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护理专业俄语考研学校排名 俄语翻译考研大学排名

护理专业俄语考研学校排名 俄语翻译考研大学排名

时间:2023-07-18 21:20:51

相关推荐

护理专业俄语考研学校排名 俄语翻译考研大学排名

我脑出血后转到康复医院,捡见到一个护士,认出来那是我前世的老婆,好家伙,我想起来前世的事,从1904年一直到1947年![捂脸]从中国东北一直到俄罗斯的莫斯科,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捂脸]最后又到了东北[流泪],在电梯上我还问那个护士,你还会俄语和乌克兰语么?[呲牙]可惜这这段重逢不过是我们今世的一个插曲![捂脸]

#今天读书了吗#《日瓦戈医生》是俄罗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记录俄罗斯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变迁中一位平凡的莫斯科医生不凡经历。本书使用1979年台湾远景出版社黄燕德译本,1994年再版修订本,本次出版根据俄文定本再度修订。新增人物关系图,独家全方位内容导读,阅读这部俄罗斯经典不再有障碍。尤里o日瓦戈十岁父母双亡,在莫斯科知识分子们的庇护下长大,成为一名医生,并娶青梅竹马的冬妮亚为妻。*次世界大战爆发,日瓦戈应征成为军医,见证战争的扭曲与残酷之外,还邂逅气质非凡的护士拉里莎。二月革命终止了战争,回到莫斯科的日瓦戈面临革命带来的种种变革和艰辛的生活。十月革命后生存处境越发困难,日瓦戈凭借医术勉强维持全家生计,坚持医德的他还是病倒在疲劳和饥饿之中。病愈后,日瓦戈带领全家回西伯利亚决心开始新生活,在那里又一次偶遇拉里莎。他再度陷入挣扎,而革命和战争仍在蔓延,社会迅速的变化早已深入俄罗斯的每一寸土地,将他的身体与思想牢牢包围其中--面对重重困局,他会勇敢遵从内心还是随波逐流?

能啊。非英语考生主要是在报考外语专业的时候有影响。//@头条用户:老师,学俄语,能考护理专业吗?

一箭中的报志愿

高中学日语 俄语等小语种 对报志愿有什么影响 什么专业不能报考

03:09

【乌克兰女护士花样劳军:送给沿途坦克兵点心和祝福,还编写出“Z字歌”】

近日,一个视频在外网引发关注。视频里一群身着传统护士服的少女,手捧点心在轰然开过的俄军车队旁劳军。俄罗斯大兵对这些点心当然是来者不拒。实际上这算是一个宣传活动,视频里的少女是卢甘斯克共和国的学生,她们此前借助外国歌曲改编出一首“Z字歌”《Z和V》,用来歌颂俄军(俄语里实际么有Z这个字母,等同的是C)。

【奥尔加·克里莫娃:俄罗斯天使的最后一战】

#Z英雄# 据俄罗斯“沙皇格勒”电视台报道,3月3日,两个孩子的母亲,34岁的女护士奥尔加.克里莫娃在基洛夫斯克附近的一次战斗中牺牲。当时她在战场上救助受伤的战士被炮火击中,她被抬进医院,15分钟后死在手术台上。

上帝,这样的年轻女孩死了。安睡吧,我们土地的女儿,俄罗斯土地的捍卫者。起来,俄罗斯人民,与法西斯战斗!

克里莫娃出生在卢甘斯克地区的一个小镇斯塔哈诺夫。她本是一名理发师,后来她辞去了工作,进了一家医疗中心。为了达到医学专业的完美,奥尔加从斯塔汉诺夫医学院毕业。

朋友们在回忆克里莫娃时说,她在大学里很活跃,几乎参加所有的活动,她很有舞台天赋喜欢表演。但是她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与第一任丈夫离婚很久了,与第二任丈夫关系也不好。但是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跳舞,练艺术体操。

同事们劝她不要去前线,但是她成为了卢甘斯克武装部队第四旅的护理人员。

她朋友说:“她在和平中生活几乎没有问题,但她选择了更艰难的命运。她为他们和所有卢甘斯克的孩子们去前线。她也热爱祖国,她是斯塔汉诺夫斯克人。她的的选择意味着坚定、忠于职守和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的,这是最高的荣誉”。

克里莫娃在基洛夫斯基附近接受了她的最后一场战斗。自以来,该镇一直由乌东人民军控制。它位于卢甘河上。顿巴斯的部队分界线很近。自2月22日以来,这些地点不断遭到乌克兰武装部队的炮击。

