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危急时刻作文 危急时刻作文四年级400字

危急时刻作文 危急时刻作文四年级400字

时间:2020-04-09 17:10:12

相关推荐

危急时刻作文 危急时刻作文四年级400字

#作文##高三八省联考#新高考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百度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玫瑰]审题方法:抓关键句——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确定关键词“历史”,“挑战”和“校团委”,进而思考如下问题:历史为什么值得铭记?这段历史你有多少了解?为什么要以此精神来迎接挑战?当今世界有哪些重大挑战?历史和挑战之间的关系如何?校团委代表的是青年一代,青年一代更应承担起怎样的责任?

[玫瑰]参考立意:

1.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2.迎接当下和未来的挑战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4.抗美援朝精神永垂不朽

5.青年一辈要继承前辈传统

6.继往开来,当好接班人

高中议论文高分技巧

八省联考语文作文题:[微笑]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丽水一高速服务区的女卫生间中有人昏倒在隔间里,工作人员林先生破门而入进行救援。这样的新闻都能引发争议我是没想到的。

人已经倒地了,看不到具体情况,呼唤无回应。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情况就相当危急。即使只是一般的昏倒,要是伴有呕吐,呕吐物吸入气管也可能致命。这种救命的时候,怎么还会有人先想到的是男女有别呢?

从视频里看,现场已经有一个女性工作人员了,解决不了问题才继续求助。要是因为不让男性入内错过抢救时机,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声浪?

还有人说拍视频不对。有视频证明是救人还挨骂了呢。要是没有现场视频为证会怎么样?朱军可是因为一篇小作文就事业全毁了。

“别告诉我娘我死得这么惨”。爆破筒爆炸的一瞬间,马占福心里最挂念的,就是那个仍在路边乞讨的妈妈。

回族人马占福,1966年出生于青海大通县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解放军,保家卫国,他把自己的理想写进了作文里。

马占福初中毕业后,由于家里没钱继续让他上学,他决定参军报效祖国。

1984年1月,马占福正式入伍,他被编入兰州军区139师417团4连。

1984年,也是第二阶段对越战争正式打响的一年。这一次战争,是对被越南军占领的老山—者阴山地区进行拔点作战,这场战争历时五年。

1986年,139师部队被调往老山前线支援战斗。马占福主动请缨加入最危险的第一突击队老虎团。

1987年1月,139师决定执行1.7拔点作战计划,第一突击队作为先遣队,需要先去解决掉一些最危险的越军,为部队占领167高地打好先锋。

167高地地势险要,还暗藏着大量的石洞,洞内藏着很多越军。

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敌在暗我在明,太危险了。可老虎团的战士们毫不畏惧,欣然接受任务。

每一场战争都是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每一场出征,战士都要给家里写好遗书。

马占福在写遗书的时候,刚拿起笔,他想起母亲不识字。沉默了一会儿,他去抱来一台录音机,对着录音机喊了26声娘。

然后他将收音机留在了营地,跟随部队踏上了前线。

1987年1月6日,4连80名突击队员按计划进入167高地的二号地区。

他们在隐蔽的草丛中忍受着蚊虫叮咬,潜伏了一天一夜,终于在第二天早上接到了开战的命令。

突击队长号令一下,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草丛中冲出,向167高地冲去,高地上的敌人被他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敌人反应过来后,立刻向洞外扔手榴弹和爆破筒。

作为重要的第一突击队的成员,马占福的任务是,爆破敌人最重要的火力点。

他在枪林弹雨中发现4号火力点很重要,于是冒着危险一个健步冲上前去,把一个炸弹扔进石洞内,瞬间洞毁人亡。

一战告捷,马占福一刻不停继续前进,敌人的另一个火力点发现了他,子弹像雨点一样射过来,瞬间他身中数弹,肠子都随着鲜血流了出来。

他没有丝毫害怕和慌乱,淡定地将肠子塞了回去,扯下一块布包扎上,想继续搜索敌人的火力点。

可是他刚一露头,又一串子弹打在他的头部,他倒了下去,陷入昏迷。

不知过了多久,马占福被震耳欲聋的爆破声、呐喊声惊醒。

他睁开眼睛,只见全班战士被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压制到无法前进,任务还没有完成,情况非常紧急。

