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第四站|玉树

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第四站|玉树

时间:2019-06-12 00:50:01

相关推荐

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第四站|玉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支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促进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遗文化发展,加强地区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于 9 月至 11 月组织开展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作为北京文化旅游合作促进平台的一项重要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线上组织北京扶贫支援地区非遗文化系列主题活动,线下组织非遗摄影与纪实拍摄展。

非遗活动组在离开第三站乌兰察布后,便马不停蹄的来到了本次行程的第四站——玉树。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有玉树歌舞、藏族服饰和奇特的风俗人情,有文成公主庙和众多教派的佛教寺院,有列入新寨嘉那嘛呢石堆和岗察寺殿内宗喀巴佛像,有“三江源”、隆宝滩和可可西里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美丽的地方就有这么一些人,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发现美、追求美、呈现美的过程中,并在实践中把这种精神产品转化为物质的、可见的,使之成为文化多样性的载体,从而传递着历史的记忆、传统的认同、族群的精神、审美的流变。这些人凭借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给我们文化历史中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藏药泥塑面具

年,巴丁才仁就把自己的药泥塑和藏式木雕申请了非遗。当时被确立为县级非遗项目。随着 年 4 月,玉树藏族自治州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级“藏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巴丁才仁的药泥塑和藏式木雕成为州级非遗项目,陶器和唐卡也成为县级非遗项目。在这次进京前,巴丁才仁已经把藏式木雕和药泥塑的省级非遗申请和唐卡和陶器的州级非遗申请递交上去了。

在玉树研修班里的 18 位非遗传承人当中,巴丁才仁是非遗项目最多的一个。他笑着说“家乡的人都管我叫“多功能”,说我会的很多”。

成为人们口中的“多功能”是不容易的。在高中毕业后,按照家乡的习俗,巴丁才仁在家乡的邦琼寺出家。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在寺庙里巴丁才仁除了修习佛法,就跟着寺里的丹增活佛学画唐卡。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是,因为当时寺庙里的修复和佛具的都是由和尚们自己做的,巴丁就跟着寺里的久美多吉和尚学习了木雕。说起玉树的民间手工艺代表,木雕便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寺庙的木雕更是以精致出名,能够跟着久美多吉和尚学习木雕技艺是巴丁才仁出家后意外收获。巴丁才仁说这些寺庙里的经历很少跟人提起。但是,这两次的学习却改变了他的一生。

,巴丁才仁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玉树市巴丁民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读懂玉树工艺作品的魅力,从而展示玉树文化。

每一个人的进步都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外界交流。为了让自己更强大起来,让自己在创作中有新的启发,巴丁才仁到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等进行学习。他在学习的时候也不忘自己的产品带到学校,在校园里展出,让专家提出意见。值得一提的是,9月21日-25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九期玉树藏族传统工艺研修班结业成果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11号馆“时尚北京”展区隆重举办,巴丁才仁有幸参加展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走到他的展区,和他亲切交流,这对他的鼓励很大。“各级领导对我们很关心,每一位领导走到我身边,都会详细询问生活、创作和市场的问题,他们很支持,我们就有动力。”巴丁才仁说。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右二)和巴丁才仁(右一)亲切交流

玛尼石雕刻

玛尼石(Marnyi Stone) 最原始的名字是 “玛智石” 。这是根据三世如来心咒八字真言“ 嗡 . 玛智牟耶萨列德”,取了前面的“玛智”两个字而来的。

“玛智石” 是从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传统习俗。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比如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着古老雍仲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也都是古象雄雍仲本教的遗俗。

藏族对佛教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男女老幼都以做佛事为崇高。在广袤的草原上、偏僻的山沟里,人们刀笔不停,艰苦劳作,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刻写上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色彩,使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玛尼石。虔诚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随着人们不倦的纹刻,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玛尼石聚集起来,就成了玛尼堆和玛尼墙。

