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红河州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红河州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时间:2021-02-27 15:26:36

相关推荐

红河州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围绕基本情况、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政策保障、服务贡献等方面进行编制,形成本年度报告。

一、基本情况

,红河州有中职学校28所,全日制在校生42064人,其中:州属中职学校5所,在校生32169人,占全州总数的76.48%;县级中职学校23所,在校生9895人,占全州总数的23.52%;民办中职学校8所,在校生8075人。全州教职工总数2343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人,双师型教师6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33%。州属中职学校教职工1394人,其中专任教师936人,占全州总数的57.42%;县级中职学校教职工949人,其中专任教师694人,占全州总数的42.58%;民办中职学校有教职工501人,其中专任教师355人。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我州中等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建工作引领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中职学生呈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通过开展劳动进校园,工匠进课堂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另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年学生文化课平均合格率为88.39%,体质合格率为77.37%,有7922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红河州共有12支代表队406人参加全省15个大类赛项,共获三等以上奖项137个。省赛成绩优异的州农业学校、州财经学校、州民族师范学校组队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相关赛项,有1名选手获得奖项。

(二)就业质量

坚持以就业为本的基本办学原则,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采取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引企入校、入企办学等多形式的合作模式,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就业质量持续向好发展。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14325人,就业14073人,升入高一级学校9270人,直接就业4803人,就业率98.23%,同比增加3.17%,对口就业率89.93%,同比增加7.35%,除了少数毕业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实现就业外,极大多数毕业生都找到了工作。

三、质量保障

(一)专业布局

在多轮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红河州—2025年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聚焦“三个示范区”建设,引导全州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亿产业发展,主动布局一批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林、绿色能源、大健康专业。对接产业发展,批准设置 27个新专业,现全州中职学校的专业现开设305个,区域内中职学校各具优势、错位发展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二)教学改革

深化“三教”改革,继续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工程,深化专业、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强化教学与实训相融合;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1+X”证书持有率。坚持以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广大学生技能水平。

(三)校企合作

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深化校企协同,推进“双主体”育人,推动校企双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红河职业技术学院与民之源集团共建高水平实习实作基地;州民族师范学校与企业合作设立高康产业学院、振远产业学院、歌尔产业学院;红河技师学院与齐星集团等企业合作,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据统计,全州职业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2所,14个专业1005人;定向培养模式6所,14个专业1705人;委托式培养模式2所,20个专业1948人;现代学徒制6所,33个专业4180人。

四、政策保障

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列入了《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红河州“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2025年)》。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4号)、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教职成〔〕7号)和州委、州人民政府印发的《红河州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州教育体育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红河州职业教育强基提质行动计划(—2025)》,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政策支撑。《计划》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的远景目标、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

五、制度保障

建立联动机制,凝聚推进合力。成立州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州长为召集人,州人民政府分管教育副秘书长和州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人为副召集人,州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和州内高等院校组成的联席会议,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压实各部门责任,畅通工作运行,做好政策配套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围绕做优高职、做强中专技校、做活县级职高的目标,强化区域统筹,打破学校类型界限,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形成共同招生、共同培养、中高互促、州县对应、协同发展的全州“一盘棋”办学新优势、新格局。

六、经费保障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给予了足额经费保障,保证各职业学校正常运转,推动职业教育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截至8月31日,州级年初预算安排职业教育支出4.65亿元,其中:基本支出2.94亿元、项目支出1.71亿元。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中央资金5446.54万元,教育强国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资金6000万元。

七、服务贡献

(一)技能人才培养

我州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适用当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加强学生技能教育,每年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质量测评,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增强了学生专业化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全州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共向社会输送4803名中职毕业生,专业涵盖汽修、会计、建筑、旅游、学前教育等专业门类。

(二)社会服务

我州各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办学优势,积极提供培训服务,积极承接人社、农业、交通、工会、企业、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培训项目,采取“送培下乡”“送培入企”“进校培训”“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失业人员、社会人员等开展培训,不断加大培训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开展农药经营人员培训项目、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培训、职业技能提升项目、再就业培训项目等2.5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0余万人次。

(三)对口支援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部署和要求,以来,全州先后输送1803名建档立卡“两后生”,到天津、广东两地的18所中职学校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现有在校生893名,已毕业910名,大部分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或圆了大学梦。真正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东西协作省教育厅调整由上海中职学校对口红河招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工作重心实现大转变,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始终是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具体举措,我州坚持一如既往持续用力抓好落实。在全州上下共同努力下,输送94名学生到上海7所中职学校就读。

