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家长好心办坏事>孩子的学习就是这样被退步的

家长好心办坏事>孩子的学习就是这样被退步的

时间:2024-07-16 10:12:07

相关推荐

家长好心办坏事>孩子的学习就是这样被退步的

文 / 王立宏

6月2日

见过不少隔靴搔痒式的焦虑。敬佩于有的父母和老师为孩子能考高分而呕心沥血的努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等比例的回报,有的认真和努力还会对孩子茁壮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为观念与认知方面的问题,有时见到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上的明显不合理,虽然内心难平,但面上也只能静静地旁观焚琴煮鹤。时间最终会让这些压抑烟消云散,但有的信息进入大脑很长时间,却还是不易“删除”。以下所列,又属普遍性的好心办坏事。

【 A 】

数年前,来自北方某城的A同学在妈妈带领下来到南京参加赏能小作家的暑假课程学习。A同学上五年级,善良热情的妈妈在聪明但开始叛逆的顽皮男孩的教育上有点力不从心,经过一年多关于赏能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网上交流后,妈妈最终还是带着孩子来到南京实地体验赏能课程了。妈妈陪孩子住在宾馆近两个月,参加了当时暑假完整的小作家课程学习,并旁听了其它不同级别的课程。在当年的电视采访中,A同学面对记者“来南京一月多了有什么收获”的问题,这个曾对作文一直无从下手的孩子抓抓脑袋说:“写得太多了,没想到我能写这么多字。”八月份,他每次在课堂上已经可以写出一千多字的作品。和所有赏能小作家一样,A同学的写作内容与写作角度也是自己确定的,赏能老师并不具体教什么,甚至也不去引导,只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赏能的重点并没在那每次课上写出来的一两千字的作品上,而是自我觉醒自我进取的意识。

那段时间我正给高级小作家赋予一个概念:上大学后,如果大一末期仍未在团学组织(公益/学术/文体等各类团体)中找到位置或感觉,那么就可开始筹划成立自己的社团。我把大学生申请成立社团的流程和学校审批成立社团的过程也给孩子们做了介绍。如此安排“教学”内容的想法是:随着年岁增长,他们现在听到的内容可能已经忘了,但只要潜意识里还有留存,上大学后见到社团招新,他们潜意识里的这部分内容也许能被唤醒少许,那么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比很多的同伴更精彩。暑假做“专职赏能学生”的A同学也常蹭我的课,相信这个概念也进入了A同学的意识。

暑假后A同学正常回去学习,后来进入了一所不错的中学,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好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经过努力,A同学常常会考出数理化的班级前几名,他会每周写日记,语文成绩也不错,也就是说,他的成绩已进入班级前列。同时A同学一直坚持上自己喜爱的跆拳道班,坚持打羽毛球,并组建了学校的羽毛球队。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打球练拳,A妈妈对儿子的成长很欣慰。

初二时,班主任因故请了几个月假,另一位负责任的老师成了新的班主任。新班主任觉得A同学成绩还能继续提升,但有过多的“不务正业”影响了学习。为探究原因,班主任家访中知道了他对跆拳道及羽毛球的痴爱,就严肃地告诉A,初二时间很紧,各种不能提升考试成绩的爱好必须停止,所有精力都要用在成绩提升上。妈妈认为,他每周只花两小时在跆拳道学习上,他很喜欢,来回自己去上课,感觉到并没有太影响到学习。见到妈妈和孩子对停止跆拳道和羽毛球并不积极,同时回到学校后,老师严要求并不断督促,最终,这两个辅导班停止了。因性格活跃,A和几位伙伴排练了一个节目准备参加学校的演出,已通过了最后彩排,班主任告诉他们节目不准上,精力要全部用于学习,要让学习名次再提升。几位“演员”非常着急,一次次去找老师,希望允许自己的节目参加演出。在最后关头,老师终于同意了,但他们演完回到班级后,老师把他们几位的座位调到了最后一排。从此以后,这位快乐同学的生活不再快乐了。妈妈说,看起来他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增多了,但他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还有所滑坡。那段时间,孩子变得沉默,开始厌学,做作业易烦躁,做完作业后就玩手机和Pad。见到苗头不太好,妈妈建议孩子恢复了跆拳道和羽毛球,孩子的状态才重新找回。因为妈妈淡定的心态,并做出了明智的选择。A同学现在已在一所比较好的高中学习了。可惜的是,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他又遇到了纯粹的、只追求考试成绩的更压抑的氛围。当前,成绩还不错的A同学正在困惑中挣扎,在继续上学还是退学中挣扎。