才仁看卓自小学毕业,才仁看卓随从父亲学习刻经。才仁看卓一家的刻经艺术在新寨村属于家喻户晓的。以前,多数家庭在新寨只刻嘛呢石,只有才仁看卓一家 从事刻经文的活动,而且雕刻的字迹栩栩如生,结古寺的闭关大僧(阿扎)经 常派很多人到才仁看卓家里请雕刻的经文。从小,才仁看卓雕刻的经文不计其与 数,包括普贤行愿品,解脱经,长寿经和忏悔经等无数个佛陀经文。刻过最长 实 经文的页数是600多页。日积月累,石刻艺术日益见长。目前在玉树,继承“新寨嘛呢经雕”的传统石刻技艺申报公司一家,主要由才仁看卓本人制作,才仁 看卓为了延续祖辈的非物质文化,一方面传承刻经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成立刻经中心,雕刻不同技艺产品,让石刻艺术走向世界。精品嘛呢石刻不仅被当地信徒作为佛教供品,而有些用于精品挂件,使石刻技术与时俱进让石刻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藏糖

“曲克安哒”藏语意为香醇的奶膏,是藏族人将牦牛奶中的酥油、曲拉分离以后,将剩下的液体在炉灶上长时间熬煮,最后凝结成的一种酸中带甜的糖浆,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含钙很高的奶制品、具有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在藏区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将“曲克安哒”糖放在手心小口舔舐,味蕾感受到的甜蜜滋味,是玉树人永远抹不去的童年回忆。

就是这款传统独特、朴实无华的藏家甜点,被来自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哈秀乡的白卡带出牧区,成为“曲克安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带动当地妇女一起脱贫致富。

,白卡拿出所有的积蓄在哈秀乡成立了玉树市青年牧女商贸有限公司。创业初期,白卡曾屡屡碰壁,她上门推销,若是免费品尝,大家都愿意试一试,但真正愿意花钱买的人却寥寥无几。白卡说:“那一年,几乎没赚到什么钱。”前路艰辛,白卡却从未言弃,为闯出一条非遗产业之路,她开始了求学之路。

,在玉树州委的帮助下,白卡在清华大学参加了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北京学习的这段时间,她认识了许多曾经只有在电视上才见过的“大人物”。通过他们,白卡还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木兰学院创业班,与百余名中国优秀女性企业家交流学习。

,白卡在玉树哈秀以“曲克安哒”做为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试验田”,以解决“曲克”糖浆难以固化塑形的难题为主,继续优化藏式绿色食品,给导师和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藏刀

藏刀,又称藏腰刀,它不仅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而且由于它的形状、工艺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描述藏民族特征时,总把人与刀联系在一起。

藏刀不仅是实用性很强的用具,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今,藏刀就是非常紧俏的旅游商品和馈赠礼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藏刀的刀身是以钢材锻制而成,通过手工精心加工,刀刃锋利,刀面净光。藏刀从规格尺寸上大致可分为长刀、短刀和小刀三种。长刀最长的有一米多,短刀约四十厘米左右,小刀则仅有十几厘米长。从形状上讲,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有牧区式、康巴式、后藏式等区别;用途上分,也有很多种,如林区砍树有专门的砍树刀、屠宰刀,甚至天葬场上用的也有专制刀具。藏刀的刀把多用以牛角,牛骨或木材制成,较高档的刀把用银丝、铜丝等缠绕,刀鞘则更为讲究,除较简单的只有木鞘或皮套外,多数是包黄铜、白铜,甚至包白银,并且上面刻有各种精美的飞禽走兽及花草等图案,有的还镶嵌各种宝石、镀金等,显得格外华丽和富有。而玉树藏刀的非遗老师是普嘉老师,一位以传承藏刀为己任,不忘初心为努力把藏刀传承下去认真带教和传授技艺,将非遗传承人的所有的文化和工艺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徒,让铁艺文化发扬光大,致力于世界工艺文化之前列的一位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玉树优秀非遗作品展示

-END-

北京文化旅游合作促进平台成员地区:新疆和田、西藏拉萨、青海玉树、湖北巴东、十堰、神农架、内蒙古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赤峰、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通辽、兴安、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河南南阳、洛阳、三门峡、邓州、四川什邡、辽宁沈阳等10省(区)22个地(市县)。

平台共建 品牌共创 信息互通 资源共享 客源互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