当地人告诉记者:总的来说,我们这里的战争每年都在继续。这些混蛋不可怜任何人:他们眼里没有老人,没有孩子。他们为什么要杀我们?因为我们想说俄语,和俄罗斯一起生活。

从2月底开始,每天晚上这些人都会从炮弹的隆隆声中醒来。纳粹从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上开火攻击平民的房子。3月初,乌克兰军队转入进攻。士兵们发泄了这些年来积累的所有愤怒。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全速投入战斗,以他们的勇气震慑了卑鄙的敌人。

坦克炮的碎片飞到战壕里。克里莫娃在战斗开始时就被一股爆炸的浪潮击倒了,但没有时间戴上头盔,只顾着营救战士。奥莉亚被敌人炮弹的弹片炸成重伤。她和其他人一起被送到医院。她在手术台上15分钟后就死了,没有恢复知觉。她只有34岁…

战友们呼唤克里莫娃:“奥尔加,你为什么要死去,呆在医院里,你有两个孩子,他们需要你活着。”但她不想听。她不能保持安全,因为她知道她的同胞在几公里外流血。责任感高于自我保护感。

从废墟中救出伤员的护士们似乎是从天上下来的天使,这一幕也发生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伟大卫国战争退伍军人、顿巴斯坦克手雅科夫·莫罗佐夫说:1942年,一位护士从燃烧的坦克残骸中救出了他。这位护士是奥尔加的同姓,她的名字叫塔蒂亚娜·克里莫娃。

记者按:不幸的是,在特别行动期间,收集有关我们英雄的完整和准确的数据并不总是可能的。如果你想告诉我们俄国战士的壮举,请写信给我们。

注:翻译不易,禁止转载。

#乌克兰# #俄罗斯印象#

19—20世纪之交保加利亚文坛的“托尔斯泰热”及其背后的文学景观和民族精神图景

张建华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图景,亦即其民族文化中最为深邃、本质的部分并非外在显性的,而是隐潜深藏的。罗曼·罗兰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存在的浅层部分,为了了解其内在的生命——其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他的文学、哲学,以及艺术这些反映该民族理念、情感和梦想的东西,来深入探索他的灵魂”(罗曼·罗兰,1998:1)。深而思之,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中发现其精神灵魂,从一种域外文学和一个域外作家在本土的走红或拒斥中也能窥见其精神图景的一些重要症候。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将目光投向了1890—19发生在保加利亚大地上的一场非同寻常的“托尔斯泰热”,并试图从这一个案中考察这一现象背后的保加利亚文学景观和民族的精神图景。

1、“托尔斯泰热”及其

发生的民族历史文化语境

托尔斯泰的作品被翻译成保加利亚语(以下简称“保语”)是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但保加利亚人对这位俄罗斯艺术家的喜爱却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与俄文十分相近的斯拉夫语言使得每个受过基本教育的保加利亚人都能毫不费力地阅读并理解俄文作品。此后的二十年,托尔斯泰的著作被大量译成保语,其文学创作以及人文思想在保加利亚获得高度关注并得以广泛传播。保加利亚的翻译文学也借助托尔斯泰走红的东风获得了极大的繁荣。

1890年,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克鲁采奏鸣曲》在保加利亚翻译出版。两年后保语版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问世。从1893年开始,托尔斯泰的三部曲、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家庭幸福》、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复活》先后与保加利亚读者见面。到了20世纪,托尔斯泰作品在保加利亚译介、传播又掀起了新的高潮。除了文学作品,托尔斯泰的政论、宗教哲学作品,如《忏悔录》《我的生活是怎样的?》《信仰是什么?》《什么是艺术?》《关于上帝的思想》《生命之路》《天国在你们的心中》等,也相继被翻译出版。一些重要著述,比如《我不能沉默了》《我的阅读书目》等甚至先于俄罗斯,直接由作家手稿译成保语在保加利亚流传。到19托尔斯泰去世时,他的主要著述都已在保加利亚翻译出版,一些作品甚至有了多个版本。保加利亚学者卡林采夫(И.Калинцевъ)说,“与任何一个俄罗斯作家相比,托尔斯泰不仅是被翻译得最多的,也是被书写、争论、批评和传播得最多的俄罗斯作家。对于保加利亚人来说,他已成为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外国作家中最著名、最流行、最受爱戴的外国作家”(Калинцевъ,1911)。

