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通辽家具雕工 通辽整体家具定制厂家

通辽家具雕工 通辽整体家具定制厂家

时间:2019-08-22 19:24:03

相关推荐

通辽家具雕工 通辽整体家具定制厂家

1985年6月,内蒙古通辽市一个小村庄在修建水库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座契丹公主墓。墓中出土数千件精美文物,公主脸上覆盖黄金面具与亲舅舅合葬一处。

伴随着发掘和探寻,一个神秘真实的草原王国逐渐浮出水面。

1986年6月,距离燕长城不远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一个叫斯布格图的小村庄,人们正在施工,准备建设一处灌溉农田的水库。没想到,施工过程中,挖掘机竟然从黄泥塘中挖出了大量青砖,一个墓葬的顶部露了出来。

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闻讯赶到现场。初步勘察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喜不已,这座古墓葬竟指向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王朝——辽。

因为在金灭辽后,辽墓遭到金的大肆盗,所以辽国皇族墓基本十墓九空。加上缔造这一王朝的契丹族留存下的文字记录也不多。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纵横北方二百年的灿烂文明也就慢慢变得鲜为人知了。

1986年6月,对这座大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这是一座砖砌多室墓,随着填土的逐渐被清理,墓道的台阶显露出来。

根据墓道两侧壁画中人物的发型穿着判断,墓主人可能是契丹族人,而且很可能是地位显赫的契丹贵族。

穿过墓道,砖雕施彩仿木结构门楼出现在眼前,墓门塞满了封门砖,砖面和缝隙均用石灰浇灌,十分的牢固。考古人员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才打开一个小窟窿。

让人惊喜的是,整座大墓保存十分完好,完全没有被盗扰过。

一座经历了千年,尘封地下的文物宝库开启了。

前室一打开,精美的金银器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绿釉长颈瓶,绿釉罐,银盏托等瓷器和金银器散乱堆放。

前室的东、西两壁、顶部都绘有颜色鲜艳如新壁画,可惜墓室被打开,一通风,这些壁画就开始了慢慢褪色。

左右两侧是东西耳室,再往里就是墓主人所在的后室,后室的圆形穹顶很像草原民族的毡帐。

当考古队员向后室的尸床靠近时,令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

尸床上并排躺着两具着华丽殓衣的遗骸,面上覆盖着鎏金面具,在幽暗的墓室里,灯光一照进去,两幅面具散发着亮光。

面具用薄金片捶击成形,呈半浮雕形,应是遵照逝者生前面容制作,女性面具面庞丰润、上额舒展,嘴角、眼睛透出平和的气息;男性面具颧骨突出。通过黄金面具,今天的人们隐约可以看到千年前古人的容颜。

其他的随葬品布满了整个床面,金、银、玉、琥珀等不同材质的遗存琳琅满目,基本还保持着入葬时的位置。

墓主及身上的衣服已经腐烂碳化,手一触摸就成灰了。好在牙齿保持完整,经过检测,尸床上的遗骸分属一男一女,左侧为女性,右侧为男性,男性的右手压在女性的左手上。

女性墓主头戴高筒鎏金银冠,冠的正面镂空錾刻有火焰宝珠和凤鸟图案,冠顶两侧有对称的立翅,翅上刻有变形云纹,雕工精细绝伦。

男性墓主同样戴一顶由16块大小不同的鎏金镂空银片连缀而成的鎏金银冠,冠正面錾刻飞鹤、凤鸟、乌龟等形象。

他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衣,腰部束金銙银鞓蹀躞带,脚踏缠枝卷云纹装饰的鎏金银靴,网衣与金面具用金线相连,成为一个整体。

契丹人死后并不立即埋葬,他们相信往生,因此尸体保存就变得尤为重要,金属面具和银丝网络很可能是他们保存尸体的独特葬具。

在两位墓主的胸前,还有两组佩戴用的琥珀璎珞,用银丝细线将琥珀珠以及龙纹样琥珀浮雕饰件穿连而成。不但漂亮,而且气魄很大,从脖子开始一直挂到膝盖。

此外,女性墓主的耳部还有珍珠和琥珀做成的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处是两对金镯,手指上套着11枚金戒指……

那么,这座奢华墓葬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根据前室发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此墓的墓主人是辽国的陈国公主和她的舅舅。

这陈国公主为何与自己舅舅合葬呢?

