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沈琳教授:肿瘤治疗之路需要跨学科跨界协同开拓

沈琳教授:肿瘤治疗之路需要跨学科跨界协同开拓

时间:2023-12-05 23:30:08

相关推荐

沈琳教授:肿瘤治疗之路需要跨学科跨界协同开拓

消化道肿瘤一直是我国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据统计,近年来中国以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为代表的消化道肿瘤新发患者占所有肿瘤的30%左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表示“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开拓肿瘤治疗创新之路,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多学科、各界人士的多方努力”。

提高肿瘤早诊早筛意识必不可少

早在,国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明确提出,到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而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癌症预防行动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消化道肿瘤免疫联合治疗技术突飞猛进

在我国,消化道肿瘤是比较常见的瘤种。沈琳教授在回顾过去一年消化道肿瘤领域的发展时表示,我国在免疫治疗方面经历了更多探索,但突破发展瓶颈后便势如破竹,取得了一系列耀眼的国内外成果。其中以胃癌为例,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CheckMate-649研究的临床实验结果效果显著,是目前首个取得阳性结果的一线治疗III期研究,明确了以免疫联合治疗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胃癌中的探索价值,在HER2阳性胃癌的治疗中,Keynote-811研究出现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提高了客观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率,也获得了FDA突破性疗法的认定,为一线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

沈琳教授还表示,近两年我国在消化道肿瘤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方面也有持续性的突破。对于特定人群,比如MSI H患者群体,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陆续公布在ASCO、ESMO等学术会议上;再比如对于肠癌KRAS G12C突变,在临床研究中也观察到良好数据。KRAS G12C在我国癌症患者群体中的总体突变率较低,在肺癌(4.3%),结直肠癌(2.5%)和胆道癌(2.3%)患者中较为常见,肠癌KRAS G12C的临床研究发现,也为肺癌、胆道癌患者中的这一突变群体患者带来新的启示。

除CheckMate-649研究外,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国内一线治疗的结果值得期待,沈琳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比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CAPOX方案续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研究等。

中国原研药发展亟需多学科跨界协同支撑

支撑医学专家开展临床研究的基石是中国原研药物的发展,沈琳教授介绍说,原研药可分成几个部分,真正的创新药被称作 First in Class药物。但目前国内真正的First in Class创新药总体较少,更多的属于Similar或者Fast Follow(快速跟进)。在药物创新中,发现靶点是关键一环,这需要临床医生和科学家的密切合作。同时寻求更多技术创新,降低药物成本,惠及更多中国患者,也需要药物研发人员做出更多努力。在目前我国药物研发体系和研发人员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的背景下,要针对病人临床需求布局,研发更多Best in class药物,将药物做到Best in Class也是目前的研发方向之一。

纵观近几年中国药物创新及临床试验现状,沈琳教授认为,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比如今年6月中国原研药物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抗-MMAE偶联剂(RC48)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此药物吸取了T-DM1在胃癌二线治疗中的失败经验并进行了创新,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同时它也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研究的ADC药物,填补了HER2阳性表达胃癌后线治疗的空白。对此,沈琳教授进一步解释,这款ADC药物除作用于HER2胃癌治疗外,对HER2表达尿路上皮癌、HER2表达胆道癌患者,以及在其他一些HER2表达的实体瘤患者常规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探索上也提供了重要思路,但这一思路还需要和其他领域的专家一起合作,进一步验证。目前在我国肿瘤治疗创新药中,也有“靶向PD-L1和TGF-β(转化生长因子β)的双功能融合蛋白SHR-1701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Ⅰ期研究”这样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探索性研究,近期已经获得首个人类试验数据,有望在将来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最后,沈琳教授表示,原研药物创新要根据临床上发现的新问题提前布局,临床研发应该更贴近中国国情和国内患者需求,虽然目前中国原研药发展体系尚不成熟,研发时间较长,但临床医生、药企、研发人员等均冲锋在一线营造了蓬勃向上的研发氛围,今后也将会紧密合作,持续探索,脚踏实地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努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