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仰望布达拉宫 西藏旅游散文

仰望布达拉宫 西藏旅游散文

时间:2022-05-29 13:32:34

相关推荐

仰望布达拉宫 西藏旅游散文

此刻,正是黄昏时分。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拉萨城四周的山峦,涂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宁静而闲适,壮丽而炫目。

我用意念的隔音壁,阻断公路上车流的喧嚣,虔诚地伫立在红山脚下的人行道上,抬头仰望傲然屹立在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那披着红、黄、白三色彩衣的布达拉宫,色彩鲜艳,错落有致,在微黄的夕晖中更显得巍峨壮丽,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直插蓝空的黄色宫顶,闪着金灿灿的光芒,仿佛射向天宇的佛光,普照着人间。

我的目光透过青藏高原澄澈的空气,怀着敬意久久凝视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也好像和我对视,那通透的眸光充满神奇、慈爱和善良。我仿佛觉得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从它的眸光中破空而来,轻轻扑入我的怀里,慢慢流遍我的周身,如水一般注入我的思想。

长期身处鱼龙混杂的城市,奔波于争名夺利的职场,我身上免不了沾染许多市侩和俗气,心灵不知不觉充塞着自私和狭隘。正希望这样一缕佛光,淘洗我内心的污垢,净化我的心灵。当然,我更希望这佛光,能剔除更多人的心灵,还人间一片净土。

藏传佛教提倡慈悲为怀、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崇尚和平等,它对传统的信仰习俗赋予了具体的内容,比如提倡仁爱、宽厚、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等观念。而这些东西,在日益物质化了的今天,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取而代之的是自私、贪婪。不要说内地,就是充满佛光神性的圣地西藏,人们心目中淳朴、正直、善良、对佛极端虔诚的藏民,也有个别人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变得自私狡诈。

白天去纳木错途中的一件事,深深刺痛了我,使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旅游客车停在途中,导游让大家下车远眺念青唐古拉山景致,并善意提醒大家:“见到拉着牦牛的藏民,注意你的相机镜头,担心他讹上你。藏民过去是很淳朴的,现在有的也被外来人带坏了。”

我将信将疑,随着人流来到公路上方的草地。猝不及防间,走在我前面脖子上挂着相机的一个女士,被一个穿着藏袍拉着牦牛的魁梧男人拉住,说那位女士拍摄了他的牦牛,要她给钱。不管女士怎么分辩,都不管用。

人家的相机镜头还没来得及打开呢,怎么会拍到他的牦牛呢?可见到这位藏民凶神恶煞、怒气冲冲的样子,大家怕引起更大的纠纷,都不敢替女士作证,装作若无其事地纷纷走开。最后,那位女士只好给了他二十元,作出道歉才罢休。

我理解中的普通藏民,他们为了不使自己的“灵魂死亡”“记忆断灭”,在“六道轮回”中不至于步入可怕的“下三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他们会时时刻刻自觉自愿地进行“超度”。超度的方式五花八门,但核心就是严格遵守佛教教规,即“清心寡欲”,“向佛向善”,“普渡众生”。信佛就要向善,就要诚信。可这些人的佛法观念哪里去了?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面对布达拉宫,我微闭双眼,双掌合十,一遍遍默念六字真言,希望布达拉宫永远把巍巍道德法庭建立在每一个人心上。布达拉宫好像懂得我此时的心情,眨着透明透亮的眸光,向我诠释它亘古不变的寓意,启迪我的心智。顷刻间,我的心犹如透进秋日正午灿烂的阳光,明亮开阔。我相信,污秽只能偷偷摸摸地躲在僻远的角落,是不敢靠近布达拉宫的。我只希望布达拉宫的佛光,照得更远一些,再远一些,照到西藏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让西藏的天空更加蔚蓝,让中华大地处处是净土。

夜姑娘欢快地抖动着黑纱裙翩翩而来,拉萨城的灯火竞相绽放,高高在上的布达拉宫,在白色灯光映衬下,像传说中华丽的天上宫殿。那铁红色的墙体,如同镶在天上的红色珠宝;那白色的建筑,如同排列有序、高低跳动的音符;那“之”字行的石阶,如登天的梯子。整座布达拉宫,更加宁静淡定,显示出一种处浮华喧嚣而心静如水的智者风范。

