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海边小山竟留下俞大猷 杨成武印迹 风光旖旎成景点 不要门票

海边小山竟留下俞大猷 杨成武印迹 风光旖旎成景点 不要门票

时间:2020-08-14 15:21:24

相关推荐

海边小山竟留下俞大猷 杨成武印迹 风光旖旎成景点 不要门票

中国地大物博,山河秀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发现让人感动的风景。平日里多在江浙一带游走,见惯了江南的秀美,当我有一条来到东南海边,见识到了无风三尺浪的壮阔和成群渔船的壮观,原以为沿海的风景都是粗犷的,没想到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竟发现了美丽的风景。

这个小镇叫深沪镇,地处泉州晋江市最东端的深沪湾,是深沪湾东南部的突起的一个半岛。在这个狭小的半岛上,有一座山,山不高,海拔只有78.2米,却是深沪镇的制高点。它有一个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又很好听的名字——“烟墩山”。

何为烟墩?就是放狼烟的土墩,也就是烽火台,俗称烟墩。原来深沪镇虽然面积不大,却是军事要地,因为站在烟墩山顶,周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山下四周不管哪个方向有敌军来犯,都能发现。

明朝时期倭寇猖獗,经常抢夺沿海居民,朝廷便在深沪设计巡检司,在烟墩山修筑烽火台,来抵御倭寇的进犯。有些人可能以为烽火台是一个很大的台子,士兵在台子上燃放狼烟即可。其实不然,简单地说,烽火台就是大号的锅炉,下面为炉灶,上面为烟囱。深沪镇烽火台分上下2个台墩,条石三合土混筑,长16米,宽8米,高8.4米,上筑3支圆柱形大烟窗。当时墩台上有人轮流看守瞭望,若发生警讯,“夜则举火,昼则举烽”,数十里外的卫所巡检司即可望及增援。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曾经在这里对抗过倭寇,并且重修了这座烽火台。清朝初年烽火台再次损毁,到了康熙五十六年(1717)又对它进行了一次大修。抗日战争时期,深沪镇成了日军轰炸的前沿,烽火台的3支大烟窗被日寇军舰大炮轰炸毁掉1支。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台海关系,深沪镇烟墩山再次成为军事要地,解放军在烽火台的北面驻军,并且修筑了碉堡、战壕等军事设施。上世纪末,旅菲侨胞又捐资重修了这座烽火台,解放军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为之题字。

今天烟墩山上的驻军早已经撤走,只留下一些没有拆除的军事设施,但是烽火台却完整保存了下来,并且成为了一个美丽的风景。

烟墩山的海拔不高,有一条上山的坡路直通山顶。这条路为砖石板路,路两旁是郁郁苍苍的树木。路的尽头左拐就是烽火台,那里也是烟墩山的最高点。靠近路边的是一块方形青砖平台,右边竖着一块石碑,刻着杨成武将军亲题的“烽火台”三个字。这块平台东部有一个12级的台阶路,走上去就是三个大烟囱,这就是烽火台的主体。

烽火台四周砌着城垛,它们既是烽火台的边界,也是一个很好的观景平台。烽火台周围都是树,树木葱茏,让这里成为一片优美的风光。因为少有人来,这里很安静。现在城垛上,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山谷里被废弃的“军火库”、食堂、宿舍等。它们的上方看过去,就是辽远的大海。

这些军事设施早已经不用了,驻军也早已经撤走。在它们周边树林里,修筑了木板做成的观光步道,成为一个免费的景点。这里白天很安静,然而夜里人非常多,周边的居民都聚集到山上来乘凉,是深沪人夜晚休闲的好去处。

最后还是说一说旅游实用资讯吧,给想来的朋友一个参考。

1.烟墩山在晋江市深沪镇深沪湾。

2.烟墩山烽火台都是免费的,可以随便上去游玩。

3.深沪镇地方不大,很少有人乘坐公交车,而是乘坐摩的,5元起步,一般情况下起步价就可到达。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楚语乐游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