八、特色创新

案例一:石头缝里刨穷根 论文写在大地上

以红河州农业学校“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李家鹏为首的农业技术专家志愿扶贫团队,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依托职业学校优势,探索职业教育扶贫模式,在脱贫攻坚中积极作为,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项目支持。团队深入到蒙自市西北勒乡贫困山区,找到了一条契合实际的脱贫之路:开展高寒石漠化山区苹果种植,推动产业化发展,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通过八年的坚持,全乡贫困发生率从的94%降0.9%。据不完全统计,苹果产业的发展间接提升了西北勒群众经济收入近亿元,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综合效益;实现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脱真贫、真脱贫”;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助力精准脱贫。

案例二:提倡“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

云南红河技师学院把“教书育人、精益求精”做为学院的校训,紧紧抓住承办和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机会,树立职业英雄。学院主动承办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工业机械、电气装置、焊接、网络系统管理和商品展示技术等多个赛项,主动承办我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云南选拔赛、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和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部分赛事,先后选派420名师生参加州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州三等奖以上227人,其中获一等奖60人;有1名老师和5名学生代表云南省参加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有1人成功入围国家集训队。目前,学院已为国家集训队培养输送了2名队员,今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成为学院向外宣传的金字招牌。

九、面临挑战

当前,影响高质量职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人才培养不能完全适应需求。学校还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等现象,主动深化改革、主动引进外部优质资源、主动服务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还未普遍确立。二是县市职业学校,特别是南部县职业学校老小弱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融通机制未完全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之间有机衔接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职业院校特色不够鲜明。州内外有影响的特色骨干专业少,同质化发展倾向仍不同程度存在。五是校企双向促进发展格局未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还不健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契合度不够,专业治理能力弱。

十、整改举措

下一步,全州职业教育系统各级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任务,按照做优高职、做强中专技校、做活县级职高,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红河州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和《红河州职业教育强基提质行动计划(—2025)》,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不断推动我州中职教育事业实现新发展,为红河“三个示范区”建设贡献职业教育力量。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各级党委教育工委职能作用,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内容。发挥好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职能和职业院校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落到实处,确保职业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职业教育改革任务全面落实。加强职业院校党的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全环节和各方面。

(二)推动全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按照做优州属学校、做特做强一批县级职高和特色专业的要求,深入推进红河职教园区办学一体化工作。优化中职专业布局,科学设置高职专业,确保中高职业院校专业有效对口衔接,形成中高互促、州县协同发展的“一盘棋”办学新格局。积极探索构建“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等对口分段培养机制,畅通中职学生升本通道。以实施省“双优计划”建设为抓手,加强红河卫生职业学院内涵建设、实训科研装备建设,实现高水平培养、高技能训练、高质量就业要求。

(三)推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中高本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筑牢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培养普通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优质生源;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支持云南红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系列,扩大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支持有条件高职院校试办本科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学校升格为本科职业学校,支持红河学院向应用型学校转型,鼓励红河学院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四)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促进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尊重职业、热爱劳动,培养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改革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探索发展以“文化知识+专项技能”培养为目标的特色综合高中;发挥职业教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作用。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的补贴培训任务,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数。

(五)全面落实生均拨款政策。认真落实中共红河州委 红河州人民政府《加快推进红河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红河州加快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工作方案》,转变财政拨款方式,逐步实行生均拨款包干制度,强化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发挥优势,广泛开展技术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建强用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支持州农业学校巩固拓展涉农专业,全面提升培养培训质量。加强州级统筹,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建好办好一批县级职教中心,增强服务能力,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停办县,因地制宜通过就近异地就读、开设职教班、东西协作招生等多种措施,满足适龄人口和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

(七)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深化“三教”改革,将立德树人和质量意识贯彻教育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落地。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突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能力与资格并重,强化教学与实训相融合。继续推进“1+X”证书制度,提高毕业生“1+X”证书持有率,将“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重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校企合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学校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培养。鼓励有培养能力和人才需求的企业设立学徒岗位,与职业学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

(九)促进职业教育多元办学。坚持依法管理、分类指导、完善政策、优化服务,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与公办职业院校共建产权清晰的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学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捐资、出资兴办职业教育。

(十)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投入,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加快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

11月19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