马占福急红了眼,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努力爬向敌人的火力点,身后留下十二米的血迹。

爬到离敌人火力点两米处,他大吼一声,奋力抬起手臂,将最后一只爆破筒塞入敌人火力点内。

敌人只注意前方,没有注意到从侧面爬过来的马占福。

敌人被突然扔进来的爆破筒吓得手忙脚乱,他们伸手就要把爆破筒推出去。

危急时刻,马占福想起了黄继光用身体挡子弹,此时的他也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犹豫用胸膛奋力堵住了洞口。

然后回头大喊:班长!

接着,洞内的五个敌人和马占福在一声巨响中,被炸得血肉模糊。

战友们亲眼看到马占福与敌同归于尽,心痛和悲愤充满内心,高喊着为马占福报仇的口号冲上了高地,迁灭了全部敌人。

战斗结束,战士们在收敛马占福遗体时,发现了他的一只手,手指上还紧紧地握着爆破筒的拉环。

马占福这个年仅20岁的小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救了整个连队,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却永远的留在了南疆。

当战友们带着马占福的遗物和那个录音机,到大通县寻找到他的母亲时,老人正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沿街乞讨。

听到录音机里的一声声娘,老人哭得老泪纵横,撕心裂肺。

马占福的班长李国胜,每一次回忆马占福都哽咽的说不出话来,他说,是马占福救了他们一个连。

每当脑海中想起那一声班长,他都泣不成声。

在国难面前,马占福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的疆土,保护自己的战友,不但战友们永远怀念他,全国人们都永远怀念他。

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是无数个马占福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如今的幸福时光。

8省联考首场语文结束,作文还算是在意料之中,抗美援朝的话题。不是很难写,看过八百的可能会更有感触#八省联考#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

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

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

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

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

苦車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

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校团委举行“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第10页(共10页)

天津高考语文作文教师范文

烟火气是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烟火气是国泰民丰,岁月安好;烟火气是温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护,也需要奉献和担当。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以下是教师下水作文

家国烟火气,你我共守之

“世间繁华三千,不如一隅清欢”。天地间,人世中,有繁华,有纷扰,有寂静,有无常……我独爱那一片温馨祥和,至美至善的烟火气……

何为烟火气?梁上炊烟袅袅,堂内天伦叙乐,这是芸芸众生之烟火气。“童仆欢迎,稚子侯门”“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悦亲戚之情话”是辞官归田的陶渊明珍视的烟火气;“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是饱经沧桑,颠沛流离后的杜甫体味的“烟火气”。老者怡然,儿女安康,夫妻和谐,是平凡小家庭的幸福图景,是最平淡又最美的家庭烟火气。试问,平凡如是的烟火气,如何得之?有房便有之?有家便有之?有钱便有之?非也!有多少家庭,无关贫穷与富贵,夫妻反目,兄弟阋墙,家庭失和……此种家庭何谈烟火气?因此,家庭烟火气需要“爱”来成就,需要“包容”来维系,更需要“责任”来守护。

一家炊烟,万家灯火。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小家的烟火气聚成了社会的烟火气。小家温馨祥和,社会才能安定和谐。小家的烟火气需要家庭成员的守护,社会的烟火气也离不开社会成员的担当与奉献。比如,诚信守法,助人为乐等就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对社会烟火气的一份奉献与守护。岁月静好,不是岁月本然,而是万千个如你我一般平凡的“社会人”共同守护而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天下为公是中国人骨子里历来有之的家国情怀。“一寸山河一捻土”,在历史长河的重要时刻,总有那么一群默默守护家国平安,维护家国尊严,勇挑社会重担的人。近日读林觉民《与妻书》,深为所动: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缱绻儿女情,纵横英雄气。中华民族许多危急存亡之秋,如林觉民这般的中华儿女不计其数,他们舍身为我们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真谛。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批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科学家毅然回国,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等各行各业精英人才舍弃了他们原本优渥的烟火气,只为成就新中国的烟火气。在强国之路上,一大批一代代学术人才在科技、教育等领域前仆后继,无私奉献,牺牲了他们个人小家的烟火气,聚拢成如今的盛世中国“烟火气”!疫情当下,挺身而出的“逆行者”和积极配合的广大群众不也正在努力守护我们大家的烟火气吗?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终至所归。家国烟火气,向之,守之。

