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昙华林 昙华林停车场收费标准

昙华林 昙华林停车场收费标准

时间:2023-08-31 11:46:01

相关推荐

昙华林 昙华林停车场收费标准

过年氛围!宣传大武汉,户部巷也热闹起来了,今天到昙华林也很热闹!本地外地的游客在观光!

有一个好朋友在昙华林真与诚书店看到了这幅图片,她一定要说是我,而恰好我也有这件红色的上衣,于是……我身边的所有人都说这张照片就是我想!没有一个说不是的。

而事实上,真的不是我……真的不是!

说得我就真的好想去问问老板,知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或许是我失散多年的姐妹呢。

武汉昙华林的冬天

武昌昙华林游记之四202

武昌昙华林游记之三

武汉昙华林一游

炎热的武汉,安宁的夜

繁华与幽静,你我相遇在昙华林里

人影树影重重叠叠,分不清是谁在舞动

天真的笑语散落在巷弄间

一时间,忘了我在这里,在武汉

昙华林里,忘却了武汉的厚重

你看到我了吗?

有一天,想与你在昙华林里

看看这可爱的地方,可爱的人们

共忆武汉的夜

#鄂台文化寻宝# #城市·夜晚# #武汉#

走进昙华林。

七绝。游昙华林。饭后出门去买菜,偷闲先逛武昌城。花园山顶揽秋色,冬至街头观市情。

梅林新居士

游昙华林古街。

23:01

武昌昙华林游记

春节伊始,我和先冰相约去游览武昌最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先冰告诉我,昙华林山上新开发的一片区域开放了。初一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先冰从家里坐地铁与我在螃蟹岬地铁站E出口碰头。我们一起进入昙华林,先冰对这一带很熟悉,沿路给我讲解昙华林街区不同阶段“被打造”的发展情况。过了十四中,就进入昙华林的中心区域,车水马龙,游人虽未达到“如织”的程度,但熙熙攘攘,颇有些节日的气氛。

我们来到昙公馆,这里曾是徐源泉、夏斗寅的别墅。从该馆旁边上山,武昌区政府近年开发了山上一大片区域。在半山腰,依山势建了一些新旧结合的房子,一处建筑物的外墙上面写着“大隐隐于市”、“隐于居,居于隐”、“隐居就是活成你本来的样子”等字样,其实修建者似乎不太懂“隐”的含义。孔老夫子关于隐居有很多教诲,最有名的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后来形成习用语“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孔子反对“隐居放言”(《论语•述而》),在我看来,这些标语大约也是一种“放言”。当然,对于这些商业性的创意广告语大可不必当真。我们看到有一家酒店名为“隐居昙华林&四喜洋房”,说已经开业,但今天好像不营业。我们以原有的气象观测站的大圆球为远处背景留影。随即又转到昙华剧场留影。先冰说,这一带的原生态是一些土路和杂乱无章的房子,他来过多次,新片区的改造是重新规划的。依山势而建的房子,有一种错落有致的效果。武昌区想把这一片打造为大规模的有人气的民俗文化街。应该说政府还是很用心,很投入的,也有一定成效。方法和路径是否得当则另说。

路过昙华林当代艺术中心的楼房,这栋楼房好像是昙华林最宏伟的老建筑。经过半山小径,我们登上山顶,在山顶上见到一家烧烤店,我在这里拍了一段俯瞰昙华林的抖音,周围新老建筑混杂,有几片红房子很显眼,先冰上午拍过一段视频。

从山上下来,继续逛昙华林老街,有一些房子前面挂有“优秀历史建筑”的牌子,如翁守谦故居,现在是“肖兰刺绣馆”。路过一家从街面缩进去的名为“大水的店”的咖啡馆,先冰认识店老板,他曾在青年旅舍住过,这家店有点青年旅舍的味道,开办有些年头,今天没有开门。我们又路过“钱园”,园门关闭,门口挂有一个长方形的大牌子“钱钟书故居”,不是政府颁发的“优秀历史建筑”,可能是民间自己挂的,上面介绍钱钟书生平的文字中写道:“(钱钟书)壹玖肆陸年至壹玖伍柒年曾居住于此并在此创作过代表作品《赴鄂道中》《围城》”。之前听夫人说过,这里是一家“钱迷”开的餐馆,夫人的闺蜜请她在这里吃过一顿饭。走完昙华林老街,到街区的尽头,就是地铁5号线的昙华林武胜门车站,记得360百科以前介绍这个站名叫“昙华林无声门”。

我们随后折返,从马道门进去,再去看了石瑛旧居,以前艺术家谢意曾在这里有工作室,我们来做过客。现在这座旧居院门紧锁,好像已经没有人居住了,看上去有点荒芜。走过石瑛旧居,就进入未经“改造”的老街区,这里叫“三义村”,不知道这个村名是不是与“桃园三结义”有关。三义村是一片还保留“原生态”的居民区,挤满了上个世纪修建的一些住宅楼,与旁边“改造”后昙华林街区相比,显得十分破旧。狭窄的通道还停着一些小汽车,有一些原住民在谈家常。我听到一位中年女子说着地道的武汉口头禅“个婊子养的”(易中天曾解释过这句话不是骂人的话,而是很亲近的熟人之间脱口而出的口头禅),感觉有几分亲切。先冰说,这里的建筑就是争翔说的“生活挤压性建筑”。我想过不了多少年,只要武昌区政府有钱,都会把这一带拆掉,重建。我们穿过三义村,登上山上,就到了福利村,福利村紧挨着我们刚才在昙华林山顶上所停留的烧烤店,就在烧烤店的后面。这时正好争翔打来拜年的电话,我们说刚刚谈到你提出的“生活挤压性建筑”,争翔对我说,这些建筑是“真建筑”,昙华林改造后的建筑是“假建筑”。随后,我们又穿过三义村,回到昙华林街区,从昙华林路离开。

今天游览昙华林,最大的感受就是“新旧对比”强烈。武汉市老城区建筑正处在一个整体上新老更替的历史节点上。一部分有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街区正在进行“升级换代”的改造,保留一部分优秀老建筑,将其融入旅游文化休闲度假区或风情街,配合修建一批带有“文化品味”的新建筑。另一部分是历史文化老街区周边的原住民街区,大都是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修建的住宅楼,其破旧的外貌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它们面临着在旧城区改造历史洪流中被拆迁的命运。怀念旧风物与拥抱新气象相互冲突,如何能统一起来?有些人能够做到,有些人则不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