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马仲英 马仲英之死

马仲英 马仲英之死

时间:2024-04-23 14:53:40

相关推荐

马仲英 马仲英之死

小小钱币,诉说历史

1933年西北军阀马仲英进入新疆,与盛世才争夺新疆控制权,军阀混战,向百姓勒索军费,造成通货而几度膨胀,市场上的银圆、银块、铜元、红钱等金属货币一时间均销声匿迹,退出流通领域,此时便由军阀马仲英集团造了些含铜较少的“当红钱”做为新疆的临时“央行货币”。

#我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这样的历史人物太多,例如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现在我想说一个,叫马仲英。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正是如此,才有必要说说。他是甘肃人,十几岁带领一万人打仗,和甘肃军阀马步芳、新疆盛世才打仗。最后去了苏联,一去不复返,死在了那里。归宿是一个谜。最大的可能性是在肃反中被杀了。

学习了,向夏老英雄致敬,向您学习!

沈克尼军史专家沈克尼

今日《银川日报》刊出我的《说贺兰山苏峪口》。在开篇“军行通道”中提到历史上“尕司令”马仲英曾借道苏峪口攻占宁夏城的往事。我想起旧日民间传唱的《打宁夏调》,于是请教宁夏坐唱传人徐明智先生。明智连唱带说:“三月里来是清明,河州出了个了尕司令。他的名字叫马仲英。爷爷说话他不听,一心要打宁夏城……”由此,我文字内容得以充实。感谢明智先生! 苏峪口图片,找出我拍摄的宁蒙分界大岭一侧的山脊(图3)。我曾沿此陡峻的山脊攀援,一路走向贺兰山高程突出的马蹄坡、锯齿山、沙锅洲。贺兰山险峻和高亢尽在此线。荣幸的是我曾陪无脚登山英雄夏伯渝在苏峪口进行登珠峰的训练(图1)。我曾多次从苏峪口被称为“小道”的山路走出了贺兰山,走到了山那边。我喜欢《山那边》这本书和这个词儿!

哈密事变后,和加尼牙孜率部转入东山,粮食弹药两缺。本来在马仲英袭击瞭墩前,和加尼牙孜曾同他会见,决定互相支援。但是马仲英没有把这个维吾尔人首领放在眼里,虏获的东西也没有分给这个邀请他们进入新疆的东道主,自己发财就走了。

在和加尼牙孜困处新蒙边界时,新任哈密主政者黎海如派代表来“招抚”,也没有结果。

和加尼牙孜这个人个性强,但缺乏主见。据他后来被盛世才囚禁时写的自白书里说,他当年的想法是如果能保住武力,金政府给他一定的驻区,他是准备暂时同省方妥协的,可当时没有这种可能。

他在自白书里还说,自己并没有想夺取整个新疆政权的政治野心,只是想割据一个地区,如果有一个好政府,他是宁愿受这个政府指挥的。他在困守哈密东山时同外蒙联系,不是为了勾结外部势力,而是是为了生存。

1932年秋,外蒙派来三个代表到他的驻地,其中两名是蒙古人拉夫生多尔吉和蒋生多尔吉,一名是哈萨克人阿拜。这三个代表向和加尼牙表示,外蒙方面同情他的处境,准备供应他服装、武器、粮食。

至于外蒙当时所以这样做,到底是怕哈密反政府武装被逼窜进外蒙扰乱社会治安,还是别有用心,并没史料佐证。

1932年冬,外蒙给和加尼牙孜送来皮棉军服五百套、步枪七十支、子弹几十箱和面粉等。子弹箱上烙有自英国经由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运抵外蒙等字样。外蒙还提议同和加尼牙孜订立供应军火合同。

和加尼牙孜担心被外蒙控制,同时又弄不清这几名代表的情况,没同外蒙签订什么合同或其他文件。只是在每次收到外蒙供应品时,出具欠款条,有时也用黄金偿付了一部分货款。为了训练军事干部,外蒙还同意接收和加尼牙孜选拔的青年,到外蒙境内受训。

