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丝绸之路上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环游

丝绸之路上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环游

时间:2018-07-27 03:28:57

相关推荐

丝绸之路上中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环游

青海,感觉在中国就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省份,全省总人口不过600万,还没有很多东南沿海一个地级市的总人口多。它和西藏一起以“青藏高原”这个专用名词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理课本中,名气却远远逊于西藏,而它的省会西宁更是没有拉萨的名气大。要不是最近几年青海湖声名远播了,谁会想到去青海呢?

从张掖去西宁,可以坐从乌鲁木齐发往兰州的高铁,这是一条连接新疆、青海、甘肃三省省会的线路,沿途穿过的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峰便是祁连山脉,大概就是从金昌往张掖去的火车上远远望见的连绵的雪山,没有了远观时的巍峨壮阔,身临其境也少了些许的神秘感,然而南方人对雪终究是有一些物以稀为贵般的莫名兴奋的。

在张掖上车的人很少,车上的人更少,一节车厢里稀疏的坐着不到十个人,安静的只听见列车飞驰的噪声。列车员来推销纪念版站台票的时候有点心疼她,对着这么几个人推销东西成功的概率也要小很多吧。现在想想,好像动车组上推销东西还是第一次遇见,可能这条线路真的需要一些额外收入弥补一下亏损吧。

在西宁拼车去青海湖,第一站是塔尔寺。这真是一个不去会后悔,去了更后悔的景点。可是为什么非要去呢,因为大家都在去啊。喜欢宗教文化可以去感受一下恢弘的殿堂,庄严的佛像,闻一闻淡淡的酥油香。喜欢艺术的可以去欣赏一下精美的壁画、堆绣和酥油花。但是仅仅是看一看就如过眼云烟,转眼就会忘的,就如同我们旅游时听导游讲各种历史故事时特带劲,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可能完全淡忘了。所以对塔尔寺内不给拍照确实挺遗憾的,感觉如同没去过一般。然而这是后话,当时还是满心欢喜与期待的。

塔尔寺规模确是宏大,据说有房屋9999间,走马观花的看了两个小时也没有全部走完。因为是藏传佛教,所以建筑风格与汉传佛教也大不相同。但是给人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建筑,佛像或是壁画,而是那些虔诚的信徒。他们对佛的敬重让人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宗教的信仰之深切,称之为宗教化的社会也不为过,本来藏区在解放前就是政教合一的农奴社会。

若要问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何不同,导游的一句话便可做解:他们拜佛祈求来世可以过的好一些。所以你看青藏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可是仍然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在虔诚的拜佛,为了祈求来世的幸福美满,今生再多的贫穷与苦难又有何不可忍受呢?而中华文化区(青藏地区可能是独立的文化区)的汉传佛教则是中国化后的世俗化的佛教,来世太久远,现世就要看到因果报应。所以你看我们身边的人烧香拜佛大多不都是求平安健康、求功名利禄、求姻缘子孙等等世间事么。

为什么同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教会有如此的差别呢?因为在中原地区,佛教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东汉时已经成为了官方的主导思想,儒家要求人们积极的入世,讲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原地区,它教人出世,这显然与儒家思想严重冲突,所以佛教僧侣为了迎合中原人的口味,便提出了类似人人可以成为圣人般的口号:“人人可以成佛”,如此佛教便逐渐本土化了。到唐代佛教兴盛时,大文豪韩愈还提出了灭佛的主张,暂且不问韩文公发文灭佛的原因是什么,先看看佛教传入藏区后的演变。

因为地形与气候的原因,青藏地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与国家,只有一些零散的部落,直到公元七世纪时,松赞干布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国。此时,佛教从印度传入青藏地区,松赞干布为了抑制本土原生宗教苯教而大力宣扬佛教,松赞干布死后,苯教依靠贵族的支持对佛教进行了疯狂的反扑,这是西藏佛教历史上第一次灭佛。后来,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先后大力扶持佛教,借此来夺取贵族手里的权利,其扶持力度堪称惊人。大概是佛教太不像话了,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在崇佛的过激刺激下逐渐失控,吐蕃的最后一位赞布朗达玛进行了灭佛运动。佛教并没有消亡,而是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地下传播时期,但是吐蕃王朝却不复存在了,佛教徒不堪忍受压迫,最后刺杀了朗达玛被杀。玛被杀死后,多人争夺赞普位置,结果造成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加之人民起义,原先统一的吐蕃王朝分裂为吐蕃诸部。

