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没走过这些地方 没听过这些故事 你就不算真正去过南长街!

没走过这些地方 没听过这些故事 你就不算真正去过南长街!

时间:2023-03-02 07:15:07

相关推荐

没走过这些地方 没听过这些故事 你就不算真正去过南长街!

有人说

一座城市的灵魂

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而是隐藏在市井深处

那些弯弯绕绕的老街小巷

如果用一条街来代表“捺伲无锡”

我想非南长街莫属

它就像扎根在这座江南小城的嶙峋根脉

沉淀出一段关于无锡的

“独家记忆”

“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南长街是古运河水乡风貌的精华地段

是富庶江南漕运重地的见证

它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

这条风情万种的古街

曾是北宋开设的驿道

南连苏州 北接常州 与古运河并行

位于南长街北端的马昌弄

就是古代锡山驿馆的遗址

车马船只往来频繁

带来了繁华的商业

明朝时期的南长街

有“窑码头” “官码头”“布码头”等

店铺林立 热闹至极

默默流淌的古运河水

早就为无锡工商业的发展

埋下了伏笔

“丝茧大王”薛南溟、薛寿萱父子

就是在这里成为一代丝业传奇

南长街364号

便是中国丝业博物馆

静静伫立的民国式建筑

仿佛见证着无锡在中国丝业历史上的C位这里解放前是原永泰丝厂

1926年 上海租地契约期满

薛南溟将永泰丝厂迁回老家无锡

依托着便利的运输条件

将工厂开在了运河边

从此开启了永泰的黄金时代

丝厂迁锡后

由薛南溟之子薛寿萱管理

薛寿萱是个“海归”

早年留学海外学经济管理

他对丝厂进行了全面改革

1936年全市主要丝厂

均通过永泰渠道向国外销售生丝

无锡白厂丝外销

占到了全国总量的54.6%

“丝都”美誉扬名海内外

南长街有上百处历史建筑及九座古桥梁

最负盛名的是清名桥

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是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也是南长街的网红打卡地

而对着丝业博物馆的大公桥

则要显得低调得多

它称不上古老 看起来也平凡无奇

它的鲜明的近代工业风格

是由无锡四大家族之首的荣氏所赋予的

无锡民族工商业逐渐沿运河兴起后

南上塘、南下塘路旁的丝厂曾多达13家

女工们需要乘坐摆渡船上下班

1926年 一名女工在过河时不慎落水身亡

厂主为了方便工人上工 遂决定集资建桥

荣德生听说了这件事

立即动用“千桥会”的善款全力赞助建造

这座桥于1930年竣工

因当时荣氏有大公图书馆

于是便把它命名为大公桥

大公桥是“千桥会”建造的第一座桥

而“千桥会”的发起人正是荣德生

在无锡 荣德生造桥88座的说法广为人知

荣氏一族心系家乡的美德

也一代代传承了下来

如今大公桥堍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里

坐落着百岁书码头

那三弦琵琶悠扬的丝弦声

和吴侬软语的唱腔里

不知是否还有当年的故事婉转动听

似乎这条十里古街

最不缺的就是故事

叩开一扇沿街虚掩的古朴木门

500岁的“莫宅”

依旧流传着“丛桂留馨”的佳话

一砖一瓦围合的院落里

粉墙青砖 翠竹清泉

一如想象中旧时江南富贵人家的样子

让人猝不及防便跌进了

几百年前的光阴

明朝年间

无锡南门莫家已是本地望族

莫骢、莫息侄叔二人先后登科折桂

“一门二进士”的故事轰动一时

得御赐建“丛桂坊”垂范后人

如今南长街入口的牌坊

就是参照当年式样重建的

背面的“丛桂留馨”四个字

集元代无锡画家倪瓒晚年诗稿墨迹而成

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人

有老无锡说

南长街还有一个名字

叫做南上塘

所谓“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兴烧窑”

便是由此而来

从清名桥朝东行走一百米

跨过伯渎港老桥

便能进入大窑路的地盘

只是大多数游人还没走到这里

就已经转身离去

大窑路以烧窑而名、因烧窑而兴

最鼎盛的时期有108座古窑

如今尚存40余座砖窑的遗址

其中有19座老窑保存完好

延绵达1.5公里之遥

据说朱元璋定都南京时

修建城墙用的砖块

大多就出自这里

而大窑路真正兴旺的时候

是在明朝嘉靖年间

当时倭寇流窜至江南地区大肆烧杀掠夺

无锡县令下令将运来的土城墙

改建成长18里、高2丈的砖石城墙

当时所有建造城墙的砖块

均来自这条一公里长的大窑路

明嘉靖32年 “矮寇”再度进犯无锡城

无锡市民奋力抗击

经过18天的奋战终于保住了无锡城

大窑路烧制的墙砖和窑上的工人

在这次无锡城保卫战中功不可没

大窑路上的那一把窑火

持续燃烧了六百多年

直到1969年最后一座老窑的窑火熄灭

大窑路的砖窑

正式宣告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的大窑路

就像一处极普通的江南民宅聚集区

只有这些曾经熊熊燃烧着的老窑

无声地诉说着

映红南门外半边天的辉煌

今天的南长街大多被包裹在高楼霓虹之中

但仍保留着当初运河水弄、枕河人家的风貌

沿南长街有多条巷弄

如纵横交错着的细小支脉

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贺弄、奚家弄、混堂弄、大码头弄……

一边是灯红酒绿的酒吧一条街

一边是恬静安详的运河水弄堂

一边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

一边是时尚快速、不夜都市的现代生活节奏

斑驳的墙

浓浓淡淡地记载着

时代的更替

古老的街

原住民和饮食男女擦肩而过

尽管如此

当人们踏上南长街的那一刻

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礼赞

古诗词里的江南

梦魂深处的故乡

记者:姜策 何忱

编辑:小花

图片来自@陆建华摄影、@Abby58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