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安徽又一古镇走红 人称宣城“小上海” 还有华东第二大教堂

安徽又一古镇走红 人称宣城“小上海” 还有华东第二大教堂

时间:2018-11-22 21:55:32

相关推荐

安徽又一古镇走红 人称宣城“小上海” 还有华东第二大教堂

简称宣,古称宛陵、宣州,地处安徽省东南部,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风雅沐浴,无数美好的古村古镇散落其间。这些古村镇沉淀着宣城的文化,宣城的历史。如果你到安徽的古宣州旅游,有一处古镇是中外游客的必到之处,这里就是千年古镇水东镇。今天就给大家聊聊这个很红的古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抽个时间旅游一番。

水东古镇位于宣州区东南部约29公里,与广德、郎溪、宁国交界,是宣州区的东大门。古镇始建于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水东因水阳江便利的水上运输条件而成为皖南鼎盛的商埠。在这里,你仍然能触摸和感受到它的古老和辉煌。这里有源远流长的水阳江、有千年历史的水东老街、有华东第二大天主教堂等等。

水东老街始建于唐,至宋代师集镇已经形成规模,因得利与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商贾云集,商贸活动兴盛。主街道全长1350米,全部由青石板铺就而成,石板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早已变得圆润光滑。据传说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曾经来过这条老街,其下榻的老街现在更名为“崇祯街”。

沿街两侧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黛瓦、木檐、马头墙,更显盎然古意和徽风皖韵。古宅大都是明清修建,内部架构简练均匀,雕梁画栋,别出心裁,有很高的工艺水准和研讨价值。一般为前店后坊或下店上居,进深较大,内有天井,下方有方型或长方形石砌水池,民间称为“四水归明堂”。有采光、通风、排湿的作用,也有“肥水不外流”之寓意。

“大夫第”是老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整体为典型的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后来这位宅院卖给一位梅氏富商,成为梅家祠堂。不过从现存建筑的雕梁画栋,萦梁绕壁,仍能看出当年的官宦人家的雄姿。

许多人不知道,在老街的一隅还坐落着华东地区第二大的天主教堂,这座教堂仅次于上海佘山圣母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1870年,为法国传教士金式玉主持建造的,建筑风格为欧洲哥特式。内部为砖木构造,古朴典雅,教堂建造之巩固,用功之精密,虽经百年风雨腐蚀,仍屹立天际,无缺无损。其建筑与老街整体风貌有显著区别,又比较和谐,为中西文化融合的经典建筑。

老街的“十八踏”和“五道井”是两处极有特征的前史遗存。“一、二、三、……十七、十八”,没错,水东最有名的地方十八踏,正是因为有十八级台阶的缘故而得名,这里也是通往水东码头的主要通道。“十八踏御井”是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此品水甘甜,因而赐名。现在井上建有一幢二层牌坊,古朴典雅,与老街面貌天衣无缝。“十八踏”下是青石砌成的方形古井,井下有一个20余米长的水池:桥上饮用,桥下盥洗。井水明澈甘冽,终年不涸。

千年古镇,几度繁华,几经沧桑。从明清时期的商埠重地,然后是清末民初“小上海”,再到现代的水乡小镇,这个地方,有传统,有韵致,有热闹,因而更越发引人回味。

往期精彩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位于黄山山区腹地,丝毫没有商业化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安庆大地上的“古明珠”,特产远销海内外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位于宣城的“造纸村”,宣纸从这里诞生

安徽又一古村走红,池州深山里的“匈奴部落”,千年来少有人知

安徽又一古镇走红,素有“金陵门户”之称,霸王项羽在此自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