托尔斯泰的创作首先引发了知识分子的关注和喜爱。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著作纵横捭阖、气势宏伟,反官方、反正统,不玄虚、不形而上,即使是讲宗教哲学,最终还是关乎人的生命和生活的智慧,充满了人格的力量和情感的魅力。这正是他的著作在二十年间源源不断地被翻译、分析、研究、传播的原因所在。从20世纪初开始,在每年一度的托尔斯泰诞辰日,保加利亚文学界和思想界几乎都要举行规模浩大的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会。1903年,在索非亚举行的欧洲斯拉夫民族代表大会所做的关于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文学中最有声望作家的问卷调查中,托尔斯泰在俄罗斯作家中名列榜首。1907年,保加利亚《晚邮报》(Вечернапоща)发表了一系列纪念托尔斯泰创作活动50周年的文章,对当年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被他们称为“英帝国主义辩护士”的作家吉卜林,而不是托尔斯泰表达了极大的愤慨。……

“托尔斯泰热”同时还进入了保加利亚普通民众的视野。托尔斯泰文学创作中对生活的热情,直面社会黑暗和人性颓丧的精神,款款的深情,爱憎分明的立场,不虚假、不造作的书写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审美心理和精神诉求。由读者自发以民间读书会和俱乐部形式建立的广泛的读者群充分说明了托尔斯泰作品在民间受欢迎的程度。保加利亚民间甚至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信奉者和践行者。年轻的士兵不愿为专制政权效力,因此拒服兵役;维护农民利益的乡村劳动团体大量成立;为穷苦农民孩子创办的学校不断涌现;贵族青年不顾家长的反对和阻挠,拒绝贵族生活方式,过起了平民生活……不少保加利亚人甚至慕名前往俄罗斯,造访伯爵庄园,求见作家本人,其中有农民、教师、神父、军官、警察、作家、大学生、医生、律师等。未能前往的则以写信方式求教于托尔斯泰,他们希望托尔斯泰对百姓的疾苦提供道义和精神上的救助,甚至向他陈述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尴尬。

……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北外学术期刊”公众号阅读。

1937年,俄罗斯妻子从远处看见日本宪兵包围了丈夫张宗伟的小铺,她强作镇静走进小铺,发现丈夫被捕了。丈夫冲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要说话。

张宗伟是山东人,从小家境贫寒他17岁到海参崴做工谋生,十月革命时他参加了苏联红军游击队,他到过列宁格勒、莫斯科,见过列宁,在战斗中带领华人支队屡建战功。

19秋,他在一场战斗中负伤,被安排到阿格拉菲娜家里养伤,随后,二人渐渐熟悉起来后,爱情的种子在两个年轻人心中悄悄发芽,张宗伟伤好之后,他们就结婚了。

苏联战争结束后,张宗伟没有返回苏联红军部队去评功评奖,而是留在了养伤的村子, 默默地干起小时候在山东农村种地的老本行,与妻子过着幸福的小日子。然而对祖国的牵挂,还是促使他于1929年春天 ,带着全家人回回到了中国。

1931年,共产国际把张宗伟的组织关系转到中国共产党,张宗伟成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满洲省委由沈阳迁至哈尔滨,而张宗伟担任了满洲省委的交通员,他位于铁路公园(现儿 童公园)附近地下室的家,成为满洲省委秘密培训抗联将士的基地。

1936年,哈尔滨道里炮队街(现通江街)108号平房 ,新开了一家小铺 ,经营日常杂货,而这家小铺的老板就是张宗伟。

这家小铺表面上是杂货店,其实是党组织秘密国际交通站,张宗伟以老板身份为掩护,负 责接送和掩护从国外来的同志。他们大多数是回国的留苏学生,或从苏联开会回国的同志。这些人很容易成为日伪监视对象,这个联络站就是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一次张宗伟接到情报,一位从苏联回来的年轻同志来小铺接头途中被敌人打伤 后住进市立医院。由于隐蔽工作的性质, 张宗伟不能亲自前去打探,只能委托妻子。

阿格拉菲娜想办法借了一件白大褂穿在身上,手中还包了一个包袱,来到市立医院。看门的宪兵上前阻拦,阿格拉菲娜用俄语说我是这里的护工,又指了指手中的包袱说,这是病人等着要换的衣服,边说边若无其事地走进医院。

阿格拉菲娜逐一病房寻找被打伤的年轻同志时,突然看见走廊角落白色屏风后面不时有扛枪的警察在晃动。阿格拉菲娜径直奔向屏风后面的病房,猛一推门,发现里面床上躺着一个满身血迹的青年人。

警察立刻上前拦住阿格拉菲娜 , 厉声道 :“已经和你们医院说过,这里住的是一位从苏联回来的共产党,不经我们允许谁也不许进来,你怎么进来了的?”