相传,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好善信佛,迁都拉萨后,经常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公元641 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欣喜之余,为公主造了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堂皇壮丽。文成公主进藏,不仅促进了汉藏的融合,促进了中原文化及生产在西藏的传播与推广,也传播了佛教文化,给藏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释迦摩尼12岁等身金像,360卷经书……进藏后,以八卦推出吐蕃乃一女魔仰卧形状,拉萨的湖泊正是她心血聚集之处,即心脏部位,于是填土建寺以镇之,就是大昭寺。之后,全藏陆续建起各寺庙,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仰望布达拉宫,我不禁想起林语堂先生的话:“宗教是一种神感,一种生活的情感,亦为一种宇宙的神秘而壮肃宏巍的感觉,生命安全的探索,所以满足人类最深的精神本能。”有信仰,灵魂才有皈依;有信仰,人生才有意义。藏民对信仰的执着,不得不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慨至深。

人行道上,有藏民信徒沿着顺时针方向绕着布达拉宫转经,他们手里摇着转经筒,神情平静,步履沉着,口里念念有词,旁如无人。更有甚者,他们绕着布达拉宫磕着长头。他们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移至胸前,再掌心朝下俯地,最后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同时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啊嘛呢叭咪哞”。当他们的手掌滑过地面时,发出厚重的“哗哗”声,原来他们手掌下有一块木板,是用来保护手掌不受伤害。一个长头磕完,站直身体,双手合掌举过头顶,用脚推着木板走三步,又是一个长头。三步一个长头,三步又一个长头,千篇一律,不慌不忙,绝无差错。许久许久,才走完一百米的路程。

他们为了达到圣地布达拉宫,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一路而来,顶风雨,冒寒暑,不知磕了多少长头,历经多少苦难。他们的性别和年龄层次不同,但同样形容憔悴,衣裳褴褛,蓬头垢面,脸色布满紫外线的痕迹,眼神却都一样的清澈和坚定。人行道旁的柏油路上车如流水,斑马线上人潮如涌,可他们旁若无人,目不斜视,一遍一遍重复同样的动作。他们坚信,只有这样才能清除罪孽,才能跳出“六道轮回”……灵魂一旦有了坚定的信仰,就能面对一切苦难。我不得不赞叹信仰的伟大!

伫立道旁,仔细端详着磕长头的人们,我感动得泪眼婆娑。布达拉宫啊!你酥油灯的微黄光芒,不知点亮了多少希望;你弥漫宫殿的藏香,不知剪灭了多少邪恶;默默无言的佛像,不知鼓励了多少人战胜苦难。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磕长头的藏民一样,能与佛对话,能与佛交心,让自己的心灵通明,智慧圆润,达到理想的高度,然后可以“自度”、“度众”。可这是怎样的痴心妄想啊?我肉体凡胎,五脏六腑沾满俗世的污浊,最多只能敬畏地仰视着布达拉宫,念着拗口的六字真言,祈求布达拉宫的神灵保佑这些虔诚的藏民。

随着人流,我穿过公路,来到布达拉宫广场。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和平解放纪念碑前的水柱,不停地变化着花样,圆盘似的月亮挂在广场背后的树梢上,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人们。广场上清一色的游客,一律面朝布达拉宫各行其是。有的驻足仰望,啧啧赞叹;有的穿来梭去在拍摄,从不同的角度留下布达拉宫;有的虔诚地面对布达拉宫,默默祈祷……我默默观察了好久,得出结论:无论是堂堂七尺男儿,还是娇娇柔柔的女子;无论是半大小孩,还是花甲老人。只要来到广场的人,没有哪一个不对着布达拉宫祈祷就离开的?

隔着公路,我仰视着布达拉宫。夜色中的布达拉宫,没有白天分明、亮丽,但它那种古老的神秘,朦胧中透出的神韵,更加深不可测,神性十足。布达拉宫犹如天堂的目光,慈眸善眼地注视着广场上的人们,似乎想把无限的关爱送给向它祈求保佑的人。我毫无来由地想起,武定狮子山正续禅寺里弥勒佛塑像背后挂着的“有求必应”的布标,心里不由担忧起来。但愿布达拉宫能洞察人生众相,明辨是否,分清对错,不要“有求必应”。也许个别人所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福,很可能是别人的祸。

夜深了,我一步三回头地回望布达拉宫,向我们所住的宾馆走去。布达拉宫默默地目送我走远,面容似笑非笑,眼光意味深长。

文|张菊兰,作家。苏白传媒直属远望文学签约、合作作家。

审读:苏白传媒编审 邹剑川

发稿、运营:苏白传媒本部实习助理文秘 持寺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