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世间再无杨柳青——悼念“杂文家硬汉”储瑞耕

世间再无杨柳青——悼念“杂文家硬汉”储瑞耕

时间:2022-05-07 12:47:56

相关推荐

世间再无杨柳青——悼念“杂文家硬汉”储瑞耕

6月23日下午,在朋友圈看到丁老师转发的一篇公号文章,从文章中惊悉储老离世,本着谨慎起见,于是亲自问询了褚亚玲教授。褚亚玲教授与储老亦师亦友,曾先后主编了《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心之声——储瑞耕演讲录》两本著作,我相信从褚亚玲教授这里收到的信息应该是权威可信的。

褚老师随后在微信上向我证实了这一消息,储老是22日下午6时11分离世的,一时心绪难平,感慨人生无常,这个消息于我而言太突然了,一周前储老与我在微信中交流,前不久还给我邮寄了关于他的一本演讲录——《心之声——储瑞耕演讲录》,并亲自提笔留字:记者要当好,当好不容易。任凯同学勉之,储瑞耕,.5。

储瑞耕,江苏武进人,他曾经主持创立中国第一家《杂文报》,后来到《河北日报》主笔“杨柳青”专栏,这一干就是,可以说他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献给了“杨柳青”,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评论事业。“一经承诺,一定践诺,决不食言!”储瑞耕重诺守信,他说,“当时给我们《河北日报》的总编辑承诺,‘只要我不死,干它’,最后诺言实现了,干了。”《河北日报》“杨柳青”这二十年,从1988年——,从42岁到62岁,人生能有几个,在这期间,储瑞耕还做过两次心脏手术,分别是在1990年、。

即便是在养病期间,储瑞耕依然笔耕不辍,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文章是《从“道口”问题说到办实事》,这篇评论的创作背景是“在原来城乡街那条道路上,火车经过,没有道口,当年真是年年死人,没有道口,有时候火车来了,人还没跑过去,就被火车‘碾死’了。”彼时,在医院养病期间他听前来看望自己的女儿说那条道上火车又轧死人了,于是拍案而起,不吐不快,写下了《从“道口”问题说到办实事》,刊发在《河北日报》“杨柳青”上,引起铁路部门和石家庄市政府重视,促成了石家庄市城乡街地道桥的建成。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韬奋新闻奖”在主笔“杨柳青”这二十年,储瑞耕拿遍中国新闻界介乎所有奖项,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几人能知,几度春秋,这就是甘苦自知啊!”

我于储老的相识应该说是一次因缘际会,虽是萍水相逢,但从阅读储老的作品、系统回顾储老的杂文、评论事业以及与储老的接触、访谈、交流中我是获益良多的。储老的人格、精神深深感染我,令我肃然起敬,无论是为文、为人。他说,名字活在自己的作品上,兴趣以寄、精力以寄、心血以寄、性命以寄,他常引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若你希望死后仍不被人们遗忘,那么就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后人去读,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后人去写。”

对于年轻人,他提倡提升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拿起笔来,每天想一点问题。因为,储老从13岁就开始写日记,每天都有。储老一生积累了80余册日记,日记的功能和价值不宜高估,他始终把自己的日记比喻成“鞭子”,“日记由当事人自己制作而又挥向自己的鞭子,鞭打我们更好地度过有意义的人生。”所以,他一直提倡年轻人写点日记,写日记是一种自我要求,自我鞭挞。无意成历史,已经成历史,这一摞摞的日记,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人厚重的一生,并且不可复制。储老曾为我展示过他的日记本,可以说,他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不同的日记本,从每一个日记本的封面来看,都能反映出不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

活着把生命和能量献给时代和事业,死后把器官和遗体捐给他人与医学。储瑞耕主动与河北红十字协会联系捐献遗体,并且得到家人支持。这就是储瑞耕,一个杂文家硬汉,河北的鲁迅。

从此,世间再无“杨柳青”,储老永别,一路走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