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崔家女孩子起名叫什么 女孩子姓崔起什么名字好听

崔家女孩子起名叫什么 女孩子姓崔起什么名字好听

时间:2020-02-10 11:31:10

相关推荐

崔家女孩子起名叫什么 女孩子姓崔起什么名字好听

唐开元二十一年,一位公主的离世在朝堂内外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这位公主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封号为定安,她是唐中宗李显的庶女。

朝中两位驸马为公主应该与谁合葬争论的不可开交。话要说起来,还真有些复杂。

定安公主在祖母武则天在位时受封为郡主,嫁给了出身琅琊王氏的世家公子王同皎为妻,此时的李显已经被复立为太子,王家与之攀亲,政治联姻的意味浓厚。

王同皎官拜朝散大夫、典膳郎,他和郡主生育了一个儿子取名王繇。王同皎因为成了李显的女婿,坚决支持李唐复辟,并参与了著名的神龙政变,成为功臣之一。

李显复位后,郡主受封为公主,王同皎也是加官进爵,可谓煊赫一时。奈何李显斩草不除根,引得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韦皇后联合,开始清除神龙政变的功臣。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核心功臣均被清理,王同皎怒从心头起,决定趁为武则天送葬时截杀武三思,不想被同谋泄密,王同皎反被武三思陷害以谋反罪诛杀。

王同皎于睿宗即位后被平反,其与公主所生的儿子王繇还迎娶了李隆基的大女儿,也成为了驸马。

定安公主守寡后,韦皇后想借她拉抬母家,于是就把她嫁给了同族堂弟韦濯,需要注意,定安公主虽然是庶出,但名义上也是韦皇后的女儿,这个韦濯在辈分上算是公主的堂舅,二人婚后生育了儿子韦会,后来韦会迎娶了太子李亨的女儿,李亨即位后封女儿为公主,所以韦会实则也是驸马。

说到这,不少文友肯定能想到了,韦家因为韦后乱政被诛灭,韦濯自然也逃不开厄运,韦会因为年幼且是公主之子才逃开一劫。

如此,公主再次守寡。新皇帝李旦眼见侄女守寡,又把她嫁给了出身博陵崔氏的太府卿崔铣,直至开元二十一年公主离世。

但因为公主复杂的经历,与哪位丈夫合葬成为了一个悬念。

韦家因为附韦后之乱,韦会能活着已经是幸运,自然不敢提请让母亲与父亲合葬,但同母兄长王繇和后爹崔铣却争执得不可开交。

王繇的妻子是李隆基最宠爱的女儿,他自然占据先机,向岳父提出请母亲与父亲王同皎合葬。

可是崔铣也不是吃干饭的,他当然也不能允许妻子与别的男人合葬,于是这两位名义上的“父子”就此事争执不休。

这时,给事中夏侯铦站出来主张:公主既然改嫁,最终是崔家之人,自然要和后夫葬在一起,倘若真的把公主与先驸马王同皎合葬,没准王同皎还会因为妻子改嫁生气呢。

夏侯铦和崔铣的主张合情合理,但是另一边是爱女的丈夫,李隆基是左右为难,不过呢,他毕竟是个聪明人。

李隆基决定,采纳夏侯铦的主张,待崔铣离世后二人合葬,但是呢,为了安抚女婿王繇,李隆基又把夏侯铦贬官,如此两方都算得到了一个说法,也就不闹了。

反倒是说了公道话的夏侯铦可怜,皇帝明明认同了他的话还被贬官,真是令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更有意思的是,公主陪葬于父亲中宗的定陵,崔铣离世后与之合葬,可是,王同皎因为是中宗功臣,他在平反后也是陪葬定陵的,若像夏侯铦说的那样,真有魂灵的话,倒不知三人相见是何等尴尬。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历史# #历史冷知识#

有个男子,曾被算命先生预言将来会大富大贵,可他命运一直很坎坷。父母双亡后,好心收留了一对年轻夫妻。但那丈夫第二天就一去不回,留下生病的妻子。男子心善照顾她,没想到,因此时来运转了。

陈有金是陈家庄的农夫,他出生后,有个算命先生经过他家,说他命里有金,将来会大富大贵。父母就给他取名为“陈有金”。

可陈有金没过几天好日子,父母先后亡故,他虽然勤恳上进,但生活仅维持温饱,已二十有五,还未娶妻。

一天傍晚,天空下起瓢泼大雨,陈有金刚睡下,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陈有金打开门,见一个年轻男子扶着一个女子,请求借宿一晚。

