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努力奋斗却收获不佳?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努力奋斗却收获不佳?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时间:2020-12-27 03:08:19

相关推荐

努力奋斗却收获不佳?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很扎心,叫做《一年加班800小时,被裁只用五分钟》,感叹职场残酷的同时,很多人自灵魂深处发问: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没有获得想要的成绩?

不是因为你不够聪明,也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很多时候你忘了一件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最强大脑》的“立方骑士”项目,5题中隐藏了3道无解题,其中一位选手在无解题上耗费太多时间导致落败。这道题的设置很具有现实意义,因为选对了方向,努力才有意义。

强调选择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忽视努力,而是说先解决选择的问题,再正确努力,更容易提高成功的几率。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也认同这一点,可是为什么这句话没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呢?因为很多人被选择困难症挡住了去路。

一、哪些因素,导致了选择困难症

生活中的选择无处不在,酸奶买草莓味的还是芒果味儿的?聚会是去还是不去?是考研还是工作?选择哪家公司的offer?

人们在不确定的时候,出现了选择困难症,过去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样的不确定?

1.缺乏判断依据

缺乏判断依据,会让选择变得困难。在缺乏判断依据的情况下,人们会下意识地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中提出了社会认同原理,即人们会以他人的行为意见作为判断依据。剧院里的领掌、喝彩,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激发观众的反应,确保演出成功。

社会认同原理,以及掷骰子、抛硬币的选择方式,本质上来说,都是人们缺乏判断依据的表现。无关紧要的事,还可以用抛硬币这种随机的方式来做决定,但是面对某些重大选择,人们就束手无策了。

2.过高的选择成本

人们倾向于做简单的选择,而当选择越模糊时,人们越难以做出抉择。

李叫兽在大学的时候,参加募捐的活动,队友对来往的人说:“有一个某某公益活动,随便捐多少都行。”李叫兽则建议队友这样说:“帮帮这些孩子,捐10块钱吧。”简单调整后,募捐的人数大幅上涨。

模糊的状况下,人们需要思考是否捐,以及捐多少,而在明确数字后,人们只需要选择捐还是不捐。后者降低了选择的成本,让选择变得更简单。

3.最优解的错误认知

学校的教育告诉我们,每道题都有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但现实却不是这样。认为凡事都有最优解,这样的认知让选择变得困难。

选择面临的风险和投资的风险是一个道理,薛兆丰教授说:“不同的投资活动有不同的风险,但每个人有自己的风险偏好,没有哪个是最佳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

以往人们缺乏判断依据,所以面对问题,尤其是复杂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而且模糊的背景信息,也提高了选择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同时思维的惯性,又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选择困难。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让选择变简单呢?

二、如何让选择更简单

1.找准目标,建立选择依据

目的和目标就是我们选择和做事的依据。不同的目的和目标,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案和路径,做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投资圈的营销专家李倩,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同时接到新浪和腾讯的offer,那时还是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的时代。她果断选择了腾讯,因为她的目标是在有发展空间的公司,做有价值的核心工作。

职场人少不了要向上级汇报工作,有的人PPT写了很多,却被领导批评没有重点,有的人几句话就指出核心问题,获得领导赏识。造成差距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目标的设定。

前者的目标是完成工作,站在自己的角度陈述,而后者的目标是有效沟通,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思考上级需要掌握哪些信息,提前进行筛选。

我曾经和一个朋友聊到,我想建一个读书群,她就问我建群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督促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至少群不能死掉,要让大家喜欢呆在群里,感觉到舒服。如果是想建付费的阅读群,还需要提供更多的价值。

另外,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只眼前的这一条路,别忘了问问自己,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式。无论如何做决定,目标和目的都是选择的指南针。

2.澄清问题,降低选择成本

降低选择成本,最重要的是澄清问题,以及清晰的自我认知。

一位朋友多出2个月的假期,询问大家学什么技能可以达到变现。

我们先来澄清问题,让它从模糊变清晰。就这个问题来看,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时间、技能、变现,其中最关键的是时间。

2个月内可以养成的,有初级驾驶技能。每个地方的规则不同,最快1~2个月可以拿到驾照。其中一个变现路径是开网约车,但是对驾龄可能会有要求,所以能否变现是未知数。

而其他的技能,如果从零开始,到达到变现的程度,技能提升和变现渠道的积累都需要时间,2个月显然不够。

那是否这个目标就一定无法实现呢?也不一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要澄清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自身情况。做选择时,自我认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假如基于自身的职业或者专业积累,选择相关技能学习,学习和变现的速度则会非常快,2个月是有可能实现目标的。

90后大学生杨超拿到埃森哲的实习offer以后,曾经问小马宋要不要去。普通人很难拿到埃森哲的实习offer,但杨超却还在犹豫去不去,最后她的选择是不去。

杨超从小就有语言天赋,大二开始就在新东方担任英语老师。她大学期间还利用积累的资源,与同学合伙创办了一个帮大学生找实习岗位的的公司。去埃森哲不符合她的个人规划,而且要抛弃掉她现有的优势,她的选择就是基于目标和明确的自我认知。

3.考虑时间因素,摒弃完美主义

没有最优的,但有最适合的选择。摒弃完美主义的思维惯性,提高时间的重视程度,与质量并重,作为追求的准则。

麻省理工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做过一个男女配对的实验。在100位大学生背后,贴上1~100的一个数字。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数字,但可以看别人的数字,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人配对。两人数字相加越大,获得的奖金越多。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配对的人数字都非常接近。但是数字最大具有绝对优势的人,却在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中,丧失了先机与优势。

时间因素是个重要变量,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它考虑进去。

三、选择后,如何正确地努力

选择后,确定了方向,我们面前仍然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为了有效努力,要注意避免以下2个误区。

误区一:迟迟没有开始行动,无法迈出第一步。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任务困难不知道从何入手,也可能是某方面的压力导致拖延。而人们在面对简单明确的任务时,总能会很快展开行动,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将任务进行拆解。

刚开始可以不用拆解得那么细,但是第一步是个例外。第一步一定要足够简单,简单到5分钟内就能完成。迈出了第一步,后面就会简单很多。

误区二:行动后,没有聚焦在选择的领域深耕。

有一部分人确实行动了,但是不够聚焦。

比如每天都在坚持写作、学PPT、学英语,但是花在每件事情上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比如这个月学演讲,下个月学发声技巧,每样都还没学透就又换了新的内容。

这两种情况都不够聚焦,精力分散所以进步缓慢。怎么样做才叫聚焦呢?

学习写作以后,我发现写作还分很多方向和不同类型,从大方向上看,分为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虚构类比如小说和剧本,而非虚构类比如热点文、人物专题、书评影评、文案、商业计划书等等。

选择一种类型的文章持续练习,好过在多种题材之间反复切换。这样就够了吗?并没有,我们还可以聚焦于局部,比如一段时间持续练习取标题,一段时间持续练习写大纲。

总之,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一件事,并且找到这件事的细分领域,然后聚焦于一点。聚焦的点越小,进步越快。

结语

选择之所以比努力更重要,是因为我们做事的顺序,是选择在前而努力在后。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再次刷新努力的起点。

我们找出了选择困难的原因,用澄清问题、找准目标、结合实际因素来优化选择,并且跳出无效努力的误区。

尽管如此,成功依然是一件偶然的事。我们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却无法百分百地将努力与成功划上等号,不过我们仍然要怀抱希望,不是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