【 A. 赏能视点 】

不认真不负责的老师一定不是好老师。视野不广、不善学习与提高、只能凭自我感觉来认真和负责,也不算是好老师。有个流行观点认为“我不相信学习是快乐的”,相信提出此观点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但我知道他的学习过程一定不快乐。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学习过程不快乐,就认为天下所有人的学习都不快乐。我很自信地认为,那些真正的学习好的人,大都在快乐中学习。且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都在与自己的兴趣融合,学习越快乐,越容易见成效,在高压下被逼着学习的人大多难成长为出类拔萃者。

【 B 】

上中学后,B同学自由自在学习的阶段结束了,因为妈妈觉得中学阶段学习很重要,所以要改变自己几乎不参与儿子小学阶段学习过程的做法。

妈妈要求孩子在23:00睡觉,对初中生来说,这个时间问题不大。

孩子22:00做完作业,准备看点“闲书”,马上就会有引来各种问题:“英语背过了?”“语文默过了?”“数学检查过了?”“中学课程这么紧,不抓紧时间学习和复习,还是时间看那种没用的闲书?”“你看看人家**每周都要做好几套中考试卷,哪有你这么吊儿郎当的?”虽然孩子拿起的是一本《中国通史》,但妈妈认为除课本以外的各种书都是“闲书”。熟悉课本的人都知道,靠薄薄的两本历史课本怎么可能轻轻松松在考试中考出高成绩来?即使孩子把课本全背下来了,那也不是在学历史,只是在锻炼记忆力。作业之余,如果能认真读完三千多页的《中国通史》,除了放松精神怡情养性,对中学历史的学习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孩子到了22:30还没做完作业,“话匣子”同样会打开:“你看看**,人家每天在十点就做完了。一样的作业,就你能磨蹭。”“数学怎么还没做完?看你在数学上磨蹭多长时间了。”“这么长时间了一道题还没做出来,你的脑子是用来出气的?”其实,大部分时间,这个做数学的孩子一点也没磨蹭,只是面对了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他想独立思考做出来。面对难题可以一次次试错,一次次变换思路,要调用大脑中存储的各种知识,必要时还要翻翻书查查例题。解难题原本就要花时间,如果作业中每道题都会做,只是例行公事写一写,做题还有意义吗?因为妈妈的唠叨,开始时孩子会顶几句,但后来遇到难题他大多会在Pad上去查解法。看懂了再做,貌似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很明显,独立思考解题和看懂别人的解法再做题,做题的效果一定大相径庭。结果不意外,妈妈越来越觉得儿子的学习需要自己严加督促才能完成,因为他的成绩排名一直在朝后退。孩子真的很努力,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学习方式已经和小学不一样了,小学阶段他凭兴趣学,觉得做题很好玩,全对了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因为是自己独立做的,特别自豪。但因为“玩心重”,妈妈不放心他中学阶段的学习,虽然小学阶段的成绩一直稳稳地排在班级前几名。

【 B. 赏能视点 】

学习中,重点不在于是否可用Pad查答案,而在于自己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习过程服从于自我主导,一切都是正确的。用Pad查答案或不查答案,解数学题用两分钟还是两个小时,用“自由时间”来背英语还是读《中国通史》,或者读《三体》读《安德》,甚至看电影,都是正确的。

【 C 】

五年级的C同学每周要上11个辅导班。

赏能小作家的情商课一如既往地在南京新街口的大街上开始了,C同学近似于木讷地站在活动现场,妈妈不断催促:“去啊,你去卖书啊,人家那么多小孩都走了(已经散开‘做销售’了)。”C同学站着不动,焦急的妈妈推推他的肩膀,孩子身子扭一扭,但脚步不动。在不断催促声中,孩子生气地开口说话了:“是不是我死了你就不逼我了?”妈妈抱歉地向老师们回头笑笑,过一会再督促孩子快走出去。

