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质孙服与蒙古族男子服饰 在元朝都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质孙服与蒙古族男子服饰 在元朝都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时间:2022-06-20 23:13:47

相关推荐

质孙服与蒙古族男子服饰 在元朝都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本文乃“学生时代喜欢个人”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元朝政权建立之后,为了巩固政权,确曾采取过民族分化政策,把全国各个民族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北人和南人。职业等级分为十级—官、吏、僧、道、医、工、猎、尼、儒、丐。元帝国建立之初,虽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然并未强制进行。至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士人之服变得各任其便。直至13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服饰等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质孙服”。“孙服”既承袭汉族官服制度,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

蒙古族装束

上文提到的“诈马宴”也叫“质孙宴”,是皇帝举行的宴会。《元史·舆服志一》载“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廷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质孙宴”,实质上是皇帝的“赐服仪式”。元代皇帝赐给官员的官服共有13套,每套一种颜色,参加国宴或大型国事活动,要求官员穿同一种颜色的官服。除13种颜色的官服之外,另加一条羚羊皮带,上饰金银丝甚奇,价值亦巨。又授驼皮靴一双。靴上绣以银丝,颇为工巧。

驼皮靴

总之,元朝之赐服,做工精巧,用料讲究,装饰昂贵。这种官服并非每年赏赐,而是一次性赐予。在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按职务等级,穿同一颜色的服装。“质孙宴”一色服之制,为历代所少见。对这样独特的风俗,元代诗人柯九思在《宫词十五首》中描述“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宫置酒奏箫韶千一色真珠袄,宝带攒装稳称腰。”作者自注云“凡诸侯王及外番来朝,必锡宴以见之。国语谓之‘质孙宴’。‘质孙’,汉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色也。”

宴会

元代服饰较有特色者还有比肩、冠帽和腰带。“比肩”又称“比甲”,日常穿着,是为常服。“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的较马甲稍长的皮衣。元代蒙古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无领无袖,前短后长,是以相连的便服。《元史》卷114《后妃传一》载元世祖的皇后察必,曾设计了比甲款式,这种款式“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襻,名日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元代蒙古男子,官民都戴帽。帽子的种类繁多,如暖帽、䥽笠、藤帽、草帽、毡帽、棕帽等。

草帽

帽子可以区别身份和等级。如帽顶,帝王为九龙,正面一龙最大,其余八龙较小,帽顶缀一大珠。皇帝的冠帽不得仿制,仿制者、使用者都要获罪。《元典章》卷58《工部一·造作·杂造》规定“金翅雕样排花,金翅雕样皮帽顶儿,今后休交做,休交诸人带者。做的人根底,带的人根底夺了,要罪过者。”这里的“根底”,意为追究底细。元代大臣也有戴珠帽的,但一般都是皇帝所赐。除了帽子外,有身份的男子身着质孙服或袍子时,腰里要用“腰线”系腰。腰线实为一种彩带。

皇帝的冠帽

南宋彭大雅、徐霆《黑鞑事略》载“又用红、紫帛捻成线,横在腰上,谓之腰线,盖欲马上腰围紧束,突出彩艳好看。”元代妇女也用腰线将长袍束起来。可见帽子和腰带的使用,是元代服饰的一大特色。另外,蒙古男子一般都喜欢穿靴。靴的种类很多,如鹅顶靴、鸪嘴靴、云头靴、毡靴、皮靴等。元代自大德以后,蒙、汉间士人服饰变得各随其便,所以许多服饰渐渐汉化,如各式幞头、唐巾、弁帽受到人们的喜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