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文旅融合 非遗新生 沉浸式体验……大运河更新“打开方式”

文旅融合 非遗新生 沉浸式体验……大运河更新“打开方式”

时间:2020-01-05 16:39:49

相关推荐

文旅融合 非遗新生 沉浸式体验……大运河更新“打开方式”

9月3日到7日,第二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和淮安两座城市举办,文旅融合、非遗新生、夜经济崛起、沉浸式体验等成为运博会上的绝对热词。在大地上流淌、从历史中走来的大运河,讲述着沿线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风貌、新成果、新经验,也不断触发着接续发展的新项目、新思路、新创意。

让大运河畔的文旅体验更有品质、更富韵味,其中的重要载体就是大运河IP的开发运营。本届运博会不止于静态展示,更多是动态呈现的新业态和新场景。通过场景经济的多元叙事,把千百年来留存的人的喜怒哀乐,融入进流淌千年的运河故事。

在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上,无锡馆的展线就是按照“河畔一日”的设计概念徐徐展开。无锡馆设计人员章洁带领记者在清晨惠山的烟火气里,开启“运河十二时辰”,“可以去尝尝惠山古镇的早面,我们无锡还有一个习俗—在河边喝‘早老酒’,这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吃完早饭之后,龟背地图的范围之内就是无锡的老城区,可以骑着自行车到老城去逛小弄堂,然后走访一下名人故居。”

文化场景全面调动游客看、听、闻、尝,运河风情、江南特色、古韵今味、时尚年轻、网红打卡都是场景经济里的关键词。不仅仅是无锡的“今夜‘梁’宵”,苏州“缘起江南·走运平望” “声入姑苏·平江”、南通“悦唐闸·夜古镇”等都展示了文旅融合的业态创新实践。

大运河是文旅融合的典型载体。运博会上,数字经济、科技革命等创新驱动与文旅产业碰撞交辉,首次引入线上直播带货,将交流活动从线下同步转移到线上。

9月4日下午,我苏客户端、荔枝新闻联合现场“带货”。非遗手工绒花饰品,直播期间200个现货3分钟售罄,文化内涵借助创意的翅膀跃入寻常百姓家。

在“发现运河之美”展区内,精选了苏绣、剔红漆器、云锦、金银细工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的20件非遗作品。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非遗不仅仅是停留在玻璃柜中单纯的技艺展示,而是与水墨画电子屏、变幻的光束等科技手段相融合,打造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展区设计师刘晶认为,“通过这种创意、创造性的转化,才能让传统的文化活起来,不仅是活动的‘活’,活起来,更是烧火的‘火’,火起来。现在展区它就不同于以往的只是针对技艺的展示,而是技艺应用的展示,所以我们这个馆叫非遗创承馆,创造和传承,非遗才能一直往下走。”

除了江苏,“运河城市文旅精品展”还邀请了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等25个大运河沿线城市参与。大运河这样跨越七省一市,长达两千多公里的文化带,怎样以新的方式打破区域间的界限,形成一条真正的发展文化带,一条文旅消费带,是会上探讨的焦点。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运博会是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的好契机,“嘉兴是我们大运河浙江段的起点,我们主要是带了大运河沿线嘉兴的一些非遗的产品,还有一些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旅游线路等等。全面展现我们一湾碧水枕千家,革命声传画舫中的红船起航地形象。运博会还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因为这样子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就串联起来了,也是我们沿线城市交流的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运河景观串珠成链,历史遗存随“运”焕新,文旅产业应“运”而生。大运河串起山水乡愁和情感乡愁,摊开了一张文化为魂的“活化”地图。这条流动着的千年文脉,将不断焕发出蓬勃生机。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张倩 彭迪帆 编辑/玉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