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名字最浪漫唯美的胡同 里面隐藏着许多故事!

名字最浪漫唯美的胡同 里面隐藏着许多故事!

时间:2019-06-22 00:11:19

相关推荐

名字最浪漫唯美的胡同 里面隐藏着许多故事!

『百花深处』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提起“百花深处”这个词,便会想到晏几道的这首《鹧鸪天》,唯美中透着一丝忧伤。“百花深处”这个极美、极雅的词汇,却跟北京一处地名儿联系到了一起,北京的地名,尤其是胡同名,大多都比较接地气,比如缸瓦市、骡马市,比如礼士胡同原来叫驴市胡同,就是卖驴的;辟才胡同原来叫劈柴胡同就是卖劈柴的,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名字中透着民俗气息,而“百花深处”,我认为是在所有北京的地名儿中雅到极致的!而在这个美丽而雅致的名字背后,还隐藏着不少的故事!

『名称由来』

百花深处是一条胡同,隶属于什刹海街道,东起护国寺东巷,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北与新太平胡同相通;南接护国寺西巷。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一对姓张的年轻夫妇,在北京新街口以南的小巷内,买下20亩土地,种菜为业,夫妻二人勤俭刻苦,日子过得倒也殷实。几年之后,颇有闲情雅致的夫妻又在园中种牡丹,芍药等花卉,园中有一片水塘遍种荷藕。春夏两季,百花盛开,香随风来;金风之秋,芳菊开林耀,残花傲霜枝;北风呼啸之冬,梅花映雪之日,可谓四时得宜,别具风光。当时中士大夫、文人墨客纷纷来此赏花,于是这个地方被称为“百花深处”。张氏夫妇死后,花园荒芜。到了清代,花园遗迹逐渐无处可寻,慢慢成了街巷,乾隆年间将此处称为“花局胡同”;光绪年间称“百花深处胡同”。民国后去掉胡同二字,简称“百花深处”,沿用至今。

『百花深处的故事』

“百花深处”由一个切实的花园变成了小胡同,但名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老舍先生这样描写百花深处:“胡同是狭而长的。两旁都是用碎砖砌的墙。南墙少见日光,薄薄的长着一层绿苔,高处有隐隐的几条蜗牛爬过的银轨。往里走略觉宽敞一些,可是两旁的墙更破碎一些。”顾城有一首《题百花深处》诗:“百花深处好,世人皆不晓。小院半壁阴,老庙三尺草。秋风未曾忘,又将落叶扫。此处胜桃源,只是人将老。”

关于这条胡同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光绪年间的《京师坊巷志稿》中。而到了抗战时期,关于这条胡同,不得不提一个人和一个店铺:这个人就是北平时期,北平崇慈小学校校长和新街口基督教堂“长老”:黄浩!黄浩1895年出生在广东省揭阳县。19考入广州光华医学院,袁世凯复辟时,黄浩因参加反袁斗争而被判死刑。眼看年仅20岁的黄浩就要牺牲,一件意外挽救了他:就在行刑前一周,负责审判黄浩的法院院长的母亲重病,经光华医学院院长亲自抢救,转危为安。法院院长要以重金酬谢,被医学院院长谢绝,却提出一个条件:释放黄浩。

法院院长为了还人情就答应了,于是借故拖延行刑日期。而就在不久之后,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被迫下台,黄浩被获释出狱。已经“牺牲”过一次的黄浩不改初衷,继续投身战斗,先后在京绥铁路医院、段祺瑞军队中任医生。19定居北京,开私人诊所。后创办宠锡挑补绣花工厂,又因捐款修建崇慈小学在基督教徒中享有声誉,被选任崇慈小学校长、新街口基督教长老会教堂长老等职。

1937年,黄浩在奔赴延安的途中见到彭德怀,彭德怀为黄浩题写“坚持抗战到底”,并建议黄浩利用他在北平的社会条件,从事统战联络工作。黄浩肩负使命返回北平,以教会、中小学校、挑补绣工厂为媒介,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抗日根据地设立秘密掩护点10余处,肩负起为根据地运送医药、器械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

就在30年代末,百花深处胡同里开了一家古玩铺,店铺名叫“明华斋”,掌柜的是个叫叶少青的年轻人。古玩铺在小胡同中颇不起眼,生意也很一般,但是上到掌柜的、下到小伙计,每天忙里忙外的精气神儿十足。实际上,明华斋古玩铺是中共北平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主要任务就是为根据地搞紧缺药品。叶少青是联络点的负责人。而叶少青的上级,就是黄浩。

『百花深处 摇滚余音』

转眼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摇滚“泛滥”的年代,崔健、黑豹、唐朝、享誉北京的“魔岩三杰”……,一时间异军突起的摇滚乐风靡北京城!新街口百花深处胡同16号的“百花录音棚”,称得起是北京摇滚的根据地和大本营,“百花”应该是北京最早的几个录音棚之一,新世纪到来以后,百花录音棚还在,据看门人老李回忆:“这儿原来是北京音响器材厂,以崔健为首的那一代‘摇滚’,唐朝啊什么的都来过这里。刘欢,以及唱“好日子”的那女歌手也来过。” 一位爱乐乐团的乐手说:这个录音棚在前,别说在中国,就是在全亚洲,也是最牛×的,到今天这里的弦乐的录音效果也是最牛的,关于这里的故事,多了去了……”张楚说起百花胡同录音棚:“那里曾经是最好的录音棚,里面住着仙女。”

的确,当年不少音乐人在这里做过音乐、做过摇滚,也做过梦。《北京摇滚》、唐朝的《唐朝》、张楚的《姐姐》、何勇的《垃圾场》全都出自于此、还有数不清的摇滚乐手的专辑和小样都出自于此,这些曾经传唱一时的经典摇滚乐,至今仍然余音绕梁!

