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乐山大佛头顶藏着秘密 螺髻石竟是活的 而且螺纹还有排水的作用

乐山大佛头顶藏着秘密 螺髻石竟是活的 而且螺纹还有排水的作用

时间:2023-10-17 02:45:13

相关推荐

乐山大佛头顶藏着秘密 螺髻石竟是活的 而且螺纹还有排水的作用

四川峨眉山地区的乐山大佛,内部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可是您也许并不知道,其头顶的螺髻石居然是可以活动的,其上的花纹还有排水的作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其位置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作为一处著名的景观,乐山大佛并非只是一处景观造像,而是真正的“水利工程”。作为三江汇流之处,乐山大佛未建造之时,曾因为水流湍急汇聚而导致船只大量倾覆。为拯救苍生,平灭水患,当地寺庙的海通和尚便以寺庙的名义招募工匠,于乐山在崖壁上凿雕佛像,但佛像未建造完毕,海通和尚便驾鹤西游。

后又有剑南西川上任的一位节度使,此人名叫章仇兼琼,他为了完成海通和尚的遗愿,甚至不顾族人的反对,居然捐出了自己的俸银,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将大佛肩部至腹部位置雕刻完成。在此之后,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又募集善银完成了乐山大佛的收尾工作,彻底完成了大佛的建造。

作为四川地区一处著名的建筑,乐山大佛整体为摩崖石刻造像,其通高为71米,距今已有千年之久,目前已与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乐山大佛并不是一件“死佛像”,而是一件特殊的“活佛”,所谓的“活”绝非是栩栩如生,而是内部设计贯通灵活,古人将其建造成此类模样,也确实存在着特殊的心思。在乐山大佛的身体内部,设计着许多空槽,其空槽的用途也很简单,就是用于疏通水道,继而降低水流的流速,保证石佛身体的干燥,得以长久的保存。值得一提的是,在乐山大佛的佛头顶部,还刻画着诸多佛螺髻发。据考古专家称,乐山大佛的头部位置共有18层螺髻,佛头螺髻与普通人的头发造型不同,其凹凸有致的形状不仅别致,而且在佛像雕刻方面,其所用手法也与其他雕像完全不同。

不少人都认为,乐山大佛头顶上的头发都是工匠们完整刻上去的,可事实并非如此,其头顶上的螺髻只有一部分为雕刻产物,而在第4层、9层、18层处,则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它们与普通的排水沟完全不同,其上所用条石,全部都是螺髻石,既起到了美化大佛的作用,更对佛像本身产生了保护,更重要的是,它完美地凸显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工艺。

乐山大佛螺髻条石结构的发现,源于1991年一次重要的修缮工作。当时的文物修复专家们利用现代工艺,对大佛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修缮,就在众人进入到佛像内部之时,有专家意外地发现了其头顶螺髻的条石结构,并且他们还对大佛的螺髻数目进行了统计,确定螺髻数量为1051个,其中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的遗存螺髻石共三块,螺髻石存在两块完整部分,长为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有趣的是,古人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螺髻石进行固定,还特意在其空隙之内加碎石块进行嵌就,并于螺髻表面抹两层锤灰,厚度各为5-15毫米。

乐山大佛螺髻因常年受雨水侵蚀,目前缝隙碎石已经腐朽严重,出现松动的迹象,螺髻石随时存在脱落的可能。为了能够保护大佛不被风雨侵蚀,考古专家们特意将大佛螺髻石进行了加固,而那些脱落的螺髻石,则放入博物馆内进行珍藏,如此才能让游客们有幸在博物馆中静观螺髻,感受古代工匠的匠心工艺,欣赏螺髻石纹理之优美,沉浸于古朴的沉淀文化之气息。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乐山大佛内部没有精巧的设计,其排水系统也将会被摧毁,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古代工匠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确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乐山大佛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为当地民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改造自然与命运抗争的勇气。

参考资料:《唐代秘史》王薇著 陕西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