陈有金看那外面雨势很大,就让他们进了屋。陈有金见那女子双眼紧闭,像是生病的样子,就把自己卧房让给他们居住。

第二天,男子对陈有金说,他去给妻子找大夫。就匆匆离开了。

可直到黄昏,都未见那男子回来。陈有金见女子都没有苏醒,他连忙找来庄上的郎中瞧瞧。

郎中看过后,说是风寒发热所致。于是,就开了几帖药,嘱咐如何煎药、服用。

陈有金从未照料过人,第一次煎药,就把药煎糊了。他硬着头皮请邻居许大娘教自己煎药。

那女子喝了两天药,才退了烧转醒。陈有金一直在一旁照顾。见她醒来,又把家里唯一下蛋的母鸡也宰了,熬了鸡汤给她喝。

不出半个月,女子身体差不多痊愈。但她丈夫一去未回。陈有金见女子身体恢复,就提出要送她去找她丈夫。

女子却说自己从未嫁过人,何来的丈夫?陈有金疑惑了,那一晚,明明有个男子扶着她来借宿,第二天还说给她出门找大夫,只是这一去不复返。

女子听了陈有金的话,脸色大变。她告诉陈有金,她叫崔玉巧,是沧州人,她和女伴外出踏青走散了,就遇上了贾仁义,他说带他去找女伴,结果却迷昏了。

等她醒来后,发现已在异地他乡。原来这贾仁义是个人贩子,专门拐骗年轻无知女孩,把她们卖给别人为妾为奴。

崔玉巧得知她即将把自己卖给60岁的财主为妾。她就故意把自己冻病,加上天降大雨,贾仁义就近就借宿到陈家。

贾仁义见崔玉巧高烧不退,以为她命不久矣,就推说替她找大夫,实则是弃之不理,逃之夭夭。

陈有金听了崔玉巧的遭遇,暗想幸亏当时崔玉巧有病在身,不然就要被推入火坑。他便提出送崔玉巧回家。崔玉巧欣然答应了。

第二天,两人就上了路。几天后,他们来到沧州,崔玉巧领着他进了一户高门大院。

一进屋,就被众人迎了上去。崔玉巧的父母得知陈有金是女儿的救命恩人,更是好酒好菜招待他。

第二天,陈有金就向崔玉巧和她家人辞行,他说,既然崔姑娘已平安到家,他便放心回去。

临走时,崔玉巧给了他一个小木箱,让他回去后再打开。

陈有金一路上都小心翼翼护好那个箱子。直到家中,他才打开,他发现里面居然是黄金,还有崔玉巧的一封书信。

崔玉巧在信上说,这些黄金是给陈有金的酬谢,若他能用这些黄金经商做买卖,他可以去临安找她的一个世伯,可以助他一臂之力。三年后,赚得双倍的黄金,到她家来提亲。

倘若陈有金无意于她,那些黄金也足以让他安度余生。无论陈有金最后如何选择,崔玉巧都会等他三年。

陈有金看完信,想起他和崔玉巧相处的日子,心里涌起一阵阵暖意。他决定好好奋斗,三年后去崔家提亲。

陈有金简单收拾了下衣服,拿着木箱,连夜就赶往临安。到了那里,陈有金找到崔玉巧信上所说的世伯林成儒。

崔玉巧早就修书给林成儒,林成儒在临安从事绸缎生意多年,城中开设了几间绸缎铺。

林成儒先安排陈有金在他其中一间绸缎铺做学徒。三个月后,见他表现不俗,就让他担任店铺里掌柜。

陈有金又以那箱黄金入股林成儒的绸缎铺,不出三年就已赚到了双倍黄金。陈有金向林成儒告假,带上黄金,备上礼物,前往沧州,去崔家提亲。

崔玉巧见到陈有金,喜极而泣。崔家父母见陈有金事业有成,欣然同意了两人的婚事。之后,陈有金在沧州开设了分店,生意兴隆,与崔玉巧两人过上了大富大贵的日子。

这个故事改写自《命中有金》,陈有金出生后,被算命先生预言他命中有金,大富大贵。但是他前半生却过得一点都不富贵。他无意间收留了一个被拐卖的女子崔玉巧,照料她至康复,并把她送回家。因为崔玉巧相赠的黄金和她介绍的人脉,陈有金开始发迹,最终事业风生水起,他与崔玉巧也有情人终成眷属。

陈有金能成为人生大赢家,或许是有些命中注定的成分。但如果陈有金得过且过,贪图安稳,在收下那箱黄金后,就靠它们度日,不去奋斗,那只会坐吃山空,自然也不会有日后的大富大贵。

成功,从来都是属于敢于奋斗的人。因为比起安于现状,奋斗的道路上,不仅不会是一帆风顺,更可能荆棘丛生。我们往往看到只是已奋斗成功的人,却殊不知这些成功的背后血与泪。

如果你正在奋斗中,或者你身边正有人在奋斗,记得给自己和他们一个拥抱和鼓励。奋斗路漫漫,坚持终会有结果。#情感# #故事# #我要上头条#

看世间百态,写人间情缘,关注@婧化论 ,阅读更多走心文字。

八旬老妪付三妮,临终前为何穿嫁衣入葬?十几年后,孙儿揭开谜底

1996年,发生过一件奇事。说的是河北省行唐县的一户人家遭逢大火,使得年愈八旬的老妪被困火场,最终不幸身亡。在她临终之前,老妇人嘱咐家里人她下葬的时候一定不要穿寿衣,而要将自己梳妆得跟新娘子一样穿嫁衣入葬。

