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新长征路

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新长征路

时间:2021-11-18 21:14:58

相关推荐

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新长征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自6月11日启动以来,晨报派出两路记者分别在于都、瑞金、宁都、兴国、赣县、信丰等革命老区,用了5天时间再走长征路,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前进,通过笔端、镜头、话筒,深入挖掘艰苦卓绝斗争历程中的感人事迹,记录红军艰苦奋斗、接力奋斗、团结奋斗的壮丽史诗。在收获感动的同时,晨报两路记者再走长征路活动也圆满结束。

一路走,一路看

在采访中感悟长征精神

再走长征路期间,记者随主题采访团沿着中央红军的足迹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思考,一路收获感动,在采访中感悟长征精神。

在于都县,记者随主题采访团实地探访了1934年长征第一渡的石尾渡口、孟口渡口、鲤鱼渡口等,听亲历者和红军后代讲述当年的长征情景,特别是92岁的于都老人熊德昃向记者深情讲述当年送别长征的动人场景,令人动容。一盏马灯照亮儿郎回家路。当年,于都县百姓钟招子共养育10个儿子,其中8个参加了红军。为照亮孩子回家的路,钟招子每天夜晚把马灯挂在门前。但最终,他的8个儿子全部在前线牺牲,没有一个回来。此情此景,让人感慨。

在瑞金,记者走访了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华屋、红井等,“母送子,妻送郎,人人争相上战场”一个个红色故事,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

在赣县,记者采访了红军长征路上突破的第一座碉堡——永固楼碉堡,感受这里发生的沧桑变化。

在兴国县,记者走访了红军高兴圩战斗遗址,参观了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深切感受到“万里长征路 里里兴国魂”的英雄本色和壮烈豪情。

在信丰县安西镇上迳村枫,记者拜谒阮啸仙烈士墓,向烈士敬献鲜花,鞠躬默哀;来到阮啸仙战斗过的地方和桐梓岗战所在地,聆听革命故事。

再走长征路期间,记者深入革命老区,践行“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边采访边学习,加班加点采写稿件,先后推出了一批鲜活、生动、接地气,有思想、有深度、有真情的新闻作品,受到了读者的好评。

践行“四力”要求

努力讲好长征故事

脚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记者们在主题采访结束后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弘扬长征精神,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身体力行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重温红色历史,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海涵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我们需要了解赣南苏区的红色故事,永远铭记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作为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去追寻历史,守护信仰。长征精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践行“四力”勇担当,努力创作融媒精品,扎根红色土地,将鲜活的红色故事和创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结合起来,用青少年喜爱的方式讲好长征故事,让孩子们知道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每一个故事。

广西日报记者周珂说,这次走进于都、赣县、信丰,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走近那些红色遗迹遗址,访问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如何在这片红色土地代代传承、积淀。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曾经的艰苦卓绝和豪迈悲壮,是他们以无与伦比的决心和坚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作为一名记者,在未来的工作中,要不忘初心,认真践行“四力”要求,通过手中的笔,再现长征中生动史实和感人事例,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讲好长征故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编辑∶熊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