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盐设计 · 登上《中国遗产》封面的扬州姑娘 只为绒花常开不败

盐设计 · 登上《中国遗产》封面的扬州姑娘 只为绒花常开不败

时间:2023-06-11 15:33:12

相关推荐

盐设计 · 登上《中国遗产》封面的扬州姑娘 只为绒花常开不败

机器无法代替的手工技艺,需要更多人传承。

花常开不败,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美好却不现实的祈愿,但对于征珊珊来说,却是正在努力实现的愿望。

征珊珊,扬州绒花90后非遗传承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姑娘,征珊珊记得小时候周围的邻居都喜欢戴绒花,而且大部分人也都会做绒花。毕竟扬州可是绒花的发源地。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绒花便消失在视野之外,很多手艺人都纷纷转行。或许是因为父亲是北方人的缘故,让征珊珊骨子里就有一种北方女孩的冲动。她决定让人们重新看到绒花常开不败的景象。

征珊珊从高中开始学习美术,大学时选择了服装与皮具设计专业。出于对服饰的而爱,她在大学时和室友一起做了些关于服装的小买卖,加上父母都是从事绒花生意的,让绒花像衣服一样变成日常的想法涌了出来。毕业后征珊珊在服装公司找了份工作,但是看着父母的绒花生意做得太过辛苦,她下定决心辞职回家帮忙。据征珊珊回忆,父亲的制花厂曾经非常火爆,厂子里的订单甚至远销海外。最鼎盛的时候,100多号人把一栋3层楼的小厂房塞得满满当当。然而如今,再也见不到当初那种盛况了。

年初,徐娇的经纪人找到征珊珊,希望定制一批绒花,这让当时正在努力复兴绒花产业的征珊珊兴奋不已。徐娇不但戴着绒花饰品拍摄了肯德基的宣传照,还多次购买绒花,来为自己的汉服淘宝店拍摄产品照。在那段时间,她觉得自己像个推销员,只是为了能让更多人知道绒花,用她自己的话说:“哪怕来看个热闹也是好的。”

历史上,扬州绒花的受欢迎程度远远不比女人们常用的胭脂水粉差。在唐代,每到春日,唐中宗李显就会从内宫取出一批扬州绒花,赏赐给后宫嫔妃,每人一枚。《清史稿后妃传》中记载:“富察皇后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因为其形状和鲜花很像,又不会枯萎,和富察不喜欢奢侈的性格吻合。《红楼梦》中,薛姨妈让周瑞家的给三春和黛玉、王熙凤送的也是绒花。这些谐音“荣华”的花儿征服了古人们,也让戴花成了一种传统。古时扬州女子出嫁,多半都是选择佩戴绒花的。

传统绒花的制作要经过染色、勾条、打尖、传花等近10种工艺。征珊珊说制作一朵绒花再熟练也要花上两三天的功夫,这还没算上设计和准备的时间。铜丝需要用大锅提前烧软,生蚕丝也要提前染色晾干后才能用。制作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需要极大的耐心。要先把蚕丝夹入搓好的铜丝中,再将铜丝两头捻成麻花状,缓缓移动到蚕丝下部,然后反复操作。每次铜丝下移后都要与之前的铜丝保持同样的距离,直到一整根完整的“绒条”出现。这还不算,正宗的绒花用的是百分之百的纯蚕丝,制作时不能轻易拉扯,用力大了点就会变形、断掉,用力小了又拉不动,做出来的成品松散不结实。最重要的是,每道工序都要完全依靠手工操作,机器根本没有办法替代手工。征珊珊说:“刚学习勾条时每天都要搓几百根绒条,手指受伤是在所难免的。如今会做且愿意做这道工序的人不多了,所以扬州绒花的产量极低。”

相比数量来说,质量才是征珊珊唯一注重的方面。毕竟自己做的是要复兴扬州绒花的事,不是批量生产些有瑕疵的作品。,征珊珊和母亲共同制作完成的绒花头饰登上了《中华遗产》杂志的封面。而她的野心却不仅仅是在将绒花戴在头上这么简单。除了发饰,她还将绒花与其他物品相结合,比如绒花团扇、绒花耳坠、绒花帽子。这些或是中西合璧或是传统创新的作品,看起来现代感十足。这种绒花与时代想结合的产物,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然而她却说:“这样我们就有钱招学徒,把技艺传承下去了。”

既要保证店铺良好的运营,又要在制作绒花上耗费大量时间,同时还要努力教更多人学习绒花制作,身兼数职带给她的是无限的忙碌。但她却觉得这样的生活更充实、更踏实。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 转载请联系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 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