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9名专家上榜名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患者保驾护航

9名专家上榜名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患者保驾护航

时间:2021-06-17 06:52:07

相关推荐

9名专家上榜名医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患者保驾护航

8月20日上午,由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和教育中心指导,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主办的四川省第二届院长城市圈高峰论坛暨第五届“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名医”大型公益评选活动颁奖仪式在成都举行。该活动在四川征集候选名医,通过患者推荐、投票以及专家评审,最终有近百名医生从千余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问鼎荣誉之巅。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刘彦,普外科姚佐懿、汪雪和张勇,中医肛肠科贺小婉和邓台燕,以及儿科范忠祥、内分泌科郑群、核医学科吴兴勇等9名专家上榜,分别荣获“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我心目中的十大人气名医”、“我心目中的十大科室名医”等奖项,他们凭借娴熟的技术和永不放弃的医者仁心,受到了广大患者和业内专家的纷纷点赞。

打造肝病诊疗特色专科 让肝病患者少走弯路

【名医档案】

刘 彦

科室:消化内科

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获奖理由:主治医师,重庆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学博士,主要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肝脏疾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衰竭、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专注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发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多学科联合优势,为打造成都西部肝病特色学科做出了一定贡献。

目前,主持四川省卫计委重点项目1项、四川省医学会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有关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的SCI文章4篇,总计影响因子24.36分,以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四川慢性病报告》显示,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其中肝病为前五之一。中国肝病论坛发布过一组数据:我国每10人中就有1人存在病毒携带。若积极治疗,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为20%;若没有采取合理的干预,患者发生肝硬化的概率为80%。

“我们现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帮助肝硬化患者有效地控制并发症,从而减少肝癌的发生。”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刘彦,今年35岁,是一个做事果敢的80后女博士,骨子里透着一股爱钻研不服输的劲。

此外,幽默、大方,爱旅游、爱美食,刘彦刷新了身边不少人对“女博士”的传统认识。作为该院消化内科的第一个医学博士,今年初在职学成归来的她一直在默默为病人的健康、为医院肝病领域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

从死亡线上抢救回肝硬化患者

今年2月,一位上腹不适、呕血、黑便的患者急诊来院就诊,当时收治在刘彦所管的病床上。她回忆说,患者60多岁,入院时生命垂危,已经出现了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跳加速、头昏、乏力、无尿等危急情况。刘彦带领的小组成员立即对患者展开了积极的抢救,经过止血、输液输血扩容、保护脏器、稳定内环境等治疗后,患者初步脱离了生命危险。

紧接着,消化内科的内镜团队又对患者进行了急诊内镜的检查。每一个诊断都是一道道出给临床医生的难题,都是一条条等待被跨越的生死线。内镜结果显示,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是肝硬化最常见的、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病人往往病情急、变化快、死亡率极高,若当时不能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内镜室外,家属泪流满面、焦急万分;内镜室内,消化内科医生护士团队们的抢救分秒必争。患者食管下段及胃底多个静脉曲张形成瘤状,其中一个破裂出血,有血液渗出。随即,患者接受了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和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术。血止住了,成功了。医护人员们发出欣喜的欢呼声,家属喜极而泣。

随后,刘彦的团队又对患者进行病因排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证实了他患的是丙型病毒性肝炎,因为长期不重视,才逐渐发展成肝硬化,以至于出现了后面惊险的一幕。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者一周后平安出院,在刘彦的门诊继续行丙肝性肝硬化的规范治疗。

建立肝病患者微信群及时随访

意识到之所以有那么多危急重症的肝病患者,是因为肝病宣教程度不足,患者没有及早发现疾病,也不知如何正确就医。即使是在大医院,目前也缺少有效的随访患者和出院后管理。

于是,刘彦组织消化内科肝病团队的医护人员们一起,收集了大量在成都市五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建立了“消化内科肝病交流微信群”,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并给予专业建议,做到及时随访患者病情。同时,刘彦所在的消化内科,不定时开展肝病患者教育活动,让肝病患者和家属了解肝病,懂预防,知保养。消化内科的肝病随访和患教工作,也得到了肝病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我们希望把成都市五医院的肝病诊疗打造成成都市城西区域的特色专科。”刘彦说,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指导下,带领肝病亚专业的医护团队,整合消化内科、感染科门诊、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介入科、超声科、中医科、营养科、放射科等多学科的优势资源,为肝病患者提供全面的、优化的管理和诊疗服务,可以让更多的肝病患者少走弯路,得到及时、有效和精准的治疗。

帮危重老人保住病腿 带领团队开展血管外科新技术

【名医档案】

姚佐懿

科室:普外科(血管外科)

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获奖理由:主治医师,独立常规化开展95%以上血管外科手术,尤其擅长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后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糖尿病足、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急性动脉栓塞、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内脏动脉瘤、血液透析通路并发症(瘤样扩张、狭窄、闭塞等)等疾病的诊断及微创腔内介入治疗。

“我刚刚给预约我周三门诊的7名患者挨个打了电话,通知他们就诊时间改到周五,没想到大家都表示理解。”日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血管外科专业组主治医师姚佐懿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和同事一起去雅安市荥经县人民医院。

除了院内工作,每个月两次的对口医院帮扶,已是姚佐懿的工作常态。“患者接到我本人打去的电话,也很意外,没有一个人为难我,医患关系有时候其实可以像家人一样,让你感到温暖。”姚佐懿笑着说。