当时其他人都不知道老妪为何要做出如此吓人的决定,直到十几年后,老妪的孙子才揭开了谜底,也终于找到了他爷爷为何会离家不归的原因。

19的行唐县庄头村的老崔家迎来了一件喜事,他家的媳妇又给家里添了一个大胖小子。因为崔家已经有了大儿子崔喜尧,所以崔家户主就给这个老幺取名叫崔志尧,希望他长大后可以有出息,有志气。

尽管崔家不过是小县城里的小门户,但是从崔家老先生那辈起就已经进入私塾受教育。多年以来崔家虽没出过状元及第之类的人物,但是崔志尧的爷爷和父亲对于家中子弟的教育十分关注,也非常严格。

刚入学不久,小小年纪的崔志尧就进入了学校组织,成为了进步学生,为打击不良社会风气,频频参与上街游行。

终于有一次因为砸了奸商的铺子,被人告上了官府,他便被官员以煽动群众、聚众闹事的罪名给羁押了起来。听闻此事,老实本分的崔家人都着急得不行,四处托人找关系想将家里这个“浑小子”给救出来。

为了马上让孙子得到释放,崔家爷爷不得不向地主家借了高利贷,以巨额金钱买通了关系,才让崔志尧免了牢狱之灾。

人虽然被救出来了,但崔家从此开始走向没落。为了还清债务,崔家爷爷带着全家人辛苦耕作,省吃俭用,直到1927年崔喜尧考上了正定师范,崔志尧入学保定二师,崔家才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入学前,崔志尧的爷爷特意带着他和哥哥到崔家祖坟去上香磕头,嘱咐他们日后要好好学习,本分做人。日后毕业可以当个教书先生,也算是让家里有了书香气息。

可是,老崔头万万想不到,当时的中国正要经历巨变,而崔志尧所就读的保定二师在他入学期间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火种之一,成为红色革命的根据地。

自打进入保定二师之后,思想进步,满腔热忱的崔志尧就像找到了归宿一样,他先是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组织里从事各种革命活动,展现了极大的革命热情。

然而,好景不长。自从国民党当局开始对共产党进行围剿之后,保定二师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当局对保定二师的进步师生、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进行严厉镇压,导致多人受伤被捕。索性,这回崔志尧学聪明了。事先得到消息的他侥幸逃脱了抓捕,但他的大名却明晃晃地出现在通缉令上。

这次,崔志尧算是摊上了掉脑袋的大事。崔家上下本来就受高利贷所困,再也经不起什么风浪和打击。

于是,崔志尧的母亲承受不了儿子生死未卜的压力得病去世,崔家爷爷为了能马上还清债务,变卖家当只给家里留下三亩薄田和一头骡子,便在读书的大孙子崔喜尧回家后撒手人寰。

面对家里突遭变故,从小没过过清贫生活的崔喜尧如遭雷击,被通缉的弟弟,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压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不管是心理还是精神,他都承受不来。

于是,就在家里唯一的牲口走失,坠井而亡之后,彻底绝望的崔喜尧在自家的牲口圈里上吊自杀,丢下一家老小求了个自我解脱。

眼看崔家败落,崔喜尧的媳妇将嗷嗷待哺的孩子丢给了崔喜尧的奶奶逃跑了。接连的打击让老人家患了偏瘫,崔父也瘫痪在床。危机时刻,国民党当局取消了崔志尧的通缉令,他也在逃亡多时后返家,在当地顺利成为教书先生,接过了家庭的重担。

在媒人的介绍下,邻村的付三妮成了崔志尧的媳妇。

因为听说崔家是书香门第,家有良田,崔志尧本人又是有文化的教书先生,付三妮的父母特意给付三妮做了套上好的嫁衣,希望女儿婚后可以一生顺遂。可17岁的付三妮并不知道,这段婚姻并没有想得那么甜蜜。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有个时时要照顾的小婴孩,见此情景,付三妮当时就后悔了。好在,洞房当夜,崔志尧真如传闻中说的那样,是个彬彬有礼,做事细心的男人,这才让付三妮决定要在这个家生活下去。

结婚头一年,夫妻俩果真是举案齐眉,生活顺遂。虽然家里家外,付三妮要跟丈夫吃苦受累,下地干活。可一旦闲下来,崔志尧就教付三妮读书写字,也算是苦中有乐。不久后,付三妮还怀了孩子,就更让她觉得特别满足。

尽管有家要养,可崔志尧一直没有忘记他的信仰,依旧以各种名义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妻子付三妮也帮他打掩护。

可是,由于博古为首的党中央突然推行了极端政策,使得崔志尧这样的革命者受到军警的疯狂镇压,不得不秘密转移。看着有孕在身的妻子,崔志尧惭愧地将家里人都托付给了付三妮,并要她记得,等着他,他一定会回来的。

