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小儿肠道蛔虫病的症状

小儿肠道蛔虫病的症状

时间:2024-07-07 03:28:42

相关推荐

小儿肠道蛔虫病的症状

小儿蛔虫病的治疗分为两步,一是小儿蛔虫病驱虫治疗,二是小儿蛔虫病并发症治疗。

1小儿发热必须用抗生素治疗吗

发热是小儿患病的常见症状,有许多病在一开始就出现发热。对于小儿发热,家长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不少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热,就马上给孩子灌上退热药,随即又服上抗生素。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用抗生素就能退热,而且越贵的抗生素效果越好。

小儿发热就一定要使用抗生素吗?要弄懂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抗生素的作用和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抗生素是一种防治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但是每种抗生素却只能杀灭或抑制若干特定的菌种。对于细菌引起的疾病,要根据不同的菌种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必须明确指出,抗生素并不是越贵就效果越好。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应该说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盲目滥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渐渐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从而使抗生素失灵。因为抗生素要杀灭细菌,细菌为了生存也会进行抵抗。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后,再用这种抗生素就没有作用了。如果用抗生素来治疗病毒引起的伤风感冒,不仅是一种浪费,而且还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或者引发其它不良反应。另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发生“二重感染”。比如有的孩子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突然发生鹅口疮,这就是霉菌繁殖的结果。

还应该向家长们提示的是,目前孩子所患的感染性疾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应该尽量使用中药治疗,亦可应用抗病毒等药物。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

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不要一见到发热就认为是细菌感染,不要滥用抗生素。见到小儿发热应该去看医生,明确发热的原因,然后再进行治疗。家长们应该记住,抗生素不是万能的,滥用是有危害的。

2小儿蛔虫病应该如何治疗?

一驱虫治疗

(一)苯咪唑类化合物为广谱驱虫剂可杀死蛔虫钩虫等其杀虫机理为药物对虫体有选择性不可逆性地抑制其摄取葡萄糖的作用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并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阻碍三磷酸腺苷产生致使虫体无法生存与生殖最终死亡常用的药物有:

1.甲苯咪唑(Mebendazole)儿童用量每天为50-150mg成人每次100mg早晚各次连服3天;若未驱尽三周后可再用第二疗程该药驱蛔效果较佳副作用少见大量感染用此药驱虫时可有腹痛腹泻但较轻微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商品名肠虫清为新的广谱驱虫剂剂量为400mg一次吞服疗效达90%以上但在大规模治疗中偶有发生口吐蛔虫的反应

3.左旋咪唑 用量为150mg一次服用本药驱蛔作用不及甲苯咪唑但较哌嗪为优副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病人服药后出现肝功能轻度损害早期妊娠肝肾疾患应慎用

4.噻苯咪唑(Thiabendazole) 成人每公斤体重25mg早晚各1次连服3天日用量不可超过3g此药已被甲苯咪唑所取代

(二)噻嘧啶(Pyrantel)(商品名抗虫灵驱虫灵)是广谱抗虫药能使蛔虫肌肉剧烈收缩引起痉挛性麻痹用量为5-10mg/kg晚1次顿服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呕吐等对孕妇急性肝炎肾炎严重心脏病及发热病人应暂缓给药

(三)驱蛔灵(枸橼酸哌嗪)成人每次3-4g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150mg(最高量不超过3g)睡前顿服连服2天便秘者加服泻剂副作用轻偶有眩晕呕吐头痛等此药已渐少用

(四)苦栋皮有效成分为川栋素实验证明它能麻痹猪蛔虫头部故亦有一定的驱蛔效果但用量大时有毒性作用成品为川栋素片成人200-250mg空腹顿服此药目前较少用

(五)其他有报道氧气驱虫及针炙驱虫有时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并发症治疗

(一)胆道蛔虫病①阿托品氯丙嗪或杜冷丁解痉镇痛;②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治疗;③及时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控制胆道感染

(二)蛔虫性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者先用内科治疗包括镇静解痉止痛及胃肠减压待腹痛缓解后再进行驱虫服用豆油或花生油80-150ml(儿童60ml)可使蛔虫团松解缓解症状症状消失后1-2天再驱虫氧气疗法也可使蛔虫松解出现完全性梗阻时应手术治疗