用百分百的努力

为患者争取百分之一的希望

在他用小本抄写下来的一串患者电话中,73岁的苏婆婆是术后复诊的一名患者。一年多前,老人走路时感觉右下肢疼痛,还伴有麻木、乏力。她辗转了几家医院,都被当作椎间盘突出和风湿性关节炎来接受治疗。可是,病情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反而从小脚趾开始,渐渐发黑发枯,还出现了溃烂,最后医生只好给她的一只脚趾头做了截肢手术。术后,苏婆婆的创口一直愈合不好。

今年初,在一位亲友的建议下,苏婆婆找到了姚佐懿。“当时,我们摸了她的足背动脉,已经没有搏动,属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姚佐懿说,如果患者再延误治疗,会因下肢缺血坏死,不得不造成更严重的右腿截肢,如果还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随时可能危及生命。而老人查出脑梗塞一年多,风湿性心脏病已有10余年。

“一般来说,如果脚趾开始出现问题,说明疾病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姚佐懿和他的手术团队一起,为苏婆婆做了相应检查后,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安放支架,对其闭塞的动脉进行了开通。一个半小时的手术后,老人的腿部疼痛明显有了好转,一周后就顺利出院了。在姚佐懿看来,“每抢救一条生命,就是打一仗,手术室是生死搏斗最为激烈的地方,很多时候是在用百分百的努力,去争取百分之一的希望。”

为患者冒险一搏的故事每天都在手术室里发生,今年年初他还接诊过一位87岁的婆婆,送到医院时两只腿冰凉,怎么都迈不开腿,连站都站不起来。检查后,发现她从肚子到双下肢动脉血管全部栓塞堵死。这种病例极其罕见,而且死亡率、致残率极高。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而且有多种基础疾病,因此他选择了微创溶栓以减轻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溶栓时间长达72小时,最终成功保住了老人的双腿。姚佐懿特别提醒大家,避免久坐不动,最好每天能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散步,保持下肢血管血流畅通。

摸着石头过河

带领血管外科团队稳步发展

“血管外科面对的多是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患者群体,风险大,手术技术难度大。”在他看来,血管外科疾病往往需要涵盖多个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术仅仅是诊疗活动中重要部分之一,开展血管外科诊疗工作对医院各个专业的综合实力要求高。因此,大部分基层医院尚未建设血管外科,成都市市辖区内数十家医院中,仅仅只有4家医院开展,成都市五医院在静脉疾病的诊疗方面更具特色,包括在市级医院血管外科发展规模上,都在西南地区处于先进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姚佐懿所在的血管外科团队,从最初只有他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六个人(包括一名专科护士),开展的业务范围也从零开始,到现在开展各项血管外科新技术,填补了成都市成温邛片区多项血管疾病诊治的技术空白。年开展手术台次大于600台,其中微创腔内介入手术占50%以上,绝大部分介入手术在局麻下即可完成手术,例如以往需要从剑突下到耻骨联合大型切口进行的腹主动脉瘤手术,现在只需在双侧腹股沟分别作长0.8cm的穿刺口,即可以完成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支架修复术,完全达到无瘢痕化,机体创伤最小化。

以往年老、基础疾病多、心肺功能差等手术禁忌,现在已经不再是禁忌,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为微创腔内介入手术的开展而得到有效救治。姚佐懿说,血管外科与别的外科和内科相比优势明显,既可以开展开刀手术,又可以开展微创介入手术,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术式的选择。

“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时间回到两年以前,责任大,付出多,前景不明朗。以致于在最开始的几个月里,姚佐懿每次手术都需要临时拉助手。“当时,设备也不足,手术需要的各种材料需要一点一点地引进,围手术期的各种管理,患者的不信任......”姚佐懿回忆说,在院领导和全院兄弟科室强有力的支持下,3月2日,他完成了医院首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手术。

他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地成长,由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稳定的团队,从最开始的每月十几台次手术到现在的每月约60台次手术,从最开始的颤颤巍巍到现在的成竹在胸,团队也从刚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到受邀在全国血管外科年会、中国南方血管大会、四川省血管外科年会等国内及省内一流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并且与国内多家大型血管外科中心建立了长期联系。“短短两年时间,血管外科就发展到这样一个稳健的状态和规模,在西南地区尚属首例。”姚佐懿说,但是这些成绩距离他的目标还是太远,毕竟,作为医生,最终追求的目标不光是技术的提升或者业务量的增长,而是要为区域内的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病痛。

目前,血管外科疾病在基层医院特别是一些社区医院,并未得到深刻的认识,而这些基层医院或社区医院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和指引,往往在疾病的预后上起着很大的作用。他所在的血管外科经常会收治一些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血管病变,送来时已经出现肢体坏疽的患者。特别是一些腿痛,小腿溃疡或者糖尿病足的患者,非血管外科专业的医生往往会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忽视了患者可能存在的动脉或静脉病变,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只有被迫接受截肢手术。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姚佐懿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做一些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提高区域内的医生和患者对血管疾病的认识,力争做到“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找对路”,逐步与区域内周边医院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争取做到我们来做手术,患者的康复和后期随诊交由当地医院处理。”他认为,这样最终获益的还是患者,既免去了他们舟车劳顿之苦,又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有效治疗。

封面新闻记者 王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