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传承中华文明 传播中国故事——“寿山石韵”主题艺术大展综述

传承中华文明 传播中国故事——“寿山石韵”主题艺术大展综述

时间:2018-09-22 03:21:26

相关推荐

传承中华文明 传播中国故事——“寿山石韵”主题艺术大展综述

5月27日,为期近20天的“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圆满闭幕。展览期间,恰逢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展览被纳入到“亚洲文明对话”框架,因此,这项极具中国人文精神与福建区域特色的传统艺术在“亚洲文明对话”的大框架下绽放异彩。展览自5月9日开幕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受到全国乃至亚洲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持续追踪报道,文化界、艺术界、收藏界人士踊跃观展,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寿山石韵”开幕式嘉宾合影

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寿山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质地莹润,色彩斑斓的寿山石就被福州先民发现并利用。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时,寿山广应寺中的僧侣开始用寿山石雕琢佛珠、佛具等赠予施主;于宋代发端的文人画强调文人品味,至元、明两代,诗书画印成为文人画核心要素,由此,文人制印之风逐渐兴起,寿山石因为质地纹理优雅隽永,又因其比玉石、金银更易奏刀而被作为优质的印石所使用,寿山石开始与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寿山篆刻是寿山石文化的重要核心。篆刻是并列于传统绘画、书法的中国传统艺术,于元末即已有萌芽,后至明清,又因鉴藏古印之风兴起而更为普及。以寿山石为载体的金石篆刻,融入了文人品味与意趣,鼎盛于明清,其余几百年,余绪至今不绝,是寿山石数百年来兴盛之根本。

“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从南宋开始,涵括了元、明、清历代的巨匠名家的数百件精心之作,以“文脉:寿山石千年历史传承”、“复兴:新闽派的寿山石文化”、“当红:雕刻大师礼赞新中国”三个篇章,全景式展现了寿山石雕刻艺术的千年历史传承,呈现了寿山石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讨了寿山石文化在当代的复兴以及与新闽派文化的关系。“寿山石韵”艺术大展是一次中国篆刻文化、金石文化以及文人意趣的集中展示,是一次东方传统文明在当代与时俱进的传承,也是一次传统艺术深厚人文底蕴的再次发掘,是响应党中央关于“文化自信”核心精神的最实际践行。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秘书长梁建勇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

重视学术品质,创造多个第一

“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从一开始就注重展览的学术品质与学术高度。

首先,本次展览构建了阵容强大的学术委员会,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三位学术界、艺术界著名艺术家、学者联合担任学术总指导,吴为山先生兼任本次展览的学术总主持,高屋建瓴地确定了本次展览从时代高度、文化格局、国际视野、学术定位等方面的展览格局与基调,从而确保了展览大方向的准确无误。

“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其次,本次展览筹备历时数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除向本地寿山国石馆等文博单位进行调拨外,还在全国各地百余名寿山石雕刻者及收藏家所选送的数千件寿山石雕刻作品中,以专家组集体评估、投票评选的方式严格遴选出数十件作品参加展览。专家组从历史高度、学术角度、艺术审美等各个方面,严把质量关,使得一大批原本深藏于本地文博单位或私人藏家、雕刻者手中的寿山石精品得以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来,故此展出的作品水平之高,数目之多,学术价值之丰富,是历来寿山石综合性展览中罕见的。

另外,本次展览的执行策划团队,在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美术家协会主席王来文的带领下,团结合作,执行力强,集中省内外各种资源,为展览的顺利举办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在团队的努力下,此次展览做到了几个全国乃至行业的“第一”:

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现寿山石艺术的千年文脉传承。从宋开始,涵括了元、明、清、乃至当代数百家雕刻名家的经典之作,配合众多古代文献,充分而完整地展现出闽地千年寿山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外延;

第一次同时聚集19位寿山石类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高水平作品的群展,直观地对寿山石工艺在当代的学术、审美以及工艺现状进行了横向的全景式展现;

第一次将传统金石篆刻艺术与时代精神结合,在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以“红色雕刻”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寿山石雕刻在展现重大历史题材,重现时代精神上的无限可能性;

第一次将传统寿山石篆刻艺术纳入国际性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框架,“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作为亚洲文明联展之一,“以石为媒”,以福建区域文化视角与艺术语言,向世界呈现中华传统“石雕文化”和“印石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不但是福建寿山文化的一次大展,也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次大展。

业界口碑、热度双丰收

“寿山石韵”艺术大展策展团队在强调学术的同时,也注重观展的体验度与舒适性,无论是展场的灯光、小环境的氛围营造,还是观展的最佳线路引导,策展团队都做了数次的试验和调整,力图让观者走入现场即融入展场,让观者走进寿山石艺术所营造的历史文化氛围中。

