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山东高密今日肥猪价格 高密猪价明天

山东高密今日肥猪价格 高密猪价明天

时间:2018-11-09 19:14:46

相关推荐

山东高密今日肥猪价格 高密猪价明天

关于莫言的第二篇。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我的母亲捡麦穗,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的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狠狠的删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倒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当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酬,母亲拉住了我。”

这是莫言在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一段发言。

在央视的纪录片中,对于莫言在颁奖典礼前的状态有非常清晰的记录。莫言的夫人为莫言整理好中山装,莫言对着家人说:发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对国家不好的言论。

可是,从莫言的这段发言来看,主办方应该还是比较满意的。以本人那有限的理解能力理解莫言的这段发言,大意就是想体现莫言的母亲在受到极大侮辱与伤害后,仍然保持着一颗宽恕的心。当然,莫言的这段发言,是否全部真实,也只有他和他的母亲知道了。

我的爷爷是39年生人,对于那段历史,记忆依旧清晰。从小到大,不管我怎么讨厌,爷爷老师喜欢把那段历史讲给我听。甚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搞得我十分的反感。我的老家,在渝东北刚被夷为山区,自然条件非常不好,出门就是坡。

在集体的时候,除了没有劳动能力的小孩不参加集体劳动,那些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也是必须参加劳动的。所以,莫言的母亲,一个成年女人,不参加集体的劳动,难道因为她是小脚?他的母亲不参加集体劳动,就没有公分,没有公分,就不能分到粮食,他们一大家子靠他父亲一个人的公分,能养的活吗?

而且,莫言的母亲作为一个成年人,居然在大白天带着孩子,到集体的地里去捡麦穗,注意,是集体的地里。难道一个成年人不知道集体的粮食是必须收归集体的吗?首先,错误的是莫言的母亲啊,因为他们没有遵守规则。从莫言的发言中,几十年过去了,他居然还没有反思到,他和他母亲首先破坏了规则,虽然看守人的那一个耳光确实不应该,但是他们也是有错的一方啊。

在几十年后,面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莫言居然还冲动地想上去报仇,这气性真不是一般的大呀!在我们农村,哪怕在和对方有仇,自己发达后,看到落寞的仇人,最多也是言语讥讽几句,图个嘴巴痛快而已。莫言这个大文豪,难道还比不上没有文化的农村人?我看,这里面的文学戏剧成分太重,可信度太低了。

集体时代,我们那里的人除了白天在集体干活以外,晚上也会到自己开荒的地里劳作,方便自己家养一些猪,鸡等家禽。更重要的是,以便有更多的粮食喂饱家人。那些没有多少劳力的小孩,白天的任务,就是到外面去捡狗屎,作为庄家的肥料。我想,身处平原地带的山东高密,怎么也比渝东北没有多少土地的大山里日子好过一些吧。

所以,那段时间确实艰难,但是莫言的文字中,必定有不少夸张的成分。

莫言的一句话引起争议,那就是,“我有一种偏见,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而是暴露黑暗。

这样说,似乎也没错,因为我们看到很多大作家似乎的确如此,并以此获得盛名。果戈里的《死魂灵》揭露了地主阶级的腐朽、愚蠢和堕落;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揭露了上流社会的荒淫无耻、追求享乐;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以她真实的笔触描写了民国时期东北的荒凉、落后和野蛮。这些作家的作品都能被人接受,而且被誉为伟大的作家。那么,为什么莫言的揭露就让很多人厌烦呢?

因为莫言的作品几乎展现的都是人性的丑恶,而且丑恶到恶心恐怖的程度,让人难以接受。古代的褒姒不会笑,莫言似乎只会描绘地狱。莫言笔下的受害者和害人者似乎都没有正常人的心理,受害者怀着极端的恐惧和仇恨,害人者丧心病狂,杀人取乐。《檀香刑》这部作品,我忍受着反胃的折磨看完,就再也不愿瞅一眼啦。那里的人都是自私、变态的。但是,其它作家的就不同了,就以同样揭示残酷和愚昧的萧红作品而言,在激烈地批判东北农村人的麻木愚昧的同时,还通过一个小姑娘的视角,寄寓着同情和关心,让读者看到作者向往的正常人性。这是黑暗中的烛火,给黑暗以光明,给读者以勇气。

为什么莫言不这样呢?可能莫言是一个对人性很失望的人。他在小说中,散文中,都不加掩饰地承认。他的朋友嘲笑他吃饭的“诚实”,他的亲戚总想让他办事,这些都让他厌恶至极。在他的认识和仇恨的加持下,他的作品几乎充斥着黑暗愚昧仇恨争斗,极端的甚至为了一口饭而勾心斗角,你死我活,作品黑暗腐朽丑恶到让读者不愿翻书的程度。

很多大作家在揭露黑暗的同时,也表现光明;在批判残酷的同时,也营造着光明。正如雨果的的美丑对照原则指出的“近代的诗艺,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但是是一个正常的世界,一个让人认清现实仍愿奋斗的世界。即如托尔斯泰笔下坏人,都有好的一面。沃伦斯基的潇洒勇敢,卡列宁的隐忍宽容,安娜的哥哥司忒潘的好客热情,都在让人批判的同时有那么一点点喜欢。

莫言对人为什么不是这样完整的认识呢?可能他是一个极其记恨而且会夸大仇恨的人。他不能原谅那让他吃不饱的时代,他痛恨那打了他母亲的管理员,他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人”,把那些他痛恨的事讲给你听。谁没有遭受过不公伤害呢?如果碰到了莫言,他就会把你晒在文学的耻辱柱上。

这样一个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奖呢?单就技巧而言,莫言拥有时髦的高超的艺术技巧。八十年代是文学爆炸的时代,也是西方文学思潮流派一拥而入的时代。源自于拉美的荒诞现实主义风靡一时,莫言就是这个流派的信徒和成功者。马尔克斯有他的“马孔多”,莫言有他的“高密东北乡”;马尔克斯让人长猪尾巴,莫言津津乐道六十年代饥饿时吃碳。他学得很成功,得到了诺贝尔奖评委会的认可,却让中国人很倒胃口。

莫言还有丰富的感受力,狂放不羁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确实超人一等,让很多作家自愧不如,这就是他文学地位形成的重要原因。

可是我们中国读者是读源自于史书的中国古典小说长大的,他们特别注重作品的真实性,不仅要本质的真实,还要形态的真实。经这一标准的检验,莫言的吃碳,姑姑害怕听蛙声等细节就让很多人认为不真实,认为是抹黑。相反,一再被专家排斥贬低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却饱受普通读者的热爱,被奉为“人生教科书”、文学经典。

高超技巧的莫言,犹如武侠小说中的邪派,虽然让人叹服其武功,却难以让人爱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