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金昌双湾镇:建设美丽乡村 让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金昌双湾镇:建设美丽乡村 让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时间:2022-01-23 22:51:37

相关推荐

金昌双湾镇:建设美丽乡村 让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航拍金昌市双湾镇新粮地村。(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占东/文 韦德占/图

7月底,在金昌市东15公里的双湾镇新粮地村,发生了一件让许多妇女内心久久难以平静的事儿,并一时间成为十里八村百姓们谈论的话题。

这件事儿就是新粮地村召开了村史上第一次“婆媳互夸会”。

当着全村妇女的面,台上的一对对婆媳你夸我孝顺、我夸你有功,你夸我懂事、我夸你包容,一件件一桩桩发生在日常生活里的感人故事,说得现场的村民泪流满面……

时隔一周,新粮地村党支部书记鲜舜文回忆起那个场面,依然泪水打转。他给记者说:“我见过很多儿女与父母久别重逢时,会抱着自己的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但从来还没有见过,儿媳妇抱着婆婆说:‘妈妈,我爱你!’”

站在新粮地村委会的办公楼前,鲜舜文充满感慨地说:“村上组织的这次婆媳互夸会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感染了许多婆婆媳妇,在全村及周边成了话题。”

记者行走在这个被祁连雪水浇灌得绿色茂然的村子里,几乎随处都能看到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景象:每季度“好婆婆、好媳妇”的提名奖挂在村委会的公示栏上,大族大姓的家训家规写在墙上,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的章程立在不锈钢展架上,村民入股的台账表张贴在村委会的广场前,就连枝滕盘绕的休闲长廊上也雕刻着24节气、24孝、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睦邻里、“早扫考宝书蔬鱼……”等具有农耕气息、文化内涵的图案文字。

蓦然回首,广场前村委会的楼上耸立着令人振奋的红色标语??“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

最美的风景叫文明。

近年来,双湾镇推进以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环境优化、文化提振、载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六大工程,行进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新征程上。

规划整齐、绿树成荫的新粮地村。

盛夏七月,新粮地田野里绿色绵延、蔬菜茂盛。

美丽新农村:不仅有“颜值”,还得有“气质”

新粮地是地处河西走廊金昌市金川区东北部的一个村庄。它虽然距离南面的祁连山较远,但却在现代化水利设施的惠及下,成为祁连雪水润泽的一处田园。

七月盛夏,行走在平坦开阔的新粮地田野里,绿色绵延、瓜果飘香、蔬菜茂盛、路网纵横、村庄相望,处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新粮地村就是点缀在这生态美景里的一个点。走进村子,凉爽的夏风携带着田野的芬芳吹拂着摇曳的绿柳,给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阔爽。沿着平坦的砖石路往里走,水渠蜿蜒,向阳花开,虫鸟欢叫,庭院深深,广场相连,老人孩子欢乐其中。一条条出村的道路上,一辆辆满载西瓜、蔬菜的轻卡奔来驰去,将乡土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带向村外的世界。

在庄稼地和树木掩映的新粮地村村民休闲广场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刻着红色的大字:“新粮地??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时间落款为“二00七年十月十八日立”。

经过的建设,新粮地,正由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向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美丽乡村进发。

村党支部书记鲜舜文对村子的发展充满自信。他说,10多年的新农村建设,村子发生了巨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对比以往可谓是焕然一新。

新粮地村位于双湾镇中部,辖3个村民小组,222户887人。截至目前,全村90%的房屋按照统一规划实现了现代化更新,农户宅前绿树成行,葡萄廊架围栏的菜园连绵伸展,成为一道道绿色风景。全村主干道砖石铺地,太阳能路灯等距而立。在道路广场两侧的路面上,安装着嵌入式脚动滑轮分类垃圾箱,连地面上的枯枝败叶都有专人捡拾入箱。190户实施了污水管网入户工程,160户完成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村内定期开展村组、农户环境卫生大评比,实现村内环境美与村外生态美和谐共进。

目前,双湾镇还建设了日处理能力500立方米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建成镇区、陈家沟、新粮地、古城村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标志着新粮地及整个双湾镇环境保护工作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村还组建了有50人为标准的秧歌和广场舞队伍,利用重点节日开展秧歌汇演、小戏小曲表演。村党支部还发挥新媒体传播快、易接受、覆盖广的特点,搭建和使用了“新时代新粮地村”微信公众号,使全村群众关注、转发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全体村民向善向好。