阿格拉菲娜急忙解释道:“我是新来的护工,想看看是不是有病人需要我护理。”

警察怒斥道:“不需要,不需要,赶紧离开!”

就这样,阿格拉菲娜摸清了底细,张宗伟迅速将情况向组织作了汇报,随后,这位同志被顺利营救出来。

后来,哈尔滨的形势越来越紧张,为防备万一,张宗伟决定与家人分住。张宗伟不让相隔仅两条街的妻儿来小铺,来了也要走后门或以顾客身份出现。

1937年4月15日,由于中共哈尔滨特委书记韩守魁叛变,哈尔滨地下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恰恰此时,有一个隐蔽战线的工作会议要在哈尔滨召开,一些外地交通站的同志正在赴哈途中。

这天深夜,张宗伟坦诚地对妻子说:“虽然我的身份还没有暴露,但我不能走,这里安排了一个会议,现在通知取消已来不及 ,我如果走了 ,敌人一定会抓住来这里的同志,所以我必须留下来。一旦我出了事,你和孩子生活无论多么苦,也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等我们的人来,他们一定会来找你们的!”

4月20日,全城大搜捕的第五天, 阿格拉菲娜从远处望见日本宪兵包围了小铺,路旁停放着多辆汽车和摩托车。阿格拉菲娜强作镇静走进小铺,一面说“掌柜的,我要买面包”,一面向张宗伟居住的后屋张望,屋里一个伪警察哼了声:“老板不在!”

阿格拉菲娜不顾一切地掀开门帘冲了进去,看见丈夫已被戴上手铐,日本宪兵正在翻箱倒柜进行搜查。张宗伟赶紧向阿格拉菲娜使了个眼色让她不要说话,这时,一个日本宪兵用力将阿格拉菲娜推了出去。

这是他们夫妻见的最后一面 ,张宗伟被捕后,敌人对其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逼迫他交出党组织的秘密,但是张宗伟一个字都不说。1937年7月26日,敌人对张宗伟彻底失去了耐心,随后,在太平桥圈河杀害了张宗伟。张宗伟英勇就义,时年55岁 。

张宗伟牺牲后,阿格拉菲娜独自把的五个孩子拉扯大,1978年9月,阿格拉菲娜因心脏病发 作去世,享年84岁。在她弥留之际,有人提议,将她埋入哈尔滨外侨墓地,她摇了摇头说道:“我刚到哈尔滨,就加入了中国国籍,我早已把心交给了中国丈夫,交给中国了。”她提出的唯一请求,是将一面微型党旗贴到她的胸口.

【致敬: 顿涅茨克为一名二战老兵举办了一个专场阅兵式】当地时间5月8日,俄罗斯胜利日的前一天,顿涅茨克当地政府为二战老兵尼娜·米特罗法诺夫娜·沃罗比耶娃一个人举办了一个专场阅兵式。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普希林,社会运动“顿涅茨克共和国”的骨干人员,以及顿涅茨克高等诸兵种指挥学院的学员们,向沃罗比耶娃送上鲜花和节日祝福。86名学员迈着正步,列队从坐在轮椅上的沃罗比耶娃面前走过,接受她的检阅。分列式结束之后,学员们聚拢在沃罗比耶娃周围,给她唱起了歌曲《胜利日》。

“顿涅茨克共和国”运动中央执行委员会代理主席塔季扬娃·布布诺娃向沃罗比耶娃深情表白说, “我们以您的高尚情操、坚韧精神和爱国情怀为豪。您在战争年代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为我们这些伟大胜利继承者们树立了榜样。”

顿涅茨克高等诸兵种指挥学院领导尤里·什帕科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学员们很乐意参加为一名老兵举行的阅兵式,“我们这些儿孙和曾孙辈,将永远铭记他们(老兵)为胜利付出的代价。”

对这份独特的节日礼物,沃罗比耶娃由衷地表示了感谢:

“非常感谢你们,你们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人。战士们表现得都很棒!我祝我们所有人胜利日快乐!”