为了这一句承诺,付三妮从18岁等到了八十二岁,她临终前要家人为自己穿上当年出嫁时的嫁衣下葬,就是怕离家太久的丈夫记不起她当年的样子。

十几年后,苦寻爷爷已久的崔家子孙才知道,崔志尧之所以没有再回到家乡,是因为当年他为了保护逃到团三寺的众人死在了日军的屠刀下,埋骨异乡。

公元前548年,齐庄公趴在墙头上大喊:“崔杼,寡人不过是宠幸了你的小妾,你就非要置寡人于死地吗?寡人知道错了,只要你放了寡人,寡人回宫就赔你很多美妾!”齐庄公说完这话,就被箭给射到地上摔死了。

这位被齐庄公宠幸的女子名叫东郭姜,人长得特别漂亮。东郭姜的命运也很多舛。她最初并不是崔杼的小妾,而是棠公的妻子。

后来,棠公不幸离世。崔杼在去吊唁棠公的时候恰好看到了东郭姜。当时他就对东郭动了心。没多久,就将棠姜纳为了小妾。

崔杼迎娶棠姜的过程也挺离奇的。他最开始是找到了东郭姜的弟弟东郭偃,请他帮自己说说媒。

崔杼的家臣还为他卜了卦,但卦象并不是很好。于是,家臣就告诉崔杼,娶了东郭姜可能会让他家破人亡。

但崔杼并未将家臣的话听进去。他迫不及待地就把丧期未满的东郭姜娶进了家门。

崔杼对东郭姜宠爱有加,出席宴会时总会把她带在身边。看着众人艳羡的眼光,崔杼也感觉倍儿有面子。

齐庄公就是在一次宴会上看上了东郭姜,他垂涎东郭姜的美色,所以开始频繁地出入崔杼府上。

很快,他就如愿以偿的和东郭姜好上了。这种事其实是瞒不住的。很快,一些流言蜚语就传到了崔杼的耳中。

崔杼自然是气愤不已。但碍于二人的身份地位,他并未明显地表现出对自己的不满。

但齐庄公看着不作为的崔杼,却开始越发猖狂,出入崔杼家里的次数更加的频繁。

当时,齐庄公手下的人也对他进行了多次劝说,但都没有任何的效果。有一次,齐庄公从崔杼府上离开时,还将崔杼的一顶绿色帽子带走了。随后,他还把这顶帽子赏给了一位大臣。

这简直就是不把崔杼的脸面放在眼里。得知此事的崔杼也是倍感心寒。实际上,齐庄公之所以可以登上王位,崔杼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结果,却遭到齐庄公这样的对待,他怎么可能一直忍气吞声呢?

随后,就开始告病,不再上朝了。而齐庄公却以为这是个私会东郭姜的好时机。于是,就假借探病之名与东郭姜幽会。

齐庄公不知道的是,崔杼早已经为他设好了陷阱。原来,崔杼已经和齐庄公身边一位名叫贾举的侍者盘算好了,就等齐庄公上钩呢。

在齐庄公走到崔杼府邸后院的时候,贾举就找借口将齐庄公身边的护卫全部支开了。随后,崔杼就带人包围了齐庄公。

齐庄公大声喊人,但却无人回应。此时,他才开始惊慌失措,并向崔杼道歉求饶。可惜,崔杼丝毫不为之所动。

最后,无处可逃的齐庄公只能爬上墙头,妄图逃走。但随后就被人用箭射中了大腿,从墙上倒了下来,接着被乱刀当场砍死。

而东郭姜面对崔杼的质问,哭得梨花带雨。她向崔杼哭诉道,自己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面对齐庄公的强迫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反抗。

崔杼看着眼前流泪的美人,瞬间就心软了,也就没再对她多加指责。后来,在崔杼的拥立下,齐景公登上了王位。作为三朝元老,崔杼理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然而,他却很快就家破人亡。

这其中还有东郭姜的原因。东郭姜嫁入崔杼府里时,崔杼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崔强和崔成。

不久后,东郭姜也为崔杼诞下了一子,取名为崔明。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获得世子之位,东郭姜使出了很多手段,最后终于成功地夺走了崔成的世子之位。

这可把崔成、崔强兄弟二人气坏了。随后,他们就找到了权臣庆封。其实,庆封与崔杼原本就关系不好。趁此机会,庆封就答应了崔家兄弟的请求。

之后,崔家兄弟从庆封那里借走了一队援兵,趁崔杼不在,冲进府里将东郭姜的儿子和弟弟全部杀害。

等崔杼回府的时候,家里已经成了崔氏兄弟的地盘。得知来龙去脉之后,崔杼就找到了庆封,问他要一个交代。

此时,庆封谎称无辜,还答应崔杼会帮他将此事好好了结。但令崔杼没想到的是,庆封竟然派了卢蒲嫳过去。

这个卢蒲嫳与崔杼积怨已久的人。他带着人手闯入崔杼府邸内后,就开始大肆烧抢。东郭姜眼看逃跑无望,就悬梁自尽了。

崔杼赶回府里时,就看到了这幅满目疮痍的景象。万念俱灰的他也自尽于此。后来,崔杼的尸体还被当街陈列,真是可悲可叹!