因为期中考试英语没考好,妈妈请教赏能老师:“是不是我要再给他报个英语班?我就给他报X老师英语吧,大家都说X老师英语很好,我给他说过好几回了,他不想上。这次英语没考好,我就给他报上。”旁边的C同学回头生气地说:“你想逼死我啊?”“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说我和你爸一天累死累活为了什么?这次英语考那么差,不报个班怎么办?你要能自己学好,还用我来操心?”之所以和赏能老师商量,是因为孩子说,除了赏能小作家班,其它的各种班他都不愿上,妈妈希望赏能老师能给孩子做做工作,让他也能认真对待其它的课程班。

赏能老师和C同学的爸爸妈妈谈过几次了,不要给孩子报那么多班,不要把孩子嘴里某些极端的话仅仅当作“孩子话”,要给孩子信任,要平等地相信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另外,不要用道德和亲情“绑架”孩子,不要给孩子负罪感,孩子的精神也需要松绑。可惜的是,不管老师们怎么说,爸爸妈妈仍坚持认为成绩居于中游是孩子不够认真,是孩子不肯花功夫。爸爸妈妈内心很焦虑,但从赏能老师这里得到要“激起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又不敢硬逼孩子,所以他们很无奈,有劲无处使。其实,说是“不敢逼孩子”,也只是爸爸妈妈自以为的“不敢逼”,在孩子看来,他仍然处处受到“压迫”,这种压迫从来就没减少过。

我们只是希望家长能理解,即使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即使孩子考试成绩也有所提升,但这不是学习,更不是生活中的学习。即使孩子能背下来很多的书本上的知识,但孩子的记忆能丰富过百度百科吗?这些背诵与他的一生有什么关系呢?背会了甲问题,万一试卷上考乙问题呢?即使甲乙丙问题都背会了,等他长大,甲乙丙都已经被时代淘汰,新出现的是ABC问题怎么办?他的一生该怎么办?老师给家长列举了身边的赏能小作家优秀成长的例子,但家长坚持认为是这些孩子太优秀,所以其父母才会对孩子如此放松。

【 C. 赏能视点 】

我们一直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一直认为,中小学阶段如果学习成绩不佳,通常只有两个原因,或者不爱学,或者不会学。只有自己和知识学习水乳交融,才能真正取得好成绩。在一个小故事中,动物园的长颈鹿和袋鼠聊天:“你说他们还会不会继续增高围栏以防止我们外出?”袋鼠回答:“我认为会。为阻止我们外出,他们还要增高围栏——如果他们继续不关门的话。”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不问情由,只知道报一大堆辅导班的做法,和动物园的做法并无二致。同时,还有另一个问题:孩子也是有独立情感的完整的人,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孩子成长中,对心智成长的关注远比成绩的增长重要的多。

【 D 】

四年级的D同学被妈妈带到赏能教育研究院,请赏能老师给“把把脉”,怎么才能让这个孩子爱上读书并主动学习。从各种渠道知道赏能的孩子们都很爱读书,且学习成绩大都很不错,D妈妈煞是羡慕。

虽然这位妈妈在网上查阅了不少关于赏能教育的信息,也从朋友(赏能小作家家长)那里了解了关于赏能的信息,但毕竟只是浮在面上。赏能教育法与其说在“教”孩子,不如说是在“教家长”。为了方便家长了解小作家优秀成长的深层原因,我们浓缩归纳了赏能教育体系中八个家长关心且易误解的问题,做成KT板挂在走廊里。面积有限,每个板上只有五六百字的提纲,每篇文章其余的五千到一万字内容通过二维码引导到微信上,以方便家长阅读。老师带着D妈首先从这几个KT板开始。动作麻利的D妈兴致盎然,但老师尚未说话,D妈就开始教训女儿了。

“过来,过来,快过来。”风风火火的妈妈朝不情愿的女儿招招手:“你看,你看,王老师也说要这么读书的吧。王老师的这篇文章我在微信上读过了,写得很好,你自己好好看看。”妈妈边说边指着墙报:“你看,你看,读书就是要读好书,要精读,要边读边抄好词好句。我给你说你还不愿意,你看王老师也是这么说的,这可是专家的话。”

这位妈妈在微信上读过这篇“文章”,在赏能走廊上又见到了这篇“已经读过”的“文章”,不知道至少已“读过”两遍这篇文章的D妈有没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叫做《父母好心办坏事:抑制孩子阅读兴趣的三个常用方法》?

