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时间:2019-12-20 13:44:30

相关推荐

常识积累:汉族传统节日及习俗(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备考咨询,报考指导

重庆乐恩,专业解答

在汉族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是为了纪念一些重要的先人,通过节日寄托情感,其中寒食、清明、端午这三个节日则凸显了古代汉族人的情怀,关于这三个节日的相关文学作品是考生备考的重点。

(一)寒食节

1、时间及别称:清明节前二日,亦称“禁烟节”、“冷节”。

2、起源:为了纪念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遭到晋献公姬诡诸的追杀,颠沛流离十九年,介子推与一批老臣始终追随左右。在最艰难的时刻,介子推甚至割股肉供重耳充饥。后来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介子推,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山林。晋文公听信小人谗言,下令放火烧山,意外将介子推及其母亲烧死。

3、主要习俗:禁烟、冷食(无需生火加热,可直接食用)。

4、文化意蕴:寒食节刚开始是为纪念介子推,后逐渐与清明节合并,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

5、常考相关诗词句:

(1)宋之问《途中寒食》,“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2)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意诗句中“新火”一词,也对应寒食节。

(二)清明节

1、时间:春分后十五日,大概在农历三月份左右。农历三月份大概是公历四月初,现在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

2、起源:清明节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3、主要习俗:扫墓、戴柳(插柳,在部分地区有纪念年华之意。在古代“柳”多指留恋之意,女子戴柳表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留恋)、植树、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

4、文化意蕴:对先人的缅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常考相关诗词句:

(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白居易《清明夜》,“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三)端午节

1、时间及别称: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以兰草汤沐浴去污)、重五(日和月都是五)等。

2、传说:有三种传说。

(1)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多次劝诫吴王夫差杀掉勾践,夫差听信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杀,后将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江。

(2)纪念孝女曹娥。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而哭。过了十七天后,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3)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屈原遭受排挤被流放,楚国亡国后,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三个传说中,以纪念屈原流传最广(考试通常以其为选择标准)。

3、主要习俗:

(1)吃粽子:据说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蛟龙惧怕五色丝线和艾叶,人们又怕屈原饿着,于是就用艾叶包裹糯米饭,用五色丝线捆绑,投于水中驱赶蛟龙。

(2)赛龙舟: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来救,一直划船至洞庭湖。

(3)挂菖蒲、艾草:端午是入夏之后的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也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民众在门前悬挂菖蒲、艾草,用于防蚊、驱病、辟邪。

(4)佩香囊:意在祛病、防病。

(5)饮雄黄酒:古语“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

4、文化意蕴:体现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情怀、适应节令、驱邪避害。

5、常考相关诗词句:

(1)陆游《乙卯重五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苏轼《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3)吴文英(南宋诗人)《澡兰香·淮安重午》,“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楚江沉魄”对应屈原。

本文来源:乐恩教育教学部 周治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