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之十大论调 如何破解?

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之十大论调 如何破解?

时间:2019-11-27 05:49:54

相关推荐

疫情冲击中国经济之十大论调 如何破解?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英)

伊始,中国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截至目前,确诊病例已突破6万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超过SARS,为抗疫而不得不实施的封城封路停产停运直接影响经济运行。面对新冠疫情,国内外涌现出不少悲观论调,诸如社会消费崩溃论、经济增速骤降论、中美脱钩加速论、中小企业破产论、全球产业逃华论、通货膨胀失控论、债务风险高企论、供应链条断裂论、外贸投资停摆论、全球制造衰退论等不一而足。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看出,这些论调都是站不住脚的。

一是通货膨胀失控论。受到疫情和春节叠加影响,今年1月份中国CPI上涨5.4%,创8年来新高。不少人担心疫情会让物价飞涨,导致通货膨胀失控。但深入分析一月份食品和非食品价格涨幅分别为20.6%和1.6%,显示物价走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食品价格走高,而食品又以猪肉和鲜菜为主,其中猪肉上涨116%,鲜菜上涨17%,其他肉类分别上涨10-20%不等。而非食品中因美伊冲突导致的石油价格节节攀升也是物价上涨原因之一。

以坊间拿掉猪肉就只剩通缩的说法,1月份拿掉食品和能源,物价只增长1.5%,较上月仅上涨0.1个百分点。考虑到进入2月份后春节已过肉类消费会骤减,供求改变价格回落,而能源价格也已经从高位回落20%,两个拉动物价上涨的主因食品和能源都在消减,同时经济不火通胀不起,始终在低位徘徊的PPI传导至CPI也有助于抑制通胀,物价高企已然失去动能。通胀水平失控的担忧显然不会成真。

为疫情提供市场流动性支持,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宽松,也并不具备推高通胀的逻辑链条。日前央行也明确表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基调并没有改变。针对短期疫情相信央行也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手法,而是精准滴灌,因此绝不会因货币多发而引发通膨。

图1:2000-1月份中国CPI和PPI走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是社会消费崩溃论。消费作为拉动经济主力,排在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之首,有人担心新冠疫情让社会消费失序。新冠疫情导致春节期间餐馆关门,电影院大门紧闭,自我隔离抑制了出行和消费。由于疫情宜家家居关闭了在中国的33家门店。受疫情影响,不少国家暂时变更了对中国免签,138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人和物品加强检查,少数国家甚至禁止来自中国的旅客入境,不少国内外航空公司取消或减少与中国之间的航班,这直接影响旅游消费。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统计,春节以来中国航空公司旅客运输累计1021万人次,同比下降70%。航运业、零售业、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等消费骤降,有人担心社会消费将面临崩溃。然而受压抑的消费一旦疫情过后将会出现爆发式反弹,毕竟6亿中等收入以上消费需求就在那里,不是新冠疫情能够消减。

图2:2000-消费和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实际上消费需求并不会因疫情而消失,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很多人现在买菜都在网购,线下消费线上化,学生学习也被搬到网上,线下培训线上化,更不要说网络游戏娱乐不停歇,网上消费的加速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伴随疫情的缓解和消灭,线下消费也会逐步恢复。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最大旅游客源国,每年的出境游人数和入境游人数达1.5亿人次左右,这些旅游需求并不会由于疫情而消失,只是有所延后,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结束后旅游餐饮娱乐等的消费会出现爆炸性恢复。尽管有些春节消费无法弥补,但需求不会消失,消费这架马车只是在为后面更快奔跑积蓄力量。

三是经济增速骤降论。有人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让中国经济增速断崖式下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失速危险。德意志银行认为疫情拉低一季度中国经济1.6个百分点至4.6%,全球经济也将下滑0.5个百分点。除了抑制消费之外,新冠疫情拉低经济增速还体现在推迟投资和影响出口方面。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侧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贡献了57%、32%和11%。WHO把新冠疫情列为PHEIC后,不少国家限制来自中国的人员,并可能进一步加强对来自中国的产品的检验、检疫,加上停产停工等的影响,投资和出口均踩了刹车,拉低了疫情期间的经济增速。