作者/山石

《文艺风向》【各地快讯】

抗疫路上的点点滴滴

康乐县支援队 杨灵君

面对突如其来的又一轮疫情,7月17日,按照组织安排,我义无反顾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主要负责县人民医院核酸采集室核酸采集工作。每天都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穿就是6个小时,在炎热的酷暑,防护服下被汗水浸湿。刚开始的第三天晚上10:00下班时,由于大量出汗,期间未进一口水,出现虚脱症状,脱防护服时晕倒在地。在县医院采集核酸期间,虽然特别累、特别苦,但是作为一名有医学基础的共产党员,在一线采集核酸,我感到无比自豪。

在我县疫情稳定之时,东乡疫情又爆发了。7月26日,组织安排我们50人的支援队连夜赶赴东乡县达板镇崔家村集中离点支援。在县工会主席马世福的带领下,每天从大车上装卸物资,给480个帐篷配齐隔离所需的生活必须品,做好后勤保障。作为参加过核酸采集的专业人员,在完成分配任务的同时,还要给支援队的同志们教会正确穿脱防护服,规范七步洗手法等防护知识,确保了支援队50名同志全部未感染。

夏日的帐篷,白天就像蒸笼,晚上面临蚊虫叮咬,支援队的同志没人叫苦、喊累,

圆满完成各项任务。7月28日下午的那场狂风暴雨令人难忘,大风刮翻了我们三个女同志的帐篷,生活用品、衣服、被褥全部被淋湿。正当我们手足无措时,男同志们顶着烈日、踩着泥泞,为我们重新搭起了帐篷,不约而同的唱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进的道路,一群人的坚守才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我们完成了崔家村支援任务,8月4日清晨5:30在完成支援队和东乡县工作人员62人的核酸采集后,我们又转移到高风险区达板街道社区,面临的又是更加艰巨的任务。按照划分的区域,两人一组,分为26组,迅速开展入户摸底登记工作。整个社区除工作人员外,无任何人员流动,所有的大门全部用封条封住。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区域环境消杀、摸清各家底数、为核酸采集医护人员带路并做好登记,保证了阳性治愈回家隔离人员在1、3、7天进行核酸采集,密接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在1、3、5天进行采集核酸,高风区所有人员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集,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我和苏建丽一组是8号帐篷,第一天下午穿着防护服,持续6个小时顶着30度的高温,被汗水淋洗,挨家挨户完成任务,住户9户,有人居住7户44人;商铺24户,有人居住9户、55人,共33户、99人,其中特殊情况4户,阳性治愈居家隔离3人,密接解除集中隔离后居家隔离16人。为确保信息畅通,我们组建了微信群,将相关政策及时传达到各户,保证了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完成一下午的登记后,我们回到帐篷,及时对入户摸底情况进行核对汇总,结束时已是凌晨2点。刚睡下,帐篷外传来消杀和大巴停靠的声音,我们被惊醒,飞速的穿好防护服,冲出帐篷了解情况,原来是大巴拉着阳性治愈出院的病人和医护人员进行强力消杀的声音。待病人入家后,对接好居家监测工作,登记好信息贴在大门上,骑着支援队取名为“保时捷”的电动三轮车,给住户送去生活必须品,我俩才疲惫不堪地回到帐篷休息。

每天我俩和男同志一样背着很重的电动喷雾器,配制好84消毒液,各家各户门口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消毒。检查封条、监管居家人员足不出户、协助采集核酸,等待阳性治愈密接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回家进行监管,每天重复着这些活。最使我感动的是达板街道社区三社29号马崇虎家,在家人员13人,其中5个大人、8个孩子,最小的是5月出生的马宗伟。当大人说:“你们从康乐这么远的来支援,实在太幸苦了”。紧接着八个孩子异口同声说“阿姨幸苦啦!谢谢你们!”又是挥手,又是鞠躬。就连一岁多的孩子也很懂事,很听话喊“啊”张着嘴。这样的场景使我们既激动又难过,激动的是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难过的是原本快乐的假期却遭遇了可恶的疫情,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群众的健康和满意,是我最大的欣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白袍加身、口罩遮面,坚毅的眼眸透射着50名同志坚定的信仰,让每一位东乡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与命运抗争的斗志。一次又一次确认眼神,疫情很快结束,马上就能解封的渴望。我们的辛勤付出,终于使达板街道社区从高风险降为低风险。我们无比的激动,此时收到了最大的礼物,两个喜报:队伍撤离的通知;东乡县委县组织部给我们的感谢信。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都是一群同志换了一身防护服,学着专业防护的样子负重前行,为达板社区群众死死的挡住疫情的场景。我们为生命里有了支援战“疫”的浓墨重彩而自豪,我们为经历过战胜东乡疫情的精彩人生而骄傲!