3小儿蛔虫病的预防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蛔虫病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人体寄生虫病,是由于卫生习惯不良而造成传染的。蛔虫病不能直接由人传染给人,而是因食入被粪便污染的土壤中的虫卵而得病。蛔虫卵经口进入人体后,在小肠内孵化成幼虫,然后穿过肠壁,通过淋巴和血循环,进入肝、肺、并在肺生长发育,再进入呼吸道,支气管,通过人的吞咽进入肠道,在小肠发育成熟,产卵,然后从大便中排出。一条蛔虫寿命最长不超过一年半,一般是一个月,雌虫每天产卵可达20万个,在南方的泥土中可活数月至数年之久。蛔虫病除了引起消化不良、腹痛、呕吐、失眠外,还有可造成蛔虫性肺炎、肠阻塞,蛔虫进入肝脏、胰腺、阑尾、腹腔及上呼吸道,常可引起死亡。预防方法主要是讲究卫生,饭前便后洗净手,加强粪便的管理,特别是农村应改良厕所,禁止使用新鲜人粪作肥料。

4小儿蛔虫病会发热吗

蛔虫病在儿童中发病较多,尤其在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蛔虫是一种大型的蚯蚓状线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人经口摄入感染期虫卵后,其幼虫在小肠上段孵出,经过体内移行,最后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蛔虫病在病程早期,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幼虫经过肺脏,由于其代谢产物或幼虫本身死亡,可引起炎症反应。这时患儿可出现低热、阵发性咳嗽、咽部有异物感。当成虫在小肠内寄生时,多数患儿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的患儿可出现腹痛等肠道功能紊乱,但一般都没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小肠内寄生的蛔虫通常处于安静状态,但如果受到发热、腹泻等刺激后可引起骚动。由于蛔虫有钻孔习性,因而可产生各种并发症。当蛔虫钻入胆道,可引发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甚至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肝脓肿等。当蛔虫引起胆道并发症时,由于继发感染,可出现高热、腹痛等症状。当蛔虫大量在小肠内缠结成团时,可引起肠梗阻。这时,患儿除有剧烈腹痛症状外,一般都可能出现发热。当蛔虫从小肠或阑尾穿孔进入腹腔后,可引起蛔虫性腹膜炎,也会出现腹痛和发热等症状。

总之,小儿肠蛔虫病一般没有发热症状。在幼虫移行至肺脏时,由于代谢产物的刺激引起炎症反应,可出现发热,但发热症状一般轻微,多表现为低热。而只有在出现各种并发症时,由于继发感染,才会引起高热。因此,当患儿突然出现腹痛、高热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请医生诊治。

5小儿肠道蛔虫病的症状

小肠中有少数蛔虫感染时可无症状,称蛔虫感染者,大量感染而引起疾病称蛔虫病。

肠道蛔虫常引起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腹痛。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及其分泌的毒物和代谢产物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和异性蛋白反应,如纳差、恶心、呕吐、腹泻和荨麻疹。儿童严重感染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精神不安,失眠、磨牙、夜惊等。

肠内蛔虫一般处于安静状态,但受到各种刺激(如高热、消化不良、驱虫不当等)后易使蛔虫骚动及钻孔,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

一、胆道蛔虫症系蛔虫钻入胆道而引起,表现为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或钻顶痛,可放射至背部及右肩部,难于忍受,极度不安。常伴有恶心及呕吐。腹壁软仅疼痛发作时腹壁轻度痉挛,剑突下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当进入胆道的蛔虫退到小肠后,则症状突然消失。若蛔虫进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产生细菌性肝脓肿。当蛔虫残体或蛔虫卵长期存留胆管或胆囊时,可以其为核心,逐渐形成胆石。

二、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小儿。由于虫数较多,扭结成团阻塞肠腔,引起部分肠梗阻。病人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壁软,可扪及大小不等粗麻绳样索状块物。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

三、其它伤寒或少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感染蛔虫后,蛔虫可穿破病变处肠胃壁引起穿孔,产生弥漫性腹膜炎。蛔虫向上逆行时可由鼻孔、口腔排出,或钻入耳咽管而引起耳鼓膜穿孔,并由外耳道排虫。偶而蛔虫可到达喉或气管,引起窒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