,作家史铁生生命垂危,医生问他妻子陈希米:救不救?陈希米:“不救了,让他走吧。”随后,史铁生全身抽搐,痛苦挣扎,不久之后,离开人世。人们都称赞陈希米是个了不起的女人。

史铁生是我国著名作家、散文家,中国残联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史铁生全集》《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等。

1951年出生,10岁时作文比赛就拿到第一名,班上门门优秀,还是80米跨栏冠军。

他患有先天性腰肌椎裂的毛病,不顾母亲的劝阻,去陕北上山下乡,睡在冰冷的窑洞里,长期受寒冷的侵袭,腰病加重,也留下祸根。

发病前他可以抱起一头小牛,发病后,连走路都困难,被迫回京治疗。

由于耽误了最好治疗的时机,一年后,他彻底瘫痪了,那时,他才21岁。

他觉得人生再也没有希望,一生钉在轮椅上,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三次自杀未果。

是他的母亲时刻盯着他,劝说他,开导他,低声下气的求人。

母亲向每位认识的人推销儿子说:孩子虽然坐在轮椅上,仍然可以胜任很多工作。

别人只是安慰他,健康的人都没有工作,瘫痪的人谁会顾的过来呢。

1974年,他才有了一个工作,是一个街道上的临时工,他每天坐着轮椅去上班,在仿古家具上画画,每个月挣10多块钱,那时候,他才感到有些希望了。

母亲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母亲去世前念念不忘生病的儿子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儿。

他也变得成熟,变得坚强了,四年后,他写下了《秋天的怀念》。他妹妹推着他去北海看菊花。

30岁的时候因为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各种多发症,医生说他只能活5年。

他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休养,那时候,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写作上。

1983年,他发表的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让编辑也感动了,此后,他的创作就像开挂一样。

一生中写了28部短篇小说,6部中篇小说,两部长篇小说,15部随笔。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时间写点东西。

他写作《爱情的命运》时,吸引了一名美女编辑的注意。

女编辑就是西北大学办的刊物《希望》的编辑陈希米。

她佩服他,欣赏他,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北,两人书信来往长达却没有见面。

第1次见面已经是以后,那一年,史铁生再次住进了医院。

有人说他们的相爱是:瘸子配瘫子。

他们冲破了世俗的眼光,1989年,两人结婚了。

史铁生稍微好一点,陈希米就推着他去外面看电影,去大街小巷寻找史铁生爱吃的美食。

她是一个腿有残疾的女子,而照顾一个瘫痪病人也是一个很吃力的事。

她坚持不请保姆,无微不至的照顾史铁生,史铁生后来无法写作,陈希米就是他的笔。

陈希米给史铁生带来阳光,带来希望,陈希米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史铁生。

照顾他几十年,石铁生身上没有长过褥疮,皮肤也没有半丝溃烂,半个小时就为他翻一次身,有空寸步不离陪着他,照顾他的一切。

为他做美食,烤面包和面团,充满家的温馨。

史铁生曾经在一本书中写道:“她是顺水飘来的孩子,但不是我捞起她,是她捞起我。”

后来,史铁生的病情越来越重,化为尿毒症,透析从一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再到后来两天一次。

每次透析4个半小时,整整持续了,史铁生的手背,血管隆起,就像一条条蚯蚓,那是针扎过1000多遍的结果。

最后一次透析没多久,史铁生出现了脑溢血,史铁生被推进手术室,情况万分危急。

医生征求陈希米的意见:“史先生情况危急,如果抢救,成功的几率不很大,抢救成功,也会一直很痛苦。”

