴许是下一阶段比较明确的投资领域。

调控的周期和路径似曾相识,可是不同以往的在于供应链逆全球化带来的影响,这一个块,我认为会吞噬大量资金,也就是活钱会在原材料和半成品上沉淀变为安全库存。最终还要看终端成品能不能卖出去。如果大伙手里都没钱了,就会变成死账烂账,流动性被消灭,越是贴近消费终端的产业链越是困难,就像一个金字塔型,下端扩张的库存需要,越往上越瓶颈,最终上游矿产资源是最大赢家,这条投资主线随着逆全球化,持续获得加强,这是又一个明确的投资方向。

那么如何走出这个熊市呢?我之前一直呼吁,不妨试试从消费端进行拉动,向普通民众直接发钱,相较边际递减的投资,损耗要小得多,更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而且对金融地产副作用更小,也不会刺激房价报复性反弹,我看利多于弊!

偶然看了一下几个#REITS#产品,不少品种已经翻番,记得上市那会有人问我,REITS怎么看,我读了一下认购说明书,国内REITS基本都是分红类型,不能分享资产资本利得,预期分红不是承诺分红,对我没有半点吸引力,后来上市初期,连续走跌。今天再看,居然翻番不少,国内资本市场,有啥道理可讲?硬要讲些道理,可能这又是一例活钱定期化的证明吧。那么REITS究竟是什么?我说好比格子间商品,一个大商场1亿体量,谁也买不起,有聪明人发明分割100间铺子,这样小散10万可以买一个玩玩,既可以拥有商铺涨价增值的好处,每年还有出租收益。相对应国内REITS产品,分红就是商铺的租金收益,但商铺资产的增值,你是不能享受的,因为国内REITS对应的基础设施实物资产是不可以买卖获取增值收益的。就好比投资房产,如果只享有租金收益而不能卖出房子,你说这个REITS价值有多高?钱多为啥不存银行还保本呢?对不对?有些产品居然翻番,只能感慨市场无效总是常态,风险啊风险。

最后,细品央行公告字里行间,义真情切宽松是真心的,连个人房贷数据从去年底开始都公布了,似有矫枉之意,股市这个弹簧也就压到底了!我看再来2-3次降准更佳,可急速逆转流动性紧缩。

[谢谢]

专注流动性观察,时而有感而发,不做投资依据!

从人民银行0910公布8月信贷与社会融资数据看未来经济走势以及投资决策

08年人民银行统计,8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同比少增631亿,社会融资新增2.96亿同比较少629亿。8月末M2是231.23万亿。同比增加8.2%同比比上月低0.1%。应该讲国家信贷政策特别是房地产政策收紧有着直接的关系。无论是企业短贷与中长期贷款都有明显的回落。反应到经济领域特别是房地产恒大与各地房地产都有难言之隐。近期许多地方房地产效仿恒大房地产给当地政府反应经营的困境。请求政府给与纾困。7-8月正是许多地方的雨季灾害。同时企业信贷弱与市场的预期。相对与政府债单月规模创去年四季度新高。上周人民银行又拿出3000亿投放金融市场,增强市场流动性。

人民银行市场操作的频率五额度明显有增加的趋势。经济的恢复往往是金融先行。我们从国家高层宣布北京设立第五家证券交易所,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是落在实处。

相信我们从世界范围内,各国中央银行都在增加本国货币供应,进而达到增加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同时疫情带来的经济推迟,是需要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甚至包括财政赤字在内的财政政策。同时各国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是大的背景。

作为中国近期PPI大幅上涨其幅度已经达到9%,因此,增加货币供应量提升实体经济的战胜国外大宗商品提价带来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尤为重要。否则实体经济只能眼睁睁被挤压利润甚至亏损。CPI大幅上涨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进而影响国内稳定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另外从企业直接融资,是一个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我们国家在资本市场IPO数量一直处于世界最大国家。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连续34天交易达到万亿以上,已经与相当。相信万亿交易会被马上被打破。0910交易日,在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时竟然有2900多只处于下跌。所以投资者警惕市场的风险,人民银行已经发出市场风险提醒。投资者一定谨记不要加杠杆,我们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看,居民与企业社会融资都在减少。所以投资者注意风险是近期必须警惕的大事件。

货币供应并不少,但流动性有点紧,说明资金在经济体系内的流转并不顺畅。

在此背景下,对于房地产融资限得更严,房企端与个人端皆如此,下图中的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可以代表个人端买房所需贷款的支持力度,当前处于近十多年最弱的时点,反映到微观,就是很多城市的居民买房贷款难,或者贷款周期长,或者根本就是拒贷……

如此这般,房地产体系的资金流将出现局部脑梗……

市场大跌盘后,央行公布了3月的社融数据达46500亿,超预期不少,更多的是超前值11900亿不少。

更重要的是3月的M2货币供应达9.7%,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00亿人民币,比前值12300亿人民币多了近1倍。

整体看应该对市场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消息出来后A50期指也出现了反弹,更有是恒生指数期货大涨0.88%。这才是墙内开花墙外红,明天市场因此会出现修复性的反弹。

而今天大跌后,又有很多好事之人就找到了是中美期国债利率倒挂造成了的资金恐慌,外资出逃造成的下跌。

每次市场大跌,总要找出一些原因来解释,只可惜是多么的牵强附会!