在参观完此次“寿山石韵大展”后,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秘书长梁建勇表示 “寿山石韵”被纳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框架,必将“以石为媒”,促进亚洲各国文化之间的共鸣、互鉴与对话。同时,他还强调:“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持续深化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福建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作为本次展览的学术总指导与学术总主持,在看完展览后,他认为,“寿山石的精神就是雕琢的精神,奋斗的精神,追求美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国家遗产日”到来前夕,举办“寿山石韵”是向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致敬,也是对工匠精神的大力弘扬和致敬。“千年的石头不会说话,但在工匠的巧思妙想、精致琢刻下,呈现出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也在石头的魅力中注入了人的精神。”

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也提出,福建是民间艺术的大省、强省,而寿山石雕艺术领域更是其中佼佼者,几乎成为福建民间艺术的标识。在“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中可以看到,在老一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传承带领下,已形成一支老中青组成的寿山石雕刻艺术队伍,他们在注重传承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创新。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寿山石韵”总策划王来文表示,寿山石文化作为福建最具有标志性的地域特色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传统的书画文化有着极强的关联性。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但使全国乃至亚洲的目光都近距离与寿山石文化亲密接触,对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与深入,对当代寿山石文化的复兴、继承与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寿山石韵”总策划王来文主持开幕式

好的内容,更需要好的传播策略。“寿山石韵”不但收获了业界专家、学者的肯定,各界人士纷纷前往中国美术馆,据统计在近20天的展览期间,大约有近十万人前往观展。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本次展览的传播力度空前。“寿山石韵”策划团队在展览之前就制定了系统而严谨的传播计划,分为“展前”“展中”“展后”三个步骤、多个轮次进行全媒体的传播,在展期间,全国近百家媒体纷纷以文字、视频、图片等不同形式,从各个视角出发,进行了全面报道、宣传,仅开展当日,相关网络宣传条目即已近万之多,宣传力度空前。在中国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上面,以“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短短一个月,就有10万7000多条条目,可见本次展览的传播力度之广,传播深度之深。

借“亚洲文明对话”东风,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故事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度受到忽视,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种以西方国家的审美、文化理念奉为圭臬的思维方式以及话语系统,也形成了一段时间内以否定中国传统、膜拜西方为特征的“西方中心主义”。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文化对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发明显,当前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下的中国,需要的正是对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定义,并且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努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本次“寿山石韵”艺术大展被纳入首届“亚洲文明对话”框架,成为亚洲文明重要的联展之一。“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以石为媒,以“寿山石”独特的视觉形式与艺术语言,向世界呈现出以“印石文化”“石雕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人审美意趣,将使得寿山石以独一无二的面貌向世界展现出古老鲜活,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在“寿山石韵”艺术大展的展览期间,5月17日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活动“文化旅游与人民交往”平行分论坛的各国嘉宾到访中国美术馆,他们参观了正在展出的“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以及“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在参观“寿山石韵”艺术大展时,寿山石雕这门极具中国人文精神与福建特色的艺术引起了众多各国嘉宾的极大兴趣。菲律宾马尼拉“菲华历史博物馆”馆长施吟青(Carmella Ang See)曾多次来到中国,虽然对寿山石雕艺术已有所耳闻,但中国美术馆的“寿山石韵”艺术大展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了解寿山石雕这门艺术,她称此次展览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它们的确是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精湛的技巧和创造力才能完成。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值得赞美和尊敬。我真诚地希望寿山石雕艺术的未来更加繁荣。”她说。

菲律宾马尼拉“菲华历史博物馆”馆长施吟青观与另一位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德国代表沃尔克·亚当斯(Volker Adams)展现场留影

“亚洲文明对话”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亚洲文明之间的互鉴互信,其意义更在于加强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从“多元共识”的角度上来说,文化交流本身就是一种不同国家不同族群互相欣赏互相借鉴的沟通模式,尤其是寿山石文化中所携带的天然且独立的特殊美感,其质如玉,含蓄蕴藉,充满了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粹,特别容易在交流中获得更为直接的认同。因此,“寿山石韵”艺术大展,在这一次“亚洲文明对话”的舞台上就显得具有与以往不同的深刻含义,是一种利用纯粹、直观的文化、视觉之美,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彼此提升共识和认可,产生有益的效果,加强对话和交流,促动共同进步之路。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期间参观“寿山石韵”艺术大展的国际友人

在这意义上讲,“寿山石韵”艺术大展不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向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国源远流长的人文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炫丽舞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