图3:2000-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照非典时期疫情也抑制了二季度出口,二季度GDP增速收窄两个百分点,但是全年依然保持10%的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保持30%以上增速。但今非昔比,中国GDP总量12.7万亿、人均不足万元,并刚刚入世,入世红利、人口红利都在释放。与那时相比,我国经济总量已达百万亿元、人均超7万元,无论是个人、企业的经济实力,还是政府逆周期调节的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有战胜非典的成功经验,又有远强于当时的软件实力和硬件基础,而且动手更早、力度更大,抑制经济下行的力量更强。因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预计对全年经济增速的影响不会超过0.5个百分点。

四是中美脱钩加速论。美国智库Milken Institute的分析师认为,中国新冠疫情将比贸易战更能加速美中之间的“脱钩”。尽管1月15日中美签署贸易协定,两国领导人也通话承诺按计划履行,但随着疫情的持续,中美加速脱钩论也随之而起。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中国疫情有助于美在华投资企业回归,这有助于美国制造业的振兴。

这只是一厢情愿,中美贸易摩擦两年来,在华美资企业不减反增,超过6.8万家在华销售五六千亿。跨国公司选择在华建厂,不只是成本问题,也不是一个病毒能赶得走的,更是产业链的要求,供应链之所需求。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9成的苹果产品在华生产。而这些供应商还有上游供应厂家,搬回一两个企业可能,但是把整个产业链搬回去恐绝无可能。

图4:1985-中美贸易额及逆差额发展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

客观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停止,中美科技战依然持续并未减缓,美众议长佩洛西在在刚刚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呼吁大家不要采购华为5G设备。但与此同时,美商务部日前又延长对华为的临时许可45 天,这是自华为去年 5月被列入“实体清单”以来,美国第4次延长临时许可。

今年适逢美国总统大选年,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敌人”,拿中国说事、制造贸易摩擦、把问题推给中国,这都是管用的拉票手段,但与中国彻底脱钩对美国的利益并没有好处,在中美贸易摩擦的,中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额达7500亿美元,不减反增。

当今全球的的产业链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分割,中美贸易额和经济总量在全球的占比30-40%,让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脱钩无疑是自杀行为、损人不利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美国各界为中国战疫捐助的口罩、防护服、医疗设备等价值已超过3.8亿美元,全球领先。因此,因此笔者认为,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停止,但是无法脱钩。加强中美各领域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美国,双方间的经贸合作既是互利共赢也是大势所趋。

五是全球企业逃华论。有人担心疫情会加速企业逃离中国。由于劳工、环保成本上涨影响有企业搬离中国转向东南亚等,但是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全球产业发展始终遵循雁阵模式,就是不断从欧美到日韩再到东南亚的转变过程,在两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中,为规避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的不利影响,有企业从大陆搬到东南亚非洲。新冠疫情会导致企业加速逃离中国,这恐怕只是国外某些政客的一厢情愿。

首先,企业的转移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运行良好的跨国公司不会因短期疫情就将企业迁出中国(当然那些原本就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的企业除外),其次,产业的发展需要上下游几百个厂家的产业聚集和产业链才能发展,而中国是全球唯一产业门类齐全的企业,再者,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最大消费市场,没有企业愿意放弃中国这个市场。中国销售了2500万辆汽车,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要在上海投资500亿生产电动汽车,而特斯拉股票的亮丽表现也证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

今年中国将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有哪个跨国公司会因为疫情的短暂冲击而放弃拥有6亿中等收入以上群体的巨大市场,逃离中国呢?跨国公司会在全球布局,但是没有企业真的愿意离开中国市场。

六是中小企业破产论。新冠疫情之下,有文章指出担心疫情成为压死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小企业最先感受到寒意,特别是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中小企业。