协办单位:康乐县作家协会

《胭脂湖文艺》编辑部

特约主编:马晓春

责任编辑:杨玉琼

《文艺风向》【各地快讯】

抗疫路上的点点滴滴

康乐县支援队 杨灵君

面对突如其来的又一轮疫情,7月17日,按照组织安排,我义无反顾投身于疫情防控一线,主要负责县人民医院核酸采集室核酸采集工作。每天都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一穿就是6个小时,在炎热的酷暑,防护服下被汗水浸湿。刚开始的第三天晚上10:00下班时,由于大量出汗,期间未进一口水,出现虚脱症状,脱防护服时晕倒在地。在县医院采集核酸期间,虽然特别累、特别苦,但是作为一名有医学基础的共产党员,在一线采集核酸,我感到无比自豪。

在我县疫情稳定之时,东乡疫情又爆发了。7月26日,组织安排我们50人的支援队连夜赶赴东乡县达板镇崔家村集中离点支援。在县工会主席马世福的带领下,每天从大车上装卸物资,给480个帐篷配齐隔离所需的生活必须品,做好后勤保障。作为参加过核酸采集的专业人员,在完成分配任务的同时,还要给支援队的同志们教会正确穿脱防护服,规范七步洗手法等防护知识,确保了支援队50名同志全部未感染。

夏日的帐篷,白天就像蒸笼,晚上面临蚊虫叮咬,支援队的同志没人叫苦、喊累,

圆满完成各项任务。7月28日下午的那场狂风暴雨令人难忘,大风刮翻了我们三个女同志的帐篷,生活用品、衣服、被褥全部被淋湿。正当我们手足无措时,男同志们顶着烈日、踩着泥泞,为我们重新搭起了帐篷,不约而同的唱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个人的努力不足以照亮前进的道路,一群人的坚守才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我们完成了崔家村支援任务,8月4日清晨5:30在完成支援队和东乡县工作人员62人的核酸采集后,我们又转移到高风险区达板街道社区,面临的又是更加艰巨的任务。按照划分的区域,两人一组,分为26组,迅速开展入户摸底登记工作。整个社区除工作人员外,无任何人员流动,所有的大门全部用封条封住。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做好区域环境消杀、摸清各家底数、为核酸采集医护人员带路并做好登记,保证了阳性治愈回家隔离人员在1、3、7天进行核酸采集,密接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在1、3、5天进行采集核酸,高风区所有人员每天进行一次核酸采集,做到了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我和苏建丽一组是8号帐篷,第一天下午穿着防护服,持续6个小时顶着30度的高温,被汗水淋洗,挨家挨户完成任务,住户9户,有人居住7户44人;商铺24户,有人居住9户、55人,共33户、99人,其中特殊情况4户,阳性治愈居家隔离3人,密接解除集中隔离后居家隔离16人。我们组建了微信群,将相关政策及时传达到各户,保证了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完成一下午的登记后,我们回到帐篷,及时对入户摸底情况进行核对汇总,结束时已是凌晨2点。刚睡下,帐篷外传来消杀和大巴停靠的声音,我们被惊醒,飞速的穿好防护服,冲出帐篷了解情况,原来是大巴拉着阳性治愈出院的病人和医护人员进行强力消杀的声音。待病人入家后,对接好居家监测工作,登记好信息贴在大门上,骑着支援队取名为“保时捷”的电动三轮车,给住户送去生活必须品,我俩才疲惫不堪地回到帐篷休息。

每天我俩和男同志一样背着很重的电动喷雾器,配制好84消毒液,各家各户门口区域全方位、无死角消毒。检查封条、监管居家人员足不出户、协助采集核酸,等待阳性治愈密接解除集中隔离人员回家进行监管,每天重复着这些活。最使我感动的是达板街道社区三社29号马崇虎家,在家人员13人,其中5个大人、8个孩子,最小的是5月出生的马宗伟。当大人说:“你们从康乐这么远的来支援,实在太幸苦了”。紧接着八个孩子异口同声说“阿姨幸苦啦!谢谢你们!”又是挥手,又是鞠躬。就连一岁多的孩子也很懂事,很听话喊“啊”张着嘴。这样的场景使我们既激动又难过,激动的是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难过的是原本快乐的假期却遭遇了可恶的疫情,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群众的健康和满意,是我最大的欣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白袍加身、口罩遮面,坚毅的眼眸透射着50名同志坚定的信仰,让每一位东乡人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与命运抗争的斗志。一次又一次确认眼神,疫情很快结束,马上就能解封的渴望。我们的辛勤付出,终于使达板街道社区从高风险降为低风险。我们无比的激动,此时收到了最大的礼物,两个喜报:队伍撤离的通知;东乡县委县组织部给我们的感谢信。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都是一群同志换了一身防护服,学着专业防护的样子负重前行,为达板社区群众死死的挡住疫情的场景。我们为生命里有了支援战“疫”的浓墨重彩而自豪,我们为经历过战胜东乡疫情的精彩人生而骄傲!

