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孩子爱说谎 很可能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爱说谎 很可能是父母造成的

时间:2024-02-26 02:19:21

相关推荐

孩子爱说谎 很可能是父母造成的

今天是一起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的第3天,作者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

面对孩子行为不当时,你是否经常用一些奖励来诱导孩子做什么?孩子又顶嘴又撒谎,你会很生气,可或许是你的行为促使了孩子去撒的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观点。

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中,孩子会经历很多,会有各种不良行为,面对这些我们会为难、会困惑,会尝试各种办法。只是有些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并保持警惕。

请避免这些行为

1.贿赂

经常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或不做某事,那么就给他某种奖励。

比如:如果你对你弟弟好,我会带你去看电影;如果你不再尿床,生日时我会送你一辆自行车。

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短时间内或许有效,但长期看很难能起到鼓励孩子一直努力的作用。孩子会对那些奖励失去新鲜感,你需要再次寻找新的奖励进行刺激。

并且,这种方式会造成一些影响。一方面,这种如果怎样的话,原本就隐含了不信任、利诱的成分。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对孩子能否变好是有怀疑的。“如果你不再尿床”,意味着“我们认为你能控制自己,但你却不想”。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得到奖励,继续下去还会出现讨价还价,主动要求,这就像是在进行交换:你给我什么东西,我就怎样怎样。长此以往,孩子会依赖外部的奖赏,而忽略行为本身代表的价值观。

很多简单短期有效的事情,长期是无效的、偏离的;很多短期费力的事情,长期是向好的。我们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念,明事理并主动向好。所以,长远为孩子考虑,还是多花些脑力精力,少用这种奖励进行激励。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这样的奖赏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因为它代表了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和感激。

2.质问与诱导

很多时候谎言是被激发的。

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想想自己发现孩子不良行为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我先不说,我就问问他到底做了没有,一点个小屁孩还想骗我,我倒看看你会不会撒谎;你还不承认,我就知道你会撒谎,以为能骗的了谁;做了错事,撒了谎,还顶嘴,真欠收拾了你。那我们再想想,我们到底是想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还是想诱惑孩子考验孩子,又或是想显示我们的聪明与权威,发泄我们自己心中的不满?

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正因为存在这种尴尬与愧疚,才使得主动承认错误被人称赞,难得可贵。那为什么要逼孩子陷入这种状况呢?

我们再想想孩子撒谎的原因。

因为惧怕,害怕这件事情的惩罚,害怕大家知道后的尴尬。

因为自责,觉得自己好像对不起爸爸妈妈,觉得爸爸妈妈会因此讨厌他。

有时,孩子撒谎,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

我们都知道童言无忌,无忌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这就会遇到问题。

四岁的威利非常生气的向妈妈抱怨:我恨奶奶。妈妈大吃一惊:你不恨奶奶,你爱奶奶!在这个家庭里,我们没有憎恨。而且,奶奶送你礼物,带你出去玩,你怎么能说出这么可怕的话呢?

但是威利坚持说:不,我恨她,我不想再看到她。这下,妈妈真的不高兴了,她决定换一种更激烈的教育方式,她打了威利。

威利不想再接受惩罚,于是改变了论调,他说:妈妈,我真的很爱奶奶。妈妈是如何回应的呢?她拥抱了威利,并亲吻了他。

这种前后变化让威利学到了什么?说真话、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是危险的。

威利的妈妈可以承认他的不高兴:“哦,你不再爱奶奶了,你很不开心。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奶奶做了什么让你这么生气?”他可能会回答:“他给宝宝买了一件礼物,却没给我买。”

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诚实的品质,就一定不能鼓励他们隐瞒自己的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矛盾的。

预防胜于调查

有些撒谎是可以避免的。有两个原则:一是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态弄大;二是说话不要拐弯,要说真话。

我们发现给孩子新买的玩具车弄坏了,还被藏在床底下,那就别问:你的新玩具车呢,我怎么不见你玩呢,拿来我看看。相反地,这样说或许对他的儿子有帮助得多:“我看到你的新卡车坏了,它不经玩,真遗憾,你真的很喜欢它。

孩子可能因此获得有价值的教训:爸爸能够理解。我可以告诉他我闯的祸。我必须更好地保管他的礼物,我应该更小心点。

当学校通知孩子的数学考试不及格时,我们不应该问:你的数学考试成绩怎么样?……你确定?……谎话可帮不了你!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我们知道你考得糟透了。

