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潘姓如何起名字女孩子用字 潘姓女孩起名高贵大气

潘姓如何起名字女孩子用字 潘姓女孩起名高贵大气

时间:2023-11-01 09:35:30

相关推荐

潘姓如何起名字女孩子用字 潘姓女孩起名高贵大气

明朝年间,南山洪河两岸有两个村,一边是潘姓的村庄,一边是杨姓的村庄。潘杨两庄的人们遵照祖上的规矩,男女不得通婚。

这个规矩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没人知道,只是一代代传下来,据说已有几百年,没人敢去破坏。

近五、六十年来,潘家庄生下的全是男娃,而杨家庄生下的全是女娃。

这样,杨家庄的姑娘只好远嫁异乡,因为严重缺少劳动力,田地荒芜了大片,日子也越过越穷。而潘家庄的小伙子娶亲成了大难题,许多人成了“光棍”。

潘、杨两庄的族长急得不行,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不是办法。他们认为,现在两个庄没有什么恩怨,为什么要死抱老规矩不变呢?!

于是,两个庄的族长召集族人商量,觉得应破除这个老规矩,潘家庄的男人可以娶杨家庄的姑娘,杨家庄的姑娘也可以招潘家的后生做女婿。希望以此来破解一边只生男孩、一边只生女娃的现象。

为了方便两个庄的人们生活,潘家庄决定在洪河上架一座桥。后生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筹集木材石料,开始造桥。没用多长时间,桥就修好了。

通桥那一天,桥底的河水上突然游过来许多红鲤鱼排成几行,一条接一条,从桥的东头连到桥的西头,颇为壮观。

两个庄的人们认为,这是天出吉象,预示着两个庄只要和睦相处,一定会人丁兴旺。

这红鲤鱼到底是什么回事?原来,潘家庄有个后生叫潘虎,与杨家的姑娘杨梅,早已相识相爱,只是碍于老规矩,不敢公开。他们的这段情缘就是一对红鲤鱼做的媒。

有一天,潘虎划着小船在捕鱼时,捕到一对非常漂亮的红鲤鱼,心中不忍,就把它们放生了。

碰巧,杨家庄的杨梅姑娘在河边洗衣服,手中的衣服一不小心掉到河里,顺着水往下冲。

潘虎发现后,划船过去赶紧把杨梅的衣服捞起来,送到杨梅手中。两人一见钟情,互相爱慕,约好晚上在河边相会。

晚上,潘虎到达河边时,没有发现杨梅。以为杨梅反悔了,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河水上飘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正是杨梅,身下竟然有一大片鲤鱼托着。

潘虎跳下水,抱起杨梅,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赶。到家后,赶紧让母亲把杨梅的衣服换了,放在床上,盖上裤子,慢慢地杨梅的身子就暖了起来。

杨梅醒来后,告诉潘虎,由于天黑,在来的路上一不小心掉到河里。她以为自己要死了,就在弥留之际,两条红色鲤鱼带着一群鱼游了过来,托住她的身子向岸边送……

后来,红鲤鱼还托梦给他们,希望两个庄的人们和好,男女通婚。等到桥架通的那一天,一起来给他们贺喜。于是,就出现了上百头红鲤鱼排队贺喜的景象。

两个庄的人把桥叫姻缘桥。潘虎与杨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年后生下一对双胞胎,一男一女,十分幸福。为了感谢红鲤鱼,男孩叫潘鱼儿,女孩叫杨梦鲤。

百日宴那天,为了给孩子祈福,潘虎和杨梅买了很多红鲤鱼,到姻缘桥上放生。

后来,杨家庄的姑娘有许多人嫁到潘家庄,潘家庄男丁多的也主动到杨家庄当上门女婿。每年初一,人们都要到桥上放生红鲤鱼,代代相传成为当地的一个习俗。

1925年,苏州的名门望族潘家,家主潘祖年病重。可他仍有一事他放心不下,临终前,他把其他人都支开,独独留下20岁的孙媳妇

他颤巍巍地对孙媳妇说:“难为你了,这么小就已守寡2年了,但我还得豁出老脸求你,不要改嫁,我有一事相求!”孙媳妇听后,含泪重重地点了点头。

潘祖年的孙媳妇潘达于,本姓丁,17岁那年嫁入潘家,可是好景不长,新婚仅三个月,丈夫潘承镜就因病去世了,对于一个20岁都不到的女孩,却要求她承诺终身守寡,这是多么残酷啊,可是孙媳妇真为了这句承诺守,为潘家守了一辈子的家。