所以啊,佛教和苯教一样,不仅是统治阶层麻痹农奴精神,使他们心甘情愿被奴役的工具,也是吐蕃贵族们相互攻伐的工具。吐蕃的内部矛盾导致了吐蕃的灭亡,而吐蕃的内斗与佛教的传播也很难撇清关系,加上信仰佛教后,吐蕃人的尚武精神逐渐消亡,战斗力也弱的不行,最终走上了亡国之路。

所以啊,韩愈为什么提倡灭佛,可能是因为他希望大家都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沉浸在佛法的精神世界里,最终丧失战斗力吧。后来的元代蒙古人也是信了藏传佛教(喇嘛教)后战斗力直线下降最终被大明给灭了。现在看来,韩文公对佛教的兴盛的担忧是有些过虑了,佛教至今都没能成为中国人的宗教思想,实在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太强大了吧。

因为藏传佛教宣扬有来世,所以便有了活佛。藏区的活佛很多,但是有很严格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的活佛叫班禅、达赖,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两大活佛系统,而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便是出生在塔尔寺。西藏佛教界认为,达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地区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度,达赖和班禅不仅是宗教领袖,而且是世俗地方政权的领袖。达赖管理的地区是前藏,班禅管理的地区是后藏。他们之间互不统属,管理的地区也不同,不存在谁大谁小。

从塔尔寺去青海湖,可以翻越拉脊山,对于游客而言,这样可以更接近自然的美景。拉脊山属于祁连山脉的东端,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过了拉脊山不远就可以看到黄河了。这里景色多变,天气也随地形、时间常有惊喜。阴坡阳坡有别,山上山下不一样。一会儿雾气弥漫,一会儿骄阳斜照,一会儿阴云密布,一会儿薄云缭绕,甚是好看。可是这般景色也是需要一些运气的,五月初的江南已是芳菲尽,青藏高原上还没有完全从寒冬里苏醒,草地上还没有冒出绿色的新芽,天空也被乌云蒙蔽,满眼都是灰黄灰黄的,所以运气不佳,只看到了下图中的拉脊山。

从进山那刻起,远远的便望见最高峰的雪山。车在山间盘旋而上,便离天愈近,离雪山愈近,眼前也便愈发觉得明晃晃的。沿途的山坡上有成群的牦牛在吃草,那些陡峭的山坡它们也能上下自如的爬高下低,每天在这么大片的山地上只是吃吃吃,真的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啊。靠近牛群的时候,可以看到一大坨一大坨黑色的牛粪,牧羊女们会翻晒牛粪,当做取暖、做饭的燃料。远离牛群的时候,那原本体型硕大的牦牛俨然便成了一小团一小团的牛粪。

拉脊山最高峰3820米,攀上了这最高峰也就没有更高的地方可去了,沿着盘上公路下山便算是翻过了拉脊山。沿途会经过日月山,日月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叠合区。历史上,日月山是唐王朝和吐蕃国的分界岭,说是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到达日月山,在这种国界线上生死离别,悲伤、眷恋这种情绪自然也是在所难免了。公主在山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惶恐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眼瞧这日月山上也就两个小亭子,想必也没什么好看的,便直接往青海湖去了。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大概湖水本身就很蓝,再倒映着蓝色的天空,便愈发的湛蓝了。青海湖并没有什么人文历史,可能都找不到一首歌咏它的唐诗宋词,在元代之前,它都不在中原王朝的版图内,大概青藏高原真的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地理碉堡。所以啊,来青海湖,只需要感受它的美就够了。眼前的湖水蔓延到地平线与天相接,身后连绵的雪上直入云霄,人立在这天地间,被旷野包围着,此刻的感受大概就如同那些牦牛般,超脱了世俗的纷扰,感受到的是自在如风,无拘无束的自由吧。然而与牦牛不同的是,牦牛的终点只会是盘中餐,身上衣,而人的终点却因人而异,翻过了3820M的拉脊山,前面还会有4000多米的橡皮山在等着,只问你去还是不去。

去茶卡盐湖的路上看到了建设柴达木盆地的标语才知道自己身处群山包围的盆地之中。感觉就是路上捡到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东西,虽然没有实在的用处,但好歹算是去过柴达木盆地了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