一次,赏能老师培训课间休息时,我看到微信上的一段信息:“赏能的孩子那么爱读书,我真的很羡慕。我把王老师推荐的书都买了,还买了一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想让孩子好好读,但他现在越来越不爱读了。我该怎么做呢?”这位也是四年级家长,原来对孩子的读书问题没怎么关注过,觉得小孩的读书都差不多,但自从看到微信上那篇“六年级学生的阅读书目”后,一下子紧张起来了。她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差距,转而非常关注孩子的阅读,但越关注孩子越不爱读。这位妈妈每过几天就要问问相关问题。我翻了一下以前的聊天记录,对每次的“请教”,我都有类似的留言:1.让孩子选择他爱读的书;2.每个孩子爱读的类型和深度都不一样,不要与别人家孩子攀比,不要与赏能小作家攀比,即使赏能小作家中每个人读书的范围和深度也是不相同的;3.浓厚阅读兴趣的培养比读某本“好书”重要的多;4.家长有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诸如此类的话语出现过数次,但这并不妨碍家长下次继续提出同样的问题。

会议间隙时间有限,且有以前多次留言的铺垫,我留了一段话:“不要与赏能小作家对照阅读。我推荐的书也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阅读。让你儿子选择自己爱读的书。对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太深了,也许不适合孩子读。”同时,我把上文那篇“抑制阅读兴趣的三个常用方法”推荐给她,请她有空时读读。上午培训结束后我打开微信,看到这位家长的留言:“王老师,你那篇文章我读过了,写得很好,真的很好,真佩服您对孩子的爱,能认识您这样的专家我非常幸运。不过我儿子不爱读我给他买的书怎么办?”后面又补充了一句:“就是赏能推荐的那些书。”所谓“赏能推荐的书”是指赏能小作家高级教材中推荐的书目。我们给小作家推荐这些书时,也只建议孩子们至少读完一半,并未要求孩子们全部读完。原因同样是每个孩子的阅读范围和理解能力不一样。

这位家长也“读过”那篇文章,评价是“写得很好”。和D妈一样,都属于阅而不读的类型。他们遇到问题,喜欢请教,但到处请教的过程中,以前怎么做还照旧怎么做。

【 D. 赏能视点 】

不少人在转发朋友圈、读书、聆听、评价他人时,仅凭走马观花的浮光掠影,就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切。所以,有人一直在读书学习,但水平总也不能提高;有人一直在请教教育方法,但孩子仍未达到期望值;有人一直对身边人示好,但总也没有值得交心的朋友;有人一直加班熬夜努力拼搏,但工作成绩非常一般。此类现象比比皆是,其实只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你用心了吗?很多事情,看起来做法一样,结果差之万里,区别只在于是否用心和深入。

【 结语 】

陪伴成长是个需要用心的“技术活”。首先,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本身具有良好的素养与习惯,如此身教,比言教效果好的多。其次,孩子越小,引导成长的效果越明显。幼时失之毫厘大了谬以千里,随着孩子的年岁增大,教育与引导将越来越困难。但遗憾的是,很多幼童的父母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等到上学后发现孩子的成长不够理想,与“别人家孩子”差距不小,这时只能做亡羊补牢的工作了。判定自己教育方式不足之处有两个简单方法,一是与“别人家孩子”的父母看齐,多请教。也许别人所说的你听起来匪夷所思,那只是因为你听不懂而已。二是大量读书,多读多学提升了自己,更多曾经看不懂看不见的问题就历历在目了。当然,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用心,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