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往事如烟:36年前的生产队 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往事如烟:36年前的生产队 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时间:2019-07-26 12:32:34

相关推荐

往事如烟:36年前的生产队 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人生的旅途,有多少岁月,抹不去痕迹;有多少回忆,总是恍若眼前。

生产队,这个消失了36年的词语,无论在书本还是现实中,基本都没有了踪迹。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们,已经鲜为人知了。

即使偶尔听说或看到过,也不知道生产队,到底是怎样一个事物?然而,这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却是一生难忘的回忆。

父亲是个棒小伙。

我的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听母亲讲,父亲小时候,爷爷就因病早世了。而父亲又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年幼的弟弟妹妹,生活的重担,无奈压在了奶奶和年幼的父亲身上。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确如此,我的父亲在8岁之际,就跟奶奶学会了怎么干农活,可谓是“犁耕靶拉”样样都行,父亲的聪明能干,在当时村里也是挂了号的。

或许,正是父亲的聪明能干,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他十八岁之际,就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奶奶说,我的父亲当时是全公社最年轻的生产队长。

在父亲的一生中,二十余年的生产队长,成了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段岁月,他亲身经历了这一特殊时期,当年的许多片段和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感慨万分。

于是,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也成了我每次回家想做的事情之一。

父亲是生产队长。

在开始讲述下面的内容之前,先给不知道的朋友,普及下什么是生产队?

生产队,是指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国营农场中,它是劳动组织的基本单位。在农村,它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生产队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归生产队集体所有。生产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有权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编制生产计划,制定增产措施,制定经营管理方法;有权分配自己的产品和现金;在完成向国家交售任务的条件下,有权按国家的政策规定,处理和出售多余的农副产品。

听父亲讲,生产队存在的具体时间,大概在1958年到1984年间,后来随着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解体。

我们村里人多,大约有1000多口,分为四个生产队,而父亲所掌管的是第二生产队,简称:“二队”。老实说,生产队长不算什么官,但是在当时却尤为重要。

在那靠天吃饭,与天斗,与地斗,保口粮,保温饱的艰苦岁月里,小小的生产队长,领导着二三百口子人,生产队长就是一个生产队的灵魂,就是社员中的核心人物。

在我朦胧的记忆里,感觉父亲每天都是那么忙碌,即使在家,也总是不断有人来来往往,说这说那。这也许就是父亲作为生产队长的“核心”作用吧。

父亲的工作范畴。

生产队长,官小事多,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多如牛毛,一点也不为过。

每天起床最早的一定是父亲,他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棵大树下,摇响了开工干活的铃声。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社员到齐了,熟知四季农活的父亲,开始分配工作,根据头晚制定好的工作计划,将社员分成若干小组,有去村南田地里除草的,有去村北田地打药的,有去赶牛犁地耕地的……听清楚了自己的任务后,社员就各自带着对应的农具,去指定的田地干活了。

和学生上学一样,生产队干活,一天也分三个时辰,只不过社员的出工,是早工、上午工和下午工三个时段而已。一般早工是近地干活,时间不长,干到一两小时就回家吃饭了。而上午和下午大都是干同一活,除非干完或有紧要生产任务,否则不换地点也不换农活。

在这期间,有专门的记工员,也就是登记每个人每天出了多少工,然后发给相应的工分,年底核算共计多少工分,该分红还是欠生产队的?

有人说,生产队长肯定不用干活吧,工分不少挣,也一定不会欠队里的。如果这么想,真的大错特错了。真实的情况是,作为生产队长,不但不会多挣工分,而且也没有一点特权。

听母亲说,父亲当生产队长那么多年,家里每年都是亏欠队里的工分,当然也有我家里劳力少的缘故。别人家是年年分红,而我的家里,则是每年将母亲喂养的一头大猪变卖,抵了亏欠队里的工分。每每说到此处,母亲总是难过地埋怨父亲说,当那么多年队长,对家里没有一点好处。

唯一让母亲高兴的是,每年年终,上级对各个生产队的工作情况,进行评选,父亲领导的二队,总是榜上有名,家里的墙上,贴满了父亲被授予“先进生产个人”、“优秀党员”等等的奖状。

大哥讲述的一些事。

我们二队,不但有几百亩地,还有鱼塘、粮库、十几头耕牛。大哥和小伙伴们,最爱逛的是鱼塘,鱼塘不大,里面有不少游来游去的鱼。

大哥嘴馋总想尝尝鲜,看守鱼塘的社员,见是生产队长的公子,自然想巴结一番,逮了一条大鲤鱼给了大哥,欢天喜地的大哥回家,美味的鱼儿是吃上了,同时吃上了还有父亲一阵的暴打。说到此处时,大哥说:这也是痛并快乐着。

挨了打,依然吃心不改。让大哥惦记的,还有队里的粮库,粮库不但有小麦和黄豆,还有好吃的花生。每当队里的保管员,拿起钥匙开启粮库的时候,他就小眼巴巴地盯着,希望保管员良心发现,赏给他一些吃。其实,保管员对大哥还是不错的,父亲不在时,多少会抓些花生,偷偷塞进大哥的裤兜里。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每到农闲的季节,父亲就带领社员,进行积肥,树叶子,沟渠里的草皮,都成了积肥的原料。社员将这些东西,倒在一个大池子里,里面放满水,再混和麦秸等杂物,发酵一段时间后就成了土杂肥。

而上学的大哥,节假日也被父亲安排,挎上小筐头,去到处转悠拾粪了。要说现在收集肥料很简单,但在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积肥,就很难了。

孩子有孩子的聪明劲。大哥和小伙伴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还是发现了积肥的捷径。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村外的马路上,就会走来一队去邙山拉石头的马车队,马儿走在路上,是不可能不拉不尿的。

于是,马车队走过,就会有哩哩啦啦的马粪留下,大哥和小伙伴一拥而上,原来还空空如也的筐头,一下子就有了半下子,可以交差回家了。

结束语。

生产队的年代,如今已经渐行渐远,这段集体时代的一段历史,是艰辛的,也有许多快乐的回忆。

许许多多和我父亲一样的生产队长,没有待遇,没有档案,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社员服务,付出了如火的青春岁月。生产队,也留给了他们永不磨灭的记忆。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