协办单位:康乐县作家协会

《胭脂湖文艺》编辑部

特约主编:马晓春

责任编辑:杨玉琼

#营口头条#家乡原来的那座山没了

家乡的那座山,虽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更不是什么旅游胜地,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它怀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应该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山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是那样的的深情,尤其对每一位曾经在这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对它更是格外的亲切。

那时候每次回家,气喘吁吁的爬到山顶,感受下它那熟悉的气息,瞭望一下四周的风景,不禁要感慨一下,山还是那座山,村还是那个村,人还是那帮人。村里的孩子们,山脚下出生,山脚下长大,不论如今身在何方,不论现在落脚何地,我想,那座山永远都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热切的向往,更是一颗颗漂泊的灵魂,最想栖息的地方。我想,那时候很多人都不会在意,这山,这村,这人……。

我的家乡,有座山。这座山被四个自然村所包围,南面西大村、西面崔家村、东面东大村,而我的家,坐落在山的北面,名叫“段家村”。小小的村子能有几百户人家,普普通通,安分守己的生活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里。村虽小,既没有江南那种如水的风韵,也没有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辽阔,但因为这座山的传说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传说,大龙山是条龙所幻化,因此起名为大龙山,因为有龙的“存在”,所以他被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在很小时候,每天做完作业,总是缠着奶奶一遍一遍的讲着关于大龙山的传说,每次都是在“惊讶”、“为什么”中听完一个一个故事。因为大龙山的神秘,和那些传说故事,都成了小伙伴们探险的冲动……

在我的记忆中在山的西面,段家和崔家交界的山段,有一座墓,在墓的旁边有一个山洞,很小的时候每每路过时,都有去探险的冲动,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个山洞是当年开山时打的洞,而听有些老人讲,旁边的那座墓,就是当年开山牺牲人的,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

大龙山谈不上巍峨,但是秀美异常。因此依山而居的人们都过着幸福而恬静的生活!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所以在大龙山一周的居住的人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耕种在山间,稻田,打捞在溪流,盐滩……

小时候,常常会站在院子里,遥望着大龙山,静静地观赏山上的翠绿、金黄、还有皑皑白雪。春天的时候,满眼的绿色,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夏天的时候,红的、粉的、白的、应接不暇,各种果树花竞相开放。秋天的时候、满山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走过山路果农们都会善良的摘几只果子送给你解解渴。冬天的时候,皑皑白雪映衬下的大龙山也有它独特的美。所以大龙山就是一个四季都有故事的地方。

虽然那时候零食、玩具少的可怜,但是我们依然很快乐,很幸福。和小伙伴们上山采果子、捉蝈蝈成了我们童年最幸福的事。我记得,有一种红红的小果子,攒成一个小塔状,那时候我们叫它“伙伴儿”,吃起来,甜甜的!然后舌头上红红的!'还有"羊奶子",是一种野草上长的果实,折一段后有白色的浆出来,放在嘴里是一种带有奶香味。还有“鸡脖子”是一种植物的根部,鲜嫩的时候从山里挖出来,可以腌制吃也可以就地实用,味道很甜。还有“舍利儿”是一种树上的果实,红红的挂在树上,就像是一个个小灯笼,放在嘴里涩涩的。想想这些都是一件非常珍贵而且快乐的回忆。

如今,站在自家院子前,远眺着大龙山,曾经的一切好像与它没有任何干系,满目疮痍,一块XX公墓的大门与村子遥遥相对,再也想象不出从前的景色,甚至说有点点毛骨悚然的感觉。虽然新农村建设路灯亮了,心里还是有一丝丝的凉凉的恐惧。偶尔与儿时玩伴谈起此事,都挥之一笑:“与山相依、以鬼为邻”。

如今的大龙山已经失去了它传奇的魅力,留下的是一串串哀嚎、一座座坟包。再也找不到那个四季风景独好、鸟语花香的大龙山。再也找不到那个富有神奇的故事的大龙山。#老边说事儿#

古代,一男子的弟弟被老虎叼走了,男子急得拿起斧头就砍自己一刀,好在有人相救,才捡回一条命,没想到,继母却大骂:“你害死了我儿子,休想轻轻割一刀就搪塞过去!”

男子叫崔廷,年幼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从山东迁到了河南,后来因为战乱,母亲被官兵掳走了,崔廷成了没娘的孩子。

没过几年,父亲续弦娶了个老婆刘氏,又生了个儿子,取名崔杰。继母刘氏只疼亲生儿子,什么脏活累活都叫小小年纪的崔廷干。

等到崔廷长到10多岁,刘氏还将他当牛马使唤,加之刘氏凶悍,丈夫根本不敢管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崔廷受苦。

刘氏不仅逼崔廷吃糠咽菜,还责令他每天上山砍一担柴,不然就得饿着肚子,受皮肉之苦。

有次,雨下如注,崔廷在山上的岩洞里躲了大半天的雨,柴没砍够,回去饿得前胸贴后背,弟弟崔杰就瞒着刘氏,偷偷拿了点心给他吃。

崔廷既感动又担心,就对崔杰说:“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万一被发现了,可会连累你的。”崔杰却说:“哥哥体弱,怎么能如此日复一日砍柴呢!”