没看看市场下跌的主要板块均是前期大涨的板块,更多还是市场因素决定了大跌。然后找到各种理由吓自己而已。

纯市场考虑就是因为护盘资金拉升权重到了一定高度,持续推升的信心不足,特别是房地产的持续大涨。毕竟从当天资金流动特点看,资金大举流出地产板块。而且地产板块近期出现了较多的游资抱团的妖股倒塌,让市场情绪进一步的转移。

市场更多还是缺乏信心,在当下又有易主席讲了会出清市场主业不清经营不善的公司,这可是A股中很多公司外延扩张无果后的结果,这才是市场大跌的主逻辑。

这就是锂矿概念整体下跌,主要就是因为锂资源大涨,有机会的公司都投资锂矿。还有就是光伏板块火热了,很多产业资本投资光伏产业链等等,造成很多没有技术支撑的公司毛利率很低。这也是外延式扩张的打压。

市场周一的反应更多还是对周末证监会消息面的反应。

大家早上好!

任泽平昨天在直播里对社融数据、M2、CPI和PP1进行了解读,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51700亿人民币,前值 27921亿人民币。新增人民币贷款 28100亿人民币,前值 18836亿人民币。M2货币供应同比 11.4%,前值11.1%。

解读:

近期猪价上涨、逆回购缩量等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向担忧,A股出现短期调整。

我们认为,上述是噪音和误判,当前市场的主要逻辑是经济启动新一轮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稳增长仍是当前头等大事,货币政策仍处于宽松区间,物价整体温和。因此,当前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对资本市场继续处于友好区间。

继6月PMI指数大幅回升之后,6月社融信贷数据大幅超预期回升,展现了中国经济强劲的恢复力,满血归来。

针对近期市场的争议和噪音,我们维持此前的观点:战略性看多中国经济,经济基本面好货币政策导向均对资本市场继续友好。”

任泽平总结:从今天起,继续乐观!

所以,从宏观角度去分析,我们还是要多听听这些专业的人是如何讲的,而不是随便相信那些网上的噪音,以及一些不专业的大V随便分析。毕竟人家可是年薪千万的大佬,对于宏观分析这一块是有深入研究的。

而且从常识的角度来看,经济还未完全复苏,通胀没有进入高指标时刻,现在就谈货币开始紧缩,真的是有些危言耸听。毕竟,政策的特性都是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就像美国一样,为了控制通胀,人家加息的时候管其他问题了吗?同样的,当时他们放水的时候,考虑了通胀吗?

而我们,目前第一大目标就是:刺激经济,完成5.5%的全年目标!(通胀压力可控的情况下,肯定是依然如此的!)

社融再超预期!!

1,央妈晚8点发布社融数据,历史首次!而且周二就迫不及待发出来了,真是煞费苦心;另外,周末就要开大会了,护盘信号积极!

2,社融,贷款都是超预期的,M2货币供应也维持宽松状态!这个数据和股市正相关性很高,甚至是市场重要的发令枪!往往是社融见底回升,股市止跌反弹!

3,就比如今年4月2863点,4月社融低点,随后5月、6月社融快速回暖,然后股市也迎来了2个月500多点的反弹!而当前阶段有望复制4月底的反弹行情!

7月11日晚,刚吃完饭,就看见3个重要消息,和咱们A股息息相关!!

1、社融数据出炉!

盘后,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17万亿元,预期4.2万亿元,5月份为2.78万亿元。6月份,货币供应M2同比增长11.4%,预期是11.0%,5月为11.1%。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预期2.4万亿,5月为1.88万亿。

从数据可以看出,首先,我们的社会融资规模远高于预期值,也远高于前值。社会融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间接融资,二是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指向债券市场,直接融资主要指向股票市场,两大融资市场的复苏,说明我们的经济复苏状况良好,资金流动和筹集能力大规模增强。

其次,6月份货币供应M2同比增长11.4%,高于预期值11.0%。M2中包含流通货币、活期存款、长期存款,及一系列的长期保证金。该数据持续走高说明市场上的资金不断增加,但M2走高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定期存款和长期资金增多,这就说明市场的存款依旧在上升,消费领域仍需加强提振。

第三,在贷款领域,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高于预期,远高于前值,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复苏状况良好,信贷规模增加,也代表市场的信心在复苏。

最后结合细分数据来看,债券净融资4.65万亿,这与我们基建地方债发行3.45万亿基本相符,代表在基建领域我们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股票融资5028亿元,除金融行业外增加73亿元。表明6月份的A股市场增量还未出现,市场处于复苏的初期。结合信贷规模增加来看,银行业务量增加,预计估值将会提振。A股下半年,基建、金融等权重板块或将有持续的上升空间。

2、猪肉抬头,鸡肉概念出现替代效应!

