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青海海东7个小众古村落 私藏纯净美好风光

青海海东7个小众古村落 私藏纯净美好风光

时间:2020-01-08 15:13:04

相关推荐

青海海东7个小众古村落 私藏纯净美好风光

青海,海东。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

这里历史源远流长,河湟各族人民由“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状态,在这里逐步演化进入较发达的农耕文明,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一起来看看海东7处宁静美好古村落,这些风光你曾经看过几处?

1 比隆村

循化县道帏乡这个藏族村落,千百年来,道帏河与比隆村始终相伴,保留着古老美好的样子。

走进比隆村,就走进了一座石头城。这个元代就已经存在的古村落,肯定第一座建筑就是用石头堆砌的杰作。这是士兵曾经驻守的地方,这些士兵的堡垒就是石头建筑。和其他任何地方相比,比隆村的石头建筑很是奇特。在整个村落,你找不到土墙,一律的石头墙让你眼花缭乱,房屋沿道帏河滩依次铺开,并不断向两边台地攀升,站在河滩仰视比隆村,那错落有致的房屋就像重叠在了一起。

比隆村整体传统风貌保存较好,传统民居类型为庄廓民居,庄廓外墙材料主要为石头,结构却是木结构,民居全部是一层四合院式,窗户均开向院内,庄廓外墙除入口位置,其余地方不开洞,形成了良好的保温效果。

2 塔沙坡村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部,一个茶马古道上的百年村落。塔沙坡村坐落于积石峡水库之上,依环梯田而居,背靠巍峨大山,南眺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塔沙坡,藏语,意为“脱险之地”,这个名字,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塔沙坡之所以被誉为“脱险之地”或“安全之地”,是因为,传说在唐代,有位维护藏传佛教的拉隆·贝吉多杰的高僧在西藏用箭射中吐蕃王朝的末代赞普朗达玛后,历经千难万阻逃到循化地区。当拉隆·贝吉多杰赶到塔沙坡时,就说这地方叫“特日撒坡”,意为“生命脱险”。随后,进入南面的林区,在一个山洞里坐禅修行,故由此而得名。当地人也把该村称之为“阿合西里(撒拉语)”,意为“木头之地”,是因为该村在过去一直置于茂密森林之中的缘故。

塔沙坡清真寺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子中央,初建于明代,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该建筑由照壁、牌坊门、唤礼楼、礼拜殿、南北学房等组成。建筑总体设计布局均匀,用地精确,建筑形体多变,用材粗大,砖木工艺精湛,彩绘艺术艳丽,中国传统汉式宫殿建筑风格尤为突出。

塔沙坡古村落巷道迂回,家家相连,泥墙交错,木门排行。徜徉在塔沙坡古村落,那些在岁月变迁中流传下的历史片段,特别是那些精巧的木建筑,向我们倾诉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美好,其中悠扬着的久远灵光,也让我们一览生活平淡真切而美好的一面。

3 张家村

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的张家村。这个宁静的桃源地,可以感受到土族传统文化的绚烂。

张家村依山而建,南北长,东西窄,呈长方形分布,南距13公里处为白马寺,北距20公里处为佑宁寺。 张家村顾名思义为张氏集居地,以张姓为主,现张氏占村中总人口的99%,形成于明代,据《互助张氏宗谱》记载,张氏自明洪武年间,从南京竹市巷充军随军至西宁东川曹家堡为农,明万历年间,张氏逐渐发展壮大,原有的土地根本不足以生活更多的祖民,遂于1595年迁至西宁威远镇红崖子沟为农,而这时,由于格日利特的原因,当地已经有土族的生活,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吸收了藏、蒙古、汉等其他民族特点形成现在的土族聚居村落。

张家村每一户都有一个占地约7到8分地的方形院落,叫庄廓。四周是主房、次房、仓房等。庄廓四周的墙使用土夯而成,高约4米。传统土家的大门方向依山势而定,方向选择正前方最高大、最雄伟的大山。

置身张家村,它的宁静、传统民居以及空间布局会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除了张家村的近代民居之外,张家村至今还保留着8户始建于200年前的民居,以及传统的街巷分布。由于张氏世居曹家堡,迁至现今张家村后,民居模仿城堡形式建筑,村民称“团城”。防御是张家村团城民居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除了在民居、巷道的分布之外,还可在民居院落中可见一斑。

4 米乃亥村

黄河流入海东的第一村,米乃亥村,位于化隆县县治巴燕镇西北56公里处,保存着古老村庄独特的魅力。

据村民介绍,大约七八百年前甘肃省一位名叫米乃的“土皇帝”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便开始了悠然的生活,村子的名称也由此而得。

村口安然屹立的三棵参天大树,宛若安详宁静的老人,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庄。

整村主要由庙宇式的玛尼经院、三合院式的普通民居建筑群构成,布局呈“大集中、小分散”的特点,村中小巷多而曲折,林木、田地、河流构成了米乃亥环境的主要部分,村外河水潺潺,村内沟渠纵横,宁静祥和。

5 洛少村

互助县东沟乡洛少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从村子对面的欠巴垭壑远远望去,洛少沟宛如一位老人盘腿端坐。

拉康、本康、敖包、索格多是洛少村最具特色的,它们与周围的山水浑然一体,构成洛少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全村有洛少拉康、尼忙拉康和让顿拉康,洛少村在文化形态上表现出浓郁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文化意象成为其核心因素,洛少村的核心部分就是拉康(村庙),无论它的位置是否占据村庄的中心,但它的存在就是整个村庄人们的凝聚点,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地吸引住全村庄人的心。“拉康”(庙)是洛少人依托精神的地方,也是洛少村村民在节日里聚会的地方。

6 索卜滩村

位于互助县丹麻镇,索卜滩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这里是土族的发源地之一,这个土族村落距今已经有700余年的历史。

据记载,元朝时土族的先民就居住在这里。而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的“鸡蛋会”便是这个土族村落别具一格的传统习俗,索卜滩的特殊文化现象不仅在海东独树一帜,在青海也是凤毛麟角。

漫步于这个有上百年历史的村落,山泉汇成小,从村中环绕而过,树木郁郁葱葱。两棵三百多年的树龄古杨树,共同为索卜滩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荫。这两棵当地人称之为“盘龙将军龙爪”树,传说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的化身。

7 北庄村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北庄村,位于五十镇南1000米处。西依南北向的培浪山和寺古拉山,两山之间为东克沟子沟。村庄分布在沟口的南北台地和沟口前的平地上。

村中传统土木结构民居有120余户,砖木结构民居有40余户。悬台东南部有明代北庄古城堡。古城堡的西南和东北部有两处本康。北庄传统民居为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抬梁式建筑。

北庄古城堡位于三社东南的悬台上。东为将木沟西岸,西为农户,南为李生森宅院,北为五十镇至乐都达拉乡的道路。城堡为黄土夯筑而成,呈不规则形状。城堡属明代建筑,战乱频仍的年代,土族先民修建。如今,堡里仅有六户人家居住,居民不到百人。

古村记编辑于网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