村两委还动员村民整理和编写家训、家规,对优秀家训、家规张榜公示,并在村民微信群、道德讲堂、大喇叭广播上进行宣传,弘扬家庭美德。村上还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民意,修订完善了群众认可度高、具有较强约束力的村规民约。

该村还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对村上红白事进行登记并把关,规范了礼金、待客桌数、彩礼等事项,不提倡升学、满月、乔迁等请客内容,对不主动报告、不符合章程规定的婚丧事宜,红白理事会可建议村党支部、村委会不参加红白事务。

通过村民微信群“画像”曝光不孝敬老人的行为。对不孝子女由道德评议会开展“一对一”说服教育。村委会协助老人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和大喇叭广泛宣传孝老爱亲典型,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对村上赌博、信迷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参与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来。

鲜舜文向记者介绍了一个正在谋划的更大计划??乡村文化旅游。

在新粮地的乡村休闲长廊前,他指着眼前一片向日葵花开得正旺的田地说:“对面是几处已被农户废弃的院落,我们已经保护了下来。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这些老院落办乡村农耕文化博物馆,既留着乡愁,也发展旅游。”

转过身,是休闲长廊旁广场上一辆立在高台之上的履带式东方红拖拉机。鲜舜文说:“这是原新粮地生产队1972年使用的耕地拖拉机,现在路面都硬化了,旋耕机也更新了,它就成了我们的文物了,以后它将是我们建设农耕文化展示长廊的标志性景观。”

新型合作社:打造品牌产品,对接广阔市场

马尚进家改造后3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庭院。

马尚进家10多间房子中的其中一间。

“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建设,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保障,“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建设又促进着农村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新粮地村的发展除了国家、省、市、区、镇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还有该村自身的探索发展和不断增强的内生动力。

对此,新粮地村47岁的马尚进感触颇深。

,他花了20万元把住了几十年的土木结构的旧房子进行了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建设起10多间、3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庭院,不但实现了人居环境与农具粮仓的分离,而且建设起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前庭后院,每一个进入他家的人都对新的居住环境称赞不已。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源于一家六口人三十多亩农田的收入,还有他带领村民探索、经营的合作社。

,马尚进发现新粮地村的向日葵种植规模大,但是农民卖不上好价钱,他就发动群众建立新粮地葵花农业合作社,160多个农户积极参加。通过合作社为大家引来技术服务、保价收购,一度带动全村向日葵种植的发展,农民也比之前分散种植的收益明显提高,但后来由于品种退化,市场竞争力开始下降。

面对挑战,马尚进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出口,农业发展中有大量的农用地膜、节水管线等塑胶用品在使用后被废弃,这不仅浪费资源,还存在农村面源污染。他于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建立起回收、加工、再利用废旧地膜、节水塑胶器材的生产车间,不仅让附近农民的废弃地膜、塑料卖到钱,还生产出更适合本地使用的地膜和节水器材,变废为宝,成为环保产业,目前年需预料3000吨,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

作为能人大户,马尚进认为,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美、农民富的前提是需要农业强。而农业强,首先要补齐农业生产的短板。农业生产的短板中最明显的就是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比如,抵御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风险,比如抵御农产品难卖的市场风险,而合作社是一个初级的能够降低这两种风险的农业经济组织。以合作社为平台可以对接气象、农业等资源,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对接市场,让优质农产品直接对接终端消费市场,让农产品卖个好价钱。伴随着这些能力的提高,也实现了资源整合、模式创新,能够在合作社层面展开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而提高农业发展、农产品供给、农产品销售服务的高品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如果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可以由初级的合作社发展成为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农业企业、现代化农业公司。农业企业的发展,会使农民对市场有更深入的参与、更深刻的理解、更灵活的把握,让农民认识到,决定收成和发展的,不仅有土地和劳动,还有市场。

新粮地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里,几位老人在打扑克。(每日甘肃网记者周者军/摄)

在新粮地村一户农家房屋的后墙上写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标语。

互助老人幸福院:颐养天年体现新内涵

7月25日上午,在新粮地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内,70岁的甄世学和村里几个老人正围坐在圆桌前打扑克。在游戏最激烈时,老人们欢声笑语地讨论着各自手中的牌,一幅老有所乐的鲜活画面。

说到来互助老人幸福院消磨时光的话题,甄世学说:“现在儿女们也都成家了,他们和孙子都在城市里忙,我和老伴在乡下看着老家的房子享享清闲,挺不错的!说到底,这就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我们国家发展得好,领导关心支持得好,让我们这些老年人有福利享。”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张餐卡说:“5元!我们一个老人可以在互助老人幸福院吃午餐和晚饭,这不仅便宜,还方便!”

