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坐上这趟列车 带你去看“凉都”的前世今生

坐上这趟列车 带你去看“凉都”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12-10 04:46:29

相关推荐

坐上这趟列车 带你去看“凉都”的前世今生

80年代贵阳至大湾慢车为旅客送水

六十年代贵阳至水城西铁路开通

“巍然城北耸乌峰,秀插云霄翠霭浓。”中国“凉都”六盘水就坐落在风景俊秀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内,全年平均气温15℃,即便在盛夏季节,平均气温也不会超过19℃,是个十分理想的避暑圣地。到达六盘水,一下火车,你会发现,湛蓝色的天空,一丝清凉的空气,有绿树有红花。可是谁又知道,这美不胜收的“凉都”其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1966年7月1日 水城西站开通

早期,中国是没有六盘水这样一个地方。在六十年代中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以后,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精神,国家计委和煤炭工业部经过调查对比,决定在贵州西部煤藏丰富的六枝、盘县、水城三县境内建立煤炭基地,六盘水这个组合性的专名由此而得。

六盘水煤炭储量丰富,被誉为“西南煤海”,可以为当时的“三线建设”提供能源保障。因此六盘水就成为了“三线建设”的重要根据地。为此党中央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做出了修建贵昆铁路的重要决策。1966年7月1日,贵昆铁路正式开通。而六盘水火车站的一代站房——水城西站也在此时建成通车,并纳入贵昆铁路统一运营网。

贵昆铁路的开通,构建了六盘水与外界的桥梁。大量矿产资源通过铁路奔向祖国各地,滚滚财富也随着铁路涌了进来。同时“三线建设”热潮迎来了天南海北建设者,他们坐着火车专列,从家乡来到了贵州六盘水,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 当时的六盘水条件还十分艰苦。就拿水城西站来说,根据记载,水城西站是一边修建、一边使用的。只有一个站台,站舍还是用石头、石灰切成的‘干打垒’站舍,面积只有七八百平方米。周围满目荒凉,连个像样的商店都没有,住的地方是车站候车室,睡大通铺。悠长的铁轨,轰鸣的车轮,慢慢驶过的绿皮火车,安静、简陋的小站。这是1966年水城西站铁路人最熟悉的画面。

到七十年代,飞速发展的六盘水成就了经济总量仅次于贵阳的贵州第二大城市,这可以说是火车给六盘水拉来的奇迹,也是其跨越式发展的始端。而后,六盘水每一个巨变与关键节点,都有着铁路的身影。六盘水也因此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对外开放的关键位置。

1996年我国第一条地方铁路“水柏线”在六盘水开建

1996年,在国家铁路建设历史上,第一条由地方和国家共同投资建设的铁路线“水柏线”宣布开工。同时,为促进六盘水经济发展,国家在六盘水境内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开发建设,构建“四线一站”(株六复线、内昆线、水柏线、南昆红果线、六盘水编组站)。

2002年,六盘水四通八达的“铁路十字构架”形成。“四线一站”全部竣工运营。株洲至六盘水、六盘水至柏果、内江至昆明三条线路在这里汇集,六盘水站一跃成为西南铁路新的重要枢纽站,成了中国西部通往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大陆桥”,在交通铁路网建设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水城西站变身六盘水火车站

而到了,曾经“干打垒”似的一代站房——水城西站也跨越似的变身为建筑面积9998平方米的第三代六盘水火车站。新站房投入使用,两层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让旅客候车更为舒适;自助售取票机、互联网售取票更是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以及外来旅游人口的进入。火车,将六盘水原本的荒凉,衍变成为一座举足轻重的工业城市,成为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而如今,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六盘水又从西南“煤都”成功转型为中国“凉都”。

六盘水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过去,道路闭塞,六盘水的旅游资源多隐匿在贵州群山之中。随着铁路修建、改善,使得六盘水西接云南、东接贵阳、北接四川、南接广西,辐射重庆,仅这些区域辐射的市场就达到2.5亿人。“画廊六枝”“金彩盘州”“生态水城”“魅力钟山”等城市形象愈叫愈响,六盘水“19℃的夏天”、“南国冰雪城”等城市“代名词”渐入人心、声名远扬。曾经,大批量的有志青年乘坐专列来到六盘水支援“三线建设”。如今,又有大批量的避暑旅客乘坐火车到六盘水感受夏日清凉。

都市新闻

安靳 实习生 王巧 记者 苗国强

编辑 郝梦

校对 王浩

编审 廖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