陈希米心里是悲伤难过的,她虽然希望丈夫活着,她不希望他那么痛苦。

她含着眼泪做出了选择:“让他走,不要太受折磨了。”之后,为丈夫办理遗体捐献手续。

这也是史铁生的愿望,史铁生在床上挣扎,剧烈咳嗽,脸涨得通红,全身抽搐。

有朋友不忍再看,请求医生让他安乐死,医生说:“器官移植得从活体取下来才有用,超过15分钟就失去效果了。

史铁生虽然陷入深度昏迷,但是他仍然能感受到他的妻子在不在他身边,只要妻子在他身边,他的心电图就变得很平稳,妻子一离开,就乱了,妻子回到他身边又平稳了。

妻子强忍着伤心的泪水,附身悄悄安慰他说:“我在呢,待会就好了。”

终于等到了医生,几个小时后,他的肝脏移植到一位肝病患者的身上,以另一种形式活着。

@蓝色的忧伤 他的角膜移植给了两名患者,他的大脑和脊椎也给医学院做试验研究。

史铁生身边的朋友都称赞陈希米:“,铁生有她足够了,真是了不起的女人。”

陈希米成就了史铁生,假如没有她,那么,史铁生也不会写这么多的作品出来,他也不可能这么乐观的生活。

陈希米是他的贵人,是他的拐杖,也是他的笔,没有了陈希米,史铁生活下来都难,更不要说写出如此多的作品。

她是妻子,是他的朋友,更是她最亲的人,不幸的人生中,陈希米这样一个好女人,陪伴他这么多年,成就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我要上周刊#

英雄情结,爱国情怀作文800字

中国,一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老国家;中华民族,一个生息繁衍在这神圣土地上的伟大民族,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望着这大好河山,都会忍不住感慨一番“我爱你,中国!”

于我而言,英雄情结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自古以来,英雄豪杰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气节——一心为国、一心为民。宁折不弯,壁立千仞,有凌云之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之任,没有丝毫的权力与苟且,站成一个民族挺直的脊梁。

爱国情怀,是利益面前的舍生取义,爱国情怀,是民族面前的血荐轩辕,爱国情怀,是荣辱面前的拼尽全力。爱国,不是空谈,那是心房迸射出的沸腾血液,强劲的奔流着,将爱国这个深刻的字眼铭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髓深处。

一代抗日名将王尔琢,舍小家为大家,立志革命不成功,誓不还乡。他把“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魂。”的信条铭记于心,这让我懂得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需要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但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于1920xx年8月25日在江西崇义被叛徒杀害,年仅26岁,他虽然走了,但他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永存赤色的大地上,他是我们新中国永远的英雄!

有时我曾疑惑、感慨、何为英雄?是武功盖世的英雄、是叱咤风云的将军、还是功盖千秋的伟人。鲁迅先生给了我这样的答案:“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存亡,为拯救更多的生灵而牺牲。在四川大地震中,大爱无私的谭千秋老师是英雄;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英雄;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是英雄。

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伟迹,激励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国难当头,为国驱驰效命,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今天,虽然国家不再动荡危急,但国家的建设与快速发展,依然需要我们这种崇高的报国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信念;要有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阔”的豪情壮志;要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满腔热血……

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乘着爱国的翅膀,我们要让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伟人毛泽东的一生。他,16岁在父亲账本上留一首七绝,悄然走出乡关求学。【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天下无处不青山。】19岁时写下满分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24岁时靠一身胆识空手智退三千溃军,同年以超满分毕业论文《心之力》精准预告中华民族百年变局,26岁办《湘江评论》。28岁参与缔造中国共产党。33岁时写下雄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34岁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并创建红军。37岁时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革命注入强心剂。41岁指挥四渡赤水, 44岁撰写《实践论》《矛盾论》武装全党,45岁写《论持久战》为抗战方略拨云见日。46岁时写《纪念白求恩》讴歌国际主义精神,并倡导革命者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48岁写《为人民服务》确立党的唯一宗旨,49岁实现党内思想统一。52岁赴重庆谈判,《沁园春雪》名动神州,56岁华夏一统。60岁打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65岁时确立12海里领海权。69岁时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年他大手一挥扫掉入侵中国的印度军队,粉碎尼赫鲁“大印度梦想”。71岁抗美援越再次教训美国。73岁开启预演反修防修的文化大革命。76岁珍宝岛教训苏修。78岁时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履职五常。79岁小球转动中美交往大门。81岁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全球认同。82岁评《水浒》,第一个指出宋江是投降派,这一年,《宪法》重修,赋予人民四大政治特权。