甄世学介绍,互助老人幸福院是政府支持他们村建设的,老年人在打理好自己家的事儿后,可以到这里休闲娱乐,可以在附近的集体土地上种菜、养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交给互助老人幸福院的食堂,大家有事儿可干,还有可口的饭菜,有休闲娱乐的场所,晚年的生活超出他之前的预想。

“新粮地,为什么叫这个名儿?这个地方在解放前还没有人烟,我们村大多是解放后从武威民勤搬来的,大家在这里开辟新粮地,搞生产,那时多苦啊,民勤缺水,来这里也要重新开辟家园,搁谁那时也想不到我们老年能有这么清闲幸福的日子。”甄世学说。

新粮地村887人中,60岁以上老人共有146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3人,空巢老人26人。

,村党支部、村委会紧抓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机遇,在金川区民政局、双湾镇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对占地10000平米、建筑面积1500平米的原村小学旧址进行整体装修,建成了新粮地村互助老人幸福院。院内设日间休息室、健身康复室、休闲娱乐室、图书阅览室、餐饮室,配备休闲棋牌桌12张、休息椅10张、热水器一台、饮水机一台;架设高清网络数字电视机1台,配套了象棋等娱乐用品,使老年人在休闲的同时,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同时还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了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做到制度上墙、按时开放。

底村党支部、村委会争取资金再次为互助老人幸福院进行规划,建成了鸡舍、猪舍、日光温室各一座,老年人自发在里面搞养殖,种植了新鲜蔬菜。对原有操场进行深翻及整理,种植了玉米、紫花苜蓿,进一步减轻了老年人的餐饮费用。互助老人幸福院的建成,拓展了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业余文化生活,成为呵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成为解决老年人日间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的重要平台。

乡村振兴:吹响新时代号角再出发

50岁的李德福正在西瓜地里摘着成熟的西瓜。

李德福将西瓜装到车上。

当甄世学在互助老人幸福院分享娱乐、马尚进正在谋划农业合作社发展时,50岁的李德福正和妻子一起在西瓜地里摘着西瓜。绿色的西瓜秧下,个大饱满的西瓜遍地,给人展现着田野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但是,今年双湾镇的西瓜价格还是让李德福不太满意。“这么好的西瓜,地头价只卖了个三角五分钱。”李德福说。

李德福的遗憾,就是马尚进告诉记者的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短板之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中需要突破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双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少卿看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要推进三农工作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改什么?推进“三变”改革,改革融资方式,改变生产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开放开什么?开放市场,开放胸怀,自己要开眼开世界,主动融入市场,也要让外面的企业和运营方式走进来。通过生产更高品质的农产品,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推动农业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双湾镇位于金昌市东郊13公里处,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有人口2.5万人,耕地15.7万亩,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和甘肃省“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上,双湾镇有着较早的探索。

以蔬菜产业为例,双湾镇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引进甜椒、红辣椒和洋葱等常规露地蔬菜试种并取得成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红辣椒和洋葱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万亩左右。近年来,双湾镇加大科技应用,采取轮作换茬、复种、育苗移栽、节水喷灌、无公害栽培等科学技术,不断引进娃娃菜、西兰花、红笋、菜心、胡萝卜、芦笋等精细蔬菜种植。

依托金从玉、金海?、金禹川等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和销售市场,建成了九个井、营盘、许家沟、康盛等高原夏菜核心示范基地5个,发展以精细蔬菜为主的高原夏菜达到2万亩,产品远销山东、北京、广州、香港等地。

同时,双湾镇不断加快蔬菜品牌体系建设,依托万亩有机示范项目,鼓励引导农户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建成蔬菜有机肥推广核心示范基地1万亩,先后认证茄子、玉米、辣椒等无公害产品7个,“金川红辣椒”“双湾西瓜”“双湾食葵”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菜心、芥蓝、香菜、菠菜、小白菜绿色产品5个,蔬菜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蔬菜产业逐步向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迈进,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下一步,双湾镇将结合蔬菜产业发展实际,以“三变”改革和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农业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