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感受凫山伏羲文化

感受凫山伏羲文化

时间:2020-02-11 09:06:08

相关推荐

感受凫山伏羲文化

鸟几山头不计年 鸿蒙未分始占先,

古松不老千载秀 万竹丛生月满川。

西畔鹤轩转清幽 西望晴光景色鲜,

且看山色旅游况 免教花落惹新娴。

这是虚昌道人赞美这一带景致所写的一首诗,刻在凫山羲皇庙玉上宫殿通宇碑上面。从诗中可以看出,巍巍青山,不知始于何年,却气象万千,曲径通幽,松鹤延年,这里不仅是祭祀、拜谒伏羲和女娲的活动场所,还是游人踏青、寻芳、探幽的绝佳胜地。

凫山羲皇庙,又称伏羲女娲庙、人祖庙,俗称爷娘庙,位于邹城市郭里镇凫山西侧山脚坡地上,与庙东村东紧邻,始建年代无考。目前所记最早碑刻为唐太宗年间《玉皇殿题记碑》,题为“大唐太宗皇帝勒令重修尉迟敬德监工”。其次为五代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和北宋乾德二年(964)《重修伏羲庙碑》。羲皇庙经过历代地方官员、民间善士出资增修,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气势恢宏的古庙与千年古树相掩映,晨钟暮鼓与淙淙清泉相唱和的人间仙境。庙宇规模宏大,在鲁南一带有较大影响。到了清末民初,这里成了方圆数百里善男信女朝圣拜祖的圣地。可叹的是,1929年,这座构思巧妙的古建筑群被军阀梁冠英部放火焚毁。但是,大火烧不尽伏羲女娲流传古今传说故事、烧不断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在朋友的介绍下,我曾经慕名来到这里。记得当时,目睹羲皇庙遗址,古建筑已全部损毁,殿堂楼阁的石砌基石裸露在地面上,还散落着许多赑屃碑座,周围长满了芜草,间之碎石瓦砾,满眼的凄凉。也只有纲纪碑、玉上宫殿通宇碑和浮雕石柱,任凭风吹雨打,依旧昂首站立,向世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聊以欣慰的是,12月,凫山羲皇庙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仍然显露着昔日壮观恢宏之象。

据邹城市文物部门调查,凫山羲皇庙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140米,南北长约160米,总占地面积约22400平方米。建筑群以外围墙为界,分为内、外两部分,外围墙外的遗迹有照壁、午朝门,6座碑(碑趺)等组成。外围墙内自西向东分为5组相对封闭的建筑组群。其中西一组建筑群,平面呈长方形,由上洞庙、下洞庙、卧佛殿等5座建筑及羲皇门等3座门楼等组成;西三建筑组群为独立的院落,平面呈长方形,以玉皇殿为界,由山门、吕公洞、玉皇殿、玉极楼等建筑组成;西四组建筑组群平面形状不甚规整,南北狭长,由海瑞庙、包公祠、阎王殿、三清殿、大佛阁等8处建筑组成;西五路建筑群,位于最东端,平面形状近长方形,由尼姑庙、风婆婆殿、土地庙、华佗庙、鼓楼、王母殿等建筑及杏祥碑。西二路建筑群规模最大,布局清晰,平面呈南北狭长长方形,由朝王殿、钟楼、鼓楼、人祖殿、火神庙、学堂、三圣殿、耳殿、磨房、坡西、团圆宫等建筑组成。其间,有明万历“创建三圣殿碑记”碑刻及赑屃碑座。现存石碑石刻较好者有明万历四十五年《重修伏羲献殿记因序历代帝王纪》碑、万历四十七年《创建三圣殿记》碑、清顺治四年《杏祥》碑、清康熙六年《玊上宫殿通宇碑》等4通碑刻。另有6根元代盘龙石柱,分别收藏于山东省石刻艺术馆、济宁东大寺和邹城博物馆内,高浮雕, 云气间有雷公、云母等神话故事, 中有题记:“刻于元大德九年……”。其镌刻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与有济之祀。《史记·索隐·补遗·三皇本纪》说“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正义》记载:“任,今任城县也;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须句,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宿,东平无盐县”。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载:“其后有任、宿、须句、颛臾,皆府境也”。这四个小国的地望正是今济宁周边地区的范围,皆属太昊“风(凤)姓”后裔,主持太昊和济水神的祭祀。凫山羲皇庙当是祭祀伏羲女娲的典型代表。

凫山羲皇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真可谓是百花齐放,多元融合。她以人祖为主,儒、释、易、道集于一山,杂而不乱,次序分明,和睦共处,相得益彰。这些遗迹对当地历史文化发展及民众宗教信仰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研究鲁南地区的伏羲祭祀与民间宗教建筑规制、民俗风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比如说送子娘娘、泰山奶奶、西天王母,都是源于母族社会女娲崇拜的衍生体,具体而实际的中心议题还是祈子多福、生殖繁衍、子孙满堂、富贵平安和祛祸免灾。其实,这始终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传统,也是世界每一个民族的共同祈盼。

仰望东西二凫山,不禁思绪万千。遥想当年,传说伏羲在西凫山顶上上观天文,下观地理,近观人间,远观万物,在此始作八卦,所以又称“八卦山”。伏羲画八卦,肇创中国文化,文明是文化的载体,“天下”始有文明,伏羲“王天下”,开创大同社会,中华古老文化的第一道曙光从这里发出。在东凫山上不仅有吕公洞、易泉洞等美丽景观,还有女娲补天的炼石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从此,苍天补,天柱立,洪水涸,猛兽除,天清地宁,天下安定,人民得以存活。这些遗迹均与文献所记及神话传说相吻合。特别是伏羲、女娲兄妹为婚的传说故事,更为跌宕起伏。为了繁衍人类欲想结为夫妻,但又觉得羞耻,便向上天祷告,若两山的云烟聚拢,即可结为夫妻,话音刚落,果然实现;但女娲又提出第二个条件,即滚磨成亲,伏羲、女娲分别从东西山上各将上下一扇石磨从山上滚放下来,两磨果然合在一起,不仅“天作”而且“地合”,终于结为夫妻,繁衍人类,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盖因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凫山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名山,而且名扬九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复兴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大潮中,当地政府除加大对羲皇庙遗址的力度外,在遗址的前面新建了羲皇庙,现主体建筑已竣工,她寄托着人们对伏羲文化的情怀、承载着人们对伏羲文化展示的期盼。根据伏羲女娲的神话传说,在东凫山的山脚下建设了伏羲文化广场,雕塑了高大巍峨的伏羲、女娲像,供人们瞻仰。

今年农历三月三日,可谓是春和日丽,风光旖旎。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来到邹城郭里镇凫山羲皇庙遗址,代表济宁伏羲文化学会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己亥年祭祀伏羲女娲大典,拜谒伏羲女娲,使古老文化重新绽放新的光彩。通过活动,了解了伏羲文化的深刻内涵,感受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感悟了千年传统优秀文化。我想,这就是历史文明的传承吧。(李广芳 孟庆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