清华大学朱武祥老师领衔的北大清华课题组对近千家中小企业所做调查显示,34%的中小企业认为其账上现金能只能让企业维持一个月,另有33.1%的中小企业表示可以支撑两个月,账上现金只能支撑三个月以内的中小企业达到85%,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业能支撑六个月以上。从营业收入影响来看,近30%的中小企业预计营收腰斩(下降50%),而预计下降20-50%不等的中小企业占比28.5%,合计58.1%的中小企业认为营业收入将下降20%以上。从应对现金流短缺的办法来看,22.4%的企业采取减员减薪,21.2%的企业准备贷款来解决,16.2%的企业干脆停产歇业,13.6%的企业准备股东自己增资,10.2%的企业选择找民间借贷。

从上述数据来看,受新冠疫情冲击最大的确实是中小企业,因为他们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疫情如能尽快结束,中小企业还可以想法克服,但是疫情影响如果超过一个季度,会有企业支撑不住,中小企业破产论的担忧也源于此。

图5: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但事实上,为帮助中小企业抵御新冠疫情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所有省市都出台了100多份政策文件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从税收、房租减免到资金的支持,为企业减税降费减负,同时优化营商环境,努力降低疫情的影响,支持中小企业迅速恢复活力,包括不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以及成立中小企业纾困基金。

而疫情同时也促进了网上消费、网上教育、网上医疗、网上娱乐、在线视频等的发展,数字化生存成为企业必备的游泳技能,这也给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思路,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迈过疫情这道坎的中小企业也会更茁壮地成长。

七是债务风险高企论。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的债务率连续超过150%,居高不下,企业负债率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都居于高位,尽管近年实施了严格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是企业债务率高企依然是不争的事实,债务率高企的企业能否挺过新冠疫情令人担忧。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债务率并不高,地方政府债务率也不到77%。但是在大疫当前政府还要坚持紧平衡,政府既要加大财政支出来支持战疫、减税降费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也要防控地方债务风险。

客观来讲,中国政府近年2.8%的赤字率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战胜疫情,完全可以将赤字率提高到3%或更高。而在全力战疫情的过程中,政府债务风险不仅总体可控,而且仍有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一是适当扩大地方专项债规模,为此今年财政增加了近3000亿地方债,二是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共同战胜疫情。

此外企业的债务风险也可控,首先是通过近年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少企业杠杆率不断下降,这为企业轻装上阵,战胜疫情提供了减轻负担提供了弹药。同时财政金融主管部门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的融资,也有助于企业抵御债务风险。

八是供应链条断裂论。由于中国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核心地位,疫情停产停工也波及各国。韩国现代汽车2月4日宣布,由于疫情爆发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该公司将暂停其在最大制造基地韩国的生产,成为全球首个因疫情冲击供应链而暂停中国之外的大型汽车制造商。除了汽车外,中国还是多种关键原料药的生产者,疫情也带来全球药企库存告急。

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密切关联,供应链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中国湖北疫情爆发波及到全球供应链。WHO将新冠疫情列为PHEIC后,100多个国家对来自中国的人员和物品加强检查,包括关闭边境、暂停免签、加强检验检疫等,这确实对全球贸易投资产生影响。但全球供应链本身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短期意外并不会对其产生实质影响,新冠疫情持续时间将决定此次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程度。有人因此担心如果新冠疫情持续数月,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强烈冲击,导致供应链断裂。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链停产,韩国关闭了其在国内的现代汽车厂家。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其生产仿制药所需要的原材料有70%左右依赖从中国进口。苹果在全球的800家供应链企业中,有290家在华,占比超过36%。这都显示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相对固定和稳固,不会因为短期冲击而断裂。血管的旁枝可以生长,但是主动脉主干道从来都不会改变,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替代供应链可以有,但是短时间的影响很难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实质改变。因此,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将是短期的,全球供应链不会因新冠疫情而断裂。