第二天,崔杰就偷偷上了山,帮着一起砍柴,崔廷赶他走,他又手脚并用扯着木柴,死活不肯离开,还说以后得带斧头来。

崔廷见弟弟手指磨出了血,十分心疼,就私下里请弟弟的私塾先生看着他,不许他上山。弟弟将崔廷的处境讲了出来,连私塾先生都同情崔廷,也就不阻拦了。

这天,崔杰揣着斧头上了山,哥哥责怪道:“我让你别来,你偏不听!”崔杰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砍柴,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

崔廷正准备让崔杰歇歇,突然,一只老虎径直跑了过来,将崔杰给叼走了,情急之下,崔廷赶紧用手中的斧头砍向老虎,可惜,只坎到腿,老虎受伤后,狂奔而去。

崔廷万分自责,用斧头砍自己脖子一刀,血流不止,他晕了过去,幸亏有几个乡邻上山,发现了他,才及时帮他裹住伤口,背他回家,还帮着请来郎中。

崔廷总算捡回了一条命,醒来后,继母刘氏狠狠扇了他耳光,骂道:“你不怀好意,杀了我儿子,以为割自己一下,就能搪塞过去?”

崔廷面如死灰,说道:“你放心,弟弟死了,我绝对不会苟活!”

父亲崔广平听后,不想再失去一个儿子,就偷偷给他喂汤水,结果被刘氏发现了,连汤碗都给打翻了。

崔廷嚎啕大哭,也不再吃东西,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崔廷去阴间后,询问弟弟在何处,掌管生死簿的差役却说根本没见到崔杰的名字。

崔廷不相信,正在纳闷,菩萨竟然来了,轻轻一挥,用杨柳枝遍洒甘露,片刻功夫,崔廷就感觉不到脖子伤口处疼痛了,迷迷糊糊闭上了双眼。

醒来后,崔廷发现自己居然复活了,他赶回家里,告诉父亲,弟弟应该没死,父亲以为他这是诈尸,也不敢理会,他大喊要去找弟弟,离开了家。

崔廷大街小巷到处寻找,身上又没盘缠,最后只能边要饭,边打听崔杰的下落。

这天傍晚,他穿着破衣烂衫,佝偻着身子走在街上,远远看到十多个人骑着马,赶紧避让至路边。

有个少年突然勒住马,大叫一声:“哥!“,崔廷抬头一看,竟然是弟弟,一时间激动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崔杰将哥哥带到一个叫孙湛的官员家,让他饱餐一顿后,问道:“你怎么流浪至此?”崔廷放声大哭,说出了缘由。

崔杰也感动得落下泪来,告诉哥哥那老虎一路叼着他,兴许是腿受伤太重了,不知过了多久,就将他丢弃在路旁,恰逢孙湛经过,就把他给救了回去。

崔廷听弟弟这么一讲,连忙向孙湛言谢,孙湛说:“不必客气,我祖籍也在山东,听崔杰提起过,你也是山东人,我们还是同乡呢!”

崔廷笑道:”说来话长,当年,我爹带着我们一家刚从山东迁到河南,我娘就被官兵抢走了,我也再没回过山东了。“

孙湛听后,颇感惊讶,赶紧问:“你母亲叫什么名字?”崔廷说母亲叫乔英娥,孙湛二话不说,立刻起身进了里屋。

不一会儿,孙湛就请出自己母亲,孙母见到崔廷后,泪如雨下,喊道:“我的儿啊,为娘想你想得好苦啊!”

原来,崔廷的母亲被官兵抓去,先是受尽苦难,后又惨遭抛弃,好在结识了一位姓孙的商人,结成了夫妻,生下儿子孙湛,只是孙湛到15岁的时候,父亲就离世了。

如今看来,孙湛也算是崔廷的弟弟了。崔廷找到了母亲,又得了两个弟弟,十分欣喜,于是兄弟三个高兴地畅饮了一番。

过了段日子,崔廷与母亲辞别,说怕父亲担心,要回家看看,孙湛就派人送崔廷和崔杰回家。

崔廷回到家后,才知继母刘氏不久前竟然被雷劈死了,只能劝弟弟崔杰节哀。

后来,兜兜转转,崔廷的生母终于和崔广平团圆了,孙湛看了也很欣慰,还花了重金为崔家修整房屋,一大家子相处得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冰糖读书 这篇故事改编自《聊斋志异》,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人在做,天在看,崔廷的继母刘氏心狠手辣,实在过分,被雷劈死也算是遭了天谴了。

崔廷和崔杰虽是同父异母,但兄弟间的感情很深,能够互相扶持,确实难能可贵,崔廷还因苦寻弟弟,找到了亲生母亲,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