沃罗比耶娃的战斗生涯始于1941年6月23日,也即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二天。她曾在苏联红军西北方面军第6通信团担任野战护士,先后参加过解放乌克兰基辅、捷尔诺波尔、以及解放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斗,在罗马尼亚受过伤。1945年5月9日,她在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市欢庆苏联最终赢得第二次卫国战争的胜利。

沃罗比耶娃一生战功卓著,她曾荣获“战斗功勋”勋章、“解放维也纳”勋章、“解放布达佩斯”勋章、“战胜德国”勋章、“夺取柏林”勋章、“伟大卫国战争”奖章等多项荣誉。#俄乌冲突##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军事##每日国际视野#

关于赵一曼,只知道是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的嫂子。

后来也断断续续了解了一些其个人经历。

按张大厨的主题文章推导,赵一曼似乎并非普通的领导干部。

她不仅精通日语、俄语,而且极擅长沟通、协调、审讯和策反。

不愧是从黄埔军校和苏联中山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她和红军第一位女师长胡筠、广州起义的烈士游曦以及女少将胡兰畦共称“黄埔女四杰”。

可惜的是,除了胡兰畦,都牺牲了。

文章还提到,赵一曼医院成功策反伪警察和小护士似乎另有玄机。

由此可以看出,赵一曼相当聪明。

东北地区被日本侵占最久,是我国抗日最久、最坚决也最困难的地区。

在那里,无数东北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独立自由前赴后继、可歌可泣。

在那里的战士是九死一生,很多都等不到大团圆结局。

当时有人质疑,为何8年抗战期间没在前线的刘亚楼,却在回国后授予上将军衔?刘亚楼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上将刘亚楼,在抗日战争时期去了苏联学习。在回国以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和其他开国名将不同的是,刘亚楼本身自带诙谐幽默的气质。在苏联学习时,有一次因为阑尾炎住进医院。护士问他是否需要打麻药,可是不怎么通俄语的他比划了半天,最终用了摇头和点头来回应。

最后手术中没有打麻药,上了手术台后,护士紧紧抓住了他的手。手被抓得通红,手术结束后护士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可是此时的他心里却在骂人:娘MX的,这哑巴亏吃的,就凭这一刀,这俄语我得尽快学会!

就是这样的幽默上将,却也是个真真实实的血性汉子!

19,刘亚楼出生在福建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很不幸,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但是他又很幸运,接下来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刘亚楼的家里本身就很穷,再加上母亲去世,根本无力喂养孩子。无奈之下,刘亚楼的亲生父亲把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好友刘德香。刘德香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一家人都很喜欢这个苦命的孩子。

后来,刘德香发现刘亚楼天资聪颖,于是打算好好培养他。最终,刘德香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退学,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刘亚楼的身上。把他送到了当地最好的私塾学习。

刘亚楼一直上到了初中,但是迫于生计,没有继续学习。但是当时的初中毕业也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

1927年的时候,年仅17岁的刘亚楼开始擦那几地下革命活动。在他19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红军一起作战了。

他更是用了仅仅3年的时间就升到了师长的职位。并且在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中,表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成功得到了周恩来的关注。

并且在多次著名战役中,都立下了大功。比如夺取泸定桥、智取遵义等。

而他本身的知识,也是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重视,打算去重点培养的。在1936年的时候,刘亚楼接到命令,需要去当红军大学训练部部长。但是一心想要上前线打仗的刘亚楼并不想去。直到毛主席出面,他才决定听从中央安排。

后来的8年抗战,刘亚楼都没能参加。并且被安排前往苏联学习。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远见确实非常人能及。

在苏联学习期间,刘亚楼的军事谋略得到了苏联当局的重视。尤其是在希特勒攻打莫斯科的战役上,所表现出的见解,直中要害。所以,早就应该完成学业的刘亚楼,苏联却迟迟不放人。

回国后的刘亚楼,开始充分展现自己所学。1949年的天津解放战役中,刘亚楼不但表现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为整个战略做出了重要部署。直接收复了天津,并且将人员损失降到了最低。

从开始攻打,到最后的收复仅用了29个小时。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刘亚楼的表现十分突出。并且与林彪、罗荣桓并称“林罗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入作战。在大会上,刘亚楼一针见血地提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就是步兵,少量的炮兵、坦克兵参战。相反美军有足够的海陆空三军,尤其是制空权完全在美军手中,这对我们的行动以及后方运输完全不利,因此,我们必须组建志愿军空军!

在后来的战争中,中国空军成功击落美军飞机,这大大鼓舞了士气。同时,也开起了中国空军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前夕,一群蒋制美军轰炸机飞过北京上空。这让毛主席深刻感受到来自空中的威胁。随后找到刘亚楼,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组建中国人自己的空军!

正是这个任务,刘亚楼开始再入苏联,从苏联购买飞机。学习先进的技术,引入国内。从而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空军。刘亚楼功不可没!

1965年,年仅55岁的刘亚楼与世长辞。他的葬礼按照国葬标准举行。并且由刘少奇、林彪等人护送他的灵柩。十万军民相送。自此,刘亚楼传奇的一生落下帷幕。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付出,才有了盛世之中华!革命先烈永垂青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