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70周年国庆特刊」《国家孩子》:深挖现实主义精神内核 深情讲述草原温暖故事

「70周年国庆特刊」《国家孩子》:深挖现实主义精神内核 深情讲述草原温暖故事

时间:2020-05-20 02:09:18

相关推荐

「70周年国庆特刊」《国家孩子》:深挖现实主义精神内核 深情讲述草原温暖故事

编者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广播电视作为主流舆论的坚定引领者、国家辉煌巨变的忠实记录者、中国故事的生动讲述者,不仅见证了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自身也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发展经验,守正创新,展望未来,意义重大而深远。“国家广电智库”开辟专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陆续刊发系列文章。

作为一部取材真实历史事件,聚焦我国“国家孩子”的现实题材主旋律作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剧目《国家孩子》自9月26日开播以来,在央视电视剧频道创下收视佳绩,成为深受全年龄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该剧播出后引起热烈社会反响,赢得广大观众赞誉认可,被认为是一部彰显民族团结、抒发质朴情怀、传递社会正能量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

取材历史,真实反映动人故事

电视剧《国家孩子》讲述了1960年朝鲁、阿藤花、通嘎拉嘎、谢若水四个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大草原重新找到家,拥有深爱他们的养父母,并各自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该剧创作取材于20世纪60年代初自然灾害时期,政府将3000名江南受难孤儿送到内蒙古牧民家庭抚养这一历史事件,通过戏剧化创作真实再现了内蒙古人民的善良淳朴,充分体现了草原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

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10月11日举办的电视剧《国家孩子》创作研讨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该剧不同于以往相同题材的文艺作品,采用了更为新鲜的叙事视角,从四个孤儿的成长和命运变化去表达宏大的主题思想。李京盛认为,该剧在现实题材创作如何表达社会苦难、人性深度和文化思考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整体来看,《国家孩子》体现了文艺创作扎根现实的要求,更切中了观众对于质朴感情的审美需求,为今后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深掘人性,生动塑造人物形象

在人物塑造方面,《国家孩子》打破了扁平化、概念化的塑造方式,努力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人性的复杂特点,敢于反映真实的社会现实,敢于直面人性,做到了从人物性格及经历出发设置人物命运,将真实人性层层剥开,让观众深受感动。

该剧围绕四个孩子的成长展现了人物心灵变化发展的轨迹,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离不开对人物家庭背景的设计,成长环境的烘托,以及人物表演、语言表达等方面。剧中着力刻画的主人公,在跌宕起伏的命运流转中闪耀出的人性光辉,让观众为之动容,唏嘘不已,深深唤起了观众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碰撞。

剧中尤为出彩的还有台词,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认为,台词应该是来自生活的语言,该剧的台词设计不仅扎根于现实,而且贴近人物本身,生活化又细腻饱满,富有艺术感。

深入生活,团队创作匠心独具

《国家孩子》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创作团队的精诚合作和努力付出。剧本的潜心写作,场景的精心搭建,表演的艺术表达都被反复斟酌,每一幕打动人心的情节都离不开主创人员的独具匠心。

导演巴特尔表示,之前有一些文艺作品对“草原额吉”的故事进行过创作和表达,在这次创作中,他尽可能地用原生态的表现形式真实地表达草原的美、草原人民的心灵美。编剧柳桦多次深入内蒙古与“国家孩子”同吃同住,走进他们的内心,并将自己对人生和情感的体会写进了剧中。出品人及联合主演刘小锋为了保证该剧的创作质量,不计花销地搭建了很多实景,这些场景无一不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据了解,剧组的创作氛围很好,在电视剧播出期间,剧组的主创和演员们还会继续一起探讨每一集的创作细节。这些都充分说明,只有创作者用心,不断提高创作水准,才能酝酿出精品佳作,真正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

轮值主编:李 岚

后期编辑:胡 祥 马沂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