83岁那年,异象大显,天崩地裂,毛周朱“铁三角”先后驾鹤归去,山河失色,五洲同悲。为了新中国他献出7位亲人的生命。他创立了第一个工农革命根据地,却多次被错误处分靠边站,但他从不灰心丧气,并多次于危急关头挽救党和红军。他诗词不输李杜,书法可追羲之。哲学人称王者,英姿风采无双。他不曾入读军校,却留下不朽的军事巨著;他不曾入读大学,却学富五车。他著述等身,在民间不胫而走;他菩萨心肠,令五湖四海归心。他崇拜人民,发自内心。他关心妇女和相信妇女“能顶半边天”【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他爱护知识分子,嘱咐他们与人民结合在一起;他寄望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他勉励少年儿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立党为公,生前无私敌;他终生简朴,身后无私产。

他走时,留下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留下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帝国主义闻风丧胆的人民军队,留下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和国;留下一个博大精深的毛泽东化的马列主义思想体系。他走时,国家净增人口四万万,人均增寿三十年。他走时,留下“两弹一星”和潜艇,留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完整的人民公社体系。他走时,留下86000座水库的水利体系,他走时,人民读书不要钱,住房不要钱,看病不要钱,就业有保障,企业无亏损,官员不贪腐,人民能当家。共和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他走时,留下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他告诫党: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是水,党是水中的鱼儿,鱼儿离不开水。

他告诫人民:修正主义就在我们身边!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他告诫军队: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就造反。

他祝福人民: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思想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9,12岁的周总理跟着伯父,从江苏淮安来到了东北。他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他感受最深的是亡国危机。

在淮安,虽然生活很煎熬,但一切循着旧例,大家按部就班地生活,除了自家实际情况的困苦之外,关于国家,似乎没有人会想得太多。

可是一到东北,亡国的危机扑面而来。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位于海洋之滨的东北,最先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被当做一块肥肉一样抢来抢去,令每一位爱国人士倍觉心痛。

课堂上,老师先讲时局的危机,讲民族英雄的故事,讲侵略者对国人的屠杀,一再告诉学生们要爱国,长大后要为赶跑侵略者而努力。

放假到同学家做客,同学的祖父是一位有满腔爱国热忱的老人,他带两位少年去凭吊他们家附近的一个古战场龙烟山,感受东北大地被践踏的痕迹。

这是七年前的日俄战争的战场。外国侵略者为了争夺我国的土地,在我们的土地上打仗,懦弱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中立,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管不问。

这是多么深重的屈辱!亲眼看到这断壁残垣,死气弥漫,清晰地了解到这段历史,联想到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小恩来的心再也无法平静。

同学的祖父沉痛地告诉他们:“我已经老了,你们这些少年,一定要自强不息啊!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是要靠着着你们改变呀!”

少年恩来本就有一颗敏感的心,从此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尽管生活已经很不易,但他还是订了份《盛京时报》,每天看报,了解全国各地最新的情况。

来奉天差不多一年后,在学校课堂上,一次老师问学生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是为了给家里记账,有的说是为了给自己谋个好前途。

小恩来坚定地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老师没想到有学生会这么说,请他再说一遍。小恩来站起来坚定地说:“我们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老师听清楚后不禁竖起大拇指:“这位同学说得好啊!大家要向他学习!”

辛亥革命以后,小恩来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剪去了辫子,表达了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对清政府的决裂。

他非常努力地读书,想掌握更多的本领。平时爱读《史记》、《汉书》等历史书,作文写得很好,常常被老师批上“传观”二字,在同学中传阅。

在小恩来14岁时,写了一篇“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文中说,不管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这样才能把教育办好。

这篇文章受到了学校的极力推赞,不但在奉天作为甲等作文展出,后来还被编入奉天和上海的“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中。

就这样,在东北求学期间,小恩来适应了北方的生活,吃着高粱米,加强锻炼,让自己瘦弱的身体慢慢强壮了起来;同时,也在内心种下了强国救民的理想信念。

回忆起这段时间,周总理曾说:“离家去东北,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留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周恩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