原来,这陈国公主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辽圣宗耶律隆绪的侄女、辽国大元帅耶律隆庆的女儿。她生前很受皇帝的喜爱,先是被封为太平公主,而后又封越国公主。16岁时,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萧绍矩。

萧绍矩也是名门望族,他是辽景宗皇后(即萧太后)的侄子,与陈国公主属于甥舅关系。

外甥女嫁舅舅,要是放在现在,肯定是不会存在的。可那时候,辽国与中原不同,立国之初,为了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契丹皇族定下了耶律氏只能和萧氏通婚的祖制。

陈国公主的父亲耶律隆庆是辽圣宗的弟弟,母亲萧氏正是耶律隆庆大姐耶律观音女和萧继先的长女。也就是说,陈国公主的父母就是甥舅婚。

这在契丹的历史中屡见不鲜。

只是,这段本该幸福的婚姻没能持续多久,两年后,18岁的陈国公主因病去世。

公主死后,辽圣宗十分悲伤,追封她为陈国公主,并敕令修造了这座坟墓,陪葬无数珍宝,这是皇室对她最后的恩宠。

公主去世不到一年,驸马也去世了,两人被合葬在了一起。

这座沉睡千年的大墓,用另一种形式向世人讲述了这位草原公主的一生。

谷积山:一洞二墓三塔五寺

位于门头沟与房山交界处的谷积山,其历史悠久。最早能追踪至辽代。谷积山属西山,海拔700多米,山势平缓,以秋天所产的柿子、苹果香甜著称,也以秋天满山盛开的红叶而迷人。

谷积山有古寺、古桥、古井、古石刻、古墓、古塔等许多历史遗存,每年的秋末冬初,我喜欢巡游谷积山各处,见证因季节变幻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

今年的谷积山,因北京的初雪来得太突然,而未能“预约”我的观赏。遗憾之余,促使我视线转移,更加关注谷积山的重要古迹。特总结为“一洞二墓三塔五寺”。

一洞:月亮洞。也为谷积山般若禅寺的一部分。其依山随崖而建。据说曾放置明代佛造像,但现已遗失。亦曾有洞额一方,讲诉其为般若禅寺之组成。

二墓:一为张公墓,二为叶公墓。

由张公墓墓门额镶刻“内府供用库掌印南溪张公寿域”及不远处倾倒的石柱刻“皇明 乾清宫官事兼掌内府供用库印御马监太监南溪张公之墓”,查《明史》卷074志第五十职官三可得,此处所葬的太监是一位明代内府供用库的掌印,官职为正四品。叶公即“叶景荣”。叶公墓门额为“内宫监太监叶公之墓”,原有墓碑,碑额“内宫监左少监叶公寿藏碑记”,碑文记载叶公历经明宣德、正统、成化三朝,经历过“土木堡之变”,曾伴驾明英宗出征,其官职应在四品之上。

三塔:为东塔、鞭塔、玲珑塔。

东塔即谷积庵释迦牟尼舍利宝塔,又称和尚塔,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石结构覆钵式,高约3.2米。鞭塔建于辽代(916-1125年),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七层高约7米。铃档塔即谷积山般若禅寺寿塔,建于明(1368-1644年),石结构平面八角形,九层楼阁式。塔旁立有明代方首方座碑一通。谷积山三塔,雕工精致,佛龛中曾有的金佛像等均为珍品,但已遗失。

五寺:灵鹫禅寺、圆通寺、高桥寺、谷积庵、般若禅寺。

灵鹫禅寺不晚于辽大康四年。这从寺院后檐墙一通辽碑可得。碑额篆书“大辽析津府良乡县张君于谷积山院读藏经之记”,碑阴首楷书“师德华严七处九会千人邑碑”。另有一通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所立。东配殿南侧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四月初八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通。

圆通寺有圆通殿一座。其建于明正统年间,南向六角形攒尖顶。门额“圆通殿”三字。殿前有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三月吉日立“敕赐圆通寺创建记”碑一通,及明天顺元年(1457年)的“圣旨”碑一通。

高桥寺也称广智寺,由一座较高的古桥、过街楼及过街楼上覆砵式塔等组成。目前,覆砵式塔已倾毁。高桥寺,建造年代无法查证。

谷积庵,面积不大,依山而建,遗址处有一通明“敕赐谷积庵记”碑。

般若禅寺,所在位置已无法确定,但由“月亮洞”及“玲珑塔”可得知,其曾经位于谷积山,定与月亮洞及玲珑塔相距不远。

谷积山“峰峦突起,如谷堆积然”,名称与山形相映成趣,“一洞二墓三塔五寺”可窥见不一般,值得每年在不同的季节周游、观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