截至1933年,和加尼牙孜部队转向鄯善、奇台前,外蒙供应长短枪、机枪、弹药和其他物资,总计价值达白银十余万两。和加尼牙还派三十余名青年到外蒙去学习。从外蒙加入和加尼牙孜军中做军事和政治工作的,前后也有十几人,但没起到多大作用。

作为外蒙代表的阿拜,一直留在镇西一带活动,在组织这一带的哈萨克人打击省军。后来,和加尼牙孜加入盛世才政府后,阿拜还被盛世才任命为哈密区副行政长,驻镇西办公。

蒋生多尔吉走的时候,还把一名哈萨克族人哈生木留下,担任和加尼牙孜部队的政委。哈生木在盛世才时期被押过,1944年出狱,1949年死在伊宁。

外蒙同新疆的边界,虽然从它宣布独立便一直处于封锁状态,但由于通路多,走私商贩还是能够通过的。和加尼牙孜从外蒙取得补给,主要是经由沁城北面的边境,这一带边界当时在和加尼牙孜部队的控制之下。

外蒙代表曾敦促和加尼牙孜在哈密、镇西一带扩大势力,同哈萨克人联合控制这个地方。但是他认为在马仲英和金树仁的威胁下,在哈密困处下去将耗尽力量,而且吐鲁番人也希望他去,所以决定向西转移。

和部离开哈密区后,物资供应方面便同外蒙断绝来往。至于到库伦学习的青年,一直到1936年初才回来。他们在那里主要是学习政治,回来后都由盛世才政府委派了工作。和加尼牙孜同外蒙的债务关系,到1935年由盛世才政府结算,代替他归还。

当和加尼牙孜写他的自自书时,新疆政权在表面上还是反帝亲苏的。他极力说明并没有同英国、日本有任何关系,自己接受外蒙的帮助是符合盛世才政府六大政策的。

西路军来到星星峡的时候,车辆已经在那里等待着迎接,给红军吃了一顿好饭,换了军装,坐车去了迪化!这些碉堡是早年防马仲英的,在明水和色皮口都有!

【清水茶滩】(一二五)宦海沉浮终一梦桃李不言自成蹊

———代乡绅甘从龙先生传略

甘云,字从龙。生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故于1971年,享年67岁。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清水营村人。祖籍临洮县甘家滩。

从龙先生,生于殷富小康之家。祖上曾为县府文案师爷,家学文脉,颇有根基。其后又师从陇上大儒、社会贤达刘尔炘先生,为其得意弟子。从龙自幼文章书法,享誉一方,熟读经史,喜交游、重然诺。慷慨大方,有大丈夫气。志存高远,颇异于常人。

1927年(民国十六年),22岁的甘从龙,揖别故乡,远赴新疆谋生。初时以教书为业,旋即投笔从戎,在新疆都督府做了护军。

民国十七年(1928年),新疆都督杨增新,被部署所刺。事情平息后,甘从龙受命,护卫杨振增新灵柩回津。在完成任务,自津返新途中,遭遇土匪拦路抢劫。同行者皆瑟瑟慌慌,不敢抵抗,唯有先生镇定自若,挺身而出,同匪首侃侃而谈,动之情理、晓以利害,匪首为之叹服。不但秋毫无犯,而且礼送从龙先生一行出境。自此,从龙先生之过人胆略,声名远播。

民国十九年(1930年),甘从龙先后担任新疆省公安局第一分局局长、第六分局局长。任内勤勉用事,颇有政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适逄甘肃河湟事变,回军马仲英部,为国民军所败,退入新疆,啸聚南梁。新疆督军盛世才,恐南梁城内,回众哗变响应,欲尽屠之。幸亏甘从龙先生,竭力苦谏,才得幸免。由是,南梁回、汉、维群众皆感从龙先生之恩德,感激而泣下者多矣。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9岁的甘云,升任新疆省公安局局长,授少将衔,曾与包尔汉等共事。其时,军阀盛世才,欲独霸新疆,割据一方。以甘云非其同类,且常逆其志,乃罗致罪名,投入狱中。期间,与被清算排斥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毛泽民(毛泽东二弟)等成为狱友。