我们应该直接告诉我们的孩子: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

面对问题时,要平静下来,搞清楚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泄情绪。

除了事前预防,我们还可以做好榜样。比如面对一些自己的错误,在家里面坦诚公开,主动承认并改正,孩子会知道犯错不可怕,坦诚并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3.恐吓与挖苦

对于孩子来说,恐吓就像是不良行为的邀请函,会刺激他重复做不被允许的事。

孩子一听到“如果你再做......”这种话,他或者不放在心上并想试探下后果看看你的底线,或者觉得是对他自主权的挑战,或者生气你管着管那就要对着干,总之,他很容易一犯再犯。处理问题不要使用威胁。

七岁的彼得用玩具枪向弟弟射击,他的妈妈说:不要朝弟弟射击,要朝靶子射击。彼得再一次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把枪拿走,对彼得说:人不是用来射击的。

彼得的妈妈需要去保护婴孩,就需要制止这种行为,同时儿子也在没有受到什么伤害的情况下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要么朝靶子射击,要么没得玩。

挖苦,其实就是一种人身攻击。

“你太没礼貌了。你是在丛林长大的呀?是的,那才是属于你的地方,你知道的。”看着挺搞笑,但配合上严肃的表情,孩子只会觉得受到了侮辱。

它是没有脏字的辱骂,会导致孩子不服气地反击,让孩子专注于报复的幻想中。

不论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论是孩子在自己眼中的形象,还是他在同辈中人眼中的形象。

4.许诺

既不能轻易给孩子许诺,也不能刻意要求孩子做出许诺。

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经常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如果发生意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下次再说什么话,孩子也很难相信。

如果许诺,尽量做到。有些许诺,提前与孩子沟通好,告诉他或许有意外存在;只是即使这样说,真有意外发生时,孩子也不免很失望。

一种冷处理的方式

遇到不良行为,除了之前提到的沟通方式外,这种方式不妨一试:简短的说话与选择性的沉默。

有时候少说会更有效。阿尔的妈妈在车道上跟客人说再见,八岁的阿尔跑过来,眼泪汪汪地控诉他的哥哥:只要我有朋友在这里,特德总是找借口作弄我们,不停地打扰我们,你必须制止他。

要是在过去,阿尔的妈妈会冲着特德嚷: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去烦你的弟弟!少给我找麻烦,如果你再犯,我要限制你的活动一个月。

但是这次,她只是看着特德说:特德,你自己选择,你可以像以前一样听我的教训,或者自己处理你弟弟的控诉。特德大笑起来,回答说:好的,妈妈,我会走开。

有些话比如说教,需要在一些合适的场景才会有效,那么一般情况下,就选择沉默。八岁的鲁思:妈妈,你知不知道初中是浪漫的学校?

妈妈:哦?

鲁思:是啊,男孩子和女孩子总是在参加聚会。

妈妈:所以你很渴望上初中?

鲁思:是呀!

如果放在过去,鲁思的妈妈会跟她的女儿讲道理,告诉她那样是浪费时间,学校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浪漫的,而且她还太年轻,想这些事情还不合适。接下来就会是长长的辩论,导致情绪败坏。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承认了女儿的愿望。

毕竟这种说教的话,除非他们真的表现出了兴趣,你可以谈一谈你的道理,而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氛围与恰当的时机;否则,你说的这些,除了引起他的反感之外,不会有什么效果。并且,孩子的行为与价值倾向,是需要用行动引导、产生影响的,不是单单讲道理就能解决。

有时候,完全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自己就会思考,并得到合理的结论。

七岁的斯考特弄伤了腿,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参加当晚的童子军聚会。第二天早上,他说:我不能去上学了,我腿受伤了。她的妈妈什么话也没说。沉默使得气氛很沉闷,几分钟后,斯考特说:你觉得我该去上学吗?他的妈妈回答说:你对此感到迷惑。斯考特一边说:是的。一边赶紧穿上了衣服。

他自己一定想到了能够参加聚会就一定能去上学,而如果他的妈妈向他指出这一点,他可能会争辩不休。

结语

其实,不论之前谈到的理解同情共鸣式的沟通,还是简短寡言的冷处理,无论是选择不恐吓不挖苦,或是不问那些已知的答案,背后的隐藏的是两个字:尊重。

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尊重始终不变。

我们对待孩子时,要尊重他们,就像我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那样。这种处理孩子不良行为的心态既充满关爱,又不失权威,并且能够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想一想

你觉得孩子撒谎是这些原因吗?

欢迎留言分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