九是外贸外资停摆论。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是13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进口贸易第二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吸引外资第二大国,中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招商引资、对外投资都在全球举足轻重。新冠疫情会导致一些贸易受到影响、投资延迟,但不会令外贸外资停摆。而且一旦疫情好转,外贸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今年是我国实施外商投资法的第一年,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这对于外资无疑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新冠疫情或许会暂时影响外资金融机构来华速度,但绝不会扭转他们投资中国的势头。对外投资可能放缓,但外商投资绝不会减少。新冠疫情只是暂时,贸易投资是长久之道,疫情对外贸外资的影响短暂,无论是外商投资还是对外贸易都不会因此停摆。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出台多项措施,支持外贸企业抓紧复工复产,促进外贸稳增长。特别是针对性地解决中小微企业进出口中的问题。

十是全球制造衰退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占比25%,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制造业面临衰退。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汽车制造业。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中国去年销售汽车2500万辆,此次疫情源头武汉正是汽车生产重镇,汽车业占到武汉制造业的一半。北京奔驰的一份文件也显示,其在天津的19家汽车厂如果不能尽快复工,将面临每天4亿元的损失。

在中国出口的商品当中,有近60%是机电产品,规模达10万亿元。同时中国作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产品包括大量中间品,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企业停产停工停运,如未能在库存消耗完之前恢复出口,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影响。但是复工复产多数实现,现在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维护贸易链条,保证全球制造业少受影响。

从能源消费和进出口来看,中国能源消费和进口在全球数一数二,年进口石油2亿多吨。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能源署(IEA)预计今年石油需求将每天增加82.5万桶,比最初预计的每天新增120万桶,降低了31.25%。在春节过后,中央已经开始关注企业复工问题,除湖北外的企业正在逐步复工复产,80%以上的国企已经复工,随着生产的逐步恢复正常,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除,疫情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将极为有限,不会造成全球制造衰退。

中国举国上下全力战疫。防疫情、抓经济,中国正在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全力战疫的同时,中国及时采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在内的强有力逆周期调节措施,来对冲和消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分类施策,推进企业分批分期复工复产,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相比,中国人的卫生条件和卫生水平都不可同日而语,14亿人口每个人都严加防护,成千上万的医生全力以赴全力战疫,再强大的新冠疫情也将很快缴械投降。

全球合力应对新冠疫情。正是由于新冠疫情威胁全球人民的健康,全球已经携起手来共同应对疫情,美国企业捐赠物资超过3.8亿元,日本向中国捐赠口罩防护服和医疗设备,并附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裳,与子同衣”等诗词为中国加油,韩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也纷纷向中国伸出援手。2月11-12日,全球400专家齐聚日内瓦WHO总部共商应对新冠疫情之道。中国、美国等世界各国都在抓紧研究对策,研制防控病毒的疫苗。中国专家正在对几种对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品加紧进行临床实验,美国专家正通过复制病毒基因的创新方式来快速研制疫苗,预计4月可投入临床试验。新冠疫情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威胁,各国正加强合作,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加大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增长。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逆周期调节工具都正在加力提效,加强对受疫情影响的地区、产业、企业提供财政金融支持,央行迅速释放1.7万亿流动性,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财政部安排数百亿财政资金支持,增加近3000亿元的地方债规模,对疫情影响和急需的企业贷款进行贴息。截至2月3日,全国27个省市已经出台了137份文件,支持地方经济增长。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不能小觑,很多地方的投资已经开始加速。由此,疫情影响只是暂时,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可能会有所调整,增长的速度会前低后高,但是前进的力量和趋势没有变。

全球合力应对经济下行。IMF总裁2月3日就表示“我们对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充满信心”。世行行长也表示,世界银行时刻准备支持中国政府遏制病毒扩散的努力,世行准备与中国开展合作进一步强化中国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韧性。在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时刻,世界银行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

无论是纵向与SARS的历史比较,还是横向与美国、巴西等国发生疫情时进行国际比较,都会发现不管疫情有多严重,都只是暂时的,无论对经济的影响有多深,都终将很快过去,而且跌得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烈。不管遭遇怎样的倒春寒,春天的花必然要开,而且春天的脚步是谁也拦不住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