而就在1992年,北京的一个深夜,一位来自台湾的音乐人叫做陈升,一次意外的灵感造就了一首经典的《北京一夜》,后被信、任贤齐、李宇春、李玉刚翻唱过。陈升回忆,当时去北京的百花街录音棚,只是为了给电影写配乐,但他与编曲人李正帆却始终不能找着感觉,“那时全世界都知道我在北京录音,要是弄不出好东西,我还不如自杀算了。”愁闷之余陈升和李正帆到街边吃涮羊肉,当时陈升已经想好要打包回台湾了,一边懊恼一边用闽南话哼出了一句“为何在北京”,听上去像极了英文的“One night in Beijing”的发音。坐在一边的李正帆大声叫好,而陈升却以为他开玩笑骂道:“去死吧你”,最后在李正帆的强烈要求下两人回录音棚将简单的几个小节转化成一首经典之作: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

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陈升的声音低沉沧桑,加入刘佳慧的京剧腔儿,从一个台湾人口中唱出来,却真真切切地弥漫着老北京的味儿,一曲终了,余音未绝,恍惚中,仿佛灵魂游荡在那百花飘香的胡同深处,那等待百年的执着,那穿越千年的沧桑,酸楚而又无奈。

『文学作品』

由大连五洲影视有限公司出品,曾晓欣执导,冯远征、左小青、余少群等主演的情感剧,以《百花深处》为名,讲述了民国时期北京城一代名伶萧俊生(李玉刚饰演)含冤而死,萧家姐弟为父亲洗雪冤屈的故事。

而最让我难忘的,是著名导演陈凯歌指导的,由冯远征、耿乐主演的短片《十分钟年华老去之百花深处》,影片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冯远征扮演的冯先生是一个疯子,是个老北京,住了大半辈子的房子早已拆了,但他的心还留在过去,留在那棵胡同里的大槐树下。冯先生找到耿乐扮演的搬家公司司机,说自己也要搬家,于是带着耿乐一伙人费劲周折找到百花胡同,那里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有一棵老槐树孤零零地留在那里。耿乐他们看出冯先生精神不正常,正要掉头离去,突然接到公司电话,说这几天有个疯子到处找人搬家,其实他家早拆了,告诉耿乐别上当,万一上了当别忘了要车钱。

为了要钱,耿乐他们又返回那片废墟,答应给冯先生“搬家”。于是冯先生指指这儿,指指那儿,告诉他们:这是大立柜、这是鱼缸、那是花瓶儿,于是耿乐他们就装模作样的搬那些没有实物的家当,当搬一个”前清的瓷瓶“时,工人要抽烟借火,一松手”瓷瓶“摔碎了,冯先生哭了。搬好了东西,车往回开,冯先生指着前面平坦的土路说前面有个沟,耿乐不以为然,结果车真的陷进去了。工人下车用铁锹挖,却在车轮下挖出了一个铜铃,冯先生捡起铜铃铛:“这不是都在呢吗?”然后高兴地跑向落日,耿乐他们回首望向冯先生的背影,落日余晖中,一个水墨四合院呈现在眼前……每每看到这个片子,那标准北京胡同腔儿的对白,带着相声般的幽默,那一群人配合一个疯子的画面,也充满了喜感,然而看过之后,却让人一点儿也笑不出来,而隐藏在幽默和喜感的背后,是一丝丝的深沉和哀痛,撩动着人的心弦,那是一种昨夜琼楼玉宇,今日黄花已尽的辛酸!

陈凯歌是一个了不起的导演,看得出来他对北京的情感,而他将这种情感浓缩在这个仅仅十分钟的短片里,用一个疯子的视角,描述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种渐渐消失了的、老北京胡同里的、普普通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他们虽然普通,但他们与北京的胡同一同承载着属于北京的那份厚重的文化!消失的胡同,就像那个车轮下挖出的风铃,清脆的铃声存在于每个胡同里的老百姓耳朵里,风铃还在,却没有了悬挂它的屋檐;城墙没了,胡同没了,而留在北京人记忆里的,可不仅仅是那片片废墟。胡同的消失,仿佛与北京人的记忆有关,却与北京的文化无关。其实,每个地区,每个时代,它的文化都有理由让之存在着,传承着,而承载着北京历史、文化的建筑消失了,北京人有记忆,却逐渐的没有了自己的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