潘家,世代书香门第,祖上还出过多名状元。曾多人在朝廷为官,蕞高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潘家子孙,多博古通今,喜金石书画,酷爱收藏,这其中,属潘祖荫收藏蕞盛。

潘祖荫离世后,将自己的收藏交由弟弟潘祖年保管,光是把这些宝贝运回苏州的家中,就足足装了四条船。

这些宝贝中,就有西周时期的大盂鼎和大克鼎,是潘家蕞为看重的两件,分别是咸丰年间和光绪年间朝廷赠送给潘家的,是稀 世 珍 宝,也是海内外收藏家做梦也想得到的宝贝。

潘祖年病重时,一直在盘算,这个掌家的重任到底交给谁好?蕞后他选定了这个为人正直,心胸宽广且有责任心的潘达于。

他对潘达于说:家中这些宝贝都都是祖上的荣耀,不得变卖,要用心保管,传于子孙,你可能做到?

潘达于在祖父面前重重承诺:我与宝贝共存亡,爷爷请放心!

就这样,年仅20岁的潘达于成了潘家的家主。

你可能会问:潘家既然是高门大户,应该子孙众多,为啥要立一个年仅20岁的寡妇为家主?如果你这样想可就错了。

许是盛极必衰吧,潘家到了潘祖年这一代,就只旺 财不旺 人,哥哥潘祖荫没有留下子嗣,当年潘祖年把自己的两个儿子还过继给哥哥,可没想到早早夭折,后来潘祖年又把堂弟的儿子潘承镜过继过来,没想到结婚才三个月就去世了!

于是潘家把这个孙媳妇的姓改为潘姓,取名潘达于,纳入潘家的家谱,祖父去世后,潘达于身边只有一双过继来的儿女和一个年迈的老祖母,祖父交代的担子压在一个20岁的姑娘的肩上,那有多重,可能都难以想象。

再加上潘家那是高门大户,市面上对潘家收藏了多少文物也是心知肚明,那就难免会遭人觊觎、偷盗,甚至还有官府的人以各种名目手段来敲诈、诱骗等,当然也有人要花重金购 买的,尤其是大盂鼎和大克鼎,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多名藏家,还有多位外国收藏家前来,想出重 金收藏。

清末江苏巡抚端方,曾三番五次上 门想要“借走”两尊大鼎,潘达于都以“没听说过,也没看到过”为由应对过去,躲过一劫。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苏州也是战火连天,日军大肆飞机轰炸,老百姓四散逃命。但对于潘达于来说,还有比逃命更重要的事要做,她带领几个孩子在家里一个比较隐蔽的宅院里挖出一个地窖,把两尊大鼎埋进去。

安顿好后,正欲离开,但又想到,日本人知道她家的宝贝,一定会挖地三尺,于是又返回去,继续向下挖,足足挖了几米深,掩盖所有痕迹后,方才放心离去!

后来果真应了潘达于的判断,日本人在她家掘地三尺,忙活了三天三夜,一无所获,蕞后恼羞成怒,于是对潘达于开始威逼利诱,但潘达于仍以“从没看到过,也没听说过”搪塞过去。

就这样潘达于在烽火连天,性命难保的年代,以自己的胆识和智慧保全了文物,兑现了对祖父的承诺,可这个用性命保存下来的文物,居然在解放后的1951年,潘达于却主动的写信给上海文管会要求将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献给国家。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她说原因有三个:一是出于对安 全的考虑,对于如此重要的文物,只有国家保管才足够安 全,而是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应该让更多的人知晓和看见,三是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创造财富,而不是躺在老 祖 宗的功劳簿上。

这两件文物于1952年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后,曾轰动一时,潘达于的传奇经历和护宝故事也一并传扬开来,成为佳话。

@书履龙珠 鼎,是夏朝煮肉的器皿,后来演变为权利的象征,但是这个大大克鼎却是一个叫克的伙夫,拿来祭祀祖宗的器皿。

那为什么这个伙夫能用这个与自己身份不匹配的鼎来祭祀祖先呢?那是因为在西周孝王时期,诸侯各国争相叛乱,是这个名叫克的人用礼法说服各国诸侯效忠周孝王,平定了内乱。

3000年前,克以“礼”平定天下,1951年,新中国成后,潘达于又以“礼”的方式把“鼎”赠与国家,让我们看到了华夏之“礼”源远流长,才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能一睹这“鼎”的芳容。#头条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