近日,多家黄羽鸡养殖及鸡肉加工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6月份的业绩简报,数据表明,多家企业的销售数据、收入、均价都有明显的增幅。

黄羽鸡的价格为什么在淡季出现上涨?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出栏量减少。家禽中的肉食鸡和禽蛋都属于活鲜产品,技术上无法做到压栏惜售,只能按生产计划出货。但又由于南方高温和湿度环境,禽蛋产品的出栏速度就会变慢,市场上的供应量减少。其二,行情回暖所导致,黄羽鸡的价格走低了2年多,市场上的种鸡本就偏少,散养户数也不多,进一步降低了市场供应量。其三,需求走高。由于近期猪肉价格抬头,居民用鸡肉作为肉食替代的趋势出现,也是黄羽鸡企业出现业绩上升的原因。总体来,猪肉、鸡肉、鸡蛋,同属于副食品龙头,一旦抬头将带动菜篮子整体上行,因此,我认为有关方面之后会出台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3、双两百工程不断延续,中小型水电站迎来发展契机!

在这个五年规划期间,水利工程方面我们提出了双两百工程规划:在200个市、县建设200个以上的抽水蓄能项目,开工目标2.7亿千瓦。去年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从投产角度,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要较前一个五年规划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

抽水蓄能是一种势能储能,相较电化学储能,更为环保洁净,就近配合新能源电力电站,可以完美的形成一个自然能源发电-储能闭环。我们的国土状况多川多山,西高东低,非常适合建设水流势能型的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也将为周边地区带去发展机遇,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在今年起到稳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

今年我们在基建项目中的投资高达10万亿规模以上,其中单独专项债一项就接近4万亿水平,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扩容,中小型水电站建设也迎来高峰期。对于今年我们要发展1800座县城经济来说,就近建设小水电、蓄能电站、分布式风光新能源电力,将为县城解决电力供应的问题,叠加县城内的智能化建设规模加大,预期将对地方经济起到有效提振,吸引人口回流县城,缓解中心大城市压力。

#股票# #A股# #今日复盘#

早盘灵灵通

【宏观】:央行:12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9%;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35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中国证券报);

【外围】: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美国通胀率创近40年来最高水平;

【工业大麻】:大麻成分可防止新冠病毒入侵,全球合法化进程加速(中国证券报);

【高清视频】:六部门联手、印发“百城千屏”活动实施指南,通过新建或引导改造国内大屏为4K/8K超高清大屏,丰富超高清视音频服务场景(中国证券报);

【新能源车】: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达到20%(中国证券报);

【数字经济】: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上海证券报);

【智能汽车】:工信部表示,将全力以赴维护汽车工业平稳健康运行,加大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努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证券时报);

【血液制品】:美国首次出现全国性供血危机、国内血液制品将进入提价周期(证券时报);

【硅料】:硅业分会昨日发布了最新多晶硅价格,硅料价格经历连续两周跌幅收窄后,本周企稳回升(财联社);

大市掘金

【市场点评】:市场普涨反弹,赛道股近期持续尝试企稳反弹,本身有逐渐接近底部的味道,只是反弹持续性需要再观察。题材股出现高潮,九安医疗继续开高度,核酸检测、元宇宙、数字货币、预制菜等都表现活跃,情绪有点短期小高潮的味道。

【操作策略】:一方面注意周三高潮后短期可能有休息一下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积极乐观看待后面,题材炒作仍是市场主要节奏,赛道股短期更多只是企稳,还够不成主要行情点。题材炒作以疫情线和宇宙线两条线为主。

九安兑现美国大订单,好事也是隐忧。一方面说明强势股都有基本面逻辑驱动,另一方面九安后续订单起码会间隔一段时间,那么主导股价的就是市场情绪了,利好兑现。好在是指数开始反弹,明显感受到市场长舒一口气,后面指数的反复,再调整,不会对市场情绪影响那么大。湖北广电三天两次地天板,揭示了最近情绪大幅波动。现在是唯二的市场人气股,也是唯二的高度股。疫情和元宇宙两个方向,短线热点,还有小级别的其他热点,但大热点,能持续穿越到三月的只有一个。

