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700字范文 > 榜样力量|朱清科:祖孙三代照顾流浪老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榜样力量|朱清科:祖孙三代照顾流浪老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时间:2018-12-31 05:43:06

相关推荐

榜样力量|朱清科:祖孙三代照顾流浪老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4日讯十九年前,祖父祖母收留了一位流浪的老太太,给她腾出了屋子,让她吃饱穿暖;在与老人相处的间,他接过长辈肩上的责任,让老人过上好日子;,他又将老人送上返乡的列车,圆这位贵州“妈妈”一个回乡梦……他就是济宁市明珠中心小学工会主任朱清科,祖孙三代照顾流浪老人,虽不是亲人,却待她胜似亲人。

“捡”回来的“妈妈” 一照顾就是

2000年前后,一位老人流浪到朱清科的村子,看到老人身体单薄,语言不通,一时半会找不到家人,朱清科的祖父祖母就收留了她,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供其居住。

这位叫杨素珍的老人来自贵州山区,不善于交流,地里的农活也不会做。在朱清科的记忆中,这些年老人家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到山坡田野里捡柴,细小的枯树枝,被她整齐的排好,摞在院子里,院子满了以后,再放在房顶上……朱清科家的房顶上一直存放着一大堆枯树枝,这也让他们家成为这条街的风景。

随着家中长辈的相继离世,家里就只剩下杨素珍一个人了,朱清科用在城里工作的积蓄,重新翻盖了农村的老屋,安装了空调、太阳能,改造了水冲式厕所,供老人居住。怕老人一个人孤寂,他还买了50寸的高清电视和老年手机。周围的邻居都羡慕不已,说杨老太太可有福了,朱清科待她胜过亲生孩子。

杨素珍老人66大寿时,朱清科举行了隆重的祝寿仪式。生日当天,家里光亲戚就来了五大桌,非常热闹。朱清科的小侄女,尽管才上小学,却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给了老人,还精心制作了生日贺卡。老人不识字,却一直把卡片摆着桌上,当时拍的照片,老人也贴身保留。

在异乡生活了 老人想家了

夏季,朱清科发现,杨素珍老人总是一个人发呆,由于没有户籍证明,朱清科只能带她到乡村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她回老家去,和亲人在一起,精神会更好一些。

朱清科意识到,在异乡的老人,想家了:“让老人继续在自己家养老送终,当然没问题。但万一她的孩子找她怎么办?本来是做了一件好事,万一让别人一家人永远团聚不了怎么办?”

在征求了老人的意见后,朱清科着手为老人寻找她在贵州的亲人。从镇派出所找到嘉祥民政局,又通过济宁救助站,辗转联系到了贵州兴仁县民政局,终于找到了杨素珍老人的儿女们。通过手机视频,老人终于和孩子们见了面,杨素珍老人的返乡之旅,也终于提上了日程。朱清科担心她返乡后的生活,又多次和兴仁县民政局电话沟通,帮老人重新办理户籍和低保手续,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12月23日,朱清科家族四五十人,举行了欢送宴会。一家人包了一顿饺子,庆祝老人能与亲生儿女团圆。第二天一早,他们给杨素珍收拾了三大包新衣服,还包了3万多块钱,由四位嘉祥和济宁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护送老人踏上回家的火车。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每个老人都应该得到他人的善待。”朱清科拒绝了杨素珍儿女的酬谢,并承诺暑期一定去贵州看“妈妈”。

不忘家风 播撒爱的种子

朱清科回忆起,自己的祖父祖母都是村里有名的善人,时常帮助左邻右舍。可从朱清科记事起,没见过长辈收过一点谢礼,在这样家风的熏陶下,真诚待人便成了朱清科的人生信条。

他与妻子都做了小学教师,看到村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条件艰苦,就自掏腰包办起了书屋和作业辅导班,免费指导孩子读书、写作业。每逢朱清科回到老家,村里的孩子们就结伴到朱清科家学习,等他开车回城时,还总是捎上几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

朱清科常说,“我很愿意做一件能帮助到别人的事情,因为我得到别人的帮助太多了。我想把这种关爱传递出去,不光我自己的孩子,我要让我能接触到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播下道德的种子,我要让孩子们相信道德的力量。”

闪电新闻记者 王楚齐 报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