毛泽民等遇害后,甘云侥幸逃脱囹圄。因念宦海沉浮,仕途艰险,遂萌生退意。终于民国24年(1935),挂冠辞爵,携眷东归,隐居故里。甘云知脉学、通医理,常为乡邻义务诊病,造福乡里,极有佳声。

从龙先生致仕回乡后,心系故园文教事业,解放前后,在东果园小学任教师、校长职务,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成果丰硕。尤其是从龙先生的书法,效仿二王,深得刘尔炘先生真传。现在果园、清水营、花寨子一带,七八十岁的书法写得好的老人,大多曾经是从龙先生的弟子、学生。先生弟兄三人,均以书法传世。从龙居长,以行书、中楷见长。次曰甘霞,字子彩。大字写的特别好,当时,水磨沟一整块墙上一个字的大标语,多出自其手。三曰甘彬,字志清。一手蝇头小楷,娟秀雅致,足见功夫。

甘云先生育有三男两女。长子在迪化(现乌鲁木齐),四处奔波,搭救父亲。父亲脱险后,乍一见面,喜极而泣。一头栽于马下,精神失常,终生未娶未育。三子在80年代,折于阿干煤矿,亦未娶妻生子。次子亦早亡,但其时已娶妻生子。从龙先生孙子,前些年,曾任清水营村村委会主任。#头条# #今日头条# #兰州头条# #兰州# #头条历史# #兰州身边事# #民国# #新疆#

上周日,我探访了一处古砦遗址。砦没有名字,就以山头的名字命名为红冠砦吧!

我们这个民族善于铭记历史又善于丢失记忆。

比如皇帝的世系宫闱的争斗,记载得纤毫毕现;但是民间的记忆,几乎很少有清晰的记忆。

湖北在南北要充,就像印度的开伯尔山口,从来挡不住匪来如梳兵来如篦,反反复复的战乱和匪患,构成了湖北一个很奇特的堡砦文化。

湖北十堰、襄阳、随州、孝感、黄冈,几乎所有有山的北部地区,山中星罗棋布各种山砦(寨)。

用石头垒成的,为砦;用木头修建的,为寨。发音一样的。

特别是同治年间捻军过境,湖北地区遭受兵乱匪患特别严重。一个人做了匪,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在别人的家乡那里,既没有王法惩处,又没有乡情羁绊,胡作非为,就毫无顾忌了。

为了躲避这些完全丧失纲常礼法的不法之徒,各个村庄都在附近高处修建山砦,贼军过境,就带着粮食牲畜躲进砦内,等他们走了再回来。

这种避乱的做法,我们当地有个专门的说法,叫“跑反”。跑,远离;反,反贼。躲长毛,躲捻军,躲日本人,都是跑反。

我们当地流传一句这些贼军的歌谣:吃的鱼和鸡,掳的美貌妻,死的阳寿短,烧杀运寒低,死在薄刀峰,塞遍沟和溪。

这首歌让我想起民国马仲英军中歌谣,歌曰:“骑大马来背钢枪,富户门前要粮饷,大姑娘捎在马上,大姑娘捎在马上。”

这些歌谣,充分表示出,一群不能解决食色两问题的农村游民所组成的武装团体所作的恶行,以丧尽天良来形容而不为过。

我小时候,常听家爹讲古,有小孩七岁时遭土匪绑架,一年后才赎出,已与野人无异。土匪见其幼不懂事,留着给自己打草鞋,没有撕票,他家倾家荡产,花费布鞋一百多双,银元一担,才赎回这个孩子。

如今这些堡砦都废弃了,断壁残垣,嶙峋山巅,废墟一片。其实这些砦堡的历史是很深沉的,也很苍凉,是不应该被忽略和忘记了。

最起码要把这些遗址给保护起来,把那些曾经在这里作恶多端的匪徒乱军的名字旗号用块碑刻下来,他们生前做的恶也许从来没有被惩处,但要让他们的道德名誉死后永远彰显在阳光底下,让以后的乱臣贼子感到惧怕。(西窗记)#头条创作挑战赛#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