我们都知道,银行的本质是通过一定的存款利率揽储,然后用更高的利率对社会释放信贷,但是银行释放信贷的过程中,会导致银行出现派生增加存款的现象。这就会导致银行有一定的准备金,然后对社会释放信贷,然后派生增加存款并增加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我们下面再用“分时复用”思想来举例说明我国金融货币体系内的这些新现象。

假设银行目前有100万现金准备金放在银行内。银行有10个窗口办理业务,在没有电子货币出现前,社会经济交易必须依赖现金来进行,所以这10个窗口十分繁忙,每天取钱,存钱的业务很多,准备金也在每天变来变去。

货币天生是为了交易而生的!这句话必须要反复重点强调。

现在银行演变为一个基于电子货币的交易支付机构了。

假设社会中每一笔交易的买方在交易时,对银行发出取现的请求,在微观上,银行派出一个机器人直接跑到你面前办理取现给钱的业务,然后卖方收到你交易支付的现金后,卖方也将现金交给银行的机器人,然后机器人又及其迅速的回到银行把现金放入准备金仓库中,然后再继续办理下一笔交易业务。

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每一笔交易,都是在微观上基于银行的准备金(法定货币或基础货币)来进行的。并没有违背国家的金融秩序,但交易完成后,银行的准备金并不发生任何改变。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每一笔交易,只依托银行的存款来进行,并不依托国家央行发行的法币或基础货币来进行,而银行的存款可以远远大于银行的准备金。于是,这个现象,就等于银行的交易支付体系大大地扩充了社会的流通货币供应规模了。更加有利于刺激经济的繁荣,社会中的流通货币与货币流速都大大增加和提高了。

所以,看懂我国金融货币体系,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看懂“分时复用”思想用在了金融货币体系上,分时则是指时间上划分很微小的时间片段来同时响应同一时间内的用户交易需求。复用则是对银行准备金的在交易活动中的重复使用。而这个过程,并不会对银行准备金产生任何影响。

微观上来说,我国当前的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现象并没有违背金融秩序,非现金交易都是基于央行的法币(电子化超额准备金)来进行的。

但是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却产生了远大于准备金规模的银行各项存款(尤其指活期)都可以在任意时候同时交易,等于银行的活期存款也等同于了社会中的流通货币,经济交易并不是基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来进行的,这很显然是违背金融秩序的。正确的抽象模型应该是这一种情况。

决定房价上涨的最关键因素是经济。

欧美国家出生率低,人口增速下降多年了,房价还不是一直在涨。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县城房价比某些省会城市还高,也没多少人住啊,内蒙古鄂尔多斯,空旷得很,煤老板多,有钱。

日本都是负利率了,房价就是不涨,因为日本经济已经停滞增长多年了,你说和金融有个毛关系?确实有几毛钱关系,低利率是为了刺激经济,激消费,买房也是消费,但这只是个刺激作用。

长期的货币供应增长,钱不值钱了,物价都会被动性增长,以前一斤猪肉1块钱

,现在10块起步,你说房价能不涨吗?

房子多了,房价如葱,谁说的,让他把房子给我,在阳台上种点葱,一辈子管他够。

房子多不多,还是看需求,有的地区有的地段,教育、医疗、就业、周边环境好,稀缺啊。

光有需求没用,没钱买不起,有钱了,需求就会增加,改善性,度假型,投资型,你说一套够不够。

国家经济长期看好,房价也必然是稳步上涨的,无一例外。

在1979年10月的FOMC会议上,美联储开始动用所有货币手段来满足货币供应量目标。这些手段包括再次将贴现率提高1%至12%,要求银行增加存款准备金与承诺抑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无论市场利率如何增长。此番决定带来了联邦基金利率自二战起的最大涨幅,联邦基金利率从4.5%提高到17%,这也是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高水平。

紧缩的政策在短期并没有见效,通胀水平仍然处于高位,失业率也未见显著上升。1980年卡特总统触发的信贷管制甚至还使紧缩的货币政策转向。信贷管制停止了汽车和家庭消费贷款,导致美国民众还清信用卡,银行存款和货币量急速下降。为了稳定货币供应量,美联储改变立场,在6月开始放松了管制,8月最终全面解除管制。但随着经济和货币供应复苏,通胀再次抬头,9月美联储重新收紧政策,贴现率从10%提高至11%。

到80年代美联储抗通胀终于取得了成功,到1982年9月美国的通胀率已经从每年11%或12%左右降到4%或5%左右,约为来的最低水平。然而,通胀缓解的代价惨痛,1981年开始的经济衰退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1979年美国GDP实际增速3.2%,1980年和1982年却录得负增长,分别为-0.2%和-1.9%。美国的整体失业率在1982年下半年攀升到了10%以上,达到了大萧条之后的最高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