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卵巢癌患者治疗的成与败 与患者的心理息息相关!一定要重视

卵巢癌患者治疗的成与败 与患者的心理息息相关!一定要重视

时间:2019-01-20 09:47:01

相关推荐

卵巢癌患者治疗的成与败 与患者的心理息息相关!一定要重视

对癌症认知的误区,常常导致患者产生复杂的心理变化,而恶劣的心境,又会影响患者的抗癌力和治疗依从性。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及化疗为主。

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往往包括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清扫及邻近组织切除,患者容易产生“阉割心理”

因此帮助卵巢癌患者安顿好心,关系到卵巢癌治疗的成败。

#围手术期是什么?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一、在围手术期,患者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顾虑呢?

01

受限于社会大众对癌症的传统认识,患者在得知患病后,心理上一下子被打垮了。

认为癌症等于死亡,加上畏惧手术的创伤和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所以失去了治疗的信心,陷入痛苦、悲观和绝望的境地。

02

患者大多为育龄妇女,家庭负担较重,患者担心生病后无法正常工作,也无力照顾家人,加上担忧后续医药费用昂贵,害怕拖累家人。

03

患者顾虑卵巢切除后机体内分泌发生改变,失去女性特征,出现性情、体貌上的变化,害怕提早进入更年期。

尤其是年轻的病人,更容易出现自卑情绪,自我形象紊乱。

因术后阴道粘液分泌减少,引起性交疼痛,使患者对性生活产生厌烦和恐惧,但又怕被丈夫遗弃,为满足丈夫的需要,只好被动应付。

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激动。

常出现猜疑家人的言谈,激惹性增强,期望得到亲人尤其是丈夫的精心照顾和重视。

二、在围手术期,我们要如何进行心理护理呢?

TIP 1 调整患者对卵巢癌的认识

医生要耐心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康复的信息,使患者掌握必要的知识,消除因知识缺乏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

目前卵巢癌已形成了慢性病的理念,这个病虽然比较黏糊,但是术后通过大中医小化疗的调整,很多病人都控制得很好。

对于初次就诊的病人,我们常常愿意帮助她和已经成功康复的老病人认识,鼓励他们多交流。

因为病人对于初次见面的医生是有天然的防御的。

医生苦口婆心地说,你这个病不用担心,只要合理治疗,就是一种可控的慢性病。病人表面点头,心里却是想这个医生不过好心安慰我,其实我已经没希望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让病人亲眼看到已经成功康复了的卵巢癌病人。

这样才能给她注入希望,也给她树立了一个目标,向康复者学习。

病人有了奔头,积极的情绪就在潜移默化中被激发了,战胜疾病的正能量也就越来越多!

英国皇家医学院曾经对4750例癌症手术后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那些相信自己能战胜癌症者,存活率达31%;而精神沮丧、绝望者,大多在术后不久即死亡。

对此,我们坚信不疑,并认定改变错误认知,是治疗的第一步。

TIP 2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人往往是最先了解到患者病情的人,此时家人是患者最大的精神支柱,家人情绪的好坏及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做好家属的安慰解释和指导工作。

先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再指导他们如何支持和照顾患者,如何做个“聪明”的家属,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神助攻”。

我们临床发现,同样生了肿瘤,家属思路清爽,心态积极,加之夫妻恩爱,每次就诊夫妇随诊,或老年患者中子女孝顺,每次陪同就诊的,或社会交往比较广泛,有三五好友,经常聊天,组局活动的,其疗效明显较佳。

TIP 3 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解决或改善患者目前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也十分重要。

针对患者担心术后性情、体貌发生改变及提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的恐惧心理和自卑感,我们一方面使用中药调理,改善患者潮热、盗汗、失眠、急躁易怒等不适症状;

另一方面,劝慰病人,保命最重要,女性的魅力是多方面的,比起外表,有趣的灵魂、善解人意的性格、关爱他人等美好的品质,是我们的家人和朋友更为欣赏的。

卵巢癌患者在治疗后或病情基本控制后,年轻的患者和配偶常常会问是否可以恢复性生活。

其实,卵巢癌手术只切除包括阴道上1/3,对性生活影响不大,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后即可过性生活。

患者在治疗后恢复正常性生活,不仅对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是必要的,而且对患者的长远康复和健康都是十分有益的。

文章内容来源健诺思医学研究院专家团公从众号,关爱生活,传播健康知识,为自己健康加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