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自学复旦考研 自考生考研复旦

自学复旦考研 自考生考研复旦

时间:2020-03-02 05:29:04

相关推荐

自学复旦考研 自考生考研复旦

19岁成为上海首位高考状元,复旦大学公费保送出国学习,在一片骂声里加入美国籍。四十多年一晃而过,她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么?公费留学的袁钧英说的一番话让人不信!

袁钧瑛是上海人,而且家庭条件很好,父母都是教授,很爱国。

爷爷也是化学家,为祖国做出过不少的贡献,而在1997年,恢复高考时,袁钧瑛成为了新一批高考生。

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校期间成绩突出,名列前茅。

她以上海高考状元的骄人成绩,进入复旦大学。一时间,她就成为了当时的名人。

很多学校都抢着要她,而且进入复旦大学后,老师们都说,“这孩子是栋梁之材,用心培养,假以时日,必定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所以在学校的时候,给了很多补贴和便利,压根就不用担心学费上的事情。

后来她就进入了“医学领域”,考入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她也报名参加了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

最终袁钧瑛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拿到了出国留学资格。那时候,但是最终她拿到博士学位以后。

接受了来自很多美国大学的橄榄枝。

希望她就留在了美国当大学的助教。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了她的囊中之物。

所以很多人都为她的努力而感到欣慰,老师和同学朋友都一样,觉得将来可以回国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后来,她就在“细胞学”上有了重大的研究进展,可就在众人盼望她回国来效力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因为她31岁那年,她获得哈佛博士学位。等待着她归来的家人,得知她要“加入美籍”。连夜打来电话,强烈地反对她的决定。

背着父母偷偷地改了自己的国籍。

这个如天霹雳的噩耗,将父母击垮在她的父母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想着自己只培养了女儿的学习能力,却没有培养出她如何爱国和如何去社交。

可是她却说,虽然我改了身份,但是我爱国的心没有变,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环境和身份工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同学和身边的人都不能理解,既然自己这么爱国,为什么要改呢?

而且他给出的理由,似乎有点道理。

他说:“我确实考虑过回国发展,但是目前国内的科研环境跟国外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无论是科研经费、学术环境还是社会地位都无法与国外相比。”

哪个国家都希望拥有这样的人才,当初中国努力培养的人才如今在美国“大显身手”,恐怕有很多中国人都意难平。

袁钧瑛在美国留学的短短几年,就先后斩获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学位。

这样的成就很高了,可是非议一直不断,觉得她忘本了,毕竟是祖国培养出来的。

真的太可惜了。

多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讲。

很多记者纷纷提出了他何时回国的问题,她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本文开头她说的话。

说自己会一直在美国,因为科学无国界,因为美国有太先进的科研环境。

不过自己会一直输送人才回来,并没有因为自己改了国籍,就不做这样有意义的事情了。

“反而是做事情更加方便了。”

着听上去似乎让人不满意,好像不改国籍就不方便一样,确实有人难以接受。

“我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科学家,我不认为一个人的血统就代表他的身份!”

这是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说过的一段话。

可是钱学森说,“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所以钱学森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而上文提到的袁钧英阅尽千帆,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成为国际权威。

头发也白了,可是每次回来上海,都不是中国人的身份,而是美国籍的身份,多多少少有点让人觉得好笑。

网友说,很多米国的科技都是国内的人才去贡献的,但是反过来人家却卡着技术。

不让你得到,真的是自己人难为了自己人。

这就是所谓的人才外流造成的后果,终究是自己吞下去了,可惜了公费,把很多资源用到了她们身上。

也有网友说,既然她有心,还有那一份真诚,换个身份其实也能接受的。

所以对于袁钧英身份问题各有各的看法。

看着这些例子,总觉得心中有些悲凉。想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一批的科学家,冲破美国和西方的重重阻力,义无反顾的回到祖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才华。

那个时候的生活多么清贫,还得隐姓埋名一辈子,但他们都无怨无悔,为什么?

因为有信仰,因为祖国在心中。

希望祖国也来越强大。

这名女科学家当初是公费留学,最后却加入了美国国籍,不免就开始谴责她不懂得饮水思源。

“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也可以尽力!”

这是她给出的承诺。

国籍在袁钧英看来或许不太重要,但这毕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立场。如果有冲突的时候,她会如何选择?

我还是不建议改身份。

不提倡!你们认为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