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小儿脑瘫临床类型有哪些

小儿脑瘫临床类型有哪些

时间:2021-06-14 21:12:26

相关推荐

小儿脑瘫临床类型有哪些

生活中患上脑瘫的人日渐变多,可见要极早防治。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会造成脑瘫的发生,因此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了。今日小编向大家普及一些脑瘫的知识,分享小儿脑瘫临床类型有哪些。

1锥体束,新生儿窒息问答

图钉问:

孩子最近不舒服,带去检查竟然说是脑瘫,我吓了一跳,怎么会这样,我就想问一下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

答:

(l)低体重儿(小于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3)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①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②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③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④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⑤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以上就是关于脑瘫的介绍,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欢迎点击访问网脑瘫专题:

2小儿脑瘫临床类型有哪些

根据第9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分型,共有6型。

(1)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70%,因锥体束损伤所致,通常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

(2)不随意运动型:过去称为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病变部位在大脑深部基底核、锥体外系,大多数患儿有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病史。

(3)强直型:也是锥体外系受损的缘故。

(4)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累及小脑、脑干。

(5)肌张力低下型:大脑皮层运动4区、锥体外系受损。

(6)混合型: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同时存在。

3脑瘫的分型

较常见的2类脑瘫分型如下:

(1)痉挛型

在脑瘫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大约占全部病人的60%~70%,可同时和其他类型存在。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病变的部位不同,脑瘫儿的症状表现也不一样,一侧半球的锥体束受损表现为偏瘫;皮层某部位限局性病灶出现单瘫或截瘫;两侧半球病变则表现为四肢瘫。痉挛性脑瘫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常表现为折刀式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踝关节跖屈。俯卧位时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抬头困难,仰卧柿时头后仰或低头。扶至坐位时头向后仰,用力扶成坐位后膝关节弯曲,不能伸直,跪时两足跟不能放在臀后方而是在两侧,下肢呈W形。

(2)手足徐动型

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部位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例如当取拿某件物品时,不能用手顺利地去接触该物体,往往将肢体高举,或伸向其他方向,摇晃肢体,全身用力,脸歪向一侧,整个取物的动作极不协调。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说话时口齿不清,重音、速度、节奏均调节不好。咀嚼吞咽动作受影响,常表现有流涎。

4水针疗法治疗脑瘫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水针疗法进行脑瘫治疗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穴位注射前,应告知患儿家长水针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4~8小时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不适感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1天。穴位注射前,应清除口腔内食物或其他物品,避免在治疗中误入气道。注射前应了解患儿有无药物过敏史,注意使用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配伍禁忌、过敏反应,对于过敏体质者用药更应谨慎。注射前应固定患儿肢体,避免影响穴位注射操作。

局部常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严禁在关节腔或脊髓腔内注射药物。进针得气后,应轻抽针芯,确定无回血时才能注入药物,严禁药物注入血管内。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时,患儿有触电感,应稍退针再注射药物,以免损伤神经。

注射时,必须考虑到该部位解剖组织和相邻脏器的安全,注射胸背部穴位时,注意进针深度,避免引起气胸。体质过度衰弱、过度疲劳及发热时暂不予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后应